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长乐路新密土特产 新密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长乐路新密土特产 新密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4-01-31 09:43:13

一.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大隗荷叶饼

大隗镇的荷叶饼,是一种风味独特的高级点心,因形似荷叶而得名。 大隗荷叶饼的制作是在挖掘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从熬制原料到包馅成饼、进炉烘烤,道工序都严格掌握标准,使大隗荷叶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产品质量达到软硬适中,馅稀不流,吃着拉丝可口,皮薄层多,甜而不腻;存放月余,色香味如初。是敬奉老人,馈赠亲友的佳品。曾多次被省、市评为名优产品。

二.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烩羊肉

烩羊肉是河南的特色名吃,在登封盛行,现在已经在河南地区内广泛流传,乃是河南名吃的一大特色。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宜昌路山羊板皮

宜昌路山羊板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昌路山羊板皮”以其纤维细致,厚薄均匀、弹性好、油性足、坚韧柔软、革面细腻、通气透光、保暖性能好、杏黄色、出革率高等特点享誉中外。本课题经过两年的研究证明,宜昌白山羊板皮质量的好坏,不仅是先天性的,后天的饲养管理,屠宰月龄及屠宰季节等因素也极为重要。

四.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漳港海蚌

长乐漳港海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长乐漳港海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乐漳港海蚌是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漳港的。海蚌是我国海产品中珍品,肉质脆嫩,色白透明,蚌壳略呈三角形,壳很薄,仅在淡咸水交汇处的海水细沙中生长,以长乐漳港所产的质量最佳。与意大利之蚌齐名,驰誉中外。长乐漳港海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海蚌壳呈椭园形,面有轮线纹,有紫、黄、灰诸色,软钵,有心、肝、胃、肠等多种器官,春夏之交产卵,系体外受精,小蚌以海藻为食,至三、四年的老蚌,有 大至一斤的,色深紫,壳纹粗,浮游海面与海潮相映,能发光,所以昔入咏蚌有:“蚌壳代灯渔火晚”之句。

长乐市漳港海蚌场建于1958年,1980年在三营建新场,是专门从事海蚌增养殖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属于事业单位,隶属主管部门为长乐市海洋与渔业局。其主要职能为海蚌增养殖及其技术研究。长乐市漳港海蚌场,位于长乐市东部沿海,交通便捷,距福州长乐国际机场2公里,离福州46公里,濒临滨海大道,是我国唯一的海蚌育苗实验场。已开展海蚌、花蛤、中华绒螫蟹、对虾等人工育苗,海蚌、竹蛏、香螺、血蛤、丽文蛤、膏蟹、鲎、梭子蟹、对虾、龙虾等养殖及鱼、虾、梭子蟹加工出口。产品除提供国宴和福州西湖宾馆、上海锦江饭店外,还远销香港、台湾、日本、美国等地。

漳港海蚌具有个体大、腹足饱满、肉质脆嫩、味极甘美的质量特 色。与其它产区海蚌比较,漳港海蚌形态、理化等质量有以下特色:一是漳港海蚌个体大,壳长一般为9cm~10cm,大的可达13cm以上;壳相对薄些,壳 顶呈淡紫色,其余部分呈米黄色或灰白色。二是漳港海蚌肉质脆嫩,味极甘美,而其它产区海蚌肉质松软,味道不够甘甜,略带咸腥。在如今意大利的威尼斯海蚌绝 迹的情况下,漳港海鲜尤显珍贵。

早在明朝时期,漳港海蚌就已成为宫廷贡品,现为人民大会堂国宴膳品。漳港海蚌1994年被列为“福建 名特优新农产品”,200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福建名牌农产品”称号。2010年获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漳港海蚌名牌效应更加凸显,知名度进 一步提升。2010年漳港海蚌产量达37吨,产值2220万元。产品主要提供国宴和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等大中城市星级酒店。

长乐漳港海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长乐漳港海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漳港海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福建省长乐市北纬25°53′52″至北纬25°49′10米等深线以内,北纬25°53′52″以北、东经119°40′11″以西海域以及北纬26°04′34″至北纬25°54′49″、东经119°41′12″以东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

五.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桃源蜜桃

长乐桃源蜜桃

六.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青山龙眼

长乐青山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长乐青山龙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是“贡品”。然而,20多年前,这一“千年贡果”因让其“自生自灭”,品质大不如前而乏人问津。

2008年,青山村成立了龙眼协会。他们做了3件事:技术把关、打造品牌、统一销售。此后,青山龙眼身价一路飙升,如今1公斤卖到了30元。

黄发钳是青山村一位普通农民,种植了20亩、600多棵龙眼树。17日上午,他带着记者来到他的龙眼林,正值青山龙眼成熟的季节,一棵棵龙眼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他刚接到村里的龙眼协会的通知,又来了个500公斤的订单,他得赶紧招呼工人采摘。

“核小、质脆、单果大、味香。”黄发钳带着记者在果园里一边转悠,一边介绍说,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赫赫有名,具有“放在纸上不沾湿,掸落地下不沾沙”的特点,堪称果中珍品。当年,朱熹女婿黄勉斋曾将它敬献给宋光宗,宋光宗尝后赞不绝口,钦定为贡品,并特赐“黄龙”匾额。

地域范围

青山龙眼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长乐市古槐镇、鹤上镇、潭头镇、江田镇等18个镇乡。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南接福清市、西界闽侯县,与台湾一衣带水,与马尾区隔江相望。地理坐标为:东经119°24′-119°59′,北纬25°40′-26°04′,陆地总面积658平方公里。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长乐市地貌属福建省东部沿海花岗岩低山丘陵及冲积海积平原区,北部临江、东部和南部濒海,西面靠山,地势由南部与中部向北部及东部渐次下降。长乐主要有6种地貌类型:丘陵山地、平原、砂丘、河谷盆地、岛屿与滩涂、河心洲。土壤的pH值在5.5-6.5之间,有机质含量在1.5-2.5%之间,富含硼等多种微量元素。

(2)水文情况:长乐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年降雨量均在1200-1500毫米之间,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58.7毫米,多年平均年降水9.052亿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年径流深647毫米,径流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沿海地区和海岛比较缺水,在北部的大埔尾年平均降雨量近1800毫米,沿海岛屿平均年降雨量为1100毫米。境内地区降雨量具有雨量多、强度大、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不均匀、地域降雨量变化悬殊等特点。

(3)气候情况:长乐市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5℃,降水量1358.7毫米,日照时数1665.1小时。主要自然灾害为风灾(台风)、水灾、旱灾。

(4)人文历史情况:长乐栽培龙眼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应始于唐宋时期。《福建通志》载:“长乐青山下村为宋大儒黄勉(朱熹的学生)的故居,旧传黄勉斋有手植一株龙眼品质绝佳。”宋朝时,青山龙眼就开始作为贡品进贡朝延,宋光宗皇帝曾赐匾青山龙眼为“黄龙”(因青山黄勉斋进贡的龙眼)。明弘治《刘志》物产篇有龙眼的记载,赋贡篇也记述长乐生产的龙眼和宝圆(龙眼干)曾定额进贡朝延,可见当时龙眼栽培之盛,据清同治用彭老藻、杨希润所修的《长乐县志》记载:“龙眼大寸许者为宝圆,树径三接者为顶圆,树未接者曰野老,核初种经十年始实,实甚小者俗呼“椒眼”。可见在明、清时期,长乐龙眼栽培已盛行高空压条方法,推广繁殖大量的优质良种。90年以后,我市大面积发展龙眼种植,现在龙眼已经成为我市最主要的果类,长乐市龙眼栽培面积3000公顷,其中采摘面积2900公顷,年产量28300吨,年收入16980万元。占全市果树栽培总面积的55%以上。成熟期主要集中在9月中旬-10月中旬。产品主要销往长乐当地及福州市场。

七. 河南省 郑州 新密 密县寒羊

密县寒羊是国内绵羊优质品种之一。其毛在纺织工业史上久负盛誉。据《河南出口商品志》记载:在历史上河南羊毛集散为郑州、淮阳、密县三个地方,所产皮毛驰名国内,远销国外。 密县寒羊具有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生长发育快,成熟早、繁殖力强,肉用性能好等优点,密县寒羊毛细毛率高达97.21%,净毛率为52.52%。密县寒羊因毛细而洁白,质量居全国第一位。民国期间,就有寒羊毛通过上海、天津等港口远销国外。 近几年来,政府非常重视对密县寒羊的改良和推广工作。1985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在《密县推广改良羊》的报道中说:"改良前,全县养羊23318只,年产毛量1.19万公斤,每只平均单产0.51公斤;1983年,全县养羊5.82万只,其中密县改良羊5.57万只,占95.7%,年产毛量31万公斤,每只平均单产5.6公斤,比改良前提高9倍,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羊毛制品出口苏联、日本和英国。

八. 福建省 福州 长乐 长乐老酒

长乐老酒

九.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密香杏

密香杏1986年被列入河南省名品,是省杏树研究协作组从100多个杏种中筛选确定的优良品种,主产于百寨油坊庄,5月中下旬成熟。其通体金黄有光泽,皮薄细嫩,其味浓甜微酸,汁水多,含糖量大,果仁大且香,无苦味。杏体大者100克以上,小着也不下50克。入口香甜,回味无穷,不但在本地名气十足,而且在外地也有较高声誉。《河南日报》、《郑州晚报》、河南电视台等曾先后报道。原副省长张世英曾亲自到油坊庄杏基地参观视察。

十. 河南省 郑州市 新密 大隗牛肉

新密市大隗镇五香牛肉,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工艺严密、加工精细,制作后具有色鲜、味美、筋烂、肉面等特点。食时气息芳香、余味悠长,确有五香牛肉之美称。大隗牛肉创始人马玉顺,又经几代人研制,配方独特、味道出众,顾客食后赞不绝口,在中州大地享有盛名。

大隗牛肉是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大隗镇的。新密大隗镇五香牛肉,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工艺严密,加工精细。制作后具有色鲜、味美、筋烂、肉香等特点。食时气息芳香,余味悠长,确有五香牛肉之美称。

大隗镇是古代多个诸侯国的都城,早在明朝时期,这里就是全国闻名的造纸基地,南来北往的客商众多,而回族自古就有烹制牛肉的传统,勤劳智慧的回族群众开始烹制美味的牛肉卖给外地客商,逐步传承了大隗牛肉的品牌。

据1992年出版的《密县览胜》记载:清道光年间,祖居荥阳的回民迁移到密县大隗镇北面的北沟村(现称振北回民村)经营牛羊肉和毛皮业,该村有回民986口人,200多户。他们制作的五香牛肉,以肉香纯厚、肉色鲜亮而出名。

改革开放后,党的富民政策使振北村大部分回民都从事牛肉加工经营,牛肉加工逐步成为振北村群众发家致富的优势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牛肉加工经营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注册了商标,由制作散装牛肉发展为制作真空包装牛肉,由家庭作坊式发展为现代化、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有规模牛肉加工户约20户,其中马永信牌牛肉规模最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