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拉萨土特产国营超市 拉萨土特产进货渠道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拉萨土特产国营超市 拉萨土特产进货渠道更新时间:2023-08-09 10:37:46

一.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补肾去湿泡酒

西藏药酒



功效:有助于祛风湿,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手足不遂,气血不足,身体赢瘦,心脾两虚,止咳平喘,痰湿咳喘以及阳痿,早泻滑精补肾壮阳,对肝肾不舒者有特大的效果。



配方:雪莲花、藏红花、灵芝、天麻、人参、红参、当参、西洋参、手掌参、鹿茸、鹿角胶(鹿血)、金樱子、雪猪脚、海马、海龙、海燕、海五星、锁阳、双肾子、肉苁蓉等四十多种名贵药材配制而成。



用法:用5至8斤白酒泡15天左右便可服用。



用量:较重者二小杯,轻者一杯便可。若酒减至一半后,加入同样的白酒效果更佳。

二. 西藏 拉萨 堆龙德庆县 唐卡

唐卡即卷轴画。这种画通常绘在丝绢或布帛上,因多描绘宗教内容,

加上易于携带,所以在藏区广为流行。唐卡是西藏地方绘画艺术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卡表现题材广泛,除宗教外还包括大量的历史和民俗内容,所以唐卡又被称作是了解西藏的“百科全书”。西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的一种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人们视为珍宝。

西藏唐卡是在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的绘画艺术。明清时期,西藏的唐卡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个时期的唐卡,一是数量明显增多;二是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画派。大体说来,前藏的唐卡构图严谨,笔力精细,尤擅肖像,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着色浓艳,属于笔彩的画法。

人们现今所看到的唐卡,也称之为布画,她兴起于佛教传入西藏之后,伴随着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传,外来文化艺术渗透,为唐卡艺术注入新鲜血液。她一方面发扬更新原有艺术特色,一方面吸取汉地或印度、尼泊尔等地之艺术精华,久而久之,成为独具一格的艺术流派。唐卡,是以严麻布或粗布作为底布。较为珍贵者是以丝绸作为底布。

它的制作过程是首先作一木框,将底布四边缝在四条细木棍上,然后用绳穿上细木棍张撑在木框上;用一种动物胶与滑石粉调合而成的糊状物均匀地涂在底布上,目的是使底布均匀平滑无洞,光洁明亮,涂完后用一薄质工具将底布的糊状物刮平,刮匀、待底布干后,用炭条纹,绘制图像之轮廓,一般是先里后外,将中间主图像画成后现绘四周的附属部分,最后上色。

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不透明的矿物及植物颜料,再按比例加上一些动物胶及牛胆汁。这种原料的配方科学,加之西藏高原气候干燥,所绘就的唐卡即使过上数百年之久,依然色泽鲜艳,犹如新绘制的艺术佳品。

唐卡最常见的尺幅是条幅形,底边留有很大的空白,尺寸一般是长75厘米,宽50厘米;除条幅形唐卡外,还可以看到横幅形唐卡,这种唐卡大幅的长1.1米,宽约3.5米。

根据制作唐卡所用材料,可以将唐卡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丝绢制成的唐卡叫“国唐”,另一种用颜料绘制的唐卡叫“止唐”。

(一)国唐

根据丝绢的不同材料,“国唐”也有以下五种:

(1)绣像“国唐”:这是一种用各种不同的丝线手工绣制而成的唐卡。(2)丝面“国唐”:制作这种唐卡是将各色的丝绢切成各种形状的布块,然后再用针将拼成画面的各色布块缝接起来。

(3)丝贴“国唐”:这种唐卡与(2)相似,只不过是将切成各种各样的彩色布块用胶粘在画布上且成画面(很像今天的布贴画一译者)。(4)手织“国唐”:一种用丝线编织成的唐卡。

(5)版印“国唐”:这种唐卡是用墨或朱砂作颜料用套版直接印在丝绢上,套版主要用木板,偶然也用铜版或铁板。

“国唐”中尺度最大的叫做“国固”,因为太大,也不能随便把客观存它挂出来,实际上只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才使用这种唐卡,将“国固”大唐卡挂在寺庙的外墙上,或者挂在专门为挂“国固”唐卡而修建的大墙之上,布达拉宫一幅最大“国固”唐卡。高约55.8米,宽46.81米,这幅唐卡是在著名的五世达赖喇嘛圆寂后,由摄政王桑结嘉措主持制做的,唐卡描绘的是阿弥陀佛。

(二)止唐

由于画法多种多样,这类唐卡也有好多种,人们主要是依据画背景所用颜料的不同色彩来区分止唐的种类。

(1)彩唐:一种用各色颜料画成背景的唐卡。

(2)金唐:一种用金黄色的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3)朱红唐:一种用朱红色颜料画背景的唐卡。

(4)黑唐:仅用墨色画背景的唐卡。

(5)版印止唐:制作方法与制作水印国唐同,惟一的区别是,国唐印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而止唐则画在丝绢做成的画布上。

最大的止唐,长3米,宽2米;而最小的止唐仅长30厘米,宽20厘米。

三.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藏红盐

藏秘紫红盐神奇疗效

主要原料:青藏紫红盐、虫草、红景天、美人花、消脂石等

味辛咸,有高原温泉特有的气味(正是此味,方显奇效)。

[名 称]:藏秘紫红盐(克银王)

软化角质、缓解银屑病、过敏性皮炎、湿疹,抑制肌肤湿痒。 对缓解牛皮癣有非常好的效果 。

[名 称]:藏秘紫红盐(通用装) 滋润肌肤,去死皮,锁住水分,延缓皮肤衰老,令肌肤细嫩、年轻,轻松享受天然温泉浴

[名 称]:藏秘紫红盐(足浴养护剂)

滋润肌肤,防止足部干裂,软化角质去硬皮,抑制足部肌肤湿痒,使足部肌肤光滑、细嫩,祛除足部异味。

[名 称]:藏秘紫红盐(润发保护剂)迅速去除头屑,抑制头痒、脱发、断发,有效修复被化学品损害发丝,令秀发更加健康。

[名 称]:藏秘紫红盐(学生装)

滋润肌肤,消除青春痘,抑制皮肤湿痒,开窍醒脑,去除身体异味。

[名 称]:藏秘紫红盐(消脂瘦身装)

消脂去油,有效排除身体垃圾,让您在家中享受温泉浴的同时轻松瘦身(一次泡澡减一斤,一月轻松减5斤)

四. 西藏 拉萨 城关区 马奶子

马奶子是哈萨克族人民喜欢的饮料。盛夏,在新疆牧区草原上,饲养马匹的牧户,都能自制马奶子,供日常饮用和款待宾客。马奶子味带咸酸,有轻微的酒香,饮之沁凉可口,帮助消化,健胃益身。若多喝能催眠,令人陶然入睡。牧民酿造马奶子方法简便:将刚刚挤下来的鲜马奶装进牛皮缝制的皮桶中,再放入陈奶酒曲,经过几天发酵,便可饮用。夏秋间如到新疆牧区旅游,便可一尝马奶子的滋味。( 拉萨)

五.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蒸牛舌

藏语音杰郎最。多见于拉萨等地。以牛舌肉为主料,经煮蒸而成。特点是入口软嫩,味道鲜美而带椒香。( 拉萨)

六.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藏腰刀

藏腰刀有装饰、防身、生产、生活等用途。拉萨、拉孜、当雄、易贡等地的腰刀最为著名。一般是在铜质的刀鞘上镂刻龙、凤、虎、狮等图案,有的还点缀着宝石、玛瑙等装饰品,玲珑剔透、精巧细致。拉孜藏刀,刀口锋利,样式美观大方,坚固耐用,多年来畅销国内外( 阿里)

七. 西藏 拉萨 堆龙德庆县 藏獒

在拉萨,乃至整个藏区最高贵的狗应属藏獒,藏话叫它“多启”,“多”是拴住的意思。这种狗凶猛善斗,必须拴住饲养,不然危险极大,会向人发动攻击。

藏獒,俗称牧羊犬,身长四尺,壮似牛犊,头大腿短,是草原上牛羊的卫士。这种狗有牧羊的天性。据观察,一只与羊群素不相识的狗,一旦发现羊群后,会主动地担任“警卫”,一只成熟优秀的藏獒能看管近200多只羊,每天在羊群周围跑40多公里。牧羊犬采用惯用的围绕、喊叫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它的叫声又憨又大,威慑力很强,嗅觉也特别灵敏,听藏民讲,这种犬连豹子也要怕它三分。据国外权威性警犬教材论述,属于世界猛犬的有西藏犬、高加索犬、中亚牧羊犬、纽芬兰犬等。藏獒又排于世界猛犬之首,约在两千年前,它流传到希腊,后到罗马帝国,又由东欧的斯拉夫族传到欧洲各国,至今世界名犬的体内还保留着藏獒的遗传基因。

生长在高海拔、低气温的青藏高原上的藏獒,由于严酷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它粗犷、凶猛、奔走迅速、嗅觉灵敏的野性性格,用来保护畜群免遭伤害以及捕猎,都是最好的助手。

纯种藏獒具有如下典型特征:头大而方,额面宽,头顶略呈圆形。眼睛黑黄,四点眼,眉上有黄色或白色圆点毛。嘴短而宽,嘴角略垂。鼻梁短,鼻头宽、黑色。耳朵大,呈 V字形,下垂于两侧。颈粗有力,颈下有垂。四肢粗壮,前肢粗直,后肢腿部宽,肌肉发达。尾大而侧卷,尾根高,下垂于飞节,紧张时高举。全身被毛长而密,身毛长10~ 15厘米,尾毛长20-30厘米,毛色以黑色为主,其次是黄色、白色、青色和灰色,头下部、胸前、腹下及四肢下部大多有黄色或灰色的毛。成年犬身高70-85厘米,体重在 75-95千克。8月龄可达性成熟,母犬每年初冬(10-12 月份)发情一次,但在海拔较低的半农半牧区,气候温暖,管理适当,则可在一年内春秋两次发情。每窝产仔4-5只,多者可达7-8只。寿命为10-16年。

体貌特征

①体高与体重:该犬体高70-85厘米,体重75-90公斤。

②头部及五官:头大而方,头盖宽,额段明显;眼黑黄色;嘴短而粗,鼻宽,唇厚舌大。

③躯干与四肢:颈粗而有力,颈下有垂肉;四肢粗壮,前肢粗直,后腿宽;尾根高,下垂于飞节,紧张时上扬,但高度不超过背线。

④被毛与毛色:全身被毛长而密,上粗硬下短硬,头部、颈部被毛长密,具雄狮样外观。身毛长10-15厘米,尾毛长20-30厘米。毛色为白、黄、青和灰色,身躯、脚有色片,眉上有黄色或白色圆点毛。

繁殖习性

该犬8月龄性成熟,母犬10-12月份发情,每窝产仔4-5只,多的可达7-8只。

性格特点

该犬性格刚毅,力大凶猛,野性尚存,令人生畏。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对陌生人有强烈敌意,对主人亲热至极,是优良的看家犬和牧羊犬。

藏獒耐寒怕热,可在-30-40℃的冰雪中安然入睡。性格刚毅,力大凶猛,富有攻击性,使人望而生畏,但是经过训练后比较温顺,服从性好,忠于主人。偏肉食,抗病力强,护领地,护食物。

八. 西藏 拉萨 尼木县 民间木雕

民间木雕

当你步入藏家粉白色的楼房里,就会被一件件雕花镂卉、富丽堂皇的藏式家具深深地吸引住。那些式样布局合理,图案千姿百态,色彩鲜艳明快的藏桌藏柜,以及雕花的门楼窗梁,都洋溢着幸福、吉祥、热烈的气氛。藏式木雕家具是藏族特有的民间传统工艺之一。藏式木雕家具和楼窗梁柱雕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人物、花卉、虫鱼、鸟兽图案、花纹等等,无所不包。其中《红莲怒放》、《龙凤呈祥》、《白鹤寒松》、《菩提翠叶》、《莲台金座》、《舒云卷彩》、《吉祥图案》等等,则是西藏民间木雕艺人表现的传统主题。

西藏民间木雕艺术,风格健康、朴实,它的表现手法简炼,重在以神传形,既有浓厚的装饰趣味,又颇具艺术魅力。比如镂空雕刻的《菩提翠叶》,构图简洁,一片片青翠的椭圆形菩提叶连在一起,枝叶镂空,横茎竖连,有鸟栖在菩提叶间,正欲亮翅引颈高歌;繁茂滴翠的菩提叶间,朝阳露出半个笑脸;菩提叶雕镂形成圆形的树冠,给人以神圣的感觉;菩提叶间的旭日云霞造型优美,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刚柔得当,不仅体现了菩提叶的自然美,还让人感受到画外之象。再比如《莲台金座》中绽蕾的一朵劲莲横空出世,莲瓣上只有一佛座,但用刀的神秘充分表现出环绕劲莲和宝座的无即空间。《舒云卷彩》中两朵卷飞的云朵舞蹈着腾跃着定格在一方缕空的云木是。其余别无一物,却让人感到一碧蓝空有云起伏,云头环绕无垠空间,无景处都成妙境,又发挥了藏桌藏柜装饰透光通气的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西藏民间木雕家具及门窗雕花的着色,多数人家都喜欢用对比色和原色来渲染。因为金碧辉煌、红火富丽的色调最适宜表达藏族人民的生活情趣。当然,大同也有小异,比如《红莲怒放》,却以绿色为基调,弥漫着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龙凤呈祥》,则用金黄色为基调,画面热烈、明快,显示出欣欣向上的情调。在这里,“色彩即思想”的观点得到充分的验证。

西藏建筑装饰木雕把喻意与坚固的和谐统一结合得相当紧密。许多佳作虽经千百年风沙雨雪的浸蚀,仍雄姿不减。在法器模具木雕(多玛班丹)上,主题划一,但形式手法各异刻工们在不足盈尺的面积中将实用、想象、趣味三者完美结合,令人吧服。至于西藏民间经书封板的木雕更是精美绝伦。

九.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年过节,人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在藏民来说是用处繁多的,它既是砌茶做饭用的主要材料,即使入庙拜神,给神坛油灯添的香油,也是流质的酥油。

十. 西藏 拉萨 拉萨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01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1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拉萨风筝的制作具有季节性。每年秋季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有人专门做风筝出售。日喀则的拉达卡其和拉萨的次仁等家族风筝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但现在一批有造诣的风筝艺人相继去世或年迈古稀,技艺面临失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