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顺义区本地市场营销特产 北京顺义特产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顺义区本地市场营销特产 北京顺义特产必买更新时间:2022-05-11 13:37:33

一. 北京市 顺义区 晚霞大理石

顺义长山大理石厂加工生产的晚霞大理石是顺义的一大。该矿主要分布在尹家府乡二十里长山脚下,现已初步探明,晚霞大理石的蕴藏量为148万立方米。该厂加工生产的晚霞大理石,岩质好,花纹分布均匀,一般为白色或带有黑、灰、褐等色的花纹,光泽度高,品种齐全,多用作装饰品及雕刻、建筑材料,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该矿生产历史悠久,早在50多年前就已开采。“北京十大建筑”均有顺义所产晚霞大理石为其增光添彩。北京新近一些重点建筑,如首都图书馆、天安门地下通道、丽都饭店、首都宾馆、电视大楼、急救中心、科技中心、光明大厦等都可见到顺义长山大理石厂的产品。

目前,顺义长山大理石厂,开发生产出晚霞、紫豆瓣、雪花白、莱阳绿、平山红、墨玉、贵州黑、芝麻白、艾叶青、螺丝转、云花桔黄、奶油红、咖啡、汉白玉等10多个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均已达到国家部颁标准,产品畅销全国各地,供不应求。

二. 北京市 顺义区 大都西瓜

此品种是北京市种子公司生产的早熟、高产、优质新品种。早熟一代杂种,植株长势中等,抗病,适应性广。果肉红色,口感好,品质佳。肉质沙脆,含糖量11-12%。平均单瓜重5-6公斤,大的可达10公斤,亩产4000公斤左右。( 北京)

三. 北京市 顺义区 糖瓜

“糖瓜儿粘”是过去讲廿三那天要祭灶王,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关东糖供着,既有在他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有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之心。北京有这么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廿三糖瓜儿粘”。到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开始大忙。进了廿三的每天都有说法:廿三糖瓜儿粘;廿四扫房日;廿五糊窗户;廿六炖大肉;廿七杀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蒸馒头;卅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制作方法

1、主料是冬瓜或西瓜,刮去外表皮及瓜瓤。

2、横切成宽4厘米的瓜圈,洗净后纵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的瓜条35千克备用。

3、取白糖5.5千克、清水15千克加热溶解成白糖溶液,另用3千克白糖加少量清水,加热溶解后放在容器内研细。再取石灰500克加清水20千克制成石灰水。把切好的瓜条倒入石灰水中,将150~200克石灰粉撒在上面,用竹篾或木板压住瓜条,使其全部浸没,浸泡10小时左右,待瓜条全部钙化、无软心为止,如浸泡时间短,可增加些石灰。

4、将浸过石灰的瓜条捞起,用清水冲洗脱灰,再用水泡,每隔2小时换水一次,一般换4次,以脱净灰为宜,不要出黄心。

5、把脱灰沥干后的瓜条,放入沸水中,水中加亚硫酸钠和白矾,不断用笊篱翻动瓜条,约煮15分钟左右,捞出冷却,放在清水中浸泡,待完全冷却后捞于筐中。

6、瓜条沥干后,倒入备好的糖液中,浸渍8~12小时,将研细的白糖放入糖液中,使糖液浓度增高到波美40度,再浸8~12小时后加热煮沸20分钟,糖液浓缩,渗入瓜条,待糖液浓度达78~80%时即可出锅返砂。出锅后的瓜条,待糖液全部粘在瓜条上,表面稍干,即散开冷却,瓜条被一层糖衣裹住,即成糖瓜条。

四. 北京市 顺义区 甜白菜

小吃原料:白菜(最好是玉田的白菜,菜比较甜,而且菜帮也薄),胡萝卜,香菜小吃调料:香油,花椒,糖,白醋,糖桂花。

小吃制作:

锅里放香油,将花椒炸糊,放切成片的胡萝卜,再放切好的白菜帮子,最后放切好的白菜叶,都是炒两下就好,不要多炒,就相当与把这些菜在锅里拌匀,用锅的温度就可以,把所以的调料放进去,放在一个盆里,放凉后再把拌匀的白菜上撒是一层厚厚的香菜,放凉快地方,随吃随盛。

小吃介绍:此菜是老北京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家肴!。

五. 北京市 顺义区 顺义中华圣桃

中华圣桃原产山东莱西,其特点为超晚熟,果大质优,平均单果重300克以上,最大果 700克,抗逆性强、丰产、耐贮藏,北京地区成熟在10月20日左右。赵全营镇拟建5000亩中华圣桃生产基地(现已定植1000亩),预计2005年可形成产量1000万公斤。

六. 北京市 顺义区 馓子麻花

馓子麻花是北京清真小吃中的精品,很受百姓欢迎,它的制作比较麻烦。

在事先将矾、碱、红糖、糖桂花放在盆内用温水溶化,再将面粉倒入和均匀,和好后挫长条盘起来饧一会儿,然后揪成40克一个的小剂。将麻仁用开水拌起来,将小剂粘上拌好的麻仁,挫成10厘米长的小条码在盘中,码3至4层再饧着。饧好后,拿起两小条用手挫成均匀的长绳条2根,对头折两个来回成8根,两头捏在一起,成两头尖、当中大的枣核形或扇形状,用油炸熟即成。炸时锅内花生油五成热,拿着馓子麻花的捏头处,将坯子下入油锅来回摆动使其定型,待坯子稍硬挺后,整个入油中炸,炸成棕黄色即成。

馓子麻花颜色棕黄,质地酥脆,香甜可口。

馓子麻花是用发酵面揉拧成麻花形,炸制而成,是遍及全国各地的小食品。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将麻花、馓子作为寒具的代表,寒食节禁火之日,多食此品。据《续晋阳秋》载:“桓灵宝好蓄书法名画,客至,常出而观。客食寒具,油污其画,后遂不设寒具。”据此典故可知寒具是油炸食品。唐韦巨源《食单》载:“巨胜奴—酥蜜寒具”。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曰:“寒具,冬春可留数月,及寒食禁烟用之,故名寒具。”到了清代,据御膳房食单载:“乾隆十九年()1785三月十六日总管马国用传,皇后用野意果桌一桌十五品。”其中就有“发面麻花”作点心。大约从清代起将是麻花、馓子分立,麻花较硬而粗,馓子细而散也。但都是油炸食品。著名的天津桂花发祥麻花,就是用发酵面加芝麻、青梅、糖姜、桃仁等果脯,经过搓拧,油炸而成。但也有称为“馓子麻花”者,如天津的王记剪子股麻花,就因条散而不乱,麻花肌不拧紧在一起而得名。

七. 北京市 顺义区 蜂糕

蜂糕

蜂糕是用面粉或米面加糖、果料等蒸制而成的一种糕食小吃。因为这类糕食掰开后,内中有较多蜂窝状的小孔,故名蜂糕。

红白蜂糕用面粉发起成稠面糊状,发好的面均匀地兑上碱揉匀,上面放上小枣、桂花、松仁、葡萄干等果料,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笼蒸,果料在上面,刷一层油,蒸面时用筷子在面上捅几个出气孔,蒸熟即成。做红蜂糕用标准粉加红糖,做白蜂糕用富强粉加白糖。红、白蜂糕味香甜,松软利口。

碗蜂糕用富强粉和面发酵,然后对碱和白糖揉匀,用小碗洗净,里面刷上油,把和好的面放入碗内,上面放五粒红枣,用旺火上笼蒸熟即成。碗糕成碗形,上边开花,利口松软。

米面蜂糕实际上也是碗糕,不过它的原料不是面粉,而是粳米粉。它用粳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4至5个小时,沥尽水后,碾成粉过细箩,用一个盆将老酵撕碎,倒入温水调稀,然后加入米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发酵,待发好酵后用碱揉匀,趁热倒在发面盆内,加白糖、桂花、碱面,使劲搅拌成糊状(放碱面注意碱要对得合适,使酸碱中和,恰到好处)。将对好碱的米糊盛入小碗,碗内先刷油,上旺火蒸后取出,上面撒青梅、瓜子仁、京糕丁,也可摆成图案即成。米面蜂糕呈乳白色,配以红绿果料,颜色美观,口软疏松,滋味香甜。因为中有蜂窝,故也称米面蜂糕。

八. 北京市 顺义区 茶汤

茶汤是北京传统风味小吃。茶汤味甜香醇,色泽杏黄,味道细腻耐品。 清嘉庆年间的《都门竹枝词》中有“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老北京讲究喝前门外的聚元斋和天桥的茶汤李。

1997年12月北京天桥茶汤李饮食店制作的茶汤,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首届全国中华名小吃称号。

过去北京街头卖茶汤的小贩,他们用大铜壶现场冲出的各种味道的茶汤香甜可口,老少皆宜,是休闲小食,也可做早餐之用。老天桥附近的“茶汤李”较为著称。

茶汤是一种甜饮食,和藕粉相类,原料也是糜子面。用开水冲食。但它有一套冲制的技巧,非熟手不办。先把茶汤原料在碗内调好,放好糖与桂花卤;然后再在高大、体重的铜壶中装满滚开的水。售者一手执碗,一手扶壶柄,必须双脚撇开半蹲式,才能立稳。

左手的碗,正好等在壶嘴边,等水一冲出,碗要随时变换距离,以掌握开水适量来控制它的厚薄程度,并不使开水外溢,激出糖浆,这是技巧之一。

右手要有足够的控制力量,开水一出壶口,正好注入碗内。要一次完成,才能冲熟茶汤,否则滴滴嗒嗒注水,茶汤必生,不能吃,那就亏本了。

同时也要注意水出得猛,会浇在自己手上,烫了自己,也碎了碗,就更不合算了,这是技巧之二。所以卖茶汤没有这一身技巧是做不了的。

你看他双脚分开,双臂分左右摆好架势取得平衡,一副伸缩自如的动作,不知要费多少气力!那些老手,开水出口,碗口和壶口距离有时在一二尺的地方。开水全部入碗,点滴不外溢,而且说止即止,一次冲熟,厚薄合乎要求,从来没见过加水再冲,或冲坏一碗再换一碗的。茶汤滋味储蓄,除香甜外,有一股谷物的朴实之气,给人以亲切感。

原料:糜子米500克,红糖200克,白糖100克,糖桂花10克,金糕丁、青梅丁各适量。

制作方法:

1、先将糜子米淘洗干净,用凉水浸泡2—3小时,碾成面,然后过细箩,即成糜子面。

2、将茶汤壶内的水烧开。

3、取小碗1个,先倒入50克开水和10克凉水搅和一下,再放入1/10的糜子面调成面糊,然后左手端着盛面糊的碗紧对着茶壶嘴,右手握着壶把子将壶倾斜,使壶内的开水顺着壶嘴冲入碗内。这时速将碗与壶嘴由近而远地拉大距离,以加大水的冲力,以使面糊冲得均匀;随后又由远至近,面糊即冲成杏黄色的茶汤。

4、冲好一碗后,即在茶汤上撒上红糖20克、白糖10克和糖桂花1克。也可再撒些金糕丁、青梅丁之类的食品。本配料用量可制作10碗。

特点:本品质地细腻,味道甜香,系北京茶食小吃,回民风味。因将碗翻扣过来而茶汤不洒,故有此“扣碗茶汤”之称。

茶汤有两个特色:一是烹调方法特殊,用开水冲的方法将茶汤冲熟;二是用具特殊,使有一把铜制大茶壶,壶高60厘米,直径50厘米,壶嘴细长,壶内四周贮水,中间空如炉膛,将燃煤放入膛内,把水烧开,即可用以冲熟茶汤。

九. 北京市 顺义区 清酱肉

清酱肉

北京清酱肉与金华火腿、广东腊肉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肉,是我国传统食品,北京著名。这种肉制品创制于明代,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原料配方:猪肉50千克,细盐2.5~4千克,-25克,花椒50克,大料50克,小茴香50克,甘草(用细布过滤)50克,酱油适量制作方法:

1.选料:清酱肉要选用薄皮猪的后臂尖部位,要35~40毫米厚的带肥膘肉,割去碎头,旋成椭圆形,不要碰破骨膜,每块3.5千克左右。

2.腌制:将细盐1.5~2.5千克加-,分七次撒在肉坯上(每天一次),挤出血水,共腌7~10天,每隔12小时倒翻、摊晾各一次,然后从边沿穿绳,上挂内干1天。

3.酱制:将腌好的肉坯加其余全部调料入大缸内酱制8天,每天倒缸一次,然后捞出,挂在通风处晾干,到来年2月(约100天左右)入净缸或密封室内存放。

4.煮制:到霜降前后,将肉坯取出,用清水浸泡1天,用碱水刷洗干净,开水下锅,以适当火侯煮制1小时左右,即为成品。

产品特点:色泽酱红,肉丝分明,入口酥松,清香鲜美,利口不腻,肥肉薄片,品莹透明,瘦肉片则不柴不散,风味独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