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外地人到菏泽带回特产 菏泽去外地带什么礼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外地人到菏泽带回特产 菏泽去外地带什么礼物更新时间:2023-08-16 13:45:00

一.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旋木制品

旋木制品具有造型精巧别致、图案新颖、形象逼真、色彩艳丽、生动传神、乡土气息浓郁的特点。

在旋做时老式旋床的原料适用长度为50厘米左右,其粗细可在1.5-2厘米之间自由调节。因旋木轴头碗直径为4.5厘米左右。因此,粗于轴碗的原料在旋做时要将原料的一端砍削至适用。细于轴碗的原料在旋做时要将轴碗用木块填死,再用钻刀钻出适合原料粗细的孔,才能安装原料开始旋做。老式旋床的动力由人脚踩提供。方法是:在旋轴中段缠绕三圈指头粗细的麻绳或更细些的牛皮条,绳的两头下垂分别系住两根木棍的前端。木棍的后端则搭在机架座机板下的横杆上。旋木者坐上座机板,两脚依次踩动两根木棍,踩下右棍轴头向右旋转。旋木者面对所旋原料,腰前顶一根木棍做支杆,支杆的一端钉有铁钉,穿在支架上的园孔内。旋木者右手持刀,左手辅佐,旋刀要放靠在支杆上,防止刀的抖动,也利于旋木者控制刀具。新式旋床的出现使旋木者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原料限制也大大放宽。旋木原料长度可放至80厘米甚至更长,原料粗细也可在25厘米至2厘米之间自由调节。

鄄城当地盛产杨柳木,做旋木玩具的木材一般是较粗点的树枝。树的主干部分可以用来做家具,枝枝杈杈的树枝,用来做旋木玩具正好。旋木原料选择有一定的讲究。选取二至三年以上生无果节和虫眼的干木,按照旋木制品的大小把木材截成一段一段的,这些木材就成为旋木的原材料。然后剥去中段外皮,两头不剥,以防干裂。经风干至含水量到50%以下,才可使用。过干可造成加工困难,过湿会造成变型和干裂。

旋木伊始,品种较为单一,主要旋制各种实用刀把、木碗、木人、花啦棒槌、耳报子神、猴子爬杆、三羊抵头、公鸡叨架。随着旋制刀具的改进和旋制技术的提高,旋木品种不断增多。主要有笔筒、脸盆架、挂衣架、书画轴头、轴杆、彩蛋座、茶叶筒等。经过几百年来的发展演变,旋木品种逐渐发展到今天60多个品种,通过因材而异的加工,取得各种不同的效果,利用木材本色,略施彩绘,便成为生动活泼的不倒翁、小猴吃桃等玩具和形象逼真的桃、梨、苹果、柠檬和蘑菇等水果蔬菜;利用木材细白的颜色,施以火烙,便成为古朴典雅的梅花鹿、小鸡等摆件;利用木材的韧性,挖空毛坯,绘以水墨丹青,又能做成实用大方的笔筒、茶盒等用具。

二. 山东省 菏泽 巨野县 园铃大枣

园铃大枣俗称核桃纹枣,主要产于麒麟镇一带,全县镇村均有分布,具有果型美观、个大核小、质地紧密、紫红鲜艳、细腻香甜,营养丰富的特点。

三.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烧饼

烧饼在东明制作历史较久,城乡均有大量加工户。是由精制面粉加水和制,内加调好的料泥,经反复揉搓制成圆形,外刻好看的花边,沾上精选的芝麻粒,在特制的烧烤炉上烧烤而成。刚烧烤出的烧饼外焦黄、里软嫩,香脆可口,十分好吃,很受人们欢迎。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东明县三八路老街王二小烧饼、馄饨馆

四.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曹州牡丹

曹州牡丹   牡丹,是我国的花卉,为毛茛科落叶小灌木。世称“国色天香”、“花中之王”。她雍容华贵,富而不骄,是幸福与祥和的象征,是国运昌隆的标志。菏泽,古称曹州,菏泽牡丹故称曹州牡丹。菏泽牡丹,历史悠久,它以花大、色艳、形美、香郁等特点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著称于世,素有“菏泽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之誉。并可人工控制为四季开花,菏泽牡丹花种植面积、科研培植、观赏出口当称世界之最,它除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外,还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从花中提取的牡丹花粉精是名贵香料,牡丹根皮经过加工后称为“丹皮”,性微寒,味辛苦,入心、肝、肾三经,有清热、活血、化淤等功能。

菏泽牡丹尚有单瓣、复瓣、千瓣之说。单瓣类,如碗如盘;复瓣类,瓣大非常,清晰可辨;千瓣类,花瓣迭重,层次繁密。花型则可分为单瓣型、菊花型、蔷薇型、托桂型、金环型、台阁型、荷花型、皇冠型和绣球型九种。花色则分为黄、红、蓝、白、黑、绿、紫、粉、复九色。其色、其香,可谓天下独步,别有风韵。

曹州牡丹园,占地1100余亩,品种800多个,是世界上品种面积最大的牡丹园。园内以牡丹为主,兼植芍药、碧桃、夏莲、秋菊、冬梅、月季、玫瑰、松编等数百种花木,终年花不谢,四时溢清香,一年四季,这里游人不断。曹州牡丹园,并于2002年开始了大规模改造工程,设计总投资500万元,在保留原有景点的基础上,完成14处大型主景点建设:牡丹广场、国花魂、雷泽晓月、菏山丽日、大型音乐激光喷泉、九色春晖、文化柱廊、梅林石韵、牡丹鼎、国花馆等景点,还新建了桂陵柿叶、V型广场等景点,重建了桂陵古井、复新了葛巾玉版雕塑等景点。

现在菏泽牡丹已愈越其地域的限界,远销国内外。除北京、广州、深圳、海南等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和港澳各地区外,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二十几个国家,先后引进菏泽牡丹。牡丹之乡将以崭新的姿态越来越为国内外所瞩目。

五.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鲁西斗鸡

鲁西斗鸡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斗鸡是我国古老的鸡种,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珍贵的家禽品种资源。鲁西斗鸡,是我国四大斗鸡品种之一,总量占我国斗鸡的80%以上,鄄城县鲁西斗鸡保护工作起于60年代初,历经鄄城县高级畜牧师陆建达等几代畜牧工作者和斗鸡爱好者的艰辛与努力,几经提纯复壮、繁衍、培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鲁西斗鸡新品系。目前,鄄城鸿翔牧业有限公司鲁西斗鸡核心群达到20000羽,年可向社会提供斗鸡种苗50万羽,商品斗鸡30万只,娱乐观赏斗鸡1万只。鲁西斗鸡生长速度快,屠宰率高,肉质细腻,脂肪含量少,瘦肉率高。据测定,肉质中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斗鸡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是普通鸡的20倍,是一种高档高蛋白、低脂肪的肉用新品种,深受消费者青睐。鲁西斗鸡2013年7月获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3年10月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农产品证书。

鲁西斗鸡,古称唤鸡,俗称咬鸡,是我国特有的观赏型珍贵鸡种。其体态雄健,肌肉发达,动作敏捷,生性善斗,厮头时啃咬、爪蹬、翅打并用,具有宁死不屈的性格,据史料记载,菏泽斗鸡已有二千三百年的历史。

【鲁西斗鸡】鲁西一带盛行斗鸡。斗鸡比赛所用之鸡,是一种特有玩赏型珍贵鸡种,当地习称咬鸡。这种雄性鸡生性好斗,斗起架来,勇猛顽强互不相让,且鸣声浑厚宏亮,酷似豫剧中的黑脸唱腔,深受当地人喜爱。因而竞相饲养,历代不衰。

咬鸡体格结实,肌肉发达,具有鹰嘴、鹅颈、高腿、鸵鸟身的典型体型。咬鸡毛稀薄,头小冠平,肉髯单垂;毛色以青黑紫红羽毛者居多,五白一黑(白嘴、白眼、白腿、白边翅、白尾根,黑羽毛)者最佳。

咬鸡杂食,耐粗饲,爱吃腥,生长快,但性成熟较晚。成年公鸡一般每只3.5~5.5公斤,母鸡3~4公斤,年产蛋30枚左右,蛋重55~65克,孵化率较低。

斗鸡是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春秋战国及唐朝时期,斗鸡之风最盛。传说,公元前68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讨伐宋国取成于北杏,曾筑台以斗鸡庆祝胜利。清道光九年版《成武县志》记载,该斗鸡台在县城西北角一里许的文亭山后。鲁西民间有各种斗鸡传说和《斗鸡台怀古》乐曲流传。建国后,斗鸡活动一度被视为有闲阶级的消遣活动而中止,其饲养数量陡然下降,几近绝迹。1978年以后开始恢复。1981年,山东省畜牧局决定由鄄城县承担鲁西斗鸡鸡种的保护选育工作,建起了“鄄城县鲁西斗鸡保种饲养场”。该场培养出的咬鸡,体态雄健,肌肉发达,生长速度快,一年可长到5公斤左右,年产蛋80多个,已培养出黑、白、黄3个品系的斗鸡。至1988年,鄄城县咬鸡饲养量已达2000多只,还向成武、菏泽等地输送部分良种。

地域范围

鲁西斗鸡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菏泽市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34°39′~35°52′,东经114°45′~116°25′,南北长157公里,东西宽140公里,总面积12238.62平方公里。东至巨野,西至东明,南至单县,北至郓城,包括菏泽市辖牡丹区、曹县、定陶、成武、单县、巨野、郓城、鄄城、东明1区8县及菏泽市经济开发区、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8个乡、镇、办事处(乡26个、镇113个,城区办事处29个),292个城市社区居委会,5755个村委会,14017个自然村。鲁西斗鸡产区存栏斗鸡150000只。其中,山东省中国斗鸡原种场核心群已达到10000套。

六. 山东省 菏泽 成武县 成武冬枣

成武冬枣——别名冬枣。分布于山东成武、荷泽、曹县等地,数量不多,多为庭院零星栽植,起源历史不详。

七.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郓城肠衣

郓城肠衣是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郓城肠衣质量上乘,色泽鲜艳,皮质透明,品质圆润、坚韧,富有弹性,并且规格齐全,卫生可靠。

肠衣是把羊、猪、牛等动物的小肠,经过人工清刮、盐制作香肠、火腿的外包皮,也可做医学上外科手术的缝合线,并能做乐器的弦。

郓城肠衣厂生产的肠衣质量上乘,色泽鲜艳,皮质透明,品质圆润、坚韧,富有弹性,并且规格齐全,卫生可靠。产品主要出口美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被评为菏泽市优质产品。

八.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红烧野兔肉

产于魏湾镇魏湾村,已有百余年加工历史。其以当地野生兔为原料,以10多种纯天然名贵中药材为佐料,采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经过腌制、蒸煮、油炸、真空包装、高温杀菌等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肉质细嫩、清香可口,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的保健肉类,有健脑安神、乌发养颜、健脾开胃、益寿延年之功效。20世纪80年代以前,生产规模较小,年产量百吨左右。90年代后,先后建立曹县腾达野味食品厂、青跃野味食品厂等8家加工企业。主要品牌有“魏湾爱莲”牌红烧兔肉,形成规模经营。2000年,产量400吨,产值960万元。2009年,年产量达579吨,实现产值1852万元,产品远销山东、河南、江苏、安徽、北京、上海、西安等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九. 山东省 菏泽 鄄城县 鄄城鲁锦

鄄城鲁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鲁西南民间织锦是山东西南部独有的民间手工纯棉提花织布,即用染色棉线按照设计好的经纬,手工织成带有几何图案的面料。我国以农立国,几千年来男耕女织,相沿已久。鄄城民间织锦长盛不衰,是与当地盛行女子新婚陪嫁织锦的风俗紧密相关的。鄄城的农家女孩从十三四岁开始织布,一是满足家用服饰的需求,二是准备织锦嫁妆,其中有被面、褥面、床单、帐子、衣料、手巾、包袱带等。当地的群众则以织锦的数量和花色来衡量姑娘们的品德和手艺。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七十二道工序。群众自编的《棉花段》歌谣把植棉、纺线、织布的全过程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从中可以概括出十几道主工序:轧花、弹花、搓布绩、纺线、打线、浆线、染线、沌线、落线、经线、刷线、做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每道主工序里还有很多子工序,且都有很多技巧。从中可以看出,一幅织锦里蕴含着多少繁杂的劳动。纯朴、勤劳、心灵手巧的农家妇女就在一架古老的木结构织布机上,足踩手掷,在“唧唧复唧唧”的织机声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织出1990多种绚丽多姿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濮洲(今菏泽市鄄城县)出产的鲁西南民间织锦,在清代曾作为贡品晋献朝廷,成为皇家御用之物。

鲁西南民间织锦织造历史悠久,制造工艺复杂,图案艺术绚丽多彩。具有手工织造,纯棉质地、民族图案三大特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在漫长的织造岁月中,心灵手巧的鄄城农家妇女不断的创新、改进鲁西南民间织锦工艺,逐渐的形成了现代鲁西南民间织锦融提花、打花、挑花工艺于一体,与浑厚中见艳丽,粗犷中精细的独特风格。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纹样由最初的斜纹、条纹、方格纹等发展到枣花纹、水纹、合斗纹、鹅眼纹、猫蹄纹等较复杂的纹样。常用的颜色有大红、桃红、湖蓝、靛青、绿、棕、紫、白、黑、黄等。不同纹样样的搭配效果,不同色纱的的交织变化,通过复杂的手工操作使鲁西南民间织锦的艺术手段达到更丰富的艺术效果。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图案意境就是用各种色线交织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形来体现,而不是具体的事物形象。通过抽象图案的平行、重复、连续、间隔、对比等变化,形成特有的节奏和韵律,它反映生活的形式是曲折的、间接的,因而更具艺术魅力。鲁西南民间织锦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而是一种主观的、随意的创造,这种主观又符合民众的内心要求和审美感受,是一种“得意忘象”的审美境界。

“出口要吉利,才能合人意”。群众愿意用善意的形式,美好的名称来揭示或寄托对美的追求。聪慧的农家妇女赋予了鲁西南民间织锦许多美妙的名字,体现了她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和憧憬。“老朝廷”是一幅流传已久的锦纹.上古尧帝善理国政,百姓安居乐业.尧去世后,人们织出这种锦纹怀念他,表现了群众向往太平盛事的意愿.图案中黄格象征宫外,蓝格象征宫内,宫外明亮舒坦,宫内安详平静.‘八个盘子八个碗,满天的星星乱挤眼’的锦纹,它以浓重色调的合斗花纹组成‘八盘八碗’,以清淡明亮的蓝白二色交织出闪耀的星星。用浪漫的手法表现出婚嫁宴席上的丰盛场面,人们从清晨畅饮到天黑,体现出星星与人们共庆,天上与人间同欢。好象不到这般时候,不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足以表达主人的盛情。这个图案还记录了民间为讨吉利,以‘八’为上菜单位的习俗。新嫁娘希望自己的婚礼热闹、隆重、顺利,把别人的婚礼记录在自己的织锦上,当然也寄托了对自己婚礼的期盼。“难死人、“迷魂阵”的图案非常有趣。从名称上就能知道这种图案的难度有多大。姑娘们愿意追求更复杂的工艺,从中领略那织进去织不出来的乐趣。她们还在包袱带上织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如淡雅的枣花,娇艳的五色梅和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

在众多的织锦品种里,黑镶边织锦是极有特点的一种。群众以此作为褥子的专用面料。在整幅面料中,纯黑的平纹占据三份之一左右,另外部分多织成红黄绿白色彩鲜艳的长流水图案。黑镶边长流水图案是自明清以来极为流行的传统锦纹,反映了人们期盼幸福生活细水长流的愿望。“手表、风扇、面棋块”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纹样,反映了工业生产带来新生活的喜悦心情,手法朴实率直,形象生动。

鲁西南民间织锦图案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升华,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西南民间织锦不仅是实用的工艺品,而且是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存在和发展,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历史文化的人文底蕴。

十.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青堌集芦笋

山东省曹县青堌集镇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曹县、成武、单县、商丘四县的结合部,105国道、德商公路、350省道贯穿境内。全镇有86个行政村,209个自然村,10余万人口,12万亩耕地,面积146平方公里。目前,全镇农民收入、财政收入70%来自于芦笋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芦笋为轴线,以龙头加工企业为核心,外联国际市场,内联生产基地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青堌集镇制订了《无公害芦笋生产技术规程》、《绿色食品标准》,引导群众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通过推行标准化生产,青堌集镇芦笋基地陆续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A级标准验收,并通过了ISO9000、ISO9001、ISO9002、HACCP等一系列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全镇芦笋加工企业均通过了IS09000认证、HACCP体系认证、国际食品标准IFS认证,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际标准,打开了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