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猪肉脯是江西哪的特产啊 猪肉脯是哪里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猪肉脯是江西哪的特产啊 猪肉脯是哪里特产更新时间:2023-01-25 01:57:03

一.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藏香猪

林芝藏香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藏香猪,又名"人参猪",是西藏特有的一种古老畜种资源,主要原产地西藏林芝地区。藏香猪的品质上有"六个最",即:肉品中氨基酸含量最高,微量元素最高,脂肪含量最低,猪肠最长,猪皮最薄,鬃毛最长。是西藏的传统民族美食。尤其是猪皮,口味Q弹,远易于一般生猪,藏香猪还是我国唯一的放牧型猪种生长在海拔3000——4000米的高原地带。

从小就在野地里奔跑的藏香猪,一般都是“喝泉水、吃山珍”长大的,肉质不是一般的好(所以也很贵呀!)。赶上1新年,吃到正宗藏香猪的几率大大增加,平时的话,很少能吃到正宗的呢。

二. 四川省 凉山州 喜德县 金乌猪

以放牧为主,听其自由啃食,有的在牧后补饲一次菜叶或搭配少量精料,一般饲养一年半到两年出槽,是喜德县的主要土。

三. 广东省 湛江 赤坎区 风味猪肠粉

猪肠粉是湛江人爱吃的一种特色小吃,也是湛江大小茶楼、酒家早茶夜市的必备之品,所以肠粉成为不少湛江人早餐必选的食品。湛江最负盛名的“好记”肠粉坐落在南桥河畔(市区有四家),其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曾荣获2002年第二届湛江美食节最受欢迎奖。

猪肠粉制作是选用存放半年的大米,用清水浸透,用石磨磨成浆,蒸制成薄块,卷圆呈猪肠状,约1市尺长。调料用咸甜酱、当地酿成的米酒醋、蒜香、熟花生油和芝麻等。食用时,将肠粉切成小节,置在碗中,依次加入上述调料和配料适量,拌匀而食,五味调和,香滑可口。

猪肠粉的传说。肠粉的原名叫粉条,是湛江地方历史悠久的食品。民间传说乾隆皇帝游江南时,由于听到大臣纪晓岚介绍了岭南粤西一带的小吃,更有风味特色,于是来了兴趣,决定秘访粤西。有一天,乾隆来到了粤西湛江一带,在集市只看到老百姓围着摊子津津有味地吃着白色条状的食品,乾隆皇帝感到很好奇,遂问身边的地方官,地方官介绍道:“此乃米制食品,名叫粉条。”乾隆听到后也要了一碟享用,食后连身赞道:“好、好、好,够爽、够嫩、够滑,粤西果然有美食啊!”并乘兴说道:“此粉条的形状好似猪肠子。”由于皇帝开了金口,从此,猪肠粉的名称传遍了湛江一带,这就是民间传说的肠粉一词的来历。

四.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猪

莆田猪因原产于福建莆田而获得其名,又称“莆田黑猪”是一款杂交多年选育后形成的地方猪种,以体型小,早熟易肥,性情好,繁殖能力高而著称。

中心产区及分布

莆田黑猪分布于福建省的莆田、仙游等县。其中尤以莆田的荔城区为数众多

莆田猪原产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和福清市的西北部。在福清、闽侯、永泰、惠安、泉州、安溪、德化、南安、同安、等地均有饲养。

品种形成

莆田猪饲养历史悠久,早在明弘治年间(1488—1505)出版的《兴化府志》第14卷中就有记载。据说历史上当地曾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猪,即从福州地区引入的“大耳猪”(又名广本、莒溪本、山里本)及从闽南引入的“小耳猪”(又称老鼠耳)。前者骨架大,繁殖性能好,性温和;后者体型小些,早熟易肥。两者杂交,后代称“半大耳”(古粗本),经自繁、选育,逐渐形成莆田猪。

品种特征

莆田黑猪体型中等大,头略狭长,脸微凹,额纹较深呈菱形,耳中等大、薄、呈桃型,略向前倾垂,颈长短适中,体长,胸较浅狭,背腰平或微凹,臀稍倾斜,后躯欠丰满,肚大腹圆而下垂,背腰体侧部皮肤一般无皱褶,四肢较高,被毛稀疏呈灰黑色,0多为7对。

品种性能

莆田黑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26.04公斤,体长131.5厘米,胸围120.75厘米,体高79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77.37公斤,116.99厘米,100.37厘米,63.9厘米。莆田黑猪具有较早熟、耐湿热等优点,但生长速度较慢。

特点

莆田猪具有早熟、耐粗饲、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产仔数多、泌乳量高、肉质细嫩等特点,且其猪肉风味较好,杂交优势明显。但存在凹背、卧系多、臀部欠丰满等缺点。

五. 浙江省 衢州 衢江区 三元猪

衢江区三元猪以肉瘦膘薄而著称,不但营养足、口味好,而且非常宜于加工成肉类制品,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福建、广州等沿海省市客商皆慕名而来收购。′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授予“衢江区三元猪”名牌产品称号
“衢江区三元猪”是“杜长嘉”等三元杂交猪的商品名,因其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瘦肉率高而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欢迎,并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生产“衢江区三元猪”为特色的衢江区养猪业,充分发挥品种、规模、技术、市埸等优势 , 通过扩总量、上规模、创名牌、强服务,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使全县的养猪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统计 ,1998年“衢江区三元猪”饲养量达 105.84 万头 , 出栏商品猪 69.92 万 头 , 养猪业已成为衢江区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衢江区三元猪”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为提高其商品化水平 , 衢江区畜牧兽医站制订了严格的三元猪质量标准和饲养规范技术 , 对三元猪的品种、体型外貌、重量标准、防疫标准作了具体规定 , 并在养猪户中大规模进行三元猪系列标准技术应用示范 , 对生猪从饲养到出售实行标准化管理。质量标准规定 : “衢江区三元猪”是以杜洛克公猪为父本与长嘉或长金等二元母猪所生的后代 , 具有三元杂交猪体型体貌 , 头较小 , 耳中等大小 , 耳尖半垂 , 驱体较长 , 臀部丰满 , 四肢粗壮结实 , 毛色光亮 , 健康活泼无疾病。中猪个体重 35 ─ 40 公斤 , 饲养日龄 90 ─ 100 天。育肥猪个体重 90 公斤 , 饲养期 150 ─ 160 天。胴体瘦肉率在 55% 以上。严格按照防疫程序进行猪瘟、猪丹毒及副伤寒免疫注射。对符合三元猪免疫质量标准的猪 , 在耳部钳挂专用耳牌标记
为加快三元猪发展步伐 ,1997 年 , 衢江区成立了三元猪产销协会 , 协会在技术上、业务上受县畜牧兽医站的指导。县畜牧兽医站在完善技术推广三级服务网络的同时 , 加大工作力度 , 努力抓好良种引进与繁育体系、饲料加工供应体系、防疫灭病体系、运销服务体系的建设。目前 , 县里已建立了 5 个育种点 , 良种公猪、母猪的比例达到 90% 以上 , 其中纯外血母猪占母猪总量的 20% 左右 , 一个优良的繁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同时 , 一个以国有、集体、个体相结合的饲料供应网络也已形成。为提高防疫质量 , 生猪防疫挂耳牌也已在全县推开。生猪经纪市埸得到了规范。由于质量可靠 ,1998年在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展评会上 , “衢江区三元猪”被评为金奖产品
目前 , “衢江区三元猪”已在本省及福建、上海等地建立了 20 个特约经销点、 80 个信息网点 , 仅上海一地 , 年销售“衢江区三元猪”就达 10 万头。为进一步规范市埸 , 优化购销环境 , 保障饲养户和外地客商的合法利益 , 衢江区在杜泽、莲花、云溪、后溪、廿里等 5 个乡镇建成了生猪交易市埸 , 日成交量可达 1.5 万头 , 市埸内可为客户提供吃、住、行、收购、结算、检疫、车辆消毒、运输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县里还承诺 , 对收购挂防疫耳牌标记的生猪 , 自起运之日起二十天内发生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死亡的 , 经鉴定属实 , 参照《衢江区生猪免疫标证管理试行办法》规定的标准给予补助
“衢江区三元猪”由衢江区畜牧兽医站、衢江区三元猪产销协会负责经销
( 衢州)

六. 重庆市 城口 蓬江牛肉脯

蓬江牌”牛肉脯是选用武陵山区天然草资源放养的优质黄牛,经严格的宰前宰后检疫,精选其后腿瘦肉为原料,运用传统工艺与现代高科技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的优质产品。

2000年重庆市政府命名为“消费者最喜爱产品”称号;

2001年入选为地方“旅游指定商品”、“消费者信得过商品”和“质量信得过产品”。

配料:精选黄牛肉,植物油,白砂糖,食盐,花椒,辣椒,味精

产品工艺极为精湛,片薄透明,口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广味牛肉脯甜而不腻;麻辣牛肉脯麻辣适度,酥松香脆,回味悠长、口感极佳。是餐桌佐酒的佳肴,旅游携带、馈赠亲友的珍品。开包即食,极为方便。“蓬江牌”牛肉脯产品以过硬的质量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优质产品称号;

七.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新兴花白猪

新兴花白猪因其头、背、耳、尾有大片黑、白分明的花斑而得名。早在明洪武年间(1369年),新兴县已开始饲养花白猪,后普及全县。据1948年《新兴县志》记载,“邑多花猪,鲜为白者,人多畜之,视为家庭副业,每年远销肇庆、广州等地,数达万余头。其肥美它处者殊不及,故其价亦昂。”

新兴花白猪的生长具有早熟、抗病力强、耐粗饲、产仔多、母性好、易育肥等特点,且猪肉皮薄、肉嫩、味美,是广东省地方优良品种之一。

八.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合作猪

那吾乡:所产合作猪(蕨麻猪)出名。

九. 海南省 三亚 椰肉虾仁猪骨汤

椰肉虾仁猪骨汤是海南三亚的特色风味美食,益气生津,润泽面色。据说,熬了九个小时的猪肉竟然没有变成纤维状物体,已经够奇怪的,而且入口嫩滑,肉味依然香浓,骨头可以外吮内吸,可谓充分利用。向师傅一打听,原来熬汤的方法也非常特别,猛火煮开以后,就把温度降低一点,以大锅细火慢熬,所有的肉香在锅里来来去去也跑不掉。此时,骨头也凉得正好,只要轻轻一吸,猪骨里的精华就尽收腹中,很鲜甜,回味无穷。

曾经有人说过在三亚,有多少个故事就有多少颗椰子树,的确,大量的椰树除了美化风景,怡情养眼外,椰子还是提供饮料和美食的上好原料,因此,学会做一两道椰子菜式,是一个三亚主人的本领。下面这道菜取材于三亚最常见的椰子、虾仁,做法简单而风味独特,很值得你去一试。

十.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两广小花猪

两广小花猪是一款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因性早熟易肥,母性好等特点而闻名,但因生长慢,凹背,饲料利用率较低故而推广度偏低。

两广小花猪分布地区

分布于广东和广西相邻的月江、西江流域的南部,它的中心产区在陆川、玉林、合浦、高州、化州、吴川、郁南等地。两广小花猪具有早熟易肥、母性好等优点,但背凹,腹大拖地,生长发育较慢,饲料利用率较低。

体型外貌

两广小花猪体型较小,以体短和腿矮为其特征,表现为头短、颈短、耳短、身短、脚短、尾短,故又称为六短猪,额较宽,有“〈〉”形或菱形皱纹,中间有白斑三角星,耳小向外平伸,背腰宽广凹下,腹大拖地,体长与胸围几乎相等。被毛黑白花,除头、耳、背、腰臀为黑色外,其余均为白色。

生产性能

1、生长发育:6月龄母猪体重38公斤,体长79厘米,胸围75厘米。成年母猪体重112公斤,体长125厘米,胸围1.13厘米。

2、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卯日龄有精子,小母猪4~5月龄体重不到30公斤即开始发情,多在6~7月龄、体重40公斤时初配,初产平均产仔8头,三产以上平均产仔10头。

3、肥育性能:据广西资料,月巴育猪自11公斤~87公斤,日增重309克,每公斤增重消耗混合料4.22公斤、青料3.42公斤。体重75公斤屠宰,屠宰率67.72%,胴体中肉占37.2%,脂占45.2%,皮占10.5%,骨占7.1%。

杂交利用

两广小花猪做母本,与引进的瘦肉型品种进行杂交。最后就是新的一个品种了。以长白、大约克、巴克夏等猪种为父本与该品种杂交,0一代在日增.重等方面均有提高,其0一代肥育猪日增重均达510克以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