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定西特产送人的 定西特产方便携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定西特产送人的 定西特产方便携带更新时间:2022-05-13 15:01:39

一.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凉拌蕨菜

凉拌蕨菜

凉拌蕨菜一般采用干蕨制作,春天摘回鲜蕨,用沸水烫蔫,然后搭在阴凉处阴干,置干燥处存放。泡制时,先将干蕨放入凉水泡数小时,再下锅煮熟,但不能熟得太烂,烂了就会失去脆劲,咬起来也没劲。如泡制得法,干蕨仍能保持采摘时的鲜嫩。拌制时放少许葱丝,泼上热油,加盐加醋,加上芥末、蒜泥,拌匀。

二.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豌豆

通渭豌豆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各地均有栽培,主要产区有四川、河南、湖北、江苏、青海等十多个省区。通渭县种植豌豆的历史悠久,产地环境环境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种植技术由甘肃省技术监督局审定发布为地方标准,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种类多,商品率高,除以籽粒直接销售外,还生产加工豌豆淀粉、豌豆粉丝、粉条、味精等产品,销往省内外市场。豌豆种子的形状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为圆球形,还有椭圆、扁圆、凹圆、皱缩等形状。颜色有黄白、绿、红、玫瑰、褐、黑等颜色。

三.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浆水梨

浆水梨

浆水梨,又名白梨。从明清时期至今盛行。据《岷州卫志》记载,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列入“物产”果类,被人们视为生活中的主要经济树种。每年梨下树后,在不受重压的情况下,分层放入有草的竹筐内,置于避光阴暗处储存。待春节前后再取出来上市食用。食时,因长期在低温处存放,冻硬如石卵,需要在冷水里浸泡一小时左右,然后剥掉外围冰层即在嘴里吸吮。甜滋滋、酸迷迷、清凉凉的一包水,最能解酒,而且味中带有浆水余味。解放前,洮河北面陈家崖村王尕凤家园中的八楞子梨,质量最好,传誉一时。现在,据林业部门统计,全县有梨园202亩,白梨树1.71万株,最高年份产量2100多万公斤。大力发展浆水梨,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丰富本地特有的风味小吃。

四.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临洮干甜醅

临洮干甜醅,酒香浓郁,入口香甜,品质绝佳。由于它是烘晒而成的,能长久保存而不坏,还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的佳品,既可干食,还可加少许开水食用。其制作历史悠久,在省内外享有盛誉。

五.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洮砚

洮砚在宋朝时已闻名全国,至今已有九百多年开采历史。相传,宋初即有人从临潭、临洮附近的洮河河底采石制砚。后来,因洮河泛滥,河流改道,可采石的地方找不到了。南宋赵希鹄《古砚辨》中写道:“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为贵重,绿如兰、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耆旧相传,虽知有洮砚,然目所未睹。”

制作洮砚的洮石有数种,一是鸭头绿,也称“绿漪石”,色泽绿,有水波状纹路,石质坚细,莹润如玉,是洮石上品。如在绿色纹路中夹杂黄色痕迹者,则更名贵。二是鹦鹉绿,色泽深绿,石质细润,其中带有深色“湔墨点”的惹人喜爱。三是柳叶青,色绿而又带有朱砂点,石质坚硬。四是淡绿色洮石,具有渗水缓慢的特点。洮砚全称为“洮河石砚”或“洮河绿石”,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因砚材产自洮河,洮河源于古时洮州,故名“洮河石砚”,简称“洮砚”。用洮河之石制作的洮砚,发墨快、研墨细、不伤笔毫。洮砚之名贵除了石质优良和色彩绚丽的优点外,还由于砚形繁多,雕刻精细。洮砚的砚式端庄厚重,古朴典雅,在工艺上有不同于其它石砚的独特风格。在所刻粗细得当的线条内填上黑色,这是洮砚不同于其它石砚的一大特点。

洮砚以产于我国西北部黄河的主要支流洮河而得名,其砚材主要产地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洮砚乡境内的1崖、水泉崖、纳儿、卡日山、扎甘崖等山崖上,又因卓尼县古为洮州辖区,故全名称洮河绿石砚。洮河石属泥盆系中水成岩变质的细泥板页岩,色泽典雅,结构细密、且含多种金属粒子,石质细腻、莹润如玉,叩之无声,呵之即出水珠,用以制砚,贮水不耗,历寒不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且硬度适中,具有发墨快,研墨细,不损笔,挥洒自如,浓淡相宜等优点。洮砚石色以青绿为主,尤以“黄标带绿波”为贵,制作过程较为复杂,主要工序有采石、选料、下料、设计、制坯、开膛、合口、雕刻、打磨、上光、配盒。洮砚雕刻技法分为两路。东路派以雕龙为主,主要是岷县的堡子、维新等地;西路派以雕花鸟为主,分布在岷县及周边地区。岷县堡子、维新的工匠熔两派技艺为一炉,享有盛名。洮砚雕刻技法还渗合玉雕、牙雕的圆雕技法,砖雕、石雕的深浅浮雕技法,木刻、石刻的篆刻技法。在制作工艺上镂空悬雕,游龙飞凤,更胜端砚、歙砚一筹,有“洮州石贵双照壁,端州歙州无此色”之誉。

洮砚的手工技艺,自古为封建土司衙门管辖,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友,传男不传女,对外严格保密。明清以来,需求量大增,雕刻技工增多,技艺有了新的改进。近年来,涌现了李茂棣、马义平、何林材、张彦、林荣生等数十名优秀的雕刻能手,技艺日精。工匠遍及岷县、卓尼、临潭各地。洮砚是定西文化的一张名片,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时,岷县洮砚厂特为甘肃省人民政府代制九九归一砚,作为贺礼馈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作永久纪念。九九归一砚,精雕99条巨龙,象征着群龙聚首,万邦归心,开创了洮砚雕刻技艺的新纪元。

六.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白条党参

陇西白条党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白条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陇西白条党参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

陇西县的首阳镇、福星镇、马河镇、碧岩镇、柯寨乡、德兴乡、双泉乡、文峰镇、巩昌镇、菜子镇、通安驿镇

特定品质

陇西良好的种植条件造就了白条党参的优异品质:其状呈圆柱形,芦下3厘米~5厘米处最粗,长15厘米~45厘米,直径0.4厘米~1.8厘米,具"蛇形根头",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质较柔软带韧性,皮紧、肉厚、味甘,嚼之无渣,条长直、粗壮,色白质重,品质远好于全国其他产区党参,从而自成一品,国内外用户赞誉不绝。白条党参富含生物碱、挥发油、树脂、粘液质和维生素、蛋白质、淀粉、糖、矿物质等多种有益成分,有养血、健脾、补中、益气、降压、生津、抗癌之功效,常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俗称"小人参"。

文化典故

陇西白条党参为菊梗科植物党参的干燥根,因其主产甘肃陇西,色白条直,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和保健元素,被誉为"陇西白条党参"。

七.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荞圈圈

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麦面,拌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再浸入沸油锅炸制而成。其形如镯环,色如蟹肉,味带天然之香甜,松软可口,极具特色。

通渭人喜欢吃荞圈圈。通渭荞圈圈以开水烫荞面,拌少量小苏打,调成糊状,旋入特制的木勺或铁勺中,用八成热的油炸至棕红色捞出。瞬时香气四溢,入口松软香酥,口感丰润细腻,加之天然的甜味,让人垂涎,咀嚼时别有风味。

通渭人喜欢吃荞圈圈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传说先祖时期牛谷河畔土地肥袄,各种粮食都是多穗的。一年收的粮食当年吃不完,好多人不敬天道,暴殄天物,懒惰不思农事。玉皇大帝一天下界游玩,看见有人随意糟蹋粮食。玉帝很生气,便要惩罚百姓,命“牛神”将五谷杂粮在三个时辰内全部捋为单穗。“牛神”奉命行事,用了足足三个时辰才拔完了所有五谷。“牛神”见荞麦似乎不是什么正经庄稼,便不想劳神了。看看时辰已到,便顺手捋了一把,不想捋破了手指,“牛神”便匆匆去复命。荞麦染了“牛神”的血,茎杆、叶脉都变成了红颜色,长得特别快,一旬一收,牛谷河畔的通渭百姓靠吃荞麦才免于饿死。“牛神”也因为没有完成玉帝的命令被罚永远到人间劳作。从此以后,百姓都一心向善,但老天的惩戒不可不记,荞麦有活命之恩,用荞麦面做成圈圈意在让百姓完完全全记住不能随意糟蹋粮食。荞圈圈中间做成空的就是告诉后代不勤俭持家就是坐吃山空。

通渭荞圈圈含有其它食品所不具有的芳香甙味,吃起来清香可口。荞面含有对人体有益的钙、磷、铁、镁、钾和微量元素等,以及丰富的维生素B1、B2、E、P、C,其含量都高于其它粮食作物。人体必需的赖氨酸、精氨酸、烟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也很高。荞面含有其它主食中所没有的叶绿素和卢丁。卢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和预防脑血管出血的作用。荞面中所含的苦味素,有清热、降火、健胃之功效。所以,荞面被人们誉为“益寿食品”、“长寿食品”。 荞面食有杀肠道病菌,消积化滞,凉血解毒,解湿,治肾炎、禁口痢疾、绞肠痧、汤火灼伤的功能。在临床上还可用荞麦治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炎、心脏病、肥胖病以及预防微血管脆弱等症。荞面还有较好的抗癌作用,特别对老年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功效。因此,油炸的荞圈圈以其营养丰富,口外香甜,老少皆益成了通渭的一道美食。

目前,通渭荞圈圈以其独特的魅力传遍了大西北。虽然是一种地方小吃,通渭荞圈圈又成了地域文化。这种文化,靠汲取地方人文的土壤,靠通渭荞圈圈美丽传说的力量,靠通渭荞圈圈的营养和医疗功效,不懂通渭荞圈圈的文化内涵,绝难知道通渭荞圈圈的价值。近年来通渭荞麦面的进一步开发,给通渭荞圈圈赋予了新的生命,通渭荞圈圈真正成了通渭的品牌饮食。

八.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当归

岷县当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岷县当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岷县当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岷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山区,洮河中淤。这里高寒阴湿,雨量充足,最适宜当归和其它中草药材的生长。 据史-载,岷县当归已有1400多年历史。 当归是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肥大,叶为数回羽状复叶,夏季开白色花,复伞形花序,果实长椭圆形,侧棱有广翅。中医学上以根入药。其主根呈圆柱形或圆锥形,尾端渐细;表皮棕褐色或黄褐色,主根上端有不甚明显的环形皱纹;横断面是白色或淡黄棕色,有线状纹理,习称“菊花心”,中心有的有白色髓心;体质坚硬,吸潮后软韧。气特异

岷县产药材300多种,尤以“岷当”驰名中外,有“千年药乡”之称。

岷县适宜当归和其他中草药材的生长,有“千年药乡”的美称。当地阴湿、雨量足、高寒,“岷归”早在1500多年前当归就是贡品,极为珍贵的中草药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占到全球总需求量的54%。创出了一条种植规范化、产品深加工、品牌市场化发展的新路子。

“岷县盛产当归被欧洲人誉为“中国妇科人参”,是世界当归中的上品。近年来,岷县依托“岷归”品牌优势,继续做大做强“岷归”品牌,使当归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创出了一条种植规范化、产品深加工、品牌市场化发展的新路子。尤以“岷归”驰名中外,早在1500多年前当归就是极为珍贵的贡品,有很高的药用、食用价值,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根据研究,“岷归”成分复杂,有挥发性和水溶性物质106种。“岷县盛产当归、红芪、黄芪、党参、柴胡、大黄、贝母等中药材238种,素有“千年药乡”之称,因其质量最佳、含量丰富、产量最大、销量最广而驰名中外,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岷县高寒阴湿,雨量充足,最适宜当归和其他中草药材的生长。该县在不断扩大药材种植面积的同时,积极探索以品牌创市场启动实施了当归GAP规范化种植,推广无污染、无公害中药材栽培技术,并为农民提供生产服务,提高了“岷归”种植的科技含量。岷县还通过了“岷归”绿色食品认证、甘肃省无公害产地认定。2007年是岷县中药材史上药材价格最好的一年,尤其是当归价格创下了历史之最,据统计,全县中药材年纯收入5.3亿元,人均中药材收入950多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7%,全县从中药材加工生产领域获得的税收达700多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0%左右。中药材产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和全县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使中药材产业走上了“以销定产”的探索路子。2007年,顺兴和、瑞丰、金当归、汇利、永康泰等中药材加工企业通过“企业+协会+农户”的形式,共落实中药材订单8.9万亩,占全县药材种植面积的35%。龙头企业原料基地的建设,2007年岷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25.12万亩,产量5.19万吨,其中当归10.12万亩1.93万吨。中药材总面积已经占到全国中药材种植总面积450多万亩的5.5%,全省210万亩的12%,占到全市110万亩的22.7%。岷县中药材总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32万吨的14.4%,占到全市总产量13万吨的35%。其中2007年当归总面积占全国的25%,全省的40%,全市的60%,已成为全国、全省、全市的中药材种植大县。

在不断加大种植面积的同时,全县加工仓贮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全县已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中药材加工企业有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企业有3户,200—1000吨之间的企业有6户,100—200吨之间的有20户,50—100吨之间的有88户。这些企业年加工能力在2万吨以上,产值8390万元,销售收入6200万元,上缴税金219万元,从业人员5400多人。岷县气候凉爽,温度适宜,为天然药材贮藏基地。目前,全县中药材仓贮能力达38300吨,其中,企业仓贮能力20300吨,加工大户仓贮能力18000吨。

地域范围

岷县当归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西寨镇、清水乡、十里镇、岷阳镇、寺沟乡、秦许乡、麻子川乡、茶埠镇、禾驮乡、梅川镇、西江镇、中寨镇、维新乡、蒲麻镇、闾井镇、申都乡、马坞乡、锁龙乡共18个乡(镇)的359个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4′-104°59′,北纬34°07′-34°45′,海拔2040-2800米。东至马坞乡油房村,南至麻子川乡旋窝牧场,西至秦许乡马烨村,北至维新乡兹那村。总人口48.94万人。 “岷县当归”地理标志的使用权仅限于该范围内。种植规模1.4万公顷,产量4.158万吨。

九.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洋芋

又名马铃薯、土豆,是我区的一大宝。每年可拿出十亿斤左右,进行深加工。洋芋用途广,营养价值高。既是菜,又是粮,还有和胃、调中、健脾、益 气之功效。洋芋综合加工利用前景广阔,可制作淀粉、粉条、粉 丝、薯 蛋白、葡萄糖、柠檬酸、饴糖、糊精、环糊精、格瓦斯 等等。我区通渭县已以洋芋为主要原料生产淀粉、粉丝、味精、赖氨酸。目前计划发展环糊精和粘多糖,我区愿意和外省市广泛 合作。( 定西)

十. 甘肃省 定西 安定区 定西浆水面

定西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行于兰州、天水、定西、临夏等地。浆水面先要制作浆水。把芹菜、箭杆白菜、莲花菜煮熟投入面汤,加上浆水酵子,盛入缸内,放在温暖处发酵三天,即可制成清酸可口的浆水。它含有多种有益的酶,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为夏令佳品。先将手工擀制的长面煮熟,凉开水浸过,盛入碗内,浇上炝过油葱花、花椒水、调入辣椒油、撒上芫荽末,即成浆水面。再以油炸"虎皮辣椒"、凉拌龙豆、黄瓜佐餐,清爽滑溜,炎暑顿消。三伏盛暑,食之,不仅能解除疲劳,恢复体力,而且对高血压、肠味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清末兰州进士王煊所写(浆水面戏咏),颇能道出浆水面的绝妙之处:“消暑凭浆水,炎消胃自和。面长咀嚼耐,芹美品评多。溅赤酸含透,沁心冻不呵。加餐终日饱,味比秀才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