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西九江星子特产酥糖 江西九江彭泽特产芝麻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西九江星子特产酥糖 江西九江彭泽特产芝麻糖更新时间:2024-01-10 21:37:09

一.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怀远刀豆干

刀豆干 可采取制作豆角干的方法置开水锅中汆过,晒至半干成乳白变软时,用刀切一侧成梳状晒干即可。有些怀远女客还在软和时将刀豆捏成荷花、宝塔状晒干,以用作送礼。食用时先用水发胀,加佐料过锅即可,特点是既爽口,又美观。

二.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禾杆扣碗肉

禾杆扣碗肉

修水武乡山口和漫江一带做的禾杆扣碗肉,现已成为一道名菜,搬进了县城的大宾馆,成为招待贵宾、接待游客的一道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佳肴。

做这道菜要求选本地带皮的五花猪肉和瘦肉。先把肉切成约1厘米厚,5厘米宽的块状,待油热置锅中加白糖、佐料炒至赤红色,起锅后,将肉装在碗内,要求选中等薄胎

兰花碗。先要在碗底铺一块切得较薄较大的瘦肉,再贴碗壁;依次铺一层瘦肉,然后一层一层的铺上五花肉,将一些不规则的放中间,一直铺到堆成堆,再用一个同样的碗扣上。外用干净禾杆(稻草)交*捆住,放入木增或蒸茏中蒸至烂熟即可。

出笼后,两只碗仍然扣着端上桌,食用时才揭开。先解开捆绑的稻草,然后将两碗倒扣后揭去原底碗(此曰顺碗),即是一碗堆得满满的禾杆扣碗肉。此肉颜色赤红,如红烧肉;香味扑鼻,带稻草香,观之勾起食欲,闻之垂涎欲滴,尝之甜而不腻。

据说宋英宗时,时任枢密使的魏国公韩琦遨游江右至宁(今修水、武宁境内),品尝了修水的禾杆扣碗肉后曾大加赞赏。归家后还常常与家人说起这禾杆扣碗肉的风味,并对儿孙们说:“宁地山环水绕,人民风俗犹为近古”,“宁邑是为子孙安乐窝,惜受国恩厚,不得迁焉,汝后人毋忘斯志”。后来,韩琦的后裔承其之遗志,分别于南宋理宗宝庆年间和清康熙年间迁入修水,成为今日修水本地韩姓、客家韩姓始祖。

三.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橡子粉丝

橡子,外表硬壳,棕红色,内仁如花生仁,淀粉含量达百分之六十左右。但因橡子含有大量的单宁,如不经处理就直接食用会有明显的苦涩感。上世纪九十年代,武宁澧溪镇达辉(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技术攻关,成功去除橡子粉中的单宁(苦涩味),研制开发出以野生橡子为原料的橡子粉丝等系列产品,并获国家食品发明专利。

橡子粉丝,富黄酮、钙、铁、锌等营养元素,对人体有药用保健功能。《中国药典》记载:橡子取粉,可健人,涩肠固脱,可治泻痢、脱肛、痔血。橡子粉丝可煮、可炒、可凉拌,口感爽滑,味道鲜美。

信息来源:武宁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

四.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庐山石鸡

庐山石鸡,蛙的一种,叫石蛙,是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庐山三石:石耳、石鸡、石鱼。

庐山石鸡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蛙类。又名赤蛙、棘胸蛙,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表皮光滑细腻。肉质鲜美,因叫声像鸡鸣而叫石鸡。庐山石鸡昼藏石窟,夜出觅食。属蛙类的一种,体大,,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 庐山石鸡由于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系肴中佳品,庐山各大旅游馆店中以石鸡为原料的菜肴比比皆是,其中“黄焖石鸡”就是庐山名菜之一。 石鸡以庐山产的为最佳。

庐山石鸡以色泽酱红、浓香肉嫩、原汁原味的特色,广受游客喜爱。

十大赣菜之一--庐山石鸡

原 料

主料:庐山石鸡750克;

配料:鲜红椒1个、大蒜头5个、生姜、葱

调料:封缸酒60克、熟猪油60克、酱油60克、麻油少许。

制作方法

1、将庐山石鸡宰杀,去掉爪、皮和头,用清水洗净,去掉内脏,生姜刮皮切成1厘米见方的指甲丁,葱白扎成把待用;

2、用刀把石鸡斩成4厘米长左右一字形长块,装入砂钵内,放葱、姜,下3杯调味品,加盖待用;

3、取泥炉一只,木炭点燃,将装石鸡的砂钵放在炉上,文火焖制,水干时,淋入麻油,稍焖至石鸡烂离火,以托盘上桌即可。

五.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酸辣杂

酸辣杂 修水怀远(客家)人最喜欢用一种自己浸泡腌制的酸辣杂菜待客,这种酸菜风味独特,食后耐人回味。取浸泡的酸罗卜、酸辣椒、酸荞头、酸豆角、酸刀豆切成丁状,与发胀的黑木耳同炒,加大蒜、生姜等佐料,吃起来又辣又酸又脆又爽口,是咽饭下酒的好菜。

六.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老俵豆腐

老俵豆腐

老俵豆腐是江西的一道名菜,但真正风味的老俵豆腐要数修水的出名,修水人称老俵豆腐为家乡豆腐。一九八四年六月份,-总书记与国家计委、商业部、农村研究中心、新华通讯社的领导考察湘鄂赣三省,在修水吃了老俵豆腐后,对同行的湖北省省委书记关广富同志说,还是这里的老俵豆腐名符其实。

修水的老俵豆腐之所以好,主要是水的原因,这庐山西海源头之水纯而净,制出的豆腐格外鲜嫩。老俵豆腐的做法是,先取含浆水豆腐切成3厘米宽、5厘米长、1厘米厚的小块,放热油锅中慢火煎至两面呈黄色,将红、绿椒切片,加蒜苗、姜末同炒,倒入煎好的豆腐块,加肉汤、料酒、食盐等佐料同煮,起锅前稍加芡即成,特点是色泽美观、豆腐鲜嫩、清爽可口。

七.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武宁竹笋

武宁竹笋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的。武宁竹笋分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竹笋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肠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武宁县位于赣西北修河中游,境内九岭、幕阜两大山脉万山叠翠,在3506平方公里的沃土上,380多万亩山地和42万亩水面组成了林区、库区并存的独特风景画。

武宁竹笋按品种可分为毛竹笋、小山竹笋和雷竹笋。分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全县有毛竹13万亩,蓄积量在2460万支以上,年出商品竹100万支,产冬、春笋8000吨;小山竹笋11万亩,提供商品竹3000吨,产竹笋3000吨;雷竹千余亩,产笋150吨。年加工的冬、春笋罐头在千吨以上,小山竹笋罐头1200吨。竹笋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肠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八. 江西省 九江 瑞昌市 瑞昌竹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瑞昌竹编是瑞昌传统民间手工技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距今有3300多年历史。

瑞昌竹编工艺品以竹子为原材料,经手工制作而成。过去,瑞昌山民常以小山竹编织篾器出售。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箩等。

瑞昌竹编主要工序有去蔸、去稍、破竹、劈条、去篾黄、取层、拣篾、刮篾、煮篾等。竹器编织的花样虽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构造都是由底、腰、筒身、缘口、提手等几个部分组成。所编织的竹篾有经纬之分,被挑压的称为“经”,被编入的称为“纬”。整个编织过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主要由开头、立腰、编器身等环节组成。

开头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织编、方孔编、六角孔编等。立腰,即编织时把平面底编的水平立篾向上弯曲,继续编织横回篾数周,其中包括湿水、弯曲、立竹片等工序。湿水,就是在立腰之前,应将水平立篾湿水,以增加其柔韧性,便于弯曲。弯曲,就是开始起腰时可用手指把水平立竹向上弯曲,以便向筒身推进。也可将立篾扎成一束,用夹子夹住,然后进行横回编。还可用木模具、电烫等方法,把水平立篾垂直竖起后再进行横回编。如果底编较薄,立腰后立篾容易弯曲,造成竹器底部突起而站立不稳,可使用数条宽厚的竹片插立在底部。六角孔编织法常需要立竹片。编器身的方法与底编基本相同,但其所使用的横回竹篾一般较为薄细。有些工艺美术品的横回竹篾可以使用宽篾和窄篾混合编织,以形成各种花纹。器身编好后,便是收口和提手。在工艺品编织过程中,对篾丝或篾片还需进行漂白和染色。可先漂后编,也可先编后漂;可先染后编,也可先编后染。最后进行烘干、喷漆,这时竹器工艺品才算完。

瑞昌竹编需要的工具主要有指皮、指筒、刮刨、补针、锣铲、尖刀、刮刀、篾刀、拐钻、圆锉、铰子、拣刀、小拐钻、打皮板等。

瑞昌竹编用途广泛。传统的竹编制品有簸箕、米筛、晒筐、晒垫、竹囤、箩、床、凉席、斗笠、篼、鸭棚、播篼、竹水车、拖箩、桌、椅等,其中斗笠、丝箩、米筛被誉为“瑞昌竹器三宝”。上世纪七十年代,瑞昌竹编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手法基础上,不断创新,由实用型产品向艺术鉴赏产品拓展,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1981年成立的南义竹编工艺厂,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生产出花钵、花蓝、鸡、鸭、龟、水果盒、飞禽走兽、礼品盒等一百多种竹编工艺产品,远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瑞典、希腊、日本等国。近年来又开发生产各种园艺产品,如竹篱笆、竹亭子、竹小屋等。2001年10月,瑞昌竹编工艺品参加在四川宜宾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竹文化节暨中国竹业博览会荣获金奖。

九.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粑

湖口民间,凡是逢年过节、生辰寿筵、定婚成亲、敬神拜佛、丧葬祭祖、做屋上梁、栽田割禾等活动,都会分别做不同种类的粑食,其习俗一直沿袭。

湖口粑食的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糍粑、印粑、柳米粑、发粑、炒米粑、豆粑等六类共20多种。按口味分,有香甜的、爽口的、糍软的、鲜美的;按形状分,有圆的、扁的、方的、条状的;按颜色分,有红色芦粟(高梁)粑、黄色粟米(小米)粑、黑色荞麦、白色米发粑;按用场分,有迎宾宴请用的、有喜庆节日用的、有上梁抛撒用的、有敬神祭祖用的、有度荒充饥用的、有青黄不接用的;按寓意谐音分,发粑表示大旺大发,圆子粑表示团团圆圆,方糕表示步步高等等。

糍粑有两种,一种叫麻糍粑,另一种叫糯米粑,都是以粘性糯米为主料。麻糍粑是先用饭甑蒸熟糯米饭,盛进木盆(掇桶)或石臼里捣糊,直到不见饭粒即成。或搓团趁热吃鲜,或待冷却后切成方块留用,这种制作过程,湖口西南片民间,称作打麻糍粑,东北片百姓叫做扦糍粑。糯米粑则是把冼净的糯米磨成粉和面,捏成一个个小扁团、包馅、蒸熟而成。麻糍粑一般在年(春节)前制作,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还有婴儿洗三、小孩满月、周岁,或生日庆寿之喜、女儿出嫁前下辞家礼,甚至老人过世后的红(薨)年酒席中,麻糍粑也是多种粑食之一。而糯米粑则是中秋节或其它庆典活动,但一般不会同时兼做麻糍粑和糯米粑。

印粑是将米粉面团放入粑印模内,印成各种图案的生粑胚,然后蒸熟而成的粑,故名印粑。粑印是木制的,常见的图案有福、禄、囍、寿、春、神仙仕女、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印粑是用籼米粉作为主要原料,也有芦粟(高梁)粉,上乡人家还有用粟米粉做的。印粑又叫年粑,也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每年一次都安排在冬季进行,如家里人手少,还请兄弟和姑嫂帮忙。女人和小孩磨粉、印粑,男人和面、上下蒸笼,做印粑的场面和谐热闹。印粑需用腊水(立春节气前的水)浸存,时间才能保留较长,春节期间用于招待宾客,春耕农忙时也是方便快捷的主食。

柳米粑是将米淘洗滤干,用开水浸泡、磨成米糊、蒸熟后切成方块形状。柳米粑是与印粑同时做,也以水浸的方法保存。柳米粑既可切丝(或切片)炒熟当菜肴,也可同印粑、豆粑混煮为主食。

豆粑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按比例或配绿豆、黄豆、荞麦粉、小麦粉等,和水磨成稀糊,然后用柴灶大锅煎(烘)成一整张簿皮,冷却后切成带状丝条,晒干、储存。煎豆粑一般在重阳节后进行,因制作工序繁多,用人也多,灶上煎,灶下烧火、磨糊、凉、切都要专人。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乡里邻居、甚至远道客人,到家里来尝鲜,甚至还趁热分送新鲜豆粑于近邻。所以,几乎每家煎豆粑都请帮手,或姑嫂妯娌、或亲戚朋友。豆粑煮烂即食,既省时又节约粮食,可作农闲时的早、晚餐或农忙季节的快餐。

发粑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粉发粑,另一种是米粉发粑。小麦发粑是用小麦粉和面放粬发酵蒸熟而成,米发粑是浸米磨糊,拌粬发酵后,蒸熟成粑。发粑四季都可做,所以小孩生日、老人做寿、喜庆宴席做粑都有发粑,后渐渐少见农家自做发粑,小麦发粑有馒头代替,米粉发粑也被发糕所取代。

炒米粑又叫包心粑或蒸米粑,都是以制作工序而得名。先将大米淘洗滤水,然后在锅里炒至米熟,再磨粉和面、包馅、蒸熟。炒米粑不受季节限制,只是不同的季节所包的心(馅)不同,所以,各种喜庆之宴,炒米粑为首选,也逐渐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流泗的炒米粑以皮薄、透明、形美而闻名。

湖口粑俗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各式各样粑的制作必须掌握各自的制作技能:麻糍粑的蒸饭洒水、印粑的和面、柳米粑的泡米、豆粑的配兑和煎烘、发粑的拌粬发酵、炒米粑的炒米和包心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虽说不求师学艺,但都是母教女、婆传媳,世代传承,形成独特的粑俗文化。2006年,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专程到付垅乡一甲村饶林山湾,拍摄农户做年粑的场面,并制作成年俗专题片,于春节“年俗”节目中播出。

2007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收集的各式粑印,藏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

2008年,吴春花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口粑俗)代表性传承人。

十. 江西省 九江 共青城板鸭

共青城板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青城板鸭以传统工艺为基础,对毛鸭选种育肥、腌制、加工、凉晒等技术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改进,形成了共青板鸭独特的生产工艺,以其肉嫩、肥而不腻、骨脆、味鲜、香浓、咸而适中、营养丰富、驰名中外、素为腊味中的珍品,是馈赠、酒宴、家庭和茶席的佳品。

鄱阳湖湖的水养育了无污染的鸭子,采用特殊工艺做成的板鸭,味道鲜美,乃是共青城的。江西共青板鸭厂1965年组建,35年来,技术人员不断完善传统加工工艺,加工出风味独特的“飞牛”牌麻鸭板鸭、野鸭板鸭、板鸡、味蛋等系列产品。共青城板鸭年产量达20万只。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