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顺特产的酒 贵州安顺安酒特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顺特产的酒 贵州安顺安酒特酿更新时间:2024-01-13 03:27:25

一.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锅渣

渣(或称锅炸)安顺独有的甜食珍品,不同于川味玫瑰锅渣。以前水晶糕粘裹干荸荠粉层入油锅炸成,外壳酥,内瓤嫩如鱼脑,浇上白糖后上席,食时须以筷压破,搅拌白糖。入口嫩脆甜熟,美不可言,是冬季宴席的甜品代表。因其外不见丝毫热气,其内滚烫如火,故常用以捉弄新女婿或外地亲友。食前必须压破搅拌。锅炸简单制作不易:一是材料,必得真正上等荸荠粉方能耐炸,二是火侯,调膏时用火和烹炸时火位至关重要。

二. 贵州省 安顺 西秀区 安顺裹卷

在没有吃裹卷之前,你完全可以把裹卷想像成春卷Mini版或丝娃娃换皮版,但是吃了之后,你会发现风味完全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包的佐料。

在安顺吃裹卷,具体在哪家去吃,我是记不住那条路叫什么名字了,只知道那家店很小很小,不起眼的小破屋里往往就是美味的出处。在贵阳街头,现在也有一些装修时髦的小摊子卖裹卷,但是,过分注重外表的结果就是裹卷不好吃。就好像美丽的萝卜反而不如霜打的好吃一个道理。

依然,我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上吃到了好吃的裹卷,地方很好找,在小河兴隆花园门口,不住那附近的人专门去吃确实老火,但幸好9路车终点站在那里,无聊又嘴馋的时候也不妨坐车去觅觅。

他家的裹卷摊摊就是个玻璃柜子,若想吃时髦就别去了。他家的佐料很好吃,特别是那种用油辣椒拌好的馅,保证你吃一口好香,吃两口好辣。吃辣不行的你,还是请老板手下留情,不要放太多佐料吧。

三. 贵州省 安顺 西秀区 葛花解酒茶

葛根,是国家卫生部认定的药食两用植物。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根块,它性平味甘,是国家重点中药保护品种。葛根含有大量的有机黄酮、氨基酸、维生素及人体所需要的钙、锌、铁、铜、磷、钾等10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本草纲目》记载:葛根,清热祛火解毒、生津止渴解酒。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葛根PA4、PA5、PH2、PH3等散热原具有明显解热作用,并随剂量增大,其作用增强。葛根总黄酮可使脑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大,改善心脑血液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葛根黄酮作用于血管平滑肌,可使血管外周阻力降低,高血压患者脑血流正常化。葛根总黄酮还能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防止胆固醇、甘油三脂及B-脂蛋白在血管沉积,从而起到降脂降压、软化血管的作用。葛根黄酮有效成份S86019能使癌细胞发生明显改变,使其增殖能力丧失,对胃癌抑制率达77.75,对肺癌抑制率达55.56%,并对癌细胞的周期转移呈G期阻断作用。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唯有葛例外。它是一种人人都能食用的纯天然、无激素、无毒副作用的植物。最佳体现了21世纪“返朴归真、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的理念。

贵州葛根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从事葛根种植、加工、销售的专业化公司,拥有万亩葛根种植基地,并拥有加工基地和科研基地。

种植基地位于云贵高原的贵州安顺山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气候宜人,没有污染,处于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美境。管理过程中,不施农药和化肥,使产品源于自然,更优于自然,成为真正的绿色食品。

现公司已开发出野生葛粉、野生葛片、葛丁黄酮茶、葛花解酒茶等系列产品。由于产品功效神奇,品质上乘,畅销海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

葛根的功效,在我国古代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养生论》、《名医别录》、《本草纲目》及《中药大辞典》中已有权威性著述。葛根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清热解毒、解酒护肝、女性美容、防治癌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等特殊功能,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品是采用纯天然野生葛根精制提炼而成的系列产品。葛根中特有的葛根黄酮类和葛根素等活性物质,不但是有效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动脉硬化、脑血栓、脑肿瘤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首选药物,还具有清热解火、生津去燥、解酒护肝、治疗口臭、调理肠胃、利大小便以及治疗痤疮等功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记忆力和提高免疫力,另对女性具有排毒养颜,调经活血,祛痘消斑,延缓衰老等作用。

四.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猴场山苍子

猴场山苍子

山苍子产于紫云县猴场镇。采用天然芳香植物山苍子加工精制而成。特点:气味芳香,回味悠长。攻效: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药理作用:有平踹、抗过敏、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菌、抗病毒、抗0滴虫、降解黄曲霉素的作用。

我县在猴场镇建立了种植基地6000亩,并于1996年成立鸿祥公司对山苍子进行深加工,其山苍子精炼油系列产品供不应求,在贵阳飞机场设立了专卖店。

五.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黄果树矿泉水

黄果树矿泉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黄果树矿泉水是贵州安顺镇宁县的。

黄果树天然泉水是中国饮用水品牌中的一朵奇葩,被中国贵州当地民间称为“神水”,经中国佛教界开光后被称为“圣水”。

黄果树天然泉水有着独特的水源和优良的水质。水源位于中国首批AAAAA级风景区贵州黄果树瀑布上游的山泉。泉水中含有锶、硒、偏硅酸、锌、钾、钠、铁、钙和镁等20多种对人体极为有益的微量元素,特别是硒和锶最为珍贵,是其他品牌水所不具备的。据国家质检部门检测,泉水在色度、菌落总数和各项矿物质含量27个质量指标方面,均好于标准限值。

黄果树天然泉水天赋优质、清冽甘甜,水质和口感均优于同类产品,为不可多得的天然健康饮品,具有保健价值和美容价值,被中国保健协会向消费者推荐为“健康的水”。目前已经研发生产出了包括饮用水、富硒水和美容水在内的多瓶型、多规格、多用途的系列产品,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喜爱和好评。

黄果树天然泉水以其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品牌形象,荣获“全国质量、服务、信誉AAA级品牌”、“全国消费者满意首选放心品牌”、“中国优秀品牌”、“中国优质产品”、“30年中国品牌创新奖”,获“国家权威检测•质量合格产品”认定,通过了具有国际水准的HACCP和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国家网球队唯一指定用水。黄果树天然矿泉水厂被中国保健协会认定为中国保健饮用水研发生产基地。

黄果树矿泉水产地范围为贵州省镇宁自治县城关镇果寨村、扁担山乡凹子寨村共2个行政村现辖行政区域。

六.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乌米倒提粽

原料:黑糯米500克,粽粑叶250克,稻草芯25克。

调料: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煮。黑糯米淘洗干净,滤干水。粽粑叶、稻草芯洗净用开水烫软。取两张粽粑叶卷成一头尖的筒状,用草芯1棵在一头打个结穿过尖角部,草结部留在筒中,舀入糯米25克并用筷子舂紧,将粽粑叶折拢封口成三角形,用草芯1棵把封口处捆牢,剪去草芯多余部分,把穿过粽子的草芯提起来10个捆在一起,用冷水浸泡2小时后入锅煮1小时至熟,吃时去掉粽粑叶用糖蘸食即可。

风味特色:软糯清香,外形美观。为时令小吃。

技术要领:粽子用小火煮,包入糯米时必须用筷子舂紧。

七.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紫云三宝

紫云三宝

紫云三宝(天麻、杜仲、灵芝):杜仲:能入肝补肾,补中益气,坚筋骨,强志,治肾虚腰痛,久服,轻身耐老。野生杜仲更是宝中之宝。该产品已经进入贵州省农特精品展位。

八.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关岭火龙果

关岭火龙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关岭火龙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关岭火龙果:安顺关岭红心火龙果营养丰富、功能独特,它含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白蛋白及花青素,丰富的维生素C和水溶性膳纤维,它集“水果”、“花卉”、“蔬菜”、“保健”、“医药”为一体,称之为无价之宝。

关岭火龙果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关岭自治县板贵乡、上关镇、花江镇、八德乡、断桥镇、新铺镇、岗乌镇、普利乡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关岭火龙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关岭自治县行政区域的6个乡镇,即花江镇、上关镇、岗乌镇、断桥镇、新铺镇、板贵乡。地理坐标为:北纬 25°33′38″—25°55′32″,东经 105°22′50″—105°45′22″,东西长43km,南北宽57km。面积28000亩,产量45000吨,产值45000万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关岭火龙果果实呈圆形;果皮色泽均匀,呈鲜红色或浅紫红色;果皮斜生鳞片;重量中等;果肉紫红色,有香气,汁多味浓,甜而不腻。2、内在品质指标:关岭火龙果(“紫红龙”品种)含花青素2.50~4.60mg/g,粗纤维1.42~2.60%,还原糖6.01~7.10%。3、关岭火龙果生产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范和标准生产。产品安全质量符合DB52/T 611—2010《贵州喀斯特山区火龙果生产技术规范》。

九.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格凸精米

格凸精米

黄鹤营公司已经在我县水塘、猴场、白石岩、火花等乡镇建立了“格凸精米”生产基地约800亩,年产量约500吨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十.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化处荞凉粉皮

化处荞凉粉皮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的。化处荞凉粉皮使用前用温水浸泡5至10分钟,可根据个人口味凉拌、煲汤或辣炒,吃法不同,风格各异,油炸不用浸泡。

荞凉粉皮是化处镇的土,只有化处新寨村能生产。该村懂荞凉粉皮加工技术的姑娘出嫁到其他村,想以这门手艺为生,用同样的技艺同样的荞,却做不出新寨荞凉粉皮那么可口的滋味,甚至连基本的形状都做不成。当地人一般都认为是因为水质,但没有经过科学的考证,或许是因为阳光,或许是因为空气,无法定论。但新寨荞凉粉皮的确勾人食欲,或凉拌或煮汤,都有其独特的味道。该荞凉粉皮含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组氨酸和精氨酸,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磷、镁、铁、钾、钙、钠,其味甘性凉,可开胃宽肠,下气消积。对人体有极大的保健作用,是一种难得的保健食品。

新寨荞凉粉皮究竟是何人发明?它的制作工艺从何而来,没有文字记载。有说是朱元璋调北征南时屯堡人带来的技艺,可是在那些屯堡人密集的地方,为什么又没有这门技艺呢?有说是化处新寨村某某祖先的祖传秘方,可是荞凉粉皮的制作似乎又没什么秘密可言了:将优质荞麦粉碎后,加水加热通过不断的揉搓提起荞麦粉液,将之煮熟后稍作冷却,通过特制的工具进行切割凉干而成。当然这其中也还有火候的掌握等诸多诀窍,但终究不是“秘方”。

关于荞凉粉皮的来历,新寨村人一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在化新村西面0.6公里处,有一个废弃的村庄,当地人称“苗王庄”,说是当初苗王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当地人所说的“苗王”,是贵州最古老的彝族支系之二呗勒阿德居住的地方,1981年和80年代末,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考证“苗王庄”傍边的“反字岩”的时候,都曾对“苗王庄”作过考证,“苗王庄”确切地说应该叫住“彝王庄”。据新寨村的老人们说,当初苗王(也即彝王)很好色、霸道,但凡附近村寨新娶的媳妇,前三夜都必须陪他。后来吴王(吴三桂)挺进贵州,来到化处镇,追杀彝王,彝王便带着他的族人仓皇逃窜。其中给他做饭的一个厨子因为受伤不能走,躲在路边的荆棘丛中。后被新寨村一个姓孙的老人救下来,养好伤后,彝族老人为了感谢孙姓老人,便把制作荞凉粉皮的技艺传给了他,并告诉他说这是彝王最喜欢的一道膳食,是他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质研究制作出来的。彝族老人告诉孙姓老人这些后,便悄悄地离开了。由于当时当地人都痛恨彝王,所以孙姓老人不敢把这件事公布出来,只是悄悄地把门手艺和手艺的来龙去脉传给儿孙,直到人们都淡忘彝王后,这件事才被公开。

如今的化处新寨村,孙姓人家依旧是大姓,并且是制作荞凉粉皮的主要力量 。而四方山上的“反字岩”,至今犹存,引来了很多学者、专家、媒体的青睐,四方山下古老的苗王庄,其残存的屋基依旧在杂草丛中若隐若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