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兰特产可上飞机的 东兰土特产的特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兰特产可上飞机的 东兰土特产的特点更新时间:2024-01-09 19:00:01

一. 广西 河池 东兰县 东兰黑山猪

东兰黑山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东兰黑山猪

广西

东兰县畜牧管理站

东兰县所辖东兰镇、隘洞镇、长江镇、巴畴乡、金谷乡、泗孟乡、武篆镇、兰木乡、三石镇、三弄乡、长乐镇、切学乡、大同乡、花香乡共14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5′~107°43′,北纬24°13′~24°51′

二. 宁夏 固原 西吉县 金灿灿的小麦

固原小麦胚乳丰盛,麦粒皮厚、籽重、质量好,用它磨制的面粉粉质柔韧,尤其适合精制各种糕点和面条。固原人做面条的技术超群,擀、揪、拉、削、扯,样样在行。用小麦面粉炸制的馓子、油香等食品,金黄透亮,香脆可口,深得回族群众喜爱,是欢度“古尔邦节”、 “开斋节”等不可缺少的食品。汉族群众在定亲、送礼时也用小麦面粉蒸成大馒头,大馒头的顶端涂上红点,作为吉庆、祝福的象( 固原)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五. 广西 河池 东兰县 东兰板栗

东兰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东兰板栗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栗,属壳斗科植物,在东兰种植有悠久的历史。

东兰板栗树寿命长、产量高,产果期长达50年以上,甚至100年,被人们称为一年种百年收、一代种多代收的“摇钱树”。目前全县约有1000多蔸百年以上的“寿星”板栗树,至今仍果满枝头。1991年以来,经过科技人员的努力,东兰县又引进了全国有名的“九家种”板栗与本地板栗嫁接,培育了具有矮化、早熟、高产、果粒大、结果快等优势的杂交板栗,目前全县板栗东兰油栗面积达20万亩,挂果6万亩,年产量700多万公斤。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板栗之乡”。

东兰板栗以香栗为主,以其皮薄、色泽光亮,外形美观,肉质细腻,香甜可口著称,单果重15——19g,富含蛋白、糖、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与其他地方的板栗相比,具有高糖分、高淀粉、低脂肪、蛋白适中等特点。其蛋白质含量占9.98%,脂肪含量占2.88—3.75%、糖分含量占19%、淀粉含量占72.5%,比普通大米高7%,比小麦高5.6%,并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B2、C和钙、磷、铁、锌等微量元素。

东兰板栗既可熟食,也可生食。熟食粉酥、香甜宜人,生食清甜香脆,被人们誉为果中珍品,其营养价值可与大米媲美,故又有“铁杆庄稼”之美称。

板栗还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唐代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中有这样的记载:板栗仁,“肾病者服之”。每日早、中、晚各食数粒,对老年肾亏、尿频、腰腿乏力等颇为有效。北宋散文家苏轼曾经患过软脚病,久治不愈,后来遇到一位山翁,告诉他每早用鲜板栗10粒捣碎煮汤服,果然连服数日而愈。于是他高兴地写下:“老夫自添腰脚病,山翁服栗旧传方;客来为说晨兴晚,三咽徐收白玉浆”的诗句。清代的慈禧太后也很喜欢食板栗,她要御膳房用上等板栗精细加工磨粉,再配上冰糖,蒸成栗子窝头,供她每餐用。

近年来,国内外医药界研究发现,板栗还具有顺气补血、湿肠补肾、止坷润肺、健脾益精等多种功能,故也称“药果”。产品远销中外各地。

六.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七. 广西 河池 东兰县 武篆酸粉

武篆酸粉是东兰武篆当地自创的特色风味酸米粉口感酸而不酸,香,极其美味是东兰最新的特色风味小吃。

八.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贵州织金的特产-血豆腐

贵州织金的-血豆腐等系列腊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书总督太子少保丁宝桢家乡对皇宫的贡品。每年腊月间,将山区农家的肥猪屠宰、切块成片加以秘方香料腌制而成,将猪血与酸汤豆腐揉捏成丸; 然后皆以独特的方法熏制,食之肥瘦相宜不腻,味美异香爽口,是享誉全国的地方之一。
贵州织金风味土制烟熏血豆腐忠于传统,用料考究,加工精细,质量上乘。是山外赤子倍加珍视的家乡美味,亲友之间馈赠表意的上佳礼品。备受前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一织金洞旅游观光的中外来客普遍赞赏。

九.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十. 广西 河池 东兰县 东兰墨米

东兰墨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墨米,又称黑糯米,壮话叫“候墨”。此米成产于广西东兰县,故又称“东兰墨米”。其原产地是东兰县,由于特定的山区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环境,远离城市(距离自治区首府有380公里、离河池市有120公里),农业生产区域内没有受到工业“三废”污染,在一年的气候分布中,光温充足,雨热同季,夏长冬短,年无霜期达300天左右,自然固有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墨米生产。在种植上,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测土配方施肥与稻田水气平衡管理等技术,对环境无污染。墨米,墨谷经加工后,米质呈墨色而得名,世界长寿之乡医食同源之珍品,是全国有名的六大珍米之一。该米营养丰富,硒元素含量高,在0.20-0.35mg/kg。硒被国内外医学界和营养学界誉为“抗癌之王”“生命火种”“天然解毒剂”“机体稳定的中心元素”“长寿元素”“人体年轻的元素”。此外,还含有脂肪、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滋阴补脾、健暧肝、明目活血之菌效。除可作产妇和病弱者、老人的滋补食外,还可治疗一般性的铁打损伤、风湿病等,故又称“药米”。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及古籍药典详有记载:“墨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温肝,益气补血,生津润胃,活筋壮骨,利便止泻,抗衰保颜等功效”。长期食用,有健体及延年益寿之功,因而古代宫廷把墨米列为首选贡米。

东兰墨米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史 ,该品种属感光、中迟熟糯稻,全生育期135—138天,株高120—125厘米,叶宽厚长,分蘖中等,谷粒紫色,米墨色,结实率65%左右,具有耐荫、耐寒、耐瘠等特性,极适宜在高寒山区田洞栽培,单种一般亩产350公斤,与杂交稻混种一般亩产100公斤。经多年的生产栽培验证,该品种米质性状与产量比较稳定,正在打造东兰富硒墨米品牌,是理想的优质稻种,目前种植规模为1.5万亩左右。

东兰墨米以其特优的米质及独有的风味,赢得了市场和顾客的信誉,产品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近年来,东兰墨米价格稳步上升,在内地市场上东兰墨米每公斤8.0—10.0元,比普通稻米高出3—4倍,在港、澳、台市场上,东兰墨米产品也十分走俏。以东兰墨米原料加工产品主要壮乡墨米酒、东兰红墨米酒、墨米速食粉、墨米粥、墨米饮料等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属于紧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很受欢迎。东兰墨米开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品种:一个是皮紫心白,煮熟后,全粒皆黑;另一个则是皮心皆黑。

特点:用此米做饭,味道香甜,甜而不腻,柔软可口;以墨米为原料酿酒,醇香浓郁,甘甜味美;用墨米制成黑糯糍粑,别具风味。因米粒色泽墨黑,故得名“东兰墨米”,当地群众也称“高山黑糯”。

成份:据化验分析,墨米内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十六种氨基酸等营养成份。

功效:当地中医常用墨米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症、早期白发以及神经衰弱等病症。故有“药米”之美 称。

地域范围

东兰墨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县东兰、武篆、三石、长乐、隘洞、长江、巴畴、泗孟、兰木、金谷、大同、花香、切学等13个乡镇及其管辖的126个行政村。保护范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东经107°5′-107°43′,北纬24°13′-24°51′。保护面积2000公顷,产量7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东兰墨米为感光型糯性稻种,幼苗期叶尖紫红色,成株期叶基部紫红色,茎杆紫色,平均株高120cm,平均穗长20.8cm,穗粒数120-220粒,全生育期125-130天,整个生育期植株均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尤其在抽穗扬花期香味更浓郁。东兰墨米谷粒钝圆形,颖壳黑褐色;米粒表面短圆形,紫黑色,色素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米心白色;腹部或近胚部大多有深红色;米饭紫黑色,软硬适中,富有弹性,气味芳香浓郁。2、内在品质指标:维生素B1含量为170-210μg/100g;维生素B2含量为35-36μg/100g;原花青素含量为850-1100mg/100g;氨基酸含量6-8%;直链淀粉2-7%;蛋白质含量9%以上。3、安全要求:产品符合《无公害食品大米》(NY5115—2002)要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