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梅州客家特产盐焗鸡翅尖 正宗梅州客家风味盐焗风干鸡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梅州客家特产盐焗鸡翅尖 正宗梅州客家风味盐焗风干鸡翅更新时间:2024-01-12 00:37:49

一.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嫩尖冬菜芽

“十里闻香不见花,而是嫩尖冬菜芽。煎炒蒸炖均可口,品尝其味果不差。”这是川北地区流传颇广的一首赞美嫩尖冬菜的民谣。嫩尖冬菜,是四川省四大腌菜之一。嫩尖冬菜为黑褐色,质脆嫩,光泽油润,咸淡适度,味美香浓,存之愈久品味愈高,陈年期为二年、三年、五年等档次。不仅色佳味美,香气横溢,而且营养十分丰富,有开胃健脾增进食欲的功能。 其主要营养成分有:每500克含蛋白质26克、脂肪1克、 糖10克、矿物质1.16克,还含有氨基酸、乳酸和多种维生素, 热量5.5千卡。嫩尖冬菜选用十字花科云台属叶用芥菜中的箭杆菜作原料,该菜岁寒生长,隆冬成熟,采收后剖心挂晾经日晒、风萎、露润、霜煎而成。因该菜选菜心生长的嫩尖寸许剪下腌制,故名“嫩尖”;又由于生产、加工均在冬季,故名“冬菜”。( 仪陇县)

二.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客家焖鹅

客家人作为中华名族中独特的一支,许多风俗不仅保留了中原遗风,还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食鹅肉进补就是其中之一,尤其在秋冬季节,客家人更是喜欢用鹅作为火锅的主料,称之为打鹅煲,在很多地方鹅肉更是作为客家人过年必吃的一道菜。

客家人这么爱吃鹅,制作鹅肉料理当然也是受屈一指,除了打鹅煲之外,还有醋鹅、咸鹅、卤水鹅肉等等,而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在广东地区每个客家菜馆都能点到的著名的客家鹅料理——客家焖鹅。

鹅肉的蛋白质含量比鸡肉、鸭肉、牛肉都高,所以吃起来感觉十分有嚼劲,客家人为了让鹅肉变得酥软可口,便用“焖”这种手法制作鹅肉。客家人自古以来都喜欢养鹅,谁家养的鹅肥就证明谁家勤奋,到大年三十晚上,客家人家都会吃肥鹅,寓意“过肥年”。

客家焖鹅有客家菜“咸、香的风格”,除了八角、老抽、生抽、姜葱等调料就不比放其他佐料,因为客家人样的鹅一般都比较肥,所以会用较少的有先翻炒鹅肉,将鹅肉里的肥油先炒出来,再将调料加入到锅中,细火慢焖,只要控制好火候和配料,就能做出好吃的客家焖鹅。

客家焖鹅虽然貌不惊人,但是酱浓味美,经过细火焖制后连骨头都充满鹅鲜味,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三.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客家捶圆

又叫波圆,即肉圆,主要有品种有猪肉圆、牛肉圆、牛筋圆、鱼圆、虾圆、鸡圆等。 客家捶圆口味纯正,既有韧性又很爽脆,既有嚼头又不打渣,人们形容捶圆的弹性良好常常会说是“跌落桌上跳三跳”。其中永定的牛肉圆及下洋的牛筋圆以味道鲜美受到赞誉。肉圆既是一道常菜,饮宴也不可缺,主要是取“圆”字寓“团圆”和“圆满”之意。

四. 江西省 赣州 全南县 客家烫皮

采用优质大米配于多种天然香料和纯天然色素加工而成,色泽天然,香酥可口,爽脆味美,风味地道纯正,常吃不腻。适合各种消费人群,是聚餐1的美食佳品。

五. 广东省 梅州 平远县 客家酿香菇

万物皆可入酿的客家人,除了常见的酿豆腐,酿苦瓜以外,小编给大家介绍另一道客家美味,客家酿香菇。

材料:猪绞肉(150克)、干香菇(20朵)

腌料:生粉(1汤匙)、盐(1/5汤匙)、料酒(1汤匙)、姜蓉(1/2汤匙)、葱花(1/2汤匙)、火腿末(2汤匙)、清水(2汤匙)

准备工作

调料:油(5汤匙)、酱油(1汤匙)、白糖(1/3汤匙)、盐(1/5汤匙)

做法:

1、猪绞肉加入1汤匙生粉、1/5汤匙盐、1汤匙料酒、1/2汤匙姜蓉、1/2汤匙葱花、2汤匙火腿末和2汤匙清水,顺一个方向打至起胶,腌制15分钟。

2、香菇用清水泡发,去蒂控干水分。

3、在香菇内面抹上少许生粉,将肉馅酿入香菇内,做成香菇酿后,一一排放至碟中。

4、烧热5汤匙油,放入香菇酿以中火煎3分钟,先煎有肉的一面再翻面煎。

5、淋入1杯清水煮至沸腾,加入1汤匙酱油、1/3汤匙白糖和1/5汤匙盐调味。

6、加盖以中火焖煮5分钟,待汤汁呈浓稠状,即可盛碟。

厨神贴士:

1、应选取半肥瘦的猪绞肉做肉馅,酿香菇经煎熟后,口感会甘腴味美,全瘦的猪绞肉口感较干硬,不建议用来入菜。

2、可在肉馅中加入适量马蹄,来增添清爽甘甜的口感,可避免吃多酿香菇容易发腻。

3、干香菇经水泡发后,一要挤干水份,以去除香菇的干涩味;二要在香菇内面拍上少许生粉,可使肉馅酿入后不容易脱落。

4、应选购那种刚刚长开,倒过来类似碗状,边缘厚且向里卷曲的香菇,这种香菇最适合用来做酿香菇。

营养价值:

每百克鲜香菇中含蛋白质12~14克,碳水化合物59.3克,钙124毫克,磷415毫克,铁25.3毫克,还含有多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干香菇的水浸液中含有多种氨基酸、乙酰胺、胆碱、腺嘌呤等成分。香菇中还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经常食用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对防治脑溢血、心脏病、肥胖症和糖尿病都有效。近年来,美国科学家发现香菇中含有一种“β-葡萄糖苷酶”,试验证明,这种物质有明显的加强机体抗癌的作用,因此,人们把香菇称为“抗癌新兵”。

六. 江西省 赣州 兴国县 客家芋子饺

一般饺子大都用面粉做皮包成的,而在我家乡却是用芋子加适量番薯粉做饺子皮包成的一种饺子。芋子和番薯那是家乡的主要杂粮,正如农谚所言:“番薯芋子半年粮”。在我们客家地区芋子被视为“农家最重之蔬”,它既可当蔬菜,又可当粮食。因此,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每至秋季,家家户户的地窖、房角都堆满那红姣姣的地瓜和黑黢黢的芋子。当地还流传着一个“芋赈饥”的小故事:古时有一寺僧,专力种芋,岁收极多,杵之如泥,筑造为墙,后遇大饥,独此寺四十余僧食芋泥以度凶岁。可见芋子是个好东西,是山中之珍品。而聪明能干的客家人在吃杂粮时,不断变换口味,变换芋子的吃法,更新芋子的烹制花样,以芋子烹制菜肴宴请客人,于是就在生活实践中烹制出乡间美食——芋子饺。

制做“芋子饺”方法简便。儿时,每每过年过节才能吃上芋子饺。我最喜爱吃母亲制作的芋子饺。如今母亲做芋子饺的情形还时常浮现眼前:母亲将个大、易烂的芋子洗净,连皮置锅内煮熟,然后取出剥去芋皮,置簸箕内捣(烂)成芋泥后,加入适量番薯粉和精盐,用擀面杖擀成饺子皮待用。接着将瘦猪肉、香菇、冬笋(或笋干)丝、虾仁、箩卜丝、葱白等料剁碎,放入精盐、味精下锅翻炒,滤去汤汁即成馅心,出锅置盆中待用。当饺子皮和馅心做好后,就开始包芋子饺了。于是,全家人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一会儿功夫,皮如琥珀,形如半月的芋子饺便一排排、一群群、一片片站起来了。那令人难忘的包芋子饺场景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散发出缕缕的温馨。特别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那顿芋子饺,就更有着特殊的味道,家人之间一年来的理解和支持,对新一年的展望,对老人的祝福,对晚辈的期待,似乎都默默融入那手上的芋子饺之中了。芋子饺包好后,母亲就小心翼翼地摆入垫有纱布的蒸笼中,下锅用猛火蒸15分钟后便香气如蝶、满屋翩跹,令人垂涎。此时出锅摆盘,放入麻油、猪油等调料。一盘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芋子饺就出现在我们面前,趁热食之皮滑滑的、嫩嫩的,馅香香的、美美的,每人一大盘,吃得笑逐颜开,吃得心花怒放。芋子饺除蒸着吃,也可用水煮、油炸、油煎等各种烹调方法,其味各具特色。(连允东)

七. 广东省 韶关 翁源 客家艾糍

客家艾糍

三月清明,这一期间野艾草比较鲜嫩,客家人就采来做成糍来吃。清明过后,就开始插秧了,所以有俗语说:“吃了野艾糍,肩头磨得损。”

清明期间有些小店,还有一道叫做“野艾煎蛋”的菜式,野艾具有清凉滋补的功效。

春天到,艾草香,摘艾叶,做艾糍,这是翁源客家人长久以来的习俗,这也是春天给我们的一种献礼。艾糍清香独特,饱含客家人的巧思匠心。具有浓郁香气的艾草与香甜的糯米相结合,这一个个碧绿的团子充满着春天的气息,吃一口软糯甜香,是有名的客家美食。

艾草是一种野菜,一般长在菜园的田埂里或空闲的田地里,是天然的绿色的食品,每到春季,尤其是几场春雨过后,一丛丛艾草就会雨后春笋般从田间地头冒出来,摘艾叶要摘最上面的最嫩的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艾糍味道才最香最浓郁。采摘回来的艾草要重新摘选一次,留下嫩叶嫩茎,用清水洗几次,洗的时候注意不要太用力,不要扭出艾汁,洗干净泥土后就可以放进锅里煮了,艾叶要煮得很烂才可以用来和面,一般煮二十分钟左右就可以捞起备用了。把煮好的艾叶和糯米放在盆中,加入适量生油和赤砂糖,然后不停地揉搓面团,让艾叶和糯米粉充分地糅合在一起,直到面团子柔软均匀。做艾糍的馅料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各地有所不同,甜的馅料是用花生、芝麻、白砂糖捣碎混合在一起,喜欢咸的还可以用蔬菜和猪肉做成馅料,看个人的喜好。包艾糍其实和包饺子有些相像,但是包艾糍的面皮比较特别,因为面团里加入了天然的艾草,整个面团的手感会比较厚实和粗糙些,只能手工把一小块一小块的面团小心地加工成面皮,要把面皮压得又薄又大,包的馅料又多又香,这样包出来的艾糍圆滚滚,非常有“料”,很是好看!但是要注意不能把面皮按得太薄,不然馅料很容易跑出来,一蒸就“露馅”了。标准的艾糍应该看起来表面光滑、完美无缺,一点也看不到接口的痕迹。蒸艾糍也是有讲究的,在农村蒸艾糍,要用传统的大锅,用柴火蒸出来的艾糍会有一股独特的清香,这是用现代厨具无法比拟的,把水烧开后就可以开始蒸艾糍了,通常蒸15-20分钟就可以了,之前浅绿色的小团子就会变成墨绿色,刚蒸好的艾糍软糯甜香,口感略微粘牙,之前淡淡的艾草清香变得非常浓郁,咬一口唇齿留香。据翁源江尾镇葸茅岭村的村民介绍,吃艾糍是他们村里留下来的风俗,艾可以暖胃、健胃,味道很清香,吃艾糍暖身体的说法是从老0那里一直遗传下来的,艾糍不仅好吃,更具有药用价值。

八. 台湾省 新竹 北埔客家擂茶

明清时期移民台湾的客家人将擂茶引入,擂茶在北埔乡被作为一种产业推广,于是在多人多年的努力下,近年到北埔老街喝擂茶不仅已成为一种风潮,更俨然是一股新饮茶文化。

喝擂茶必备的两样工具是擂钵和擂棍,前者外观和一般的钵一样,但钵内有一条条的沟纹,后者是用坚硬的番石榴木制成的短木棒。喝擂茶时,只要将茶叶、花生、黑白芝麻、番瓜子、松子等材料倒入钵内,再用擂棍研磨成出油的粉末状,然后冲入热开水,再用小碗分装,并加入爆香的米,就是一碗香甜可口的擂茶。

为了让顾客不用远赴北埔,同样也能享受擂茶的好滋味,当地擂茶店还将爆香的米及研磨成粉末的擂茶材料装袋销售,虽然少了研磨时的乐趣,但是用热水冲开便能立即享用的便利性,仍吸引不少消费者购买。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开福区 油爆肚尖

将猪肚肚尖部位用刀剥下厚的一层肚尖头,剔去两面的油和筋,用清水洗净备用。

在肚尖的内面,用刀斜划十字交叉花刀,切成约2.5厘米大的斜方块。冬笋、红椒(去蒂带籽)、香菇(去蒂)都切成略小于肚尖的块。姜切小片,葱切段,蒜切茸。

将汤、味精、盐、香油、生粉放入碗内,调成汁,加入葱段备用。将肚尖花加入盐、味精拌匀,再用蛋清、生粉拌匀。

烧热油锅,下肚尖花,待肚尖散开卷起时,即倒入漏勺滤油。锅内留适量油,放入冬笋、姜片、红椒、蒜泥、香菇煸炒片刻,倒入调好的汁,待汁稠时再倒入肚尖花翻炒片刻即可。

十. 广东省 梅州 梅江区 盐焗鸭脚

客家卤鸭脚乃闻名于世的客家小吃之一。它采用传统配方,经特殊工艺精制而成,风味独特,适合现代人的口味。本品采用真空保鲜包装,食用方便,实为下酒佐料,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因为是卤制品,所以其有一种特别香的味道,这就是客家的特色,客家对于研究卤制品,有其一道独特的秘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