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紫金特产糍粑 白糍粑是哪里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紫金特产糍粑 白糍粑是哪里的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3 06:40:34

一.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糍粑豆干

糍粑豆干是以豆干延伸的一种,先做好拌料,然后将拌料夹在豆干里面,最后又用糍粑未干之前把豆干包住,就这样一层层的包裹,上火烤上一块,有馅料的辣味,有豆干的香味,还有糍粑的软糯。。。

二. 陕西省 西安 碑林 商州糍粑

糍粑,本来是南方人用一种江米(糯米)做成的食品,但是我们陕西商州人的糍粑不是用江米做成的,而是用洋芋做成,是镇巴柞水一带人们夏秋季节的主食之一,本地人叫此种饭为“调和饭”。据说可以与关中的米面相媲美。山里人习惯了他们的洋芋糊汤饭,而一旦来了客人便以“硬糍粑”来招待客人,从而糍粑亦成为陕南乃至陕西的一道名贵风味小吃

每年六七月,山里人从青青的玉米行之间挖出一筐筐新鲜的洋芋,刮皮洗净后放于锅内蒸熟后舀出,然后用他们特制的一种器具来砸,所以叫做“砸糍粑”。一般在村子附近的河边找寻一块巨石,将蒸出的洋芋倒于石头上,用锤子砸,边砸边给呈糊状且黏成团的糍粑撩点水,以便它筋道起来,等洋芋渐渐变成晶亮且又有一定黏度的面团时,再放入盆中拿回家用刀切成条状,再配以作料比如红红的辣椒,青青的小葱、大蒜等,或者再拌青菜。这样,吃起来既有洋芋的喷香,又有青菜小葱的清香。夏季可以凉吃,冬季可以放进热汤里吃

商州的糍粑如今已做客省城甚至大江南北,但倘若要吃正宗的商州味糍粑,还须到镇巴、柞水一带乡村去,定会让你一饱口福。( 西安)

三.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或糍粑

周末,笔者在隆或乡看到一亲戚家正在忙碌加工糍粑,热心的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让人感觉到有一股充满喜气的氛围在屋内荡漾,帮忙的人们有说有笑,在手掌中搓捏糍粑的过程中一边拉儿女婚嫁的家常,不谙世事的童男童女吃着糍粑在屋内屋外跑来跑去,给小巧的四合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据女主人介绍,这些糍粑,是给孙子明天提亲用的,要送到女方家去,由女方分发给亲戚,好让亲戚知道有这样一桩亲事,以便今后互相来往,这是隆或汉族的风俗习惯。如果男方来不及在家做糍粑,也可以折算成钱让女方买等量的饼干之类的来代替。家族大的,有时要做1000多个,一般的也要做500到600个,今天我们要做1200多个呢。

这种糍粑,用新鲜质量好的糯米制成,通过蒸、机器碾(也有用碓舂的)、捏、摆放、凉干等步骤,糍粑中间可加馅,隆或的糍粑馅一般是米豆(也叫饭豆)煮烂熟后加油盐姜用猛火炒干,炒干后捏成大小一致的小团,这项工作得提前完成。在捏制糍粑时,又要将热乎乎的粑粑捏成大小均匀的球形,个儿与人的拳头差不多。再将球形粑粑在桌上捏扁捏平,在扁平的粑粑上放上饭豆团,慢慢拉合,揉成美观大方的形状,摆放在铺有干净薄膜的大竹席上或干净的桌面上凉干即大功告成。也有不加馅的,直接蘸蜂蜜或炒南瓜子粉吃。

这种糍粑,加馅的要及时吃掉,最多可以保鲜72小时,过了这个时段就会变馊,最好不要吃了。不加馅的,则保鲜时间要长一些。所以一般隆或汉族在制作这种糍粑送亲时,时间是安排得恰当的,保证了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人的健康。

在隆或街上,大凡是遇到街天,你不仅能看到吃到这种具有隆或特色的糍粑,而且能吃到另一种油炸后粘上红糖的“绞子粑”,放在嘴里,越嚼越香甜。不少或远或近来赶街的男女老少,当肚子“咕咕”叫时,那秀色可餐的特色糍粑或“绞子粑”就成了他(她)们的首选。

四.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丽江糍粑

丽江糍粑

是当地的风味主食,它薄如纸、层次多,所以又称“千层饼”,放置两三个月不会变质。吃的时候配以火腿、花椒、葱花、猪油等,有咸甜两种口味。正宗丽江糍粑店在关门口下行约五十米处,四方街附近的多是从别处批发而来的,价格略高且味道也欠缺一些。

小贴士:在福龙小吃往前5米左右的小巷里,不论阴晴都撑着把大伞,老板买一种油煎粑粑。就是将粑粑放在柴火加热的平底锅里,用少量香油烙到两面金黄,可以抹辣椒酱吃,也可以不放任何东西,直接吃,是自然的麦香,5角钱1个,管饱。饵块也是这样做,5角钱2个。老板每天早上10点左右收摊,想吃就要起早。

五. 云南省 玉溪 江川区 九溪糍粑

九溪糍粑是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的特色小吃

糍粑是用糯米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尤其是九溪乡农民加工的糍粑,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每年春节群众就有加工糍粑的习惯。遇远方来客,当地群众就会拿出自家加工的糍粑,用香油炸熟,招待客人。炸热的糍粑白里透黄,色香俱佳,食之酥脆味甜,令人赞不绝口。

九溪糍粑,加工方便。用糯米泡水一日左右后蒸熟,倒入石臼中舂烂至八成,撒入事先碾碎的黄果皮、花椒和白糖,接着舂到看不到饭粒即可。舂好后的糍粑,用手打成月饼状,用青松毛盖好,凉二至四天,就可用特制的推刨,把糍粑推成均匀的长条片,再用菜刀切成长形小方片,晒干就成。晒时要掌握火候,一次晒干。晒老了易碎,反之夹心,若是第一次没晒干,则应抬入家中,不能让风吹着,让其自行晒干。

六. 广西 桂林 灵川县 三街糍粑

用上等糯米,清水浸泡至饱和状态,后蒸煮,再用木杵石臼强力捣制而成。其形圆有光泽,饰以红边印花。其味软熟香糯,滋补。煮食、煎食、油炸均可。咸、甜皆宜。为农家备必的年节礼品。每年春节前,几乎家家户户打粑粑,杵捣之声响遍村巷。另有清明糍粑,为清明节专用供品,故名。变用糯米,研粉,再与白头翁(一种野生菜类)焙干研粉相拌合,内馅,制团蒸熟,备食。其味香甜,风味独特。

七.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洋芋糍粑

洋芋糍粑以洋县本土坡地洋芋为原料,1火蒸煮至烂熟,晾凉,放在枣木碓窝用木锤反复捣杵数时,至能拉成一条线后取出,佐以特制调味料食用。入口爽滑细腻,珍馐美味,别具风格。以洋县华阳镇洋芋糍粑最为地道。

留坝有“洋芋糍粑,胀死老汉”的民间戏语,一是指洋芋糍粑香味诱人,二是因洋芋糍粑老少皆宜。洋芋糍粑取材留坝闸口石,由于生长时间长,洋芋质地结构紧密、淀粉含量极高,粘性好,制作的洋芋糍粑色泽如玉,清香扑鼻,既美味营养,又具有美容瘦身作用。如用自制的酸菜水或泡菜盐水、葱花、精盐炒熟,配以姜末、蒜汁、花椒粉、红油辣子等佐料调好,就是名副其实价廉物美的待客佳肴。

信息来源: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八刀汤

八刀汤是紫金的招牌汤,是由猪身上八个最精华的部位包括猪心、猪腰、猪肝、猪粉肠、猪肚、猪肺、猪胰脏、瘦肉等等熬成的汤。据说这种汤从头天晚上一直慢火煲到第二天,汤靓味美。



附城八刀汤是紫金县八刀汤系列之一,是1986年附城饭店在客家猪杂汤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客人的口味,精心选料改良配方,改进烹饪方法,慢慢演变而成。

主要汤料,以蓝塘猪为代表的客家猪为主,在猪的身上挑选出猪心、猪肝、猪肺、猪舌、猪腰、粉肠、隔山衣(猪隔膜)、前朝肉、各切一份(八刀),故名八刀汤。

经营时间一般,早上六点钟开卖,十点半打烊收铺。因汤的鲜味无与伦比,每天的食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曾创下四小时卖出300碗“八刀汤”的记录。

九.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紫金牛肉丸

紫金县有中国最大的牛丸。每个有网球般大小,据说这样大的牛肉丸,外脆里嫩,吃起来相当过瘾。

牛肉丸是紫金县当地名小食,来源于客家菜。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驳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具有特色而闻名。以后又有外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镇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摊档均有经营。

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停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缽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 牛肉丸还可烤着吃,烧烤时把牛肉丸剖成两半,抹上酱料和蜂蜜烤熟即可大嚼。

十. 广东省 河源 紫金 紫苏鲜龙

此菜要掌握好火候,才能令鲟龙吃起来外酥内嫩,过了火候鱼肉就会变老、变硬,影响口感;以玫瑰露酒和京葱来腌鲟龙,为的是去腥增鲜;取蛋黄而舍蛋清,目的是让鲟龙吃起来更酥、更香;上碟前加玫瑰露酒,以去掉紫苏的“青”味。

材料:

鲜紫苏、鲟龙鱼、炸好的蒜片和姜片、玫瑰露酒、韩国烧汁等。

做法:

①鲟龙鱼切成大小适中的块状,加入白胡椒、玫瑰露酒、盐、京葱等腌3小时;

②滚上蛋黄浆,下6成油温的油中炸至金黄色,捞起沥干油;

③以蒜片、姜片起锅,爆香鲜紫苏,鲟龙鱼回锅,加少许韩国烧汁,赞玫瑰露酒,推匀即可上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