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批发特产 汕头特产哪里买比较划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批发特产 汕头特产哪里买比较划算更新时间:2024-05-18 13:27:37

一.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精制芋泥

甜类菜肴。精制芋泥为宴席佳品。

煎制芋泥,以淀粉质较多的槟榔芋为佳,其他芋种次之。

制作时先将芋头洗净蒸熟,剥去外皮,辗压成芋茸。先备铁锅放入猪油,随后将芋泥及白糖放如,用文火煎熬,并不断用炒勺翻搅,至芋、油、糖充分溶化融合,至有一定粘稠性和光亮度即成。

以芋泥、玻璃芋泥、金瓜芋泥和清汤芋泥等多样品种,其特点是柔软滑润,甜而不腻。

二.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梅汁鳗鱼

梅汁鳗鱼

鳗鱼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味美爽口,素来是餐桌上的佳品。以鳗鱼入菜,或蒸或炖,或干或汤,莫不相宜。府城有一味叫“咸菜鳗鱼汤”的,堪称妙品,以至有到潮州而没有吃过“咸菜鳗肉汤”是憾事一桩之说。在澄海樟东一带,有一菜名叫“梅汁鳗鱼”,以其独特的烹调手法令人大快朵颐之后不能忘怀,故也有没尝“梅汁鳗鱼”,枉称去过樟东的说法。

这道菜制作要点如下:取鲜活肥大鳗鱼适量,用温水清洗其体表之粘液,破肚去杂,切成圈状或片状,再用温水漂洗干净待用。此其一。其二,将蒜白、咸梅汁、姜末、虾米、蚝油、味精、精盐和绍酒等佐料搅拌均匀,然后覆盖在鳗鱼上面,静置约两三刻钟,让各式佐料的气味渗透到鳗鱼肉中去,这道工序俗称做“贡”。最后,将“贡”毕的鳗鱼浇上适量的花生油,移入锅中蒸煮。初用猛火,后改用文火,约三十分钟,即可告熟。这道菜的制作不算复杂,却因配搭巧妙,烹调得当,竟达到“此中有真味,欲说实无词”的境界。

三.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双烹粽球

端午节,潮汕也有吃粽子的习俗。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而一种叫“双烹”的粽子在潮汕最富盛名,“双烹”粽子的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子二的咸馅。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一个粽子要同时显出咸、甜两味,就必须将咸、甜两种馅料和在一起,但又不能搅均。“双烹”粽子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汕头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引用

主 料:糯米、猪五花肉、香菇、虾米、咸蛋、红豆沙。

做 法:先将糯米用水浸3小时,晾干,放炒锅中用蒜头朥炒香,调入鱼露,把竹叶折成三角斗形袋状,先放入炒好糯米,再放入猪五花肉、香菇、虾米、红豆沙、咸蛋仁等馅料,再放糯米,包好用咸水草扎紧,用水煮半小时或上蒸笼蒸半小时。用蒸笼蒸效果较为干爽。

特 点:潮州“双烹粽球”和其它地区粽球不同之处,在于它更讲究“色、香、味、形”。“双烹粽球”用咸水草把粽球扎得很紧,共有四个角,其中一个角最长,把这个角的竹叶打开,便露出黑的香菇,白的猪肉,红的蛋仁、豆沙、虾米,五彩缤纷,十分好看。

点评:潮州粽球称为“双烹粽球”,这是因为每一个粽球中,都同时有咸、甜两种馅,甜馅为红豆沙,咸馅为咸蛋仁。

备 注:制作“双烹粽球”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每个粽球约需15克的红豆沙,搓成一小圆球,用猪朥网包好,再放入粽球中。这样用猪朥网把红豆沙和糯米隔开,避免糯米碰到甜的东西,难以煮熟。

四.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樟林鼠曲粿

樟林鼠曲粿

从春节至元宵期间,澄人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各种粿品。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鼠曲粿。澄海的鼠曲粿以樟林所产最为有名。它是用野生鼠曲(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的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糕皮。接着再将糕皮分成小块,捏成圆饼,里面包上馅料,有甜、咸、双烹几种。甜馅为乌豆沙或绿豆沙;咸馅是用糯米饭加上香菇、虾米、肉丁等料混为一体;双烹则是一半为甜一半为咸。包制后,放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吃时可再蒸热或油煎,入口有软香、甜润之感,别具风味。因鼠曲草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可算是药膳食品,备受青睐。

五.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光华朥糕

光华朥糕

光华朥糕,创始人杜光华,澄海县涂城乡人。民国初年设店于家乡,因铺号“光华”故名。该店朥糕以其“冰凉”、“柔润”之特点而胺炙人口,夏秋两季尤盛。又有凉喉解毒的作用,亦称“凉喉糕”。

光华朥糕分乌豆沙、芝麻两种。乌豆沙质细如泥,厚朥精制后必窖藏一至三年后方能采制;芝麻糊制后,亦须密封于盛器,放进井心冷却退火后才用。朥糕皮薄如纸,用糯米志渗水混凝后碾成薄片,作为上下糕盘,夹心后再度精细朥制才成。食之清甜适口,沁透脾胃,顿觉爽快非常。驰名各地,远销东南亚。今后代子孙继操旧业,生意兴隆。

六.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豆糕粿

豆糕粿

一年四季,就连偏僻的小巷深处,都可以听到小贩们紧一句慢一句的响亮的叫卖声。“豆糕粿”一个叫一“盏”,制作时将掺了绿豆的米粉浆舀进三角形叶状的陶质“盏”里,然后蒸炊而熟。熟后的“豆糕粿”是跟“盏”粘在一起的,吃的时候须用一支船浆状的竹片将果与“盏”剥离。“豆糕果”的全部味道,全凭厚油热火加工而成的“菜脯粒”相佐。每一位肩挑货担沿街叫卖的小贩,均备一个炭火熊熊的红泥小炉,专门加工“菜脯粒”之用。

七.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南澳桔红

桔红,是南澳的名优水果之一。海岛群众称为柑红。桔红树姿优美,花多气香,是岛上观赏绿化的常绿果树。果实硕大,味清酸而带微苦,幼果晒干,可代替枳壳,果实成熟橙黄艳丽,是新春佳节人们馈赠亲友以示吉祥大利的珍品。收获期在每年冬节后。贮存在通风处,可保存至翌年4月底,主要用作春节拜年吉祥物。

据考证,桔红在南澳县已有一百多年的栽种的历史。1983年南澳县开展果树资源调查后,选定为海岛优稀名果,并组织良种选育,建立了高产试验示范园、母本园。经过多年的选育,南澳县虎头柑品种呈现优质、高产、高效益(高产示范园亩产1.5万公斤)颇受种植户欢迎。

桔红喜爱湿润,适宜在年平均气温19-22℃,PH值在5.5—6.5之间土壤上种植,较耐干旱,适应性强,易种易活。

南澳县属亚热带气候,常年温和,冬暖夏凉,温、光、热充足,年平均气温21.5℃,终年无霜冻。南澳县山区腹地一带很避风、日照适中,水源充足,耕作层土壤深厚肥沃,因而具有发展稳产、高产贺年桔红的广阔山地。

目前全县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400亩,由于桔红粗生易管,早结丰产,且当地农民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因此效益较高,一般栽种三年可有收获,按每亩80株成活挂果,每株每亩最保守估计挂果计8公斤(标准果),每公斤以收购价历年最低价1.5元计,每亩可创值960元,且随着果树盛产期的到来,逐年收益更为可观,目前南澳县2400亩桔红结果树平均亩产2100公斤,年产量4000吨,年产值已达720万元,栽种桔红使广大农民吃到了甜头,成为海岛农民耕山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八.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广场豆花

   说起豆花,许多人都知道在汕头有个地方的豆花最好吃,那就是“广场豆花”。

    “广场豆花”呈土黄色,和我们常看到的很多豆花摊档上白花花的豆花不一样,显得比较“结实”,其实这就是“广场豆花”的特色———硬。店主告诉记者:“我们的豆花不管放多久都不会‘反水’”。很多人吃豆花都有这样的经历,一边吃豆花,一边看着豆花变成水,吃完豆花,碗里也有很多水,这样的豆花如果打包回家,一半豆花很有可能都变成水。而“广场豆花”就不会这样,“你尽管打包回家,就算吃不了,放到明天了,在微波炉里热一下,照样好吃。”

    “广场豆花”的招牌人物当然就是张伯了。两鬓斑白的张伯经营豆花生意已经30多年了,以前他只是摆个流动小摊在广场边上卖豆花,因为豆花质量好,口感好而赢得大家的好口碑。随着豆花生意越做越好,“广场豆花”的名越叫越亮,张伯和家人在广场边的一个新住宅楼的沿街铺面开了家“广场老牌豆花甜汤”店。“冬天的时候我们一天大概能卖二百多碗,夏天的生意比较好,一天能卖三、四百碗。”店主告诉记者。“广场豆花”的顾客来自四面八方,大家一想起吃豆花都会想到 “广场豆花”。

九.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汕头蚝烙

蚝烙是汕头久负盛名的传统民间小食。

“蚝烙”的传统做法是,先热锅放人猪膀放下葱花炒出香味,再把生粉水均匀地倒下,煎成圆饼形,约有一厘米厚,至生粉水刚熟成形,即把蛋浆均匀淋上,再在上面放蚝(用粉水上浆),腊肉丁等,略煎,用锅铲切成四角,从锅边再注入膀,翻过来继续煎至外香脆、内嫩滑。“蚝烙”的酱碟是沙茶加鱼露。煎“蚝烙”如单纯用雪粉,口感柔软,但较难成形,如要“蚝烙”较硬身,可在鲜蚝雪粉水中加入适量粳米粉。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酸菜沙鱼鼎

酸菜沙鱼鼎

用料:
    白牙沙鱼300克,酸咸菜100克,红椒半个,芹菜25克,姜丝10克,鸡精粉10克,精盐3克,味精4克,胡椒粉0.1克,麻油2克,清水400克。

制法:
    (1)先将沙鱼切成条状,每条长约5厘米,酸咸菜、芹菜、红椒椒切成条状,长度与沙鱼相同。
    (2)将炒鼎放入清水,煮滚,把鱼肉和酸咸菜焯一下,然后重新放入清水400克,精盐、鸡精粉,煮入沙鱼和酸咸菜,再煮滚,倒入鼎仔,再加入姜丝、芹菜、红椒、味精、胡椒粉、麻油,点火上席即成。

特点:
    鲜口嫩滑,清鲜带酸。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