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卫村特产 西秀新场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卫村特产 西秀新场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4-13 06:59:39

一.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延平区茂地镇宝珠村宝珠百合花

延平区茂地镇宝珠村:“宝珠百合花”。

二. 陕西省 咸阳 礼泉县 白村苹果

白村隶属陕西省礼泉县西张堡镇,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村1890人,耕地面积3400亩。种植、养殖两大主导产业已具规模,共有果园2600亩,其中苹果占1820亩。

白村以果业发展为重点,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优质精品果品村,组建科技指导中心,聘请十多各专家,定期来衬上手把手指导。为了提高果子品质,村上邀请县园艺站建主了示范园,引导农民实施四大关键技术。坚持以苹果为主,引进皇家嘎拉、优系富士、美国8号等市场适销的优良品种,丰富晚熟品种,实现早、中、晚熟合理搭配,比例达到10∶30∶60。

白村从2006年开始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积极开展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到2010年,全村的水果面积基本稳定在2600亩左右,产量6500吨左右,100%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延长果业产业链。建设果品清洗、分选、打蜡、分装生产线车间,购置制冷设备,新建库容5000吨左右的气调库,日处理鲜果能力达200吨。年处理果品4.3万

三.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东漕汶村蔬菜

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东漕汶村现有耕地面积1478亩。近年来,该村以“产业强村、产业富民”为突破口,集中优势资源发展蔬菜种植,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全村93%的农户种植蔬菜,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户均3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0元,其中80%来自蔬菜产业。该村2008年被评为青岛市“一村一品”蔬菜示范村;201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东漕汶村历史上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蔬菜产业,该村挖掘现有优势资源,推动蔬菜种植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2006年,全村建成蔬菜大拱棚860个,户均建棚2-3个。2008年,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406户。

该村先后引进推广了以色列考曼奇彩椒、韩国黑珊瑚紫茄等30多个名优蔬菜新品种和大棚滴灌、生物灭菌等30多项先进生产技术,蔬菜基地新品种覆盖率达到100%。聘请中国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等农业专家和市、县两级农业技术员长驻村指导生产,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农药残留检测。目前,番茄和彩椒被评为国家级绿色食品。

该村组建营销网络,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中心,及时搜集和发布农产品营销信息,积极开展网上销售。目前,该村蔬菜畅销青岛各大超市、集贸市场,远销俄罗斯、东北三省。2010年,全村蔬菜年产量3800万公斤,产值达2000多万元。

四. 北京市 大兴区 洪村大枣

洪村大枣,大兴区 , 又称“洪村脆枣”、“贡枣”,因产于黄村镇洪村而得名。个大皮薄,核小肉多,质细甜脆 , 果实呈圆柱形 , 果皮红褐色。单果重 7 克,纵径 3.15 厘米,横径 2.21 厘米。清嘉庆年间,洪村大枣已享誉京城。慈喜太后曾将此枣赐予外国使臣和朝中大臣,故洪村大枣有“贡枣”之说。此枣分白色和黄色两种 ( 村民称白口、黄口 ), 尤以白口为佳 , 果实酥脆 , 坠地即裂。百克鲜果含果糖 10.9 克 , 蔗糖 14.33 克 , 全糖 25.33 克 , 维生素 C437.18 克。现有 500 余年大树。洪村大枣是北京市政府正在挖掘和抢救的果树品种之一。

五. 广东省 梅州 梅县 丙村沙田柚

丙村沙田柚

六. 黑龙江省 佳木斯 郊区 万兴村番茄

长青乡隶属佳木斯市郊区管辖。位于市境北部,松花江南岸,东与城区毗连。全乡总面积5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以种植蔬菜和生产奶、蛋、鱼副食品为主。万兴村位于市区内,是区蔬菜生产基地,现有棚室497栋,以生产番茄为主,农户有多年种植蔬菜的经验,棚室番茄都比其它乡镇上市早,收入也相应增多。

七. 福建省 福州 罗源县 罗源霍口畲族乡香岭村紫竹

霍口畲族乡香岭村:紫竹

八.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三围村蔬菜

三围村是主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远近闻名的“大棚蔬菜特色村”,杭州市都市农业市级示范村。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面积已超过一千亩,销量一万多吨,蔬菜产值达一千多万,占村农业产值的90%以上。2001年该村注册了“农垦”牌商标,并着手制定主要蔬菜品种的生产标准,规范生产程序,朝着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农业、效益农业之路大步前进。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九. 山东省 济南 平阴县 孔村炭素

孔村镇位于济南市西南部,辖46个行政村,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人口4.1万人。东靠肥城矿区,毗邻泰聊公路,国道105线、济荷高速贯穿南北,省道220线、329线临境而过,正在规划设计中的泰聊铁路、青兰高速穿越东西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拥有方圆1200亩的炭素工业园区,而且天然气管道布局合理,能源供应优势明显,炭素产业发展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 孔村镇炭素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炭素企业发展情况:1989年,孔村镇投资兴建了第一家炭素企业---平阴县孔村镇炭素厂。建厂初期,固定资产600万元,企业职工186人,年产炭素制品8000吨,产值1200万元。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为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和市场需求,自2001年起,孔村镇先后成立了4家股份制民营炭素企业,分别是济南万方炭素有限公司、济南澳海炭素有限公司、山东平阴丰源炭素有限公司、平阴龙山焙烧有限公司。截止2006年底全镇炭素工业形成年产30万吨生产规模,完成工业产值7.8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0.8亿元,工业利税1.67亿元,对地方财政贡献率在90%以上。

(二)炭素工业园区情况:园区总面积1200亩,可以落户20家企业,现有企业8家,园区内有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水电配备齐全,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形成了一个产业聚集的工业园区。

(三)炭素产品情况:主要产品是铝电解用预焙阳极和阳极产品,产品品种齐全,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10月济南海川炭素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生产炼钢用炭电极,总投资7550万元,其中一期投资4550万元,计划于2007年5月1日正式投产,二期300万元,建成后可年产6万吨炭电极,年实现产值2.5亿元,利税4000万元。 这样,孔村镇的炭素产品实现品种和用途的多样化,市场前景更加广阔,2007年力争全镇实现炭素产品40万吨,创汇4800万美元,销售收入11.9亿元,利税1.98亿元。

二、 炭素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和经验做法

现在,孔村镇成为全国的重点炭素生产基地之一,呈现出企业规模大,产品产量大,产品质量高的三大特点。拥有4家炭素生产企业,年产能达到40万吨,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有国际先进的炭素制品技术检测中心,炭素产品达到国际生产标准,产品出口俄罗斯、美国、德国、挪威等国家,成为平阴县继玛钢公司之后的第二出口创汇大户。

孔村镇炭素产业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多方面的引导、培植,同时,也离不开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加大技该改创新力度,不断提升企业产能和规模等方面的努力,总结主要经验和做法有以下0:

(一)优化发展环境,壮大支柱产业

多年以来,党委、政府一直实施多种工业扶持政策。出台政策的目的,一是体现对工业的重视;二是体现对工业量的扩张,质的提高的一种鼓励导向;三是体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以少量的扶持资金来激发企业大的投入。几年来,我们先后对企业技术改造、创新,苗子企业发展、科技运用等兑现优惠奖励政策资金达到30万元。镇党委、政府坚持“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总目标,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发展,规划了120亩的炭素园,并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园区配套建设。实行扶优、扶强战略,培植壮大骨干炭素企业,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从社会各方面选拔、抽调优秀人才服务企业,从资金、劳动力、人才,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优先保障企业的发展,企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机遇,使企业规模迅速膨胀,形成了孔村镇的特色支柱产业。

(二)加大技改扩能力度,大幅提升企业规模和产能

按照“个体做优、骨干做强、群体做大”的总体思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改扩张。扩大产能,增加经济总量。围绕推动骨干企业膨胀上,2006年全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个,促进了企业的快速膨胀壮大。主要扩产改造的项目有:济南万方碳素公司投资3000万元新上6万吨焙烧炉工程,实现年产值1.6亿元,利税2400万元;澳海碳素公司总投资1.2亿元新上8万吨预焙阳极自动化生产线,07年8月份投产,可实现年产值2.7亿元,利税6500万元;龙山公司投资2500万元新上5万吨煅烧炉及成型生产线和丰源公司投资2000万元新上成型生产线项目也正在建设之中。以上项目的建设使全镇炭素企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不断加强企业管理,确保生产运营良性发展

在扩大规模抓好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企业管理。坚持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不断强化和规范内部管理。首先,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形成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改革完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加强对车间、科室的考核,坚持任务与责任一起分解,一起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工作格局。其次,实行节能降耗战略,制定节能降耗方案,落实节约能源、降低成本目标责任;再次,积极推行人才强镇战略,在全镇树立尊重人才、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家干事创业,努力引进一批有能力、懂技术、会管理的经营人才,推动企业优化发展、良性发展。

面对与全省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面临更紧迫的发展经济的要求。我们在发展壮大炭素产业方面也存在制约因素:

一是资金问题。流动资金不足,企业运行环境趋紧。虽然新增贷款总量比上年有所增加,但与企业生产规模扩张的速度相比依然严重滞后,资金紧缺矛盾比较突出,流动资金缺口扩大。

二是人才问题。优秀企业人才不足是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潜在的大市场,缺乏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的专家型人才、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和领先行业的高科技人才。

三是土地问题。土地资源供应紧张对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以及增强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将带来一定影响,部分企业面临工业用地紧张。

三、应对措施

(一)坚定长远和突破目标不变

炭素工业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过程,必须从战略上研究发展工业的目标思路和对策措施,大体思路是:围绕炭素主导产业,立足于现有的万方、澳海、丰源、龙山四大炭素骨干企业,总体目标是从2006年到2010年,用五年的时间,使炭素产业总的生产能力达到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在重点产品开发上实现除铝用炭素外,向高炉碳块、阴极碳块、工业硅电极、炼钢用钢电极等方面发展。

(二)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控分析,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要通过对工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控分析。及时查找指标完成进度中的差距和问题,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要紧紧咬住序时指标,做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并努力促使工业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是大力开拓市场,拓宽发展空间。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抢占重点市场。围绕国家启动济菏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主动出击,重点突破,不断扩大产品的市场覆盖面。加强品牌培育,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效应。

三是强化招商引资,借助外力求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地区人士的作用,争取引进一批对行业带动大的项目。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围绕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对外招商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要坚持“镇外就是外”的思路,更广泛地利用“外资”。加强经济技术协作,扩大内联,积极吸引内资。进一步扩大出口。加强对重点出口生产企业的扶植,发挥大企业的出口示范作用。积极引导自营进出口企业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特别注意引进人才。要把培养一批,引进一批,交流一批作为实施企业人才战略的方针贯彻下去。继续组织企业家进行培训、学习、考察,开阔眼界。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协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推进企业产品不断升级换代。继续搞好研发基地建设,抽调业务精干、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到湖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学习培训,聘请专家教授,重点是引进一批管理型和技术型的人才。

十. 辽宁省 辽阳 辽阳县 西岔子村蔬菜

黄泥洼镇位于辽阳县西北部,交通比较便利。2000年被省确定为经济发达的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示范镇。该镇下辖西岔子村等14个行政村,总户数11820户,人口38000人,土地面积8万亩。

黄泥洼镇西岔子村有568户人家,总共有2132口人。近年来,村子里成立了蔬菜合作社,建起了容量为5000立方米的大型冷库,可贮藏150万公斤保鲜蔬菜。全村蔬菜产量达到22000吨,所产蔬菜大部分销往外省,有些销到台湾和韩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