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阳的特产美食图片 安阳特产美食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阳的特产美食图片 安阳特产美食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1-23 16:03:13

一. 河南省 安阳市 内黄 内黄马蹄烧饼

马蹄烧饼品质优良,特点突出。刚出炉的马蹄烧饼皮瓤分离,外脆内嫩,酥香兼备,香气四益,色、味、形俱佳。具有焦香、清香、芝麻香三香的独特风味。马蹄烧饼制作考究,经济实惠,易于储放,携带方便。

马蹄烧饼决自内黄县井店镇,形状似马蹄,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原料是面粉、花生、油、盐、花椒面、荤香面、芝麻面。采用“十遍八刀”的独特工艺制成,香脆可口,香味四溢。

二. 河南省 安阳市 汤阴 楚旺扒糕

楚旺扒糕原是楚旺镇风味小吃。据传始于清道光初年,由马奎从保定传入。主要原料为荞麦面,蒸熟后用芥末、香油、蒜汁、陈醋凉调,味道鲜美,且有健脾胃作用,现已遍及全县,村镇街头,多有叫卖。有民谣《楚旺扒糕》曰:“楚旺扒糕荞面糊,芥末蒜汁香油醋,一切就调手拿叉儿,酸辣香味得口福。”

三. 河南省 安阳市 汤阴 双头黄酒

双头黄酒是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的。“双头黄”黄酒酿酒原料独特,采用了产于北方的小米和稷米,营养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饮用方法独特,毋须加热或添加其它作料,深受当地人们的喜爱。

“双头黄”黄酒采用了产于北方的小米和稷米,并且是二者均为主料,不分主次,故名“双头黄”。与其它所有黄酒不同的是,“双头黄”黄酒通过发酵酿成后呈自然棕黄色,并且在酿制过程中再添加鸡蛋、蜂蜜,成品色泽通明,酒精度在18°—25°之间。

双头黄酒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根据检验结果表明,每100毫升黄酒含有1.4-2.0克蛋白质、28-100克碳水化合物,还有钙、镁、磷等无机盐和铁、铜、硒、锰等微量元素。由于采用的酿酒原料不同,而从营养科学的角度出发,小米和稷米的营养价值远高于大米和糯米,因此“双头黄”黄酒的营养成分也优于其它黄酒。

“双头黄”黄酒与其它黄酒不同的是,一年四季均可直接饮用,毋须加热或添加其它作料。夏季,还可任意加冰或者汽水进行“冰和”,饮用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四. 河南省 安阳市 龙安区 安阳扁粉菜

安阳扁粉菜是安阳居民最爱吃的饭菜之一。每天早上,上班族是扁粉菜的老食客,他们会经常去排档吃上一碗,因此,安阳的扁粉菜生意显的异常火爆。

扁粉菜以粉条做主料,配以青菜、豆腐、猪血等,在一口大铁锅中煮。扁粉菜的关键是高汤,高汤味道的好坏,直接影响扁粉菜的味道,因此,安阳扁粉菜经营者一直在高汤的做法上下功夫,使扁粉菜味道不断改善。吃扁粉菜的精髓在于辣椒,辣椒要香而微辣。早上,吃上一碗油滚滚,香喷喷、辣呼呼的扁粉菜,那叫舒服。所以,来到安阳,一定要尝一下。

吃扁粉菜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扁粉菜是用大油做的东东,喜好清淡的人慎食。

2.不吃辣椒人慎食。因为扁粉菜的精髓就在于那香而微辣的辣椒油,很多认为扁粉菜难吃者多半是不食辣椒者。

3.吃扁粉菜的诀窍是多要青菜和猪血,因为只有科学的饮食才有健康的体魄,这样肥而不腻的配合多精妙。

4.吃完扁粉菜后最好多喝水,避免喝碳酸性饮料,尽量喝温开水。

五. 河南省 安阳市 安阳县 安阳“三熏”

安阳“三熏”包括熏鸡、熏鸡蛋、熏猪头肉。名师阎好德为其主要创制人。它不但誉满安阳,而且在京广铁路沿线各大城市和鲁西、冀南、晋东也享有盛誉。三熏工艺讲究,选料严格,操作认真。成品呈柿红色,油润闪亮,肥而不腻,浓香纯正,回味绵长,凉吃热食,佐酒下饭均可

安阳三熏在豫北、冀南、鲁西、晋东和京广铁路沿线各大中城市久负盛名,是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创始于1922年。安阳人邵金荣祖辈经营熟肉食品,在安阳鼓楼后开设"荣庆楼"熟肉店,以制作扁鸡为主。后从河北省磁县聘请一位叫周玉才的师傅,在扁鸡的基础上改为制作熏鸡,又发展为熏鸡蛋、熏兔肉等,生意为之兴隆。1944年邵金荣去世,其外甥阎好德继承其业,把店名易为"德庆楼"。他把熏制工艺运用于熏猪下水方面,于是熏制出猪头、猪肚、口条等,共增添了10多个花色品种,发展成为"熏鸡蛋、熏鸡、熏猪下水"为主的系列风味食品--安阳三熏。其特色是:制作工艺讲究,选料严格,工艺精细,成品呈柿红色、油润闪亮、松香浓郁、入口脆烂、回味绵长、肥而不腻、干净卫生,能防蝇、避虫、夏季不易变味,宜于旅游携带。曾多次荣获"优秀食品"称号。

六. 香港 美食

香港又是世界风味美食菜点的荟集地,有香港快餐、粤菜、潮州菜、西方菜、日菜、越菜等
( 香港)

七.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八. 河南省 安阳市 龙安区 彰德陈醋

彰德陈醋是河南省安阳市的传统名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安阳古称彰德,名。

彰德陈醋始创于清乾隆年间。特点是:味道甘美、醇厚绵柔、紫红鲜亮、醋馨浓郁,是烹调佳肴和凉拌食品的上等调味品。精选优质高粱,另配大米、酙皮、糖块曲等,按固态发酵工艺酿造而成。由于品质优良,1949年前,在冀南、豫北、晋东南、鲁西一带享有盛誉,被称为"彰德府陈醋"或"府醋"。1956年后,安阳市各私营酱菜园的技术力量都集中到安阳酿造厂,在深入挖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采用新的酿造技术,不但保持了彰德陈醋的传统风味,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1978年以来,年产量逐年上升,1982年产量为3万公斤,1984年增长到15万公斤,但仍供不应求。自1981年以来,连续四次荣获商业部优秀产品称号。

九. 河南省 安阳市 安阳县 安阳蓼花

安阳传统名点,久负盛名,锦泰酱园制作的品质最好。蓼花的主要原料系优质糯米、黄豆、白糖、饴糖、桂花等。成品形态美观大方,颜色金黄,剖面洁白,状如蜂巢,外裹对丝,酷似盛开的蓼花,故叫蓼花。落口酥脆焦甜,清香悠远,富营养,易消化,被视为珍馐和馈赠佳品

( 安阳)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