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嘉兴网红特产 嘉兴十大特产排行榜图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嘉兴网红特产 嘉兴十大特产排行榜图文更新时间:2024-01-31 18:50:26

一.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臭豆干

臭豆干全国都有,但乌镇的臭豆干却别具风味。它是用上好的豆干泡制二十多个小时而成,而且绝不用化学制剂,只用传统老卤泡制,所以没有异味,香得纯正。传统老卤得来非易,有的店家的老卤已用了数年,每年都添加菜梗、笋根,为防止变质,还不时用烧得通红的铁钳放入卤中杀菌。将臭豆干在菜油中油炸,串在竹签上,抹上豆瓣辣酱,便是让人难以释口的美味。现在也有饭庄把臭豆干清蒸的,还美其名为“千里飘香”,其实,喜欢臭豆干的食客是根本不顾忌用什么名称的,只要臭得彻底,臭得纯粹。

二.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红烧羊肉

乌镇的红烧羊肉选料十分讲究,一定要以当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为原料,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洁多膏,是乌镇冬令不可少的进补菜,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

乌镇的红烧羊肉选料十分讲究,一定要以当年的“花窠羊”即青年湖羊为原料,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嫩多膏,佐料一般有萝卜、酱油、黄酒、红枣、冰糖、老姜等,须先用大火、后用文火烧煮,火候全在于烧制者的灵活掌握。

羊肉甘温,经归脾肾,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开胃健力之功效,所含蛋白质远比猪肉多,常吃能使人容颜丰满,肌肤润泽。乌镇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

乌镇的羊肉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的,一般要烧一个晚上,老饕们对羊肉各有所好,有的喜欢夹心的肥瘦相间;有的偏爱腿精的鲜嫩多汁;有的爱好尾部的丰腴肥香;有的专挑脖项活肉,还有的则专攻羊蹄下水……往往为吃一块中意的羊肉而不惜放弃清晨的美梦,等着小火咕嘟了一个晚上的羊肉开锅。一杯小酒,一碗羊肉,或用新轧的细面下一碗羊肉面,洒上碧绿嫩黄的蒜叶姜末,吃得心满意足。

品尝乌镇羊肉的最好时间是在秋风起后,那时乌镇的大街小巷中,各家羊肉铺里都坐满了大快朵颐的食客。

三.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姚庄蘑菇

姚庄蘑菇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姚庄镇位于浙江省嘉善县东北部,东邻上海市青浦区和金山区。姚庄蘑菇单季种植面积1000.71万多平方尺,年产量超过8000吨,是浙北地区最大的蘑菇集散地,姚庄蘑菇畅销江、浙、沪、闵三省一市,姚庄荣获“中国蘑菇之乡”称号。

以蘑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是姚庄农业的主导产业,也是嘉善“白色”产业带的主导区。姚庄蘑菇种植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全镇蘑菇种植面积1936万平方尺,成为浙北最大的蘑菇生产基地。总产量达到15000吨,总收入达到4500万元。目前全镇50%以上农户种植蘑菇,其中1万平方尺以上种植大户120多户。

蘑菇产业是姚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姚庄镇农民种植蘑菇历史悠久,起步于60年代,由于经济效益可观,近年来发展迅猛,截止2004年底全镇复种面积达到1936万平方尺,总产量近1.4万吨。目前,姚庄镇已经成为我省最大的鲜菇、盐水菇生产销售集散地。鲜菇主要销往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盐水菇主要销往山东、福建等地。2002年12月姚庄镇被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命名为“中国蘑菇之乡”,2003年“锦雪”牌蘑菇被认为“浙江省著名商标”、“嘉兴名牌产品”,同年又荣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2004年在浙江省农业博览会上“锦雪”牌蘑菇被评为金奖,现正在争创“浙江省名牌农产品”及“绿色食品”。

姚庄蘑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浙江省嘉善县 《关于姚庄蘑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善政[2005]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新篁檇李

新篁——檇李的故乡

人们只要一谈起珍稀名果檇李,一谈起美女西施入吴时经嘉兴品尝檇李的故事,便都眉飞色舞,兴奋异常,似乎全都亲眼看到美女用她晶莹如玉的指甲掐破果皮,贪婪地将一颗颗又香又甜的檇李浆液一吮而尽的场景。美果、美女,千年佳话,深深地印在历史的记忆中,印在嘉禾大地上,让人回味品尝,话说千年。

但檇李的原产地在哪里?人们一直众说纷纭。其实,檇李的原产地就在嘉兴市南湖区新篁集镇的乡间。当年,中国古代第一美女西施吃檇李的地方,就在新篁集镇北仅两里之地的李仁桥畔。

西施把吃存的檇李核顺手抛地了一块菜地里,不久便长出了许多棵檇李树苗。奇怪的是这些成熟的果子都在离果柄很近的地方有一个指甲痕。这是原来檇李所没有的,人们突然明白这是因西施掐过而成的。凡有指甲痕的果子,又比别的果子更鲜美。从此,这种果子便被称为“西施檇李”,成为最名贵的品种。

后来“西施檇李”被净相寺僧人种栽于寺内,名果被来寺的高僧带往全国各地,于是净相檇李便名扬海内,让人神望。

大约到了嘉庆年间,官府一到檇李成熟季节,便三天二头派人到净湘寺索取佳果,当地富豪劣绅、地丕流氓也频频来寺索讨果子,弄得和尚们十分烦恼。为了保住寺院的清净,和尚们愤怒地砍断了珍贵的檇李老树。

当时新篁栖柽名医李泉石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赶往寺内,幸好还有几棵小树没被砍掉。李泉石与寺中住持是要好的朋友,便向住持说明要将几株小树讨去栽种在龙湖边,住持满口答应。就这样,净相寺名种檇李被保存了下来,移种在新篁栖柽村的龙湖之畔。

经过李氏家三代人的精心培育,龙湖檇李已发展到有二百多株大树的一座树园。檇李树形状差,枝干苍劲如千年老梅,每当四月花开,一片晶莹洁白,并溢出淡淡的芳香,引得蜂飞蝶舞,禾城的文人墨客应邀前来赏花,常会诗兴大发,竞作诗词咏叹永。特别是到了果熟时节,人们更是蜂涌而至,纷纷品果吟诗,绘图纪事,并刻印了一本《龙湖檇李词》,广为传诵。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李泉石的曾孙李焕章续刻《龙湖檇李词》,当时的名士俞樾也欣然为此题诗,诗中有“买从僧寺几无价,移到君家信有情”的诗句,盛赞李氏家族为保住净相檇李名种而作出的功劳。“龙湖檇李”名噪杭嘉湖,俞樾一定是品尝了名果之后,被它的美味所陶醉了,才写出了多情的诗句。

抗战时期,不幸发生了,栖柽龙湖檇李园的二百多株檇李树被汪伪军砍伐做取暖煮饭的柴火,这是继净湘寺檇李被和尚们忍痛砍伐之后的又一次大劫,两千余年的名果胜地,几乎被断绝了命脉。幸好李氏的一个亲戚曾经偷偷地从果园里剪去了几个枝条,已培育了十几株小树,才算意外地保留着了这一名果真种。后来这十几株小树散种在新篁乡间,几乎不为人知了。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檇李名果又显生机,竹林、新篁一带又培植了一批檇李树。最近,凤桥三星村果农陆建民经过十年的培育,终于初获成功,其“陆园檇李”品味绝佳,名声已露,极有可能继栖柽“龙湖檇李”之后,又一次让檇李这一嘉兴名果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风采。

五.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荠菜包圆

荠菜包圆是西塘农家,在开春时节尝鲜的首选做法。 此菜的特色是色泽金黄,清香四溢,一口下去,汤汁鲜纯,齿颊流香,另外可选当地的米醋沾着吃则味更佳,是一道老少皆宜,营养丰富,又充满乡野情趣的农家特色菜。

原料:豆腐皮、荠菜、猪腿肉、盐、味精、料酒等

制作方法:首先把整张的豆腐皮分成小块,水中泡软,荠菜糜和上等的猪腿肉搅抖,放入盐、味精及少许料酒即可包圆。做完后放入蒸笼隔水一蒸,就可以上桌。

六.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三白酒

乌镇三白酒是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乌镇镇的。乌镇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绵、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数百年来一直风靡江南一带,经久不衰,曾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乌镇人的美酒。

旧时乌镇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时有酿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顺兴、永盛三家最为著名。现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

乌镇牌米酒目前有三个产品,分别为55℃的三白酒、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这三种酒都是采用传统工艺,经手工酿制而成的。 《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往农村过春节,就用它来招待客人,在乌镇民间,此酒还有一个别名叫“杜搭酒”。民间有谣“猫屎芋艿杜搭酒,客人吃了不肯走”。

三白酒以本地自产的大米为主要原料,首先将大米用大蒸茏蒸煮成饭,盛在淘箩里用冷水淋凉。然后把酒药,拌入饭中,并搅拌均匀,再倒入大酒缸,捋平,在中央挖一个小潭,放上竹蒌然后将酒缸加盖密封,并用稻草盖在大缸四周以保持适宜的温度。几天后,酒缸中间的小潭内的竹蒌已积满酒酿,此时就将凉开水倒入缸中,淹没饭料,再把酒缸盖严。一周后就可开盖,取出放入蒸桶进行蒸馏,从蒸桶出来的蒸汽经冷却,流出来的就是三白酒了,至些三白酒便酿成了。

七.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白水鱼

乌镇白水鱼是当地风味小吃之一。白水鱼是野生鱼类,它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乌镇临近水域过去盛产此鱼,但近年来数量有所减少。一般白水鱼捕捞出水即死,但保存得法,其味不变。如若遇到活的白水鱼,则不要错失机会,可让店家活杀清蒸,尽品其鲜嫩原味。

当然把白水鱼红烧、剁椒烹饪,也是难得佳肴,更有店家将白水鱼轻盐暴腌后再蒸,也是别有风味。提醒:此鱼虽鲜嫩美味,但鱼刺较多,食之应小心。

一般白水鱼清蒸分大小两种,前者当在两斤以上,为上品。先将鱼对剖,斩头去尾取中段一块,用布擦干(别用水洗),喷上白酒(过去许多人喜用汾酒,味香),再用盐擦满全身,加入姜片,暴腌至少3小时以上。等鱼肉中渗出大量的水后,滗去水,将鱼放入盘中上笼大火蒸八分钟。葱切段再切花,放在鱼身上,淋上热油即可。如用网油包蒸,口感更嫩更鲜,最后也不必淋热油。蒸好的鱼,肉质有弹性,在鲜中增加了香味,与整条蒸的小白水鱼相比,后者肉质酥烂,有天壤之别。

八.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猫头笋

南北湖周围群山均产山笋,具有色褐、壳薄、肉白、瘤紫、支粗、味甘等特色,尤以邵湾产的春笋,笋形粗壮,状似猫头,名"猫头笋"。且一年四季都可品尝鲜笋的滋味,春有春笋,冬有冬笋,夏秋有鞭笋。嘉兴、上海等地知南北湖山笋味美,年年都有人专程前来收购贩卖。

九.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横港蜜梨

产品名称:横港蜜梨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果型大、品质优

产品成分:有85%左右的水分、6%-9.7%的果糖、1%-3.7%的葡萄糖、0.4%-2.6%的蔗糖

产品季节:供应期可从7月下旬一直延续至11月份

产品功能:润肺凉心,消炎降火,解疮毒、酒毒

产品历史:我国自古就有“孔融让梨”和“推梨让枣”的典故,也有“寻芳尚忆琼为树,蠲渴因知玉有浆”的《咏梨》佳句。传说唐朝宰相魏征之母咳嗽日久,又惧怕中药味苦,魏征在中药中加入梨和糖,做成梨膏糖,甘甜适口,终于治愈咳嗽,梨膏糖也成为古人开展食疗的又一例证。

产品简介:横港乡从一九八四开始依靠科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中形成的。目前,全乡种植面积达800余亩,年产量达160万公斤,年产值320万元, 已形成脆绿、 翠冠、 清香、 黄花、 冬梨等早熟、 早中熟、 中熟、 晚熟和特晚熟的不同时令,多个优质品种搭配的种植结构,产品供应期可从7月下旬一直延续至11月份。横港蜜梨在栽培技术上,推广开心矮化整形修剪,强化重施有机肥料,定产疏果,果实套袋等高新栽培模式,使果实无污染、果型大、品质优、固形物含量高,产品畅销省内外,96年“脆绿”品种质量被评为嘉兴市领先水平,其栽培技术获得海盐县科技成果二等奖。该乡98年被县政府命名为“蜜梨之乡”,2000年注册了“横港牌”蜜梨商标。

十.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湖羊

桐乡湖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桐乡湖羊是浙江省嘉兴桐乡的。

桐乡湖羊饲养历史悠久,其祖先是北方的蒙古羊。据记载始于宋朝,《嘉泰吴兴志》记载,宋时,“嘉属一带盛产吴羊”。在明清时期,桐乡湖羊养殖就已成为农民的重要副业。明末清初《农书》记载,崇德、桐乡两县“湖羊为当地主要家畜”。

桐乡湖羊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与桐乡栽桑养蚕密切相关,湖羊春秋季爱嚼青草桑叶,冬季喜啃枯桑叶,吃食几乎与蚕宝宝一样,所以产出的小羔羊毛质有着蚕丝一样的光泽,柔软而富有弹性。

得天独厚的“桑山叶海”使桐乡的湖羊业迅速发展。据调查统计显示,桐乡的湖羊饲养量一直以来占全国饲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去年,桐乡湖羊存栏数达到22.38万头,出栏数达到30万头。

桐乡湖羊

桐乡市畜牧兽医局

13449613

湖羊(活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