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莆田特产真好 莆田特产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莆田特产真好 莆田特产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5-10 13:22:10

一.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一品鲳

原料:鲳鱼750克,干淀粉15克,白糖20克,胡椒粉0.5克,酱油15克,猪骨汤100克,花生油500克,蒜瓣10克,绍酒20克,咖喱粉0.5克,香醋20克,味精5克,芝麻油1克做工:1.将鲳鱼剖腹去内脏洗净,鱼身两侧分剞十字花刀,中间横拉一刀。用酱油5克、绍酒10克腌渍一下,再滚匀干淀粉。2.锅置旺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将鲳鱼下锅炸成金黄色,倒进漏勺沥去油。3.炒锅留余油15克旺火上烧热,下蒜瓣煸香,再加入骨汤、香醋、味精、白糖、咖喱粉、胡椒粉、芝麻油、酱油、绍酒煮沸,然后放入过油鲳鱼,改用微火煨至汁粘,装盘即成。盘边可饰配番茄片或萝卜丝、葱丝佐食注意:1.鱼在宰杀时,鲳鱼尾为了美观,切忌修得光秃。2.炸鲳鱼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干淀粉定要滚匀,否则会出现爆油现象,易伤人。二是鱼炸的软硬要适度,炸的软,煨制后不易取出;炸的硬,煨制后,鱼还较挺,在不到菜品的要求。风味特点:1.鲳鱼为优质鱼类之一。其鳞细、肉嫩,特别是骨软而香。鲳鱼有黑白两种,颜色灰黑而本略肥者称黑鲳;颜色银白而体略扁者称白鲳,烹制一品鲳宜用黑鲳。2.福州菜凡是形圆者,多称“一品”。“一品鲳”系采用整条鲳鱼煨制而成,其扁而略圆,质细嫩,味香鲜甘美。

二.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九层粿

敬祭妈祖九层粿

九层粿,是由九层不同颜色的米浆合成的一种地方小吃。它以米和糯米为料,磨成米浆,分成九个等量。每一等量加入适量的白糖及其食用色素(第一层为红色,第二层为淡黄,第三层为原白色,直至反复至九层)。因此粿共九层,故名之九层粿。其制是纱布垫蒸笼之底,上第一层料,待半熟之后,再上第二层,直至第九层为止。蒸熟之后凉开,切成菱形,不但外观奇特雅气,且口感滋润细腻,吃来松脆,淡甜,最宜小孩与老人,为莆地特有之小吃。

大概是制作的难度较大,所以时至今天,此种小吃并未成为商品投放市场,因而吃的人不多,知道它的来龙去脉的人则更少。地方风俗,此种九层粿特制于重阳节。而重阳节是我国自汉至今的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的主要风内涵有二:一、是避难风俗;二、是升天成仙之俗。所谓避能,意在九月九日有灾难,世人须上山才可免。此故事见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一书:“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见之曰:‘代之矣。’”

这段记载,若用我们现在人的理解分析,农历九月九日,正是时令大转变(阳消阴长)的时刻,容易造成气候反常,如果这时体弱多病的人,不及时避开这个时刻,那就容易得到瘟疫之类的疾病。所以,提倡人们要到户外,特别是山上,吸收亲鲜空气。这就是为什么重阳节要登山的原因。

所谓升天成仙,是出于两个九重阳的大吉日。因为这种重复,一年只有一次。而“九”在古先民观念中,是个神秘的数。东汉王逸《楚九辩》注云:“九者,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这说明九月九日是个非常难得的吉日。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

民间传说:太上老君生于九月九日(《岁时杂记》),而我国的各族始祖黄帝,也在九月九日登遐升天。无独有偶,莆地之湄洲妈祖,也是这一天升天。(《妈祖显圣录》)载:“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天后年二十八,秋九月八日,后对家人说:‘我爱清静,尘世所不乐居,明天(九日)是重阳日,我有登高的意愿,预告别期。家人却以为重九登高是例行的事,而不知道她是将仙去的。翌晨……后白日飞升走了。’”

基于上述两大原因,莆地民众制作九层粿,一应重阳之数讨个吉利,二则敬祭妈祖升天,三则做为登高小吃,借此求得合家平安。所以九层粿的制作虽属简单,然其含义深远。

 

三.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常太枇杷

常太镇是一个山多、果多、耕地少的乡镇,枇杷生产是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该镇现有果园8万亩,枇杷种植面积6.4万亩,从事枇杷生产的农户8000多户。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89亿元,枇杷产量2.8万吨,产值1.87亿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136元,人均枇杷收入4675元。

常太镇于1997年成立莆田市城厢区常太农工贸有限公司,建有绿色食品基地1万亩,辐射全镇5.6万亩,并建有600吨的果蔬气调保鲜库和30亩枇杷良种繁育基地。全镇共有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3200人、专业大户48户,并设有农民营销队伍、农技咨询服务公司、常太镇枇杷协会等。

常太镇先后投资6300万元,引进新品种6个,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果园生草法、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丰产高效技术,使亩增产128公斤,优质果品率提高到96%。并按照《莆田枇杷标准综合体》的要求,大力推进项目区果园建设标准化、布局区域化、栽培规范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贸工农一体化进程,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确保生产出无污染、高品位的绿色水果。

从1999年起,常太镇分别在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新加坡等大城市举办了十二届枇杷节暨枇杷推介会,以“常太枇杷”为龙头的莆田枇杷,现已闻名海内外。

四.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蛏溜

蛏溜蛏是涵江著名海产。把蛏肉和适量淀粉拌和后,放入锅中滚汤煮熟,浇入蒜头油,撒上葱珠,淋些米醋即成,叫“蛏溜”,又叫“擦蛏”。它鲜嫩脆滑,味醇爽口,是家常经济菜肴和风味小吃之一。

五.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妈祖面线

莆田的妈祖面线是记忆最深的一个,是当之无愧的状元小吃。面的相非常好,色彩艳丽,搭配和谐,里面的配菜都很有讲究。紫菜,别称紫袍,有紫气东来之意,象征富贵。更为特别的是,盘中的紫菜可不是平时的水泡货,必须炸过,有点脆也有点焦,算是一种复杂的口感,软硬都刚刚好。

[莆田妈祖面线]

圆圆的香菇象征团圆,翠绿的荷兰豆和鲜黄的鸡蛋象征健康,小巧的花生取意落地生根,象征平安吉祥,而面条则一定要脱过水,临上猪油,淡淡的浑香扑面而来,看似很平常的面条,吃起来却停不了嘴。


林默 (960~987)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其曾祖保吉,仕周,任统军兵马使,弃官,隐于湄洲。祖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愿,宋初官福建都巡检。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 详细>>>

六.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南日紫菜

南日紫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日紫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日紫菜

莆田市秀屿区南日鲍协会

莆田依山傍海,物产丰富,其中以南日岛的海货鲜味最具盛名。南日岛是我省第一大岛,拥有海鲜生长的黄金条件:亚热带海洋气候,空气中富含负离子,四面环海,洋流湍急,水质清澈。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下生长的紫菜、海带、鲍鱼等海产品,比近海的营养更丰富,口感更嫩滑,因而畅销海内外,广受好评。南日紫菜是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我省唯一出镜的美食。

七.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温汤羊肉

莆田温汤羊肉味鲜美

鱼、羊,鲜也。古人在造字的时候就把羊的美味特征生动地表达出来。莆仙风味小吃中的温汤羊肉,更以独特的烹制方法,赢得美食家们的赞誉。

据说,明代中期,仙游城郊的龙华里有一户以宰羊为生的人家。那一天,他刚刚宰好一只硕大的山羊,准备上市叫卖,忽传倭寇来犯的消息。他来不及多想,急急忙忙把那只羊放进一个盛着沸汤的木桶里,用锅盖捂上,放些稻草伪装,全家就逃难出门了。第二天,倭寇退兵了,他和家人从山中回家,饿得不行,突然想想木桶里还有一只肥羊呢。于是,把羊捞出,用刀切开,居然成了熟食,全家用来充饥,感到这种羊肉味道美极了,不带一点腥味。从此以后,他就如法炮制,做出温汤羊肉,上市叫卖,饮誉四方。

温汤羊肉的制法是选择上好的山羊,放血宰杀,脱尽毛,卸内脏,把整羊放入锅中,用沸汤淋烫几遍,迅速放入木桶中,再冲入适量开水,淹没全羊,盖上桶盖,待次日取出,按羊脖肉、羊脊肉、羊腿肉、羊杂肉四类分别切开。食用前,用锋利的薄刃把羊肉切成薄薄的细片,装盘上桌,佐以姜末、蒜片、老醋、酱油,味道特好,百吃不厌。外地的游客来莆田时,都想品尝到这种佳肴,才算不虚此行呢。

莆田温汤羊肉常年均有,唯夏秋季节的更加肥嫩。春夏之际满山遍野草儿青翠,羊儿无愁温饱,不长得膘肥肉嫩才怪呢!虽然养羊的和加工温汤羊肉的往往并非同一家,但哪个地方山清水秀羊儿多,哪个地方温汤羊肉就制作得好,这却是不争的事实。过去仙游县养羊的多,仙游产的温汤羊肉就更可口,莆田其他地方则以华亭果乡和黄石水乡为佳。

温汤羊肉多由农村专业宰羊者制成成品后,清晨在集市或街头地摊出售。民间办喜筵时也会特地买来肥羊,请来宰羊师傅自宰自制。其制法是将15至20公斤的活羊一只,捆住四蹄,操利刃断其气管和血管(不能切破食道),排尽鲜血,再用80度左右的热水烫透除毛。开膛时,把羊内脏、主血管用麻绳扎紧,不让其血水流出;再掏出内脏,羊肺、肝、心则保留原位不动。随后置大鼎于旺火上,倒清水烧沸,把洗净的整羊浸入沸水中,盖上鼎盖烧约半小时后翻转,又烧至肉质达八成熟时捞起,把整只熟羊放入一大陶缸,倒入原汤和热开水把整羊浸没,盖紧缸盖,直到缸内汤水冷却才把整羊取出,再用冷水浸泡到天亮捞起,挑上市按羊的部位分档切卖。

按莆田古例,清晨是购食温汤羊肉的好时光,过午后就不新鲜了。逢上城乡早市动时,市街上常可见一堆堆顾客围着一些支着大木砧的摊位,那就是卖温汤羊肉的。摊主并不吆喝,只把熟羊头置于木砧前作招牌。卖温汤羊肉不可能“挂羊头卖狗肉”,因为那清清爽爽的羊肉香味,就是货真价实的广告,无声有味地引逗顾客。一些吃精了的老主顾往往会指着羊脖和肋肉说:“喂,这儿来一斤。”他们挑得有道理,羊脖因经常伸缩吃草,故而肉韧,嚼之有味;羊肋则嫩皮、瘦肉、肥肉搭配合宜。把它们薄薄地切成一盘,带回家蘸上酱油佐酒,嫩滑爽甜,滋味美极。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荔城桂圆

荔城桂圆

桂圆:龙眼,荔枝摘过,龙眼始熟,故曰荔奴,俗称桂圆。据《神农草木经》记载:“龙眼名‘益智’,出南海山谷”。三国初年(220―226年),魏文帝曾下昭群臣曰:“南方之珍若龙眼、荔枝……出自九真、交趾。”九真、交趾即今的广东、广西和越南北部等地。1988年福建省果树研究所对应用花粉形态结构上异同的试验,证实了海南岛的野生龙眼在其系统发育位置系是原始型的。龙眼果供生食,亦可加工成干制品或罐头食品。中医学上用干燥果肉入药,功能补心脾,养血安神。

兴化种植龙眼伊始于隋唐,宋明尤盛。据《仙游志》载:“宋大观四年(1110年)12月24日降大雪,仙游的荔枝、龙眼冻死很多。”乾道五年(1169年)仙游的蔗糖、荔枝、桂圆干从太平港(今霞桥港)运销江淮一带”。可见宋时仙游龙眼就有大面积生产。由于木兰溪两岸气候温和,雨露湿润,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土质适宜,所产的龙眼质味冠神州。成为我国桂圆的佼佼者。难怪宋苏轼对龙眼的高度赞曰:“闽越人高荔枝,而下龙眼,吾为平之荔子,如食蛑蝤大蟹,所雪流膏一啖可饱。龙眼如食彭越石蟹,嚼齿久了无所得然,酒阑口爽,餍饱之余,则咂啄之味,石蟹有时胜蛑蝤也。”此语足为荔奴解嘲。明人宋钰称兴化桂圆:“圆若骊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补精益髓,蠲渴扶肤,美颜色、润肌肤,种种功效,不可枚乘。”他还写了一首诗,热情洋溢地赞美了兴化桂圆:“外衮黄金色,中怀白玉肤,臂破皆走盘,颗颗夜光珠”。历代以来,兴化桂圆都被当作南方的名贵产品进贡朝廷。据明代弘治《兴化府志》记载,当时仙游、莆田两县每年进贡的兴化桂圆干有一千多斤。“兴化桂圆甲天下”之说便流传至今。

九.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焖豆腐

焖豆腐是涵江区传统名菜。食法独特,即豆腐加入香菇丝、笋丝、花生米等用文火焖成,是素菜;若加入肉丝、虾肉丝、蛋黄,则为荤菜。焖时须掌握好火候、水份和时间。它色泽鲜艳,质嫩味香,营养丰富,有浓厚乡土风味,常作为酒席上第一道菜。素焖豆腐是佛门酒席必具名菜。

十.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客家鸭

菜系:闽菜

口味:咸鲜

价格:40-80元

特色:味道香浓,汤汁捞饭味道可口。

原料:

鸭一只,姜片,蒜头,陈皮,米酒,生抽,老抽,盐,油。

制作方法:

1. 鸭却块沥干水。

2. 放少许油入锅加热,放入鸭块文火炒熟,趁热加米酒,姜,蒜头,陈皮,生老抽炒香。

3. 然后倒入沙锅,放过面水煮至剩少许汁即可。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