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理有卖土特产的吗 大理土特产在哪里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理有卖土特产的吗 大理土特产在哪里卖更新时间:2024-01-08 19:06:29

一.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石雕

剑川石雕历史悠久,深受石钟山石窟影响,比较著名的石雕有元代“避邪”、“佛母”、明代“苏永安造像石龛”、“状元出巡图”及段高选、杨惠墓地的马、羊、虎、麒麟、人物等石雕。数量多且造型生动的要数于寺庙及坟墓等建筑装饰用的石狮子,仅中科山古墓地有就有明清以来雕刻的数以千计的石狮子,千姿百态,各具风采。有站狮、卧狮、俯狮、仰狮,有睡狮、醒狮、醉狮、有公狮、母狮、幼狮,有瘦狮、胖狮,有笑狮、怒狮、吼狮……民间石雕还用于房屋建筑墙基,阶台及花坛装饰用的花、鸟、虫、鱼等图形。

二.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母子相会汤

“得勒姆资汤”也称“母子相会汤”

“得勒姆资汤”是别具一格的剑川白族风味小吃,是用“蚕豆母豆叶加豆米子”相煮而成,又称情深意重的“母子相会汤”。“得勒姆资”为白语,指蚕豆母豆秧、豆叶,立春时节专门采集晒干,等到吃时,先煮一下使之变软,再轻轻挤干其汁,然后把经过漂洗滤水,泡于清水中几个时辰;先用腊肉丁将蚕豆瓣炒一会,放水(最好是井水)煮片刻,然后将“得勒姆资”切细,放入豆汤中煮熟,即可食用。“母子相会”汤味独特,清香可口,鲜嫩可口,还有清凉解毒之功效。全国也只有剑川的蚕豆尖可以吃,这和剑川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的气候有关。相传,这道菜历史上还曾进贡到北京皇宫里。

关于“得勒姆资汤”来历,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相传诸葛亮南征来到时,其手下官兵来到剑川,严守攻心为上“策略”,严禁官兵乱采摘老百姓的菜园里的蔬菜,官兵只得摘蚕豆叶“得勒姆资”煮汤充饥,于是就发现其味美可口。想不到摘掉“得勒姆资”的蚕豆苗反而越发越旺,比往年还获丰收。后来当地的百姓每年都要采摘“得勒姆资”一直延续至今。而且只剑川的蚕豆尖才可以吃,就是和剑川山水相连的洱源的蚕豆尖也不能吃。这是因为剑川受丽江玉龙雪山冷气团影响而形成有霜期较长的特殊气候有关。剑川霜大,霜期长达150天左右,蚕豆种子要种在茶杯口大的洞中,出土后躲在洞中不出来,当地民谚“三月不长一寸”,直到立春前后天气转暧,就迅速生长“一日长三寸”,即时采摘,就可以食用。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三.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大理雕梅

雕梅是白族传统名物食品

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控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

制作工艺是以盐梅作原料,先用石灰水把盐梅浸泡,取出凉干,再用刻刀在梅肉上刻出连续曲折的花纹,从空隙处挤出梅核,中空如缕,轻轻压扁成菊花状、锯齿形的梅饼,放入清水盆中,撒上少许食盐,以去梅子酸味,然后放入砂粮糖、蜂蜜浸渍数月,待梅饼呈金黄色时就可从瓶坛中取出食用

雕梅食味清香、脆甜、酸中带甜,沁人肺腑,生津解渴,开胃提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葡萄氨基酸等营养成份,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食品

雕梅既是大理地区的一种美食,又是精心雕琢的手工艺品。洱源县素有“梅子之乡”的美誉,当地白族姑娘大都从小就学制作雕梅,因此这项手艺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姑娘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志。( 大理)

四.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洱源大蒜

洱源大蒜是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的。早熟大蒜是洱源县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的重点特色产业,该县推行“农业龙头企业+蒜农+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模式,使早熟大蒜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洱源高原大蒜主要以早熟大蒜为主,品种主要为早熟蒜种红七星。显著特点是:早熟、个大、味鲜辣、独蒜率高、色泽好。早熟,成熟期比全国其他蒜区要早20天左右;个大,直径大多在4公分以上,大的达6公分;味辣,其辣味远远超过同类大蒜,口感好;独蒜率高,经低温冷冻处理的独蒜率在达60%至90%之间,最高的可达95%;色泽好,紫皮,外观色泽艳丽,光洁度好。同时,洱源蒜苔的质量在全省也是首屈一指。洱源大蒜正因为这些独有的魅力而畅销国内外。

据统计,洱源县2013年种植早熟大蒜面积4万亩,预计销售蒜苔0.6万吨、蒜果7.12万吨,实现总产值4亿多元。

五.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大理石

大理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沿岸。该县的大理石产于县境内的点苍山,并且蕴藏量十分丰富。点苍山19峰,峰峰都有大理石。

这些大理石像一条灿烂的彩带,盘旋围绕在山腰,山有多宽,石层就有多宽。大理所产石料、石质虽基本相同,但色彩却各有特点。大理素有“大理石之乡”之称。

大理石,又名础石。大理州的大理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苍山自然保护区内,蕴藏丰富。在白族民间,大理石有一美丽的传说:因为天上的织女触怒了上帝,被下放到苍山的绿玉溪,于是那里到处有了天生的绿玉,织女居住在绿玉溪草木之中。后来,上帝要召回织女,织女骑鸾凤回到了天上,她遗留在空中的头饰变成了美丽的大理石。南诏后期清平官(相当于宰相)杨奇鲲据此留诗一首为《岩嵌绿玉》天孙昔谪下天绿,雾鬓风鬟依草木。一朝骑凤上丹霞,翠翘花钿留空谷。

当地白族人民对大理石的开采加工始于1400年前的唐朝。早期都是由白族各家各户开采,并用人工切凿、打磨,加工成不同的图案和物品。打磨图案是一们高超的技艺。某一图案在同一平面自然天成的较少见,多数石头的图案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是在打磨过中渐次出现的,呈现色块的哪一部分,隐去色块的哪一部分,令石块呈现什么图案,是一个构图和创造的过程,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品味和打磨功夫。这种方式打磨出的图案一般都是孤品。白族工匠们不仅制作大理石画,还根据大理石的石质和画面特征制成各种物品,有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砚台、图章、茶具、石臼以及制成桌面、凳面、靠背镶嵌在各种家具中。现在还大量用作石材。大理白族的大理石工艺品已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旅游产品。

六.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祥云冬桃

祥云冬桃--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冬桃产业在祥云不断兴起,迅速发展到8000多亩,成为祥云高原农业产业中的一枝奇葩,随着部分冬桃开始挂果,在丰富消费者食品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果农的收入,成为祥云农民脱贫的又一优势产业。

祥云县地处北亚热带盆谷地区,大部分地区属北亚热带偏北高原季风气候区,冬春恒温,夏秋多雨,干湿季分明,非常适宜冬桃种植。祥云各个乡镇的农民,也将目光转向了冬桃种植。

祥云种植出来的冬桃果型大,肉质细腻,甜度适中,耐储存,果色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不但供给省内各州市,还销往北京、上海和四川等地。

七.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全鸡

全鸡是我们这里的传统食品,这几年几乎将要失传了,是民间的十全大补。大病初愈的病人,生了孩子的妇女,做了手术的重病号,都要给他们炖上一只全鸡。这全鸡的炖法,也是和炖肉差不多,也是用一个瓦罐,外面加一碗,然后封一面团,用粗糠熬就的。不同的是,在全鸡上下功夫,对鸡的选用也是非常讲究的,当然最好的鸡材,首选是乌骨白凤,没有乌骨白凤也要本地纯种的土鸡,决不能选现在的蛋鸡啊,肉鸡啊之类的,或者用现代化生产出来的饲料喂出来的现代鸡。而且还以用将要下蛋,而还没有下过蛋的小母鸡。

将鸡料理好了后,掏空鸡肚子,在鸡肚子里,填上虫草、仁薏米仁、枸杞、天麻、松茸、沙参、苏条参、大枣……这些温补名贵的中药材,这些东西事先要泡制好,当然也不用这么多的中药材,而是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选用这些中药材。将这些选好的泡制好的名贵中药材,填入鸡肚子里,用针缝上,将一只全鸡就这样炖入瓦罐。将瓦罐埋入粗糠里熬炖,味道不用说了,那滋补劲,真是天下一绝哪!

八.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东山萝卜西湖鱼

“东山萝卜西湖鱼”是剑川一句民谚,还被民间歌手编入白族调中歌唱,可见其名气之大。“东山萝卜”说的是产于剑川庆华、玉华带的蔓菁,剑川白族人的“土片此”。主要生长在高海拔的寒冷地区,开黄花。蔓菁的颜色一般都是白色,而东山萝卜(蔓菁)却是紫红色的,这也许是和这里的土壤里含有稀有的碳物质元素有关,而使这样蔓菁成为紫红色,肉质和味道比一般蔓菁佳好。到了冬季,把蔓菁切成片,用篾片穿成串,悬挂晒干,称为“干那夫”。可以做汤或炒菜,也可与猪肝胙一腌制成罐,是不可多得的绿色环保食品。

西湖鱼,指的是剑川的西湖的鲫鱼,鲫鱼又叫鲋鱼。即的意思是跟从;付的意思是附和、伴随。鲫鱼在水游走,往往是成群结队,相互跟从,所叫鲫鱼或鲋鱼。鲫鱼是淡水湖中常见的鱼,但是剑川西湖的鱼却比较特殊,其脊背呈黑色。云南其他地方的鲫鱼体色较白,体形也较大,而且刺也太多,不受欢迎。所以民国时期赵式铭在昆明时写道“昆明此物(鲫鱼)不少,然而不甚贵重。”由于其在昆明不贵重是因为其味不好之故,而引发了赵式铭的感叹。

接着他还说:鲫鱼“身团而紫鳞,吾乡最嗜些物,谓为滋补品。”而西湖鱼为何脊为黑色,这也许和西湖的泥土有关,因为西湖泥土是乌黑色的,表皮土层下面是草煤,过去每到冬末或春天,附近的村落都会到西湖中挖草煤。西湖鱼的脊背呈黑色,味道鲜美也许都和这泥土中含有的某种矿物元素有关。就向东山的萝卜一样,所以东山的萝煮西湖的鱼味道就十分鲜美。现在历史上的西湖已变成了桑田,幸好的是西湖遗址大部分被当地百姓开辟成渔塘。鱼苗放入里面养出来的鱼脊背还是黑的,味道也比别的地方鲜美。

九.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大理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俗称扎花布,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制作者的艺术匠心,因此好的扎染制品便是一件极好的美术作品。云南大理扎染是由中原传入的,目前主要在大理周城、巍山大仓和庙街等地制作。其原料为纯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工艺过程分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折线、漂洗、整检等工序。内地扎染的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圆型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组成,而大理扎染则取材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如蜜蜂、蝴蝶、梅花、鸟虫等。

十.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什锦咸菜

巍山咸菜,以其香、甜、脆、嫩,色泽光鲜而远近驰名。品种花样繁多,有麦兰腌菜、皮萝卜、腌豆腐、豆瓣酱、卜酱豆、卜蒜台、酱黄瓜、甜头、糟辣子、泡莴笋等,其中尤以麦兰腌菜及卜酱豆最具特色。麦兰腌菜以野生山地的麦兰为主料,配上胡萝卜丝加作料揉制而成,是无污染的色色食品,味道酸中带甜,脆嫩润口,自然的麦兰香味扑鼻,令人食欲大开。卜酱豆采用山地黑豆,通过淘洗、蒸煮、发醇,加作料密封于陶罐中制成,是无工业污染的黑色食品。成品纯黑透亮,味道鲜美,咸里回甜,具有特殊的芳香,生、炸、炒、蒸均可。产品畅销滇西北、供不应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