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贡天下山西特产锅盔 山西自制锅盔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贡天下山西特产锅盔 山西自制锅盔更新时间:2024-05-02 16:43:08

一. 甘肃省 天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家川锅盔

张家川锅盔

张家川锅盔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面食,主要原料为小麦面粉。有干面锅盔和鸡蛋锅盔两种。锅盔呈园形,极厚且大,口感细腻,便于携带,是出门旅游、馈赠友人的佳品。

二. 河南省 商丘 民权 贡麻花

贡品麻花出于河南省民权县麻花庄,已沿传二百余年。县志记载:清乾隆南巡至黄河渡口,阵风飘香,见路舍一翁烹麻花,芳香四溢,欲食之。随士奉与皇上品尝,香酥味美,赞入御膳。地方吏闻之,作贡品进献,受赏,钦封“麻花庄”。

贡麻花被人们誉为“面食上品”,不仅荣获国家专利,而且还受到国家商业部、国家民委的表彰。并多次在各类评比中获奖。 1999年在京九食品展销会上获得“金奖”,2000年被商丘市人民政府认定为“传统风味名优小吃”称号,2002年元月获“中国专利博览会金奖”、“法国科科技质量监督评价委员会金奖”。被中国对外贸易部向欧盟市场推荐为高质量产品,目前经沈阳盛京贸易进出口总公司丹东公司销往朝鲜及南韩,打入国际市场。

贡麻花系小麦精粉、精炼植物油和十几种调料沿祖传秘方手工烹制而成,具有“吃着香酥脆,点燃亮似灯,久存质不变。遇水软而松”的特点,为补养身体、差旅携带和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乘佳品。

三.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临夏锅盔

临夏锅盔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的。临夏锅盔以发酵面粉为主料,按辅料葱油、糖等不同,可分为葱油型、糖酥型和白饼型。

锅盔是临夏最常见的传统面点食品,它以发酵面粉为主料,按辅料葱油、糖等不同,可分为葱油型、糖酥型和白饼型。制作锅盔技术性强,烤制方法独特。

制作时,先在发面中放入食用碱,边揉边加干面粉,反复多次,用手掐成面剂,揉成三角形抹上葱、油、香豆馅或糖馅,摊匀,卷后压扁擀成圆形,中间用特制小锤压窝。将做好的白锅盔放入特制的铁锅叫熬,两层锅下面均可成火,底锅放入面饼,待贴锅面黄皮脆后,取出放入二层平面锅上,旋转反复几次即可出锅。锅盔具有表皮黄脆,里瓤柔软,居家旅行,久放不变质,葱油香味存放十余天而不散的特点。

四. 陕西省 铜川 印台区 折花锅盔

烙折花锅盔,在前一天晚上将面和好,放上酵头,发上一夜,第二天早晨开始放碱,碱放合适揉面,再放一定的干面和少许清油,再撒点苦豆叶,同时柔到和好的面里,烙锅盔的面要硬一点。面揉好后,取约二斤的面团,揉擀成三十公分大小的圆饼坯,正面用顶针押上梅花团,钱串圈或用刀轻压上菱形线。用麦草把锅烧的烫热,把面饼坯放到锅里不停地现转现折,直到面皮烫出菜花状的泡泡时,放到锅里烙到上面皮稍干时再翻过来烙。烙折花锅盔要烙得火色均匀,皮面微鼓,皮底呈金黄时即熟。和尚头面粉白而有韧劲,所含蛋白质高,加上麦草火,所以折花锅盔麦香味诱人,水分又少耐存放。锅盔源于外婆给外孙贺弥月赠送的礼品,便于携带,外省人编的“陕西十大怪”中,“烙馍像锅盖”就是指锅盔。

信息来源:市文物旅游局

五. 甘肃省 酒泉 玉门市 花锅盔

门的花锅盔做起来很讲究,用上好的面粉、清油、鸡蛋、牛奶,加入香豆粉、花椒等等,而后在面盆大小的生面上用针描画。描画图案的内容大多是"嫦娥奔月"、"松竹梅兰"、"仙桃果"之类。面饼上除嫦娥外不画其他人物。这种约两寸厚的生面饼做好后,便放入烧锅中用麦草点火烧烙,因为锅子很小,每次只烧一个,往往一户人家要烧半个月。为了做成各种味道的花锅盔,加入南瓜(窝葫芦)、红曲、黄曲、姜黄(均为调味食色粉)、枣泥等,做成别具风味的锅盔。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宛城区 博望锅盔

博望锅盔,系用白面烤制的一种特色食品。外形似锅,又类头盔,通体白色,如生面晒干一般,直径一尺余,厚二寸,每个重达四斤,食之酥香爽口,耐嚼耐饥,且久放不坏。博望锅盔始创传说是在三国时期,刘备火烧博望后,留关羽把守,时值天旱缺水,将士饥渴难耐,关羽上书诸葛亮恳请退兵。诸葛亮回书关羽,要求其坚守,并教以“用干面,掺少水,和硬块,锅炕之,食为盔”,以此“响将士,放军心”。这种炕饼方法后来就一直流传下来。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洛宁锅盔

客到洛宁,不吃洛宁的美食卤猪肉夹锅盔,可谓一大憾事。

卤肉,乃是把猪肉放入加好各种佐料的铁锅中焖煮而成,色棕,味香。锅盔,就是把发酵的面抹油分层垫上盐、葱花等擀成半寸厚的圆饼,放在内垫小石子的铁锅里,底部用木炭加火,上下紧翻。烙成又黄又酥又焦的大饼,即曰锅盔。把锅盔切成两半或四分,刀从中心切缝,内夹切成片状的卤猪肉,即可吃。这样吃起来又香又酥,可以使你顺嘴流油,香溢满肠,饱了打个饱嗝也是肉香满嘴。

八.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锅盔

  走在南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式锅盔熟食专卖店,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烧饼统一都是麻子脸,憨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哨的小吃抢噱头,加上由于不是现做,因此连吸引顾客眼球的热气都不存在。
    我是北方人,记得初到南充那段时间,朋友带我来到路边卖锅盔的小摊前,我第一次认识了这个其貌不扬的“饼子”叫锅盔,那时的锅盔没有现在的做法新颖,仿佛借鉴肉夹馍的形式,一个个方头烧饼被剖成两半,底儿连着不散开,做锅盔的老太太在一个煤球垫底的炉子边,一边有条不紊地和面,一边往里面抹上少量的葱花和肉末,然后挪开炉盖,亮出下边的煤球旺炉,把几个烧饼放在炉边用明火烘烤,一分钟不到即可出炉。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烘出来的面饼,彻头彻尾的干净,既没什么油水,里面也没有太多的馅料。当我从老太太黑黑的钳子里接过这样简单烘烤出来的锅盔时,却迟迟不敢入口,心想这样的食物简直是不敢恭维。朋友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说:“怎么?不敢吃啊?你不要看它其貌不扬,而且做的方式也简单,但却有千年的历史哦。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得名‘锅盔’。”听了朋友的介绍后,突然对手中这个小小的饼子产生了兴趣,毫不犹豫地把它送进嘴里。虽然有些干巴巴的感觉,但是嚼起来却特别有劲儿,“咔嚓,咔嚓”的响声,香脆可口,里面的肉馅儿虽然少得可怜,但是味道却浓郁香醇,突然明白了它的香味不是飘散在外挑逗人的嗅觉,而是在咀嚼中激荡人的味蕾,有着田园风情般饮酒吃食的粗迈的扎实感。
      就这样,我改变了对“锅盔”的看法,也爱上了它的味道。几年时间过去了,南充的小吃可谓花样百出,品种繁多,但是锅盔却一如既往地作为南充极具标志性的小吃深受大家的喜爱。不变的还是那种做法和工艺,唯有变化的则是卖锅盔的路边小摊少了,更多的成为了有规模,有门面统一管理的锅盔专卖连锁店,锅盔夹杂的馅儿也多了,口味还来了个百花齐放,没有了既定模式,感觉颇为新鲜,可以夹凉粉、豆芽、黄瓜之类的凉拌小菜,也可以夹肉丝、肉片、里脊、耳片等荤菜。制作锅盔的也不再是老太太了,变成了身着统一工作服、头戴卫生帽的服务员,根据顾客的需要往锅盔里塞满各类油腻炒菜后,很有礼貌地从玻璃窗口递给顾客。其味道也比以前的丰富多了,主要以麻、辣、热凉、软硬混合为主,吃上一口,首先是锅盔在嘴里咬烂的脆脆的声音,继续咬下去,就吃到了又麻又辣的肉馅儿,那个味道别提有多美。
    南充的锅盔文静朴素,风格迥异、滋味千变,让人垂涎欲滴,不变的,是这些锅盔颇具街头的本地风情,更是南充悠久历史的绝佳见证。

九. 湖南省 怀化 洪江 沙湾贡柚

沙湾贡柚

沙湾贡柚产于洪江市沙湾乡,品种优良,历史悠久。贡柚得益于当地特有沙壤和温湿气候,用纯自然有机肥培管,品味独特。唐代诗人王昌龄在此留下“醉别江楼桔柚香”的千古佳句。果实呈梨状椭圆形,果面黄色,皮薄易剥,肉多核少,可溶性固形物达13-16%。瓣呈长肾形,单果11-15瓣,有清甜的晶状颗粒。肉质柔嫩,香甜微酸。维C含量高,有清脾去火之功效,乃柚中之极品。清同治《黔阳县志》记载:实繁味别,亦他邑不能及,故人争趋焉。

十. 浙江省 杭州 拱墅区 天下第一包

天下第一包也是名人名家的一绝,球状的外皮中包的是腌制肉末,然后放入发酵箱里3-4小时,再放入烤箱里烤至金黄色方可。天下第一包选料讲究,色泽金黄,鲜香美味,不愧为包中一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