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花生糖阳江 阳江特产花生糖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花生糖阳江 阳江特产花生糖做法更新时间:2024-04-10 02:16:59

一.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泥焗鸡

泥焗鸡也可以叫“叫花鸡”

特点:酒泥烤鸡,原汁原味,皮色光亮金黄,肉质肥嫩酥烂,腹藏多鲜。

二.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炖猪肉

炖猪肉

炖猪肉是阳西一道名菜,阳西炖猪肉早在二百年前已在地方流行,历代人才辈出,现在仍许多人精通制作方法。

炖猪肉最好是选用饲养一二年的猪选用猪的脯肉(俗称五层楼),将肉放汤中煮熟,然后切成二寸见方的块块。放上陈皮、桂枝、老抽、精盐、蒜、豉油、香粉、姜等配料,腌十分钟,再放镬中用花生油略炒,然后兜起慢火炖煮,煮过程中放酒放糖,猪肉软熟即熄火。这其中有两点是关键,一是配料多少,二是炖肉火候。二者要恰到好处,否则影响味道。有关炖肉制作阳西有很多名手,他们各有秘诀,轻易不向人外传。好的炖肉硬皮软囊,入口醇香,引人垂涎,要艺高者才能制作。

三.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一夜情

追根溯源,“一夜情”的原名叫“一夜埕”,是一道原料为咸水鱼的普通菜式,最早由南海渔民制作而成。出海打鱼的渔民因担心海鱼变质,遂将海鱼整条扔进装着海盐的埕(一种器皿)中腌着达到保鲜效果,待鱼在埕里腌了一夜之后再取出来烹饪食用,故而称之为“一夜埕”,当地人大多称之为“一夜水”(指泡了一夜的盐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阳江饮食娱乐和旅游产业进入迅猛发展期,“一夜埕”中与广东话“情”字同音的“埕”,被当地饮食业策划人士偷换过来,变成了今天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颇具“噱头”的称谓,一定程度上令这道普通的鱼肴菜式“大行其道”,成为当地饮食业家家必备、风行至今仍令游客垂涎的最牛菜式。

饮食界人士称,撇开“”的噱头不说,这道集咸、香、鲜、嫩等味觉于一身的鱼肴风味菜,本身尝之就令人“回味无穷”。一条用盐腌过一夜的鱼,被煎得两面金黄,既有咸鱼之香,又不失鲜鱼之甜,实为下饭之佳品。

四.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墨鱼饼

墨鱼饼

墨鱼饼又名“乌贼饼”,为鱼加工食品。以墨鱼的内脏(雄的精巢,雌的卵巢和缠卵腺)为原料。将原料(先从墨鱼内脏中分离出来)放在盛具内,捏碎,调匀,成胶体状。然后放在锅中煎成饼状即可烹食

。可鲜食,也可晒干食用;可作佐料,也可专门烧汤。犯不着墨鱼饼烧汤,尤为鲜嫩香甜;晒干陈年的墨鱼饼还可药用,退热败火。

五.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山坑石蛤

山坑石蛤

石蛤与田鸡相似,而石蛤只能生长在山坑有水的地方,皮色与坑凼石头相似,故叫石蛤,极补阴肾,据名老中医介绍,小儿肾亏、夜多小便、流淡汗极有效,很多乡间医生还用来治白喉、食道癌。石蛤有多种食法,汤、蒸、炒、火文均受欢迎。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阳春大香蕉

我市土地广阔,温度高且雨水充沛,非常适宜香蕉的生长,我市农民历来有种植香蕉的习惯,九十年代初期曾经发展到10多万亩。现在的种植面积为5万多亩,主要分布在春城、马水、八甲、陂面等镇,品种以巴西、8818、威廉斯等为主,大蕉、粉蕉也有一定的比例。全年均有蕉果供应,但以4-6月份和9-11月份较为集中。( 阳春)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春 春砂仁肚条

春砂仁肚条

配方:春砂仁末10克,猪肚1000克,胡椒粉3克,花椒5克,生姜15克,葱白15克,猪油100克,绍酒50克,味精3克,湿淀粉20克,盐5克。

效用:猪肚为补脾胃的要品,又辅以化湿醒脾、行气和胃的春砂仁等配合,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或食少腹胀、妊娠恶阻的人,非常适合。

制作:1、将猪肚洗净,下沸水锅焯透捞出刮去肉膜。另将锅中渗入清汤,放入肚条,再下生姜、葱、花椒煮熟,打去泡沫,捞起猪肚待冷切成条;2、将原汤500克烧开,下入肚条、砂仁末、胡椒粉、绍酒、猪油,再加味精调味,用湿淀粉着芡炒匀起锅装盘即成。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东县 阳江咸圆子

阳江人逢年过节都会做当地的特色传统美食——咸汤圆,寓意“一家团圆、美满幸福”。其实应该说是类似汤圆的小糯米球吧。阳江话管叫“糯米圆子”,是用糯米粉揣成糯米团,然后挪成一条条比手指头打一点点的,再用剪刀剪或用刀切成一个个小球,方方圆圆的。

这圆子像汤圆又不像汤圆,里面无馅,而是用糯米粉搓成长圆条,再切成粒粒,放在汤料里煮。圆子味道好不好主要靠汤料,煮圆子的汤料以本地海产为主,一般配有阳春岗美腊鸭块、东平鱿鱼丝、干瑶柱、虾米干、腊肠,煎香的鲮鱼肉松、猪肉、鸡肉、萝卜、海鲜等等,熟后再撒把葱花加香菜,就成为了阳江特有的咸味圆子,甚为鲜美。

当然,也有煮小圆子放糖的,主要是用来拜祭,图个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九. 广东省 阳江 江城区 粉酥

粉酥

用炒米粉掺猪油黄糖黑芝麻等原料制成饼皮,包入花生芝麻猪肉椰蓉等馅,填进雕刻着花纹图案的木模夯实后取出,经精心烤制后而成。口感甜而不腻,入口酥香,外形精致玲珑,为各家过节办喜事时必备的送礼待客之物。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仙城束砂(花生糖)

束砂,状如雪砂,是一种具有潮汕地方特色的糖果。它以花生仁和白糖为主要原料,经过手工工艺制作,做成颗粒状,经过包装,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是潮汕人节日配茶和送客礼物的佳品。清同治年间。仙城人赵嘉合用炒熟的花生米拌上煮炼成甘的白糖,摇簸制作而成颗粒状糖果,称束砂。仙城束砂所用花生米均经精选,去除小粒和霉变“臭仁”,使颗粒大小相近,品质优良;制作后糖衣均匀、洁白、酥脆,落地即啐离花生仁,质地松脆,味道香甜,深受赞赏。

仙城束砂历史悠久,清同治年间仙城人赵嘉合就已制造束砂出售。至清光绪年间,仙城束砂名闻遐迩。当时曾流传:“仙城束砂香又甜,清爽可口惹人尝,束砂一碟茶一泡,潮汕风味胜山珍。”现在,赵嘉合的后裔继承这一传统技艺,所产束砂,糖厚薄均匀,十分香甜爽口。

制作工艺

赵嘉合的孙子、年已古稀的仙城乡民赵中水,若干年前发挥一技之长,办起家庭束砂作坊,恢复这项名牌产品生产。据赵中水介绍,制作仙城束砂要选择优质花生米,其颗粒大小适中,炒熟;要选用上等白糖,去其杂质,在锅中煮制。煮糖时要特别小心观察,掌握火候,待糖浆不稀不干,成糊状后,用一比一点四的花生米和糖浆搅拌,搅拌反复进行五次之后,一颗颗花生米都穿上了一套厚薄相当的白衣裳,冷却后就是束砂。由于仙城束砂糖衣厚薄均匀,洁白如银,干而且脆,落地即碎,吃起来既有花生米香味,又有白糖清甜,入口轻轻一嚼,即成碎沫,十分清爽。

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潮阳县仙城镇(今属潮阳市)人赵嘉合用炒熟的花生米簸上煮炼过的白糖,称束砂。

仙城束砂所用的花生米均经精选,去除小粒和臭仁,使颗粒大小相近,制作后糖衣均匀,洁白如雪,质地酥脆,味道香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