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榆林12个县的特产是什么 陕西榆林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榆林12个县的特产是什么 陕西榆林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1-14 07:29:47

一.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横山小杂粮

横山广阔的山区盛产耐旱作物谷子,由谷子去壳加工成为小米。小米外观圆润、饱满,色泽金黄,食味香美,营养丰富,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同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等十几种微量元素。我国医学早有记载,小米能除湿、健脾、镇静、安眠等,是现代家庭常备的美味食品,素有塞上“小人参”之称。小杂粮是用横山本地产的绿豆、红小豆、小米、软黄米、大米、扁豆、豇豆等多种杂豆、杂谷精制而成。其种类繁多、品质优良,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素、矿物质、纤维素等众多人体所需营养,同时还富含药用成分。它既是传统粮食,又是现代保健品,具有“食药两用”的奇特功效。

横山小杂粮是驰名中外的特色绿色食品。

二.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洋芋

定边洋芋

洋芋是一种粮菜兼用的农产品,定边洋芋在种植业经济中是最具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其适应性强,栽培范围广、产量高、品质好、经济效益显著,是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定边洋芋种植面积达50万亩,总产量50万吨,种植规模和产量位于榆林市12县之首,是陕西省洋芋商品生产基地县。定边洋芋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白于山区的梁、塬、涧、塘,涉及18个乡镇。这里是定边主要旱作雨养农业区,土地辽阔,地气凉爽,年降雨量320——400毫米,且多集中于7、8、9三个月,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要求凉爽条件的洋芋生长要求。定边洋芋以其块茎大、块茎整齐均匀、含淀粉率高(15﹪——20﹪),鲜薯食用口感沙、耐贮运等优势品质享誉省内外,全县年外销鲜薯约35万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西北的西安、兰州、银川以及南方的广州、湖南、浙江等数十个省市。产品上市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当地市场价每公斤约0.4——0.5元。

三.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羊汤炖豆腐

羊汤色泽光亮,呈乳白色,汤质优美,营养丰富,不膻不腥,味道鲜美异常。羊汤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其中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效,尤其适合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豆腐是我国炼丹家——淮南王刘安发明的绿色健康食品,高蛋白、低脂肪,有降血压、降胆固醇的功效,其生熟皆可食用,是老幼皆宜、益寿延年的美食佳品。此菜以羊汤为主料,炖以豆腐,有健胸作用。女性胸部平坦者多食此菜有益。

四.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炖羊肉

佳县炖羊肉

炖羊肉:苏轼曾云:“秦烹惟羊羹。”《太平御览》曰:“肉有汁曰羹”。尤其是炖羊肉,块状,五厘米长短,连骨带肉,肉块肥厚,是饱享羊肉的最佳饮食。有一句称赞美食的当地谚语:“猪的骨头羊的髓”。羊骨髓即骨腔的精髓,炖入锅内,羊髓进入汤中,原汁原味,香美无比,所以炖羊肉一定要骨肉相煎。每当秋冬之季,羊子肥美,宰杀烹煮,香满城乡。

其烹煮之法是,羊肉切块,清水洗净血水,入锅水煮。撇去表面浮沫,加花椒、地椒、姜片、辣角、葱、盐等,旺火炖烂。民谚有“猪不辣,羊不酱”之说,烹煮羊肉一般不加酱。食用时,佐以香菜、葱花、大蒜等助味。炖羊肉,肉嫩汤鲜,香酽可口,闻之口液自生,食之则浑身畅美,是米脂风味名吃之一,更是滋补身体得上等佳肴。现在随着冷藏技术普及和提高,炖羊肉一年四季均可享用,沿街饭肆,无不有售。

五.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神木黑豆

陕西神木是黑豆的主产区,也是优势产区,种植历史悠久,曾创造过50万亩的播种纪录。近年来虽受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因素的影响,常年种植面积仍保持在30万亩左右,当地主栽黑豆品种有鸡腰白、连枷条等。2012年,神木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中国黑豆之乡”。

目前,神木黑豆的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县黑豆种植面积可稳定在30万亩,亩产可提高到150公斤,总产可达4.5万吨。适应当地生长的黑豆品种已达到43个,神木县也成为全国主要的黑豆主产区。

六.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酸苦菜

酸苦菜苦菜药名败酱草,是一种野生的菊科植物。有清火败毒等多种功效。在府谷到处都有。过去人们用它度荒,现在,用它调剂生活。可以炒着吃,也可现调了吃。酸苦菜是府谷农家传统的食用方法。将挽回来的苦菜甜苣(两种野菜生活环境相同,形态相似,甜苣不像苦菜那样苦,可一点也不甜)拣净,洗去尘土,煮熟攥干放入容器压实加少量盐,再压上菜石,添适量凉开水,放置使发酵。数天后便可取食。中午,下地回来,吃一碗酸苦菜,清凉解暑,开胃泻火。

七.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榆林炸豆奶

炸豆奶是陕西榆林传统风味小吃。以豆浆,鸡蛋,绿豆淀粉为原料,经炸至而成。

其做法是:取浓豆浆置碗中,磕入鸡蛋,再将绿豆淀粉糊加入,搅打均匀,即成鸡蛋豆浆。炒锅置火上加豆浆,白糖,用旺火烧开,缓缓加入制好的鸡蛋豆浆,边倒边用手勺在锅底轻轻搅动,见豆浆已成糊状时起锅,倒入方瓷盘内,使其冷却成冻状,即成豆奶。案板上撒一层白干面粉,将冷凝的豆奶扣翻在面粉上,再撒上一层面粉,切成4厘米的宽条,放入面粉中裹匀。炒锅置火上,放入熟猪油,逐个下入豆奶条,炸至漂浮油面,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成。

其特点是:外焦里嫩,香甜适口,味道甘醇。

八. 陕西省 榆林 吴堡县 吴堡红枣

吴堡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吴堡红枣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曾以地方向朝廷进贡。《诗经》中“八月剥枣”说的就是黄河中游河谷一带的红枣,吴堡就位于这一地域,为世代产枣之地。另据《榆林县志》记载,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朝,吴堡这一带进入红枣栽培盛期。清道光年间版本的《吴堡县志》有“枣甚盛”、“枣为多,居民以此为业”等的文字记载,足见吴堡红枣在当地经济和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吴堡红枣为吴堡县优势主导产业,全县枣树面积15万亩 , 年产鲜枣1.9万吨以上 , 主要树种有木枣、牙枣、团枣等。其中木枣占全县枣树栽植总面积的95%以上。红枣果皮较厚,肉厚而坚,含水量低,味甘甜,适于阴晾干枣,又宜鲜食加工,还可入药治病。红枣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吴堡红枣

地域范围

吴堡红枣生产区域位于陕北东北部,主要涉及吴堡县宋家川、寇家塬、郭家沟、辛家沟、张家山、岔上等6个乡镇221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东经110°32′-110°47′,北纬37°26′-37°43′,东以黄河为界,西至张家山镇张家沟村,南至宋家川镇杨家店村,北至岔上镇樊家坝村,总面积20万亩,年产鲜果2.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吴堡红枣果形美观,近圆柱形;果个均匀,单果重15g左右;果色暗红,富有光泽;皮薄核小肉厚,棉软味甜;适宜制干,制干率高达48.6%。干制红枣,果面褶皱较少,色泽红艳,质地细密,富有弹性。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吴堡红枣营养丰富,干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71.1%-81.1%,总糖含量达58.5-68.5g/100g。 3、安全要求:吴堡红枣的产地环境符合NY 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生产管理过程严格遵照《有机红枣生产技术规程》,产品标准符合NY 5112-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果品》。

九.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炖羊肉

炖羊肉

炖羊肉:采用当地所产优质牛羊肉制作,具有味道纯正、鲜美可口、无腥味,滋阴养颜特点,实为当地颇具代表性的食品。

十.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绥德石雕

传统的榆林大地上,土多,沙多,石头也多。土多,生长出土窑洞;沙多,疯狂成大沙漠;石多,便孕育出石雕艺术。

榆林的石雕之乡在绥德。历经秦汉唐宋,于明清时期,绥德古城内遗留的人文景观、摩崖石刻以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石雕艺术品就更是不胜枚举。诸如秦时扶苏监军驻绥时“太子府”遗址,“赏月台”遗址、扶苏屈死于城南二里许的卢家湾,遂有呜咽泉景观和疏属山巅的扶苏墓、扶苏祠等景观;“晋溪洞”“龙洞清流”“天下名州”等摩崖石刻;以及民间老乡家保锁娃娃的炕头石狮狮,与那些深埋墓葬而被挖掘出土的东汉画像石,足以证明石雕艺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勤劳智慧的绥德人,凭借着得天独厚、天然优质的山石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打造出了石文化的过去和现在,开拓了石雕工艺的新天地。一支数以千计万计的石匠队伍,为省内外城乡建设打造出了光彩夺目的雄伟建筑和斑斓绚丽的石雕艺术品,而且,经绥德工匠所雕刻的石狮子已漂洋过海,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此,绥德有“石狮故乡”,“石狮王国”等美称。

绥德石狮是这块黄上地上的文化和经济的象征。“狮”文化在名州文库中应属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那威严高大,置于庙堂高山的镇山狮,还是珍藏炕头,扶正祛邪的炕头狮,都以其显明的个性特征,独特的造型意象和大胆夸张,粗细结合,自然而浑朴的雕刻技法,赢得了世人的赞誉、专家们的称道。绥德石狮雕凿自然、随便,不受约束,神态生动,妙趣横生。有的天真烂漫,一副稚气,活像顽皮的孩子;有的憨厚老实如同陕北老农;有的稳重安详、温顺可亲好似慈母;有的刚健威严如同勇士。北京的评论家指出:“绥德石狮有一种大匠气概。表现了生活中最可爱、最生动的一种神韵,是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在这块贫穷、干旱、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的黄土地上,绥德汉创造的隶属中华民族艺术本源的石雕艺术,凝聚了真正的写意传统、纯正的民族特色。它充分体现了黄土高原那种浑厚、纯朴的气质,具有浓郁的泥土芳香。在创作方法上随意、大胆、粗犷、泼辣、大气磅礴,并采用圆雕、浮雕、镂空、阴刻、阳刻、线刻并用等手法,线刻中阴线与阳线灵活多变,真可谓神能人石,石能传神。绥德炕头石狮中的两面狮,绝对是立体派的东西,毕加索探索了一辈子的立体派,在绥德的民间则随处可见,绥德被誉称为“石雕之乡”当之无愧!

社会和人生的风格画都在绥德汉子的石雕艺术上放大或缩小。他们精雕细刻的手艺和传统古典的审美情趣,在以下几处建筑物上得到了充分发挥和展现。

千狮桥——千狮桥横跨在无定河南北两岸,因桥身两侧站立着神态各异的1008只大小不一的石狮子而传名。这里是榆林石雕艺术的长廊,也是“天下名州”绥德城的标志。

天下第一石牌楼——天下第一石牌楼矗立在210国道进入绥德县城的南端,是中国最大的石结构牌楼,其间的时刻工艺令中外游客叹为观止。

永乐大道石刻长廊——永乐大道石刻长廊石雕刻在1680米长的永乐大道上的一幅石刻长卷,集中展现了黄土地上古朴的民俗风情和文化、文物景观,榆林信天游中的经典也跃然其上。有观者叹曰:走了永乐大道,就了解了黄土文化。

四十里铺石雕群——四十里铺在210国道上,国道两旁,布满生意兴隆的石雕作坊。地上立着龙柱,蹲着石虎,站着石人石佛。其中最大最常见的则是石狮子。这里的石狮子享誉海内外。

绥德石雕艺术是“绥德汉”情感的一种宣泄,是绥德男人的一种艺术。他凝结着“绥德汉”纯朴、直率、顽强拼搏的品格;也象征着绥德男人高大、英威、彪悍的气质;更能体现绥德汉那种英勇顽强、不屈不挠、顶天立地、与时俱进的精神。所以,从古至今绥德的石雕工匠们,以明快简括的刀法,大胆随意的想象和自然娴熟的雕刻技术,雕出了绥德汉五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无论是雕刻的人物、山水、花草、禽、兽等工艺品,还是雕刻的石狮、龙柱或石牌坊等大型建筑物;亦不管是从地下挖掘出的汉画像石,还是世代相传珍藏在老乡家炕头的石狮子,都发展了传统的石雕技术,使其继承、再造了石雕的新意。

绥德石雕艺术,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用象征、含蓄、寓意深刻的笔触,古朴粗犷的笔触,精雕细刻的刀法和博大磅礴的气势,为全世界所瞩目。他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是很高的,它对我们研究人文学、民俗学、历史学、民族学、东方美学乃至世界美学都有很高的价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