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化州特产柑橘介绍图片 化州柑橘的功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化州特产柑橘介绍图片 化州柑橘的功效更新时间:2024-04-28 10:48:50

一. 四川省 眉山 仁寿 九道拐柑橘

九道拐柑橘身材圆润,肤色深橙,毛孔细腻,皮肤光滑,体重180-200G,含糖11-13%最高能达15%,易剥皮,无核,果囊薄如蚕翼,果肉细嫩化渣,清香爽口,好吃不上火。仁寿县常年不会缺水,空气良好。四川省仁寿县清见果业专业合作社的所有果实类产品全部现摘现卖,不催熟,不打蜡,不用保鲜剂,无色素、无添加、无农残,有机用肥,改善土壤环境,生物农药为主,踏踏实实做良心农产品。

二. 湖南省 常德市 武陵 武陵柑橘

武陵区丹洲乡是主产柑橘乡,武陵柑橘主要品种是无核蜜橘和椪柑等系列名特优品种,产品辐射到湘、黔、鄂、赣、浙等地。杂柑系列、特早熟蜜桔系列、椪柑系列等名特优十多个品种被广泛推广种植。

信息来源:武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化州隔水蒸鸡

隔水蒸鸡,同样是茂名的一道名菜,化州人早期引以为荣的葱油鸡、白切鸡在盐焗鸡的冲击下,失去了一定的魅力。于是饭店经营者们想起当地民间有隔水蒸鸡的制法,制作其实很简单,挖空鸡内脏后,塞进香菇虾米之类,整鸡装在盘里,然后把它放进装有一定量开水的锅里,用火加热慢蒸,利用沸水蒸汽把鸡蒸熟,这样的鸡既香滑鲜美又性情温和,让吃怕了煎炸食物的人们胃口大开。

众多鸡的菜式中,广州市最喜爱吃原汁原味的原味鸡。三宝聚友缘出品的原味鸡又叫隔水蒸鸡,都是用110℃的蒸柜原只蒸熟的办法制成。原味鸡因制作的方法和配料与传统的方法不同,其共同特点是皮爽肉滑,能保持原汁原味,最特别的是,有一种特别的骨香味美。

二年前,三宝聚友缘吸取白切鸡之长,而避其之短,用隔水蒸鸡的新工艺,创制出风味与众不同的食法。闻起来除了一股热气,还有一种鸡的鲜香气直冲肺腑。眼前,是鲜嫩欲滴、极0食欲的鸡肉。用指尖轻轻撕下一块,吃一口,油而不腻,芳香满口。原味鸡不但较好地保留了白切鸡的清淡风格,而且比一般白切鸡更为鲜美、爽滑、清香,甚至连“骨都有味”。

四. 浙江省 杭州 建德 三都柑橘

三都柑橘是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三都镇的。建德三都柑橘皮薄光滑、色泽鲜艳、肉厚多汁、酸甜适中,吃了还想吃。

三都地处富春江、新安江、兰江三江交汇处,境内山水环绕,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高达86%,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是理想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之地。柑橘是三都的拳头产业,种植面积2.8万亩,年产量6万吨。三都已成为杭州地区最大的种植基地,已创建省级无公害柑橘基地、杭州都市农业示范园区,被评为杭州绿色柑橘之乡、中国优质柑橘之乡。注册“松密”牌柑橘先后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浙江省十大柑橘名牌、杭州市优质农产品金奖等荣誉,产品远销俄罗斯、加拿大等地。

五.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化州香蕉

化州香蕉价格便宜,口感好,营养高,老少合适!

近几年来,化州市大力引导农民生产无公害香蕉。其中,宝圩镇是近几年来茂名香蕉大基地西扩新发展起来的绿色香蕉生产镇。今年,全镇大部分耕地都种上了优质香蕉,种植香蕉已达1.5万亩。目前,全镇已有100多个种植香蕉专业户。他们除在本镇种植外,还在化州那务镇、播扬镇和广西北流市清湾镇,承包了1.5万多亩种植香蕉,推动了这些地方种植优质香蕉。

在经营方式上,宝圩镇探索出一条“协会+合作社+农户”的路子。早在1999年,就建立了化州市首个农业生产专业协会——绿色香蕉生产者协会,在全市拥有会员200多个,香蕉种植面积3万多亩,年产量近8万吨,产值达1.5亿多元。2005年,该协会入选了“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业专业示范协会”名录。

六. 湖南省 郴州市 资兴 滁口柑橘

东江水库建立后,库区移民从1986年开始开垦山地种植柑橘。滁口乡柑橘个大味美,现有柑橘林167万m2,遍及全乡12个移民村。主要品种为温州蜜橘、脐橙等,年产量达440.9万kg,年收入270万元,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收人来源之一。

七. 湖南省 常德市 临澧 临澧柑橘

临澧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湘鄂边陲,澧水中游;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季风湿润气候区,适宜种植柑橘。近年来,临澧县狠抓柑橘生产,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果品市场竞争力。截止2006年底,全县共发展无公害食品柑橘10多万亩。计划到2010年,全县柑橘面积达到20多万亩,年生产柑橘鲜果20万吨,年鲜果收入2亿元。届时,临澧的柑橘生产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向种植规模、产品质量、生产效益一流的柑橘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发展。

八. 福建省 漳州 东山 东山柑橘

东山柑橘

九.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尖岗粘米

尖岗粘米 尖岗粘米是晚造品种,因产于丽岗镇尖岗岭(又名丽山)周围的尖岗、赤坎、丽岗、丽册和低坑等一带 而得名。

相传尖岗粘米始于清初。清末,民国期间种植在2000亩左右,亩产0.14吨。尖岗粘稻产地山清水秀,耕地属沙泥田,过去当地农民惯用骨(猪、牛骨)粉培育身苗,因此所产的粘稻,米粒细长,米质透明,无白肚,煮熟时无粘合,耐煮,味道清香,爽口滑喉,为富豪之家所喜。民国期间,尖岗粘米多销往广州、广州湾(今湛江市)、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

十. 广东省 茂名 化州 化州拖罗饼

化州拖罗饼是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的。化州拖罗饼以其考究的制作技艺和独特的口感风味而饮誉粤西。2012年化州拖罗饼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化州历史悠久,古谓石龙,又称罗州,因贡品橘红而被誉为橘洲。化州地处粤西南,美丽的鉴江、罗江贯穿其中,交错流畅。罗江乃母亲河。罗江水,滋养着化州160多万儿女;罗江水,孕育了化州拖罗饼文化。化州拖罗饼,早已成为最具地方特色风味的代表性食品。

据明代万历年间编修的《高州府志》载:化州拖罗饼源于唐代贞观年间。相传石龙城(化州),有一男子名叫罗兴,20多岁就以做饼为业,每天挑着自制的酥饼到城区沿街叫卖。为了引来顾客,他边叫卖边敲小锣,叫卖声和锣声拖得很长很长。由于他做的饼风味独特,实在好吃,加上锣声招徕,因此大人小孩追逐而上,围观购买。久而久之,人们就将这种饼叫做拖锣(罗)饼。拖罗饼之所以独具风味,其馅料以海南出产的风味椰子丝为主,配以美味的叉烧、伍仁、白芝麻之类。更主要的是因为罗兴的制作技艺精湛,致使这种饼皮薄、馅足、质脆、味香、形美。实在令人爱不释口。罗兴后来将饼艺传给了他的亲戚、陈氏人家,从此世代相传。据说这种饼后来有人传卖到海南岛,其时宋代大文豪苏轼被贬谪海南,有机会吃到这种饼,他赞不绝口,作诗称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明代岭南才子陈鉴,亦有诗赞拖罗饼曰:“情深饼相望,锣响人团圆……”。化州的老百姓说:“中秋不吃拖罗饼,尝尽百味也枉然。”

化州拖罗饼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其饼色香味美,外观色泽金黄,形如明月,食之不腻,不热不燥,齿颊留香。用于拜月,送礼或叹茶,都属上品,大方得体。千百年来,拖罗饼的制作技艺,由罗氏传陈氏,既传承又创新,已成为化州市、茂名市,直至广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它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化州拖罗饼制作业,将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2014年,中国烹饪协会认定化州市中华名小吃拖罗饼,获得各种各样的荣誉和大小奖项,产品远销海内外,具备“中国拖罗饼之乡”冠名条件,正式评为中国拖罗饼之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