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温州特产卤鸡头 温州卤鸡绝密配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温州特产卤鸡头 温州卤鸡绝密配方更新时间:2024-01-08 07:25:10

一.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

泉州江加走木偶头:系艺师江加走(1871-1954)为地方流传的木偶剧种所制的雕刻艺术品。分提线与掌中两类。前者别称傀儡戏;后者别称布袋戏。全以手工制成。人物形象性格鲜明,艺术处理相当完美,颇具典型。如;媒婆,下巴可动,表现其能说会道,善于随机应变的特征。其制作,举凡头像、手掌、脚趾,均用质轻的樟榆木刻制。清乾隆年间,当地已有专营偶头雕刻的粉彩铺多家,“西来意”所制的提线偶头造型典雅为世所重,涂门街黄氏兄弟及其传人的作品亦著声誉,而集大成者当推江加走。其作品早年行销于台湾及东南亚华侨旅居地,部分销给闽南地区的木偶戏斑;新中国成立初,被列为国际交往的珍贵礼品。

二. 安徽省 合肥 庐江县 庐江小红头

产于庐江县,是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小而圆,大如钱,正中染一红点,故名。主要用细白面、棉白糖、鲜板油、再加适当比例的桂花、金桔、青红丝、豆粉等原料制成。特点是油糖滋润,甘腴细腻,味美爽口,香甜无渣。( 合肥)

  庐江“小红头”是安徽省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名点,原名饽饽,又名油糖烧卖,以细面、糯米、白糖、猪油、金橘、桂花精心制成其外形如盛开的石榴花,因顶端用食用色素染上一红点,故而得名。

    相传在清同治年间,清军著名将领吴筱轩,是庐江县沙湖山人,奉命出征山东。尽管将在外征战,但难割难舍的是不散的乡情、乡思。加上长期在外,水土不服,随身同去的家乡厨师从一日三餐中看出端倪,于是,便常为他做此点心以慰籍,很受吴的赞赏。该厨师回乡后,在庐江城关岗上开设“段万和”饭店,继续做这种点心,深受食者欢迎,遂驰名于世。

   “小红头”制作十分考究,近年选料更为精细。其特点是油糖滋润,色泽金黄,香甜酥松,细腻无渣,为方便游客购买,均以精致的小竹篓包装,可随身携带馈赠亲友,十分方便。食用时,蒸、炸、煎、炒均可。清光绪年间,曾被列为贡品,奉献宫廷。1979年省小食品展销会上曾被评为优质产品,1982年北京“方便小食品”会上又受到好评。

三.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瑞安清明早

瑞安清明早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瑞安清明早C.sinensis cv.Ruian-qingmingzao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特早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浙江省瑞安市潘岱乡,系当地茶农单株选育而成。主要分布于该市及浙江部分茶区。1992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特征:植株中等,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上斜或水平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尖渐尖,叶齿中等,叶质较软。芽叶绿带紫色,茸毛少,一芽三叶百芽重61.9g。花冠直径3.5~3.7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中等。一芽一叶盛期在3月中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达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9%、茶多酚19.9%、咖啡碱3.3%。适制绿茶,制扁形茶或毛峰茶,色泽黄绿,香气高,滋味醇和鲜爽。抗寒性中等。扦插繁殖力较强。 适栽地区:浙江茶区。 栽培要点:宜按单条栽或双条栽茶园规格种植与定剪。7~9月份螨类发生盛期注意及时防治。秋季茶园管理应适当提早进行。

“清明早”茶树品种是温州三大早生无性系品种之一,瑞安农民种植该茶有悠久的历史。 形态特征:属灌木中叶早生类型,树势较高大,树姿半开展,分枝较密,叶片上斜或水平着生,叶片平均长度为9.52厘米,幅度为4 .05厘米,叶形椭圆,叶面微隆稍内折,叶脉5一9对,叶尖渐尖,叶色绿。

四. 浙江省 温州 鹿城区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

温州石雕主要取材于青田的优质叶蜡石,色彩丰富,花纹奇特,品种繁多,有蜡状光泽,具滑感。石雕工具有凿子(有方口、圆口两种)、雕刀(分平口、圆口、斜口等)、车钻、刺条(一种浑身有锋利铜刺的工具)、锯等。

其制作程序:首先是根据作品要求选材,然后精心构思如何布局;第二步是将石头劈削出作品的外轮廓,并用调凿戳出景物较小的分面,俗叫“打坯、戳坯”;再进一步在石料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洞,为缕雕创造条件,最后精刻细致传神之处,并刮去不必要的刀痕凿迹,使作品光洁可爱。作品刻成后再进行配座、装垫和打光、上腊工作。

石雕技法多样,有圆雕、镂雕、浮雕、线刻、镶嵌等种,以圆雕。镂雕

为最常见,镂雕最具特色。为了追求形似,利用多层次镂雕技法,精心刻划景物的细部和丰富的层次,使作品显得自然逼真,栩栩如生。也有不强调形似,通过夸张、变型、装饰等手法,追求艺术情趣。

温州石雕利用青田石质美,显示高超的技艺,最具地方特色,深受国内外观众的观赏。

五. 浙江省 温州 瑞安 温州鱼饼

温州鱼饼是温州传统民间,它均以东海的冕鱼、马鲛鱼等新鲜海水鱼为主原料,配以独特的调味品,采用传统配方及先进工艺精制而成,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防腐剂,肉质鲜嫩、鲜而不腥、低脂肪,营养极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钙,维生素A、E、C及钾、镁、磷、钼、碘、硒及大量的蛋白质。是家庭、酒店、旅游及馈赠亲友的天然鱼肉食品。

据说温州鱼饼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制作的记载,而到了民国十年(1921)就已很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鱼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他为、“鱼饼实”。现在鱼饼制作法又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做时先刮取黄鱼、带鱼等少刺多肉的鱼肉剁成肉泥,加入酒料,拌人豆腐、菜泥、葱、姜等和番薯粉揉成粉团,然后作饼形,或上蒸笼,或下油锅炸至焦黄再入锅炖熟,可即食,也可以切成片块煮,或切丝加佐料翻炒。味道鲜美,即可以享受鱼肉的鲜美,又省去剔骨的麻烦,尤其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如今在秉承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引进新鲜工艺和设备,采用机械采肉、漂洗、脱水同时进行的技术,生产除了更具营养、细腻、弹性和光泽的现代鱼饼。大大提高了附加值、延长了保质期,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我市鱼饼也彻底改变了“深藏闺阁无人识”的局面阔步走向了国际。

目前温州各县市均有鱼饼加工企业,其中瑞安、苍南较为集中且上规模。其中苍南榜峰水产品加工厂所生产的“汤记码头”牌鱼饼曾获得2004年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六. 浙江省 温州 苍南 草席

产品名称:草席

产品产地: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观美镇

产品特性: 款式新颖美观,柔软舒适。

产品功效:携带方便,并且冬暧夏凉。

产品简介: 编织草席的原料,温州各地早召种植。清代,温州出产的麻筋草席、印花席陈供应本地外,还运销省内外。80年代初期种植面积超过660公顷,后因经济效益下降而减种。温州还有资源丰富的龙须草,以之纲成席和枕席,凉爽舒适,畅销国内外。龙须草还可编织出口工艺品创汇。

产品历史: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肇庆有丰富的物产,其中最闻名的要数“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除此之外,肇庆草席(花席)也是的较出名,它有悠久的历史。编织草席所用的材料——蒲草于明朝中叶从福建引种至高要(当时肇庆系高要县城),由于当地生长的蒲草茎细、柔软、坚韧,用它来编织出来的草席具有手感舒适、冬暖夏凉和经久耐用等特点,有较好实用价值,因而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床上用品;如蒲草经染色处理后可织出十分丰富的图案,所织的草席叫花席,其图案朴素而大方,实用之外还具一定的艺术价值,是地道的地方工艺品。多年来肇庆草席曾畅销于海内外市场,1967年,当地花席收购量达208.8万张。时至今日,由于床上用品日渐种类繁多,草席市场也呈日渐萎缩的趋势,但是,对许多到肇庆的游客而言,当地花席仍是他们旅游购物的品种之一。

七.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葫芦头

葫芦头,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像葫芦,因此叫葫芦头。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头源远流长,可追溯到唐代。相传唐高宗龙朔元年(661),有一胡某在朱雀大街开设了一家“杂羔店”,专卖猪杂碎。一天,药圣孙思邈路过此处,入店吃了一碗“煎白肠”,觉得肠子腥味大,油腻重,询及店家,知制作不得法,当即给店主开了一个八珍汤(八种调料)的方子,让其如法炮制,果然肠肥而不腥,汤油而不腻,味道十分鲜美,从此顾客盈门。店主为感谢药圣的指点,便在店门首悬一药葫芦以示纪念,并将所卖食品取名“葫芦头”。这“葫芦头”的名称来历还有一说,即指猪大肠与猪肚相连接处的一段,油脂丰满,形状很像葫芦,故以此为名。

到了清末,西安街头又有不少经营猪肚肠的“猪杂羔”店。1923年原猪肉店的小掌柜何乐义也挑担经营起猪杂羔来,为了取得竞争优势,他在唐代“葫芦头”的基础上锐意改进,在大肠头中又配以猪肚、白肉、鸡肉、骨头汤等精工细作,烹制成的肚、肠绵烂、肥嫩鲜美,调味以麻辣为主,肥而不腻,清爽利口,生意十分兴隆。

制作葫芦头要选用新鲜肠、肚,经过稻、捋、刮、翻、摘、漂、煮、晾等多次加工手续,并适当进行物理方法处理,捋出肠壁上附着的黏液、赃物,除去油腻和腥味,使肠肚洁白光亮,再入葫煮熬,熟后出锅晾凉,切成坡刀形备用。

行家认为葫芦头不在于肉在于汤,故而制汤的方法很讲究。先把新鲜猪骨头洗净砸碎,入锅炖熬,撇去浮沫,再入白条鸡、猪肉,加食盐、调料包(即传说孙思邈配制的八珍调味品),继续用小火熬煮,到汤汁浓白似乳为止。

饼是用上等白面烙烤的饩饩馍,必须由顾客掰成如黄豆大小的馍块,以便浸汁入喳。

有了以上三种半成品,才能配制成品。馍碗进入厨中,厨师取切好的熟肠、肚、猪肉、鸡肉各数片,整齐地排放在馍上,配以水粉丝,用滚开的沸汤反复三、四次,再加味精、蒜苗丝、辣椒、香菜、添上汤汁,这就成了大肉葫芦头。海味葫芦头是在大肉葫芦头里加人海鲜,如虾肉、鱿鱼丝、海参等即成。

西安人吃葫芦头各有所爱,大凡青壮年男人喜肉多汤肥,麻辣味重,以过肉瘾;妇女喜欢清汤单走,利肠爽口,以品其清香;老年人则喜其形、色、质、味之美。据说肠吸五谷之精华,性温善补,理调生机,犹如药中“甘草”,随热即热,随凉即凉,冬可暖胃健肠,夏可清热爽腑。民间验方中就有“玉肠汤”之称,肠汤中加大茴、小茴、荜拨、厚朴、人参等炖之,为健肠补虚之最佳补品。三十年代东北军到西安后,战士们不服水土,拉肚子和不思饮食者与日俱增,张学良将军发现此事后,命令军营的厨师们仿制葫芦头馍,并列入“病号饭”,但军营里做出的葫芦头味道不好,也不能治病,后经军部研究,每天发二十个“病号饭”牌子,通知春发生馍馆优先照顾。

葫芦头不仅味道鲜美,且有食疗价值,故而它能久盛不衰,深深扎根于民间。其好处有一首诗可以概括“肉如玉环汤似浆,五味和中适口尝。辣油红润晶如珠,腥味尽除满口香”。

西安的美食,青海一样正宗,快快来品尝吧!

八. 广东省 广州 黄埔区 庙头菠萝鸡

   黄埔的菠萝鸡是每年波罗诞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因为当年来自西域的朝贡使者达奚司空死时,人们听见有鸡叫,才循声找到达奚司空,误认为那只鸡就是“神鸡”。

    黄埔有一道特色菜,名字也叫“菠萝鸡”。关于菠萝鸡有一个和达奚司空有关的传说。传说在唐贞观年间,印度波罗人派遣一批使者到中国来朝贡。其中一位使者达奚司空,拜完南海神后,还在神庙的左右两旁各种了一棵菠萝树,这是一种能结无花果的奇树,其果实俗称菠萝蜜,佛书上叫做“优昙钵”。据说这两棵树到清代时仍发芽,并已长到数十围粗了。

    美景留人,待悠游已久的达奚司空赶到江边,船队已经扬帆而去。达奚司空呆呆地站在神庙之前,遥望已渐渐消失于天际的船队,不觉便落下泪来。

    村民们看到有个外国人愣愣的站在岸边站了这么长时间,得知原委,便把他接回村里去住,但达奚司空思乡心苦,村民们都感到不忍,商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吃东西。村里有一个巧手的媳妇用鸡和达奚司空家乡的另一种——菠萝做了一道菜给达奚司空吃,达奚司空一试,觉得像极了家乡的口味,而且味道酸中带甜,很是开胃,思乡之情在这一道菜中得到了缓解,“菠萝鸡”这道菜也就流传了下来。

九.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康家湖鳙鱼头

鳙(yōng)鱼是胖头鱼的学名,又称鲢鳙,中国著名四大家鱼之一。鳙鱼属于滤食性鱼类,对于水质有清洁作用,雅名“水中清道夫”,因此康家湖、谢憩湖里把它多于其它鱼类一起混养。胖头鱼头大而肥,占体长的三分之一,肉质雪白、细嫩、鲜美,是鱼头火锅的首选。尤其是鱼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维生素B1等之外,还有丰富的卵磷脂,可增强记忆力、思维和分析能力。鱼头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所以常吃鱼头对健脑是十分有益的,而且中老年人常吃鱼头还可延缓脑力衰退,预防老年痴呆。另外,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所含水分充足,所以口感很好(当然千万不要买受污染的鱼头,毒性最大)。胖头鱼适用于烧、炖、清蒸、油浸等烹调方法,尤以清蒸、油浸最能体现出胖头鱼清淡、鲜香的特点,可烹制砂锅鱼头、胖头鱼炖豆腐等。鳙鱼也可入药,其味甘、性温,主入目及大肠,具有暖胃、祛头眩、益脑髓、补虚劳、疏肝解郁、健脾利肺、祛风寒、益筋骨的之功效。

信息来源:长塘镇人民政府

十.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黄芽头毛笋

这是长塘响彻上虞的品牌,已经走进《舌尖上的上虞》。尤其是罗村山所产毛笋俗称“黄芽头毛笋”,因黄泥性土壤肥沃且富含硒,因此笋壳薄,质好味美,富含多种营养,多纤维质,无污染,知名度很高,产品远销沪杭甬,深受消费者青睐。黄芽头毛笋只要饭锅上蒸熟后蘸上酱油就可以吃,鲜中带甜,易消化,不伤肠胃。毛笋除鲜食外,长塘人还把它晒成笋干,炖肉或脚爪吃;也把它和咸菜一起煮后晒干,即成笋煮干菜,一道干菜焖肉是下饭的最好小菜了。还有毛笋煮到八分熟,腌在瓮里压紧制成咸笋,六月炎天吃饭时,拿它下饭,非常清口。好笋要留成竹子使多产笋、产好笋,新竹解箨时,把箬壳晒燥,留着过节裹粽子用。毛笋也是绝好的下酒菜,明人张岱列为海内方物,要以刚从黄泥山挖出,笋尖未露地面之毛笋最佳,“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以下酒,脆嫩甘美,香鲜爽口。

毛笋上市主要在4月份。目前全镇年产毛笋12000吨,成为绍兴市重点毛竹基地之一,其中罗村于1998年被列入上虞市竹笋专业示范村,2007年又获得浙江省和绍兴市兴林富民示范村称号。会篁笋园系竹笋高产示范区,被列入绍兴精品园区。每逢毛笋旺季时,全镇有20多个自然形成大小不一的竹笋贩销市场,杭州、上海、江苏等外地客商也纷至沓来,市场交易热闹非凡。全镇创办起6家竹笋加工企业,生产笋煮干菜、笋煮豆、笋煮花生,产品已抢占上海等地大超市。

长塘毛竹生产历史悠久,据县志查考,唐朝年间罗村山上就毛竹丛生,因长塘处于会稽山丘陵缓坡地,其肥沃的黄泥性土壤是上好竹林生长的好去处,且毛竹具有生长快、繁衍力强的特点,故村村有之,家家有之。而且长塘对竹林的开发利用和别处不同,这里不卖毛竹,专为产笋卖笋,竹笋一直是长塘传统的时鲜美蔬。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长塘镇引导农民开展高标准竹园的培育管理和产笋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笋竹两用山,做好“一年四季的笋”文章。长塘的竹笋种类繁多,春有黄芽头毛笋、雷笋,夏秋有鞭笋、角笋,冬有团笋,做到四时不乏,味特甲于诸蔬。毛笋上市主要在4月份,鞭笋为5 月至10月,冬笋为11月至次年1月。目前全镇已建成毛笋、冬笋、鞭笋基地1.5万亩,年产毛笋12000吨,冬笋300吨以上,鞭笋390吨,笋农人均收入4000余元。长塘成为绍兴市重点毛竹基地之一,其中罗村于1998年还被列入上虞市竹笋专业示范村。

竹笋,自古被视为“菜中珍品”,清代文人李笠翁把竹笋誉为“蔬菜中第一品”,认为肥羊嫩猪也比不上它。而长塘毛笋更有其特色,它富含多种营养,且多纤维质,易消化,益肠胃。毛笋除鲜食外,长塘人还把它晒成笋干,炖肉或脚爪吃;也把它和咸菜一起煮后晒干,即成笋煮干菜,一道干菜焖肉是下饭的最好小菜了。还有毛笋煮到八分熟,腌在瓮里压紧,六月炎天吃饭时,拿它下饭,非常清口,妇女们尤其爱。好笋要留成竹子使多产笋、产好笋,新竹解箨时,拾箬壳把来晒燥,留着过节裹粽子用。

由于长塘竹笋具有笋壳薄、味甜鲜美、无污染的特色,知名度很高,产品远销沪杭甬,深受消费者青睐。每年的4月份,长塘的毛笋达到旺销,现有长塘、桃园2个专业市场和11个村级市场,除了宁波、慈溪、余姚等周边县市客户外,还有江苏、无锡、常州的客商远道赶来,市场交易热闹非凡。2009年,长塘的毛笋开始坐上飞机被远销到了北京、西安等地。

2003年以来,为不断提升毛笋的附加值,长塘农民还办起了三家竹笋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笋煮干菜、笋煮豆、笋煮花生、笋干等,规模大的有罗村的诸葛山珍食品厂,生意十分红火。

信息来源:长塘镇人民政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