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正宗贵州贵阳刘怡妈土特产 贵阳特产美食大全照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正宗贵州贵阳刘怡妈土特产 贵阳特产美食大全照片更新时间:2024-05-11 08:35:53

一. 贵州省 贵阳 息烽县 豆沙窝

原料:糯米500克。

调料:芸豆250克,菜油、盐、味精、花椒粉、姜沫、葱花等适量。

制作方法:炸。糯米淘洗干净,浸泡蒸熟后舂至半茸备作皮料,芸豆淘洗煮至熟透烂擦压成茸泥后,加盐、味精、花椒粉、姜末、葱花搅匀成馅待用,将舂好的皮料均匀地分为10个,摊平,包入馅心捏成圆窝形,放入油锅中炸至表面酥脆,色泽金黄即可。

风味特色:色泽金黄,外酥内软,糯香爽口。曾获第二届“中华名小吃”称号。

技术要领:油锅火候必须掌握好,芸豆须用冷水下锅煮,煮得越烂越好。

二.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盐酸菜

盐酸菜

贵州人留传着“三天不食酸,走路打蹿蹿”的谚语,足见贵州人嗜酸如命,这也是贵州人在经受了辣的考验之后,终于流露了心底的“酸”味了。

酸菜、酸汤、腌菜、赤水晒醋、青岩双花醋等等酸字当头,而这众多“酸”味中,还尤以这盐酸菜为最。

三. 贵州省 贵阳 南明区 贵阳辣子鸡

辣子鸡 以本地土鸡作为主料,选用贵阳花溪辣椒舂制的糍粑辣椒作为辅料烹制而成,香辣味浓、色泽红亮、粑糯爽口,是贵阳人逢年过节必备团圆菜之一。

四. 贵州省 贵阳 白云区 寿桃

原 料:澄粉500克,生粉100克,猪油50克,菠菜汁、红汗菜汁少许 调 料:莲蓉馅200克。 制作方法:蒸。将澄粉、生粉、猪油放入盆中,烧开水倒入烫熟、揉匀、下成10个小剂,1个大剂。包入莲蓉捏成寿桃坯;再用木梳齿压一凹线成为桃子形,用少许烫好的澄粉面团加菠菜汁和成绿色面团,再做成叶子形状,沾在桃子上,在桃尖上喷少许红汗菜汁,上笼蒸约15分钟即成。 风味特色:形如鲜桃,甜香可口。 技术要领:木梳压线时要深些,否则蒸后线条不明;安放桃叶时要蘸点清水或蛋清才粘得紧。( 贵阳)

五. 贵州省 贵阳 南明区 天麻茶

野生天麻:又名“定风草”,苗语:“高丘日”生长于黔南苗族自治州野生植物生长区,生长条件在海拔1800米以上,没有污染,品质优良,索有“高参黔麻”(高丽人参、贵州天麻)之美誉。

山里妹天麻茶采用贵州少数民族之独特配方,精选多种产于贵州高原的药食同源的天然植物,经科学方法提取精心制作而成,口感温和,品质非凡,浸泡方便,实为居家旅行,四季必备之佳品。

六. 贵州省 贵阳 开阳县 状元蹄

状元蹄又名卤猪蹄。相传清朝时期,贵阳市花溪区青岩赵以炯,为上京赴考,常温功课至深夜。一日,忽觉肚中饥饿,便信步走到北门街一夜市食摊,点上两盘卤猪脚作宵夜,食后对其味赞不绝口。摊主上前道:“贺喜少爷”。赵问:“何来之喜?”。摊主不失时机道:“少爷,您吃了这猪脚,定能金榜题名,‘蹄’与‘题’同音,好兆头,好兆头啊。”赵听后大笑,不以为然。不日,上京赴考,果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回家祭祖时,重礼相谢摊主。此后,卤猪脚便被誉为“状元蹄”,成为赵府名食,后经历代家厨相传,扩至民间至今。

状元蹄 又称“青岩卤猪脚”。据记载,1886年4月2日,在光绪丙戍年科殿试大考中荣获状元的青岩贡士赵以炯年青时常去青岩北门街夜市吃卤猪蹄。故乡人们为怀念为这位历史名人,称卤猪蹄为状元蹄。如今“游青岩古镇,品青岩美蹄”已成为当地的一种旅游文化现象。该道菜色泽红褐、皮充盈泽润、肥而不腻、味道醇厚。

七. 贵州省 贵阳 花溪区 天麻酒

产于贵阳市花溪区等地。此酒以贵州名贵中药材一天麻为主要原料,根据经典配方,用花溪产糯米浸提而成,属低度保健饮料酒,具有补脑明目,增强记忆之功效。天麻酒畅销省内外,供不应求,并远销东南亚和西欧各国,享有极高的评价和声誉。( 贵阳)

八. 贵州省 贵阳 白云区 山药葫芦

原 料:去皮山药150克,澄粉100克,猪油、白糖、菠菜汁、可可粉、红汗菜汁等适量。 调 料:洗沙100克。 制作方法:蒸。山药切成厚片,上笼蒸软,压成泥再蒸至熟,趁热加入澄粉,揉匀成山药面团,再加猪油、白糖揉匀,下成小剂,包入洗沙,捏成葫芦形,用红汗菜汁揉进澄粉成为红色面团,再用红色面团搓红线做“带子”装饰子葫芦的中间,用少许澄粉加菠菜汁,揉匀成叶绿色面团,做成“叶子”,可可粉揉入面团成咖啡色做叶枝摆入盘中,入笼蒸蒸即成。 风味特色:形似葫芦,柔软透明,甜香可口。 技术要领:蒸山药时最好用保鲜膜盖好,以免滴入水汽。( 贵阳)

九. 贵州省 贵阳 清镇市 豆豉火锅

豆豉火锅

清镇豆鼓火锅始创于上世纪70年代,现已成为清镇的特色。它以优质大豆鼓,用优质辣椒,加祖传的配方熬制。豆豉香味醇厚浓郁、开胃可口,被广大食客称赞为风味美食一绝。

十.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贵阳折耳根

贵阳折耳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贵阳折耳根”获得国家工商局注册的鲜活农产品地理标志。这是贵阳市蔬菜类首个获此殊荣的特色农产品。

贵阳人每天吃掉 三万斤“草根根”

折耳根原名蕺菜,因带有一股鱼腥味,又名鱼腥草。

根据贵阳有关记载,1980年,花溪区农民开始正式进行折耳根人工栽培,两年后,乌当区东风镇龙井村也开始人工栽培。1984年,贵阳全市大面积栽培折耳根。到2008年,贵阳市折耳根的人工栽培面积已达3万亩,年产新鲜折耳根8万吨。

贵阳折耳根其实早就跨出深山老林,如今在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的不少餐馆内,折耳根都是口味奇特的“名菜”。它的食用方法很多,可以炒新鲜肉丝、炒腊肉,还可以凉拌生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