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吃地方特产酸浆面 深圳湖北酸浆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吃地方特产酸浆面 深圳湖北酸浆面更新时间:2024-01-16 07:59:49

一. 山东省 滨州 邹平县 邹平酸浆豆腐

邹平酸浆豆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邹平酸浆豆腐

邹平县豆腐文化协会

“酸浆豆腐”的发源地是山东省邹平县西董镇孙家峪村,用酸浆点豆腐是当地流传了上千年的豆腐加工方法,其本质上区别于盐卤豆腐和石膏豆腐,孙家菜做豆腐用的酸浆是孙怀兵先生(酸浆豆腐的传人)山东老家祖辈流传下来的老浆,做豆腐过程中盛出来的浆水,放在一个专用缸内,由自身的乳酸菌发酵作用而变酸即为“酸浆”,用酸浆点制的豆腐叫做“酸浆豆腐”,做一次豆腐留一次酸浆,循环使用流传至今。用酸浆做豆腐的原理类同于用“引子”或“面肥”来蒸馒头,没有任何添加剂和化学物质,可谓“原汤做原食”,所以“酸浆豆腐”被中央电视台一套《生活早参考栏目》称之为“绿色环保的豆腐.

二.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两吃木瓜

两吃木瓜

主料:河虾仁500g

配料:木瓜500g,蟹肉50g,银杏50g

调料:浓汤1000g,盐15g,味精5g,鸡精10g,蚝油20g

制作工艺:

1、虾仁上浆滑油,蟹肉切块,银杏洗净,木瓜从顶部切开,挖空上笼蒸透备用。2、勺内加油放虾仁、蟹肉、银杏滑炒成菜装入木瓜中。3、另起锅加油放虾仁、蚝油、白糖、高汤调味后装入另一木瓜中即可。

成品特点:一菜双味,造型美观,营养丰富

药用功能:木瓜降西脂,具有益气补虚的功能

三.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贵德地方特产鹿茸

雄鹿的嫩角没有长成硬骨时,带茸毛,含血液,叫做鹿茸。是一种贵重的中药,用作滋补强壮剂,对虚弱、神经衰弱等有疗效。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现市售品种类规格较多,由于原动物不同,分为花鹿茸(黄毛茸)和马鹿茸(青毛茸)两种;由于采收方法不同又分为砍茸与锯茸二种;由于枝叉多少及老嫩不同,又可分为鞍子、二杠、挂角、三岔、花砍茸、莲花等多种。

四. 山东省 滨州 邹平县 西董酸浆豆腐

西董酸浆豆腐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邹平县首个省级非遗项目。西董酸浆豆腐制作技艺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以优质黄豆和山泉水为原料,经选料、浸泡、磨浆、杀沫、去渣、煮浆、点浆、压制八道工序纯手工制作而成。酸浆豆腐是以酸浆点浆,口感嫩滑,口豆味醇香,绿色健康,营养丰富。该项技艺传承人为西董街道孙家峪村村民孙怀兵,他将酸浆豆腐引入北京,并成功举办中国“酸浆豆腐美食节”。用西董豆腐制成的各种美食,在各大餐饮场所均可品尝。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枣阳酸浆面

酸浆面的风味就是酸、香、辣、油而不腻、温度适宜、面白味美、酸鲜可口,特别是在夏食后具有消暑开胃之功效,成为夏季最佳美食。

酸浆面为襄阳市枣阳的独特的面食,发源于清朝,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据传,清朝中期一家小吃店以面条生意为主,经常将夏秋收获的青菜放在缸内发酵变酸,留作冬天食用。一日,佐以面食的素菜用光了,彭家便将酸菜水当做面食的佐汤做成酸乎乎、香喷喷的酸浆面。没想到,这一盆面条一端出去,立即被客人抢食一空,南来北往的客人食后赞不绝口,酸浆面由此成了枣阳特有的风味小吃。

经几代人的不断改良、更新,加以几十种香料,所做出的酸浆面不但色香味俱全,且有开胃、预防伤风感冒等功效。时至今日,在琚湾条条街道,酸浆面的香味充斥着人们的口鼻,许多襄樊市区居民经常驾车前往枣阳品尝美味的酸浆面。

据襄阳制作酸浆面已经12年某酒楼师傅说:“制作酸浆面采用小白菜和芹菜,浸泡酸菜必须用陶制缸,还有浸泡的热水温度、时间长短、原料比例等,只有工序火候把握得当,才能做出色鲜味纯的酸浆面来。”

琚湾酸浆面——雪白的面丝卧在油汪汪、黄灿灿的酸浆汤里,顶尖上是一勺鲜红鲜红的辣椒油,味香而不腻,酸辣爽口。

六. 湖北省 十堰市 郧阳区 郧阳酸浆面

酸浆面是鄂西北重镇郧县的传统小吃,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其劲利爽口、面白味美、酸辣开胃而脍炙人口。夏天食之能祛油腻助消化、消暑开胃;冬天食时多调些辣子油、胡椒粉,能开胃祛寒、增强食欲。

酸浆面的烹食有一套传统的烹制方法。从清末至今,真正继承和发扬了正宗郧县酸浆面风味的仅有四家:一是宣统年间开业的高家酸浆面馆,二是民国时期的刘家酸浆面馆,三是解放后的张狗娃酸浆面馆,而今在鄂西北一代久负盛名的就是张师傅的徒弟彭记酸浆面馆。

其制作方法如下:  

制浆:选用适量的小青菜(小白菜、雪里蕻为最好)、芹菜淘洗干净沥尽水,入沸水锅中焯水适度捞起,置一预先用开水洗净消过毒的大口瓦坛中;再把焯菜的水烧开,倒入适量事先调好的生面糊烧沸,舀入瓦坛中用净塑料布盖住坛口密封(第一次不要太多的水,多了则影响酸浆的质量),二至三天后即酸香扑鼻,就成了老浆。以后每次把坛中的老浆舀出,把坛洗净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把焯好水的菜及焯菜的水舀置坛中再倒入老浆(千万不得沾生水,否则酸浆就会变质,就不能用了)盖好密封,就可得到源源不断的酸浆水。

和面:取上白面粉加入适量的精盐和食用碱拌匀,用温水和匀面团(要求冬天稍软、夏天略硬)揉好,每隔十几分钟揉搓一次至面团光亮无裂口为度。

擀面:用适量的面粉入锅中用文火炒熟摊凉,把和好的面团置面板上以炒面为扑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折叠成5cm宽的条,用刀切成粗细均匀的面条,抖散置面板上,撒一些面扑,以防沾连。

过汤:取一净锅加满净水置大火上烧开,把切好的面条(每次不超过1,000克,5碗量)投入煮熟捞起,迅速倒入净凉水中投凉,以使面条有筋力,然后捞起控干水份。

煮浆:选大号净砂锅一个置火上(不要用铁锅和铝锅),舀入适量的酸浆,放入用纱布包好的调料(八角、桂皮、小茴香、砂仁、豆蔻各适量)、洗净的葱、拍破的姜,烧沸煮至出香味,移入文火上用精盐调好味,使之微沸待用。

煮面:取一净锅加满水置大火上烧沸,将洗净的绿豆芽50克,焯水至断生捞起,和切碎的酸菜同置一大碗内,用漏勺盛适量的面条放入沸水中略煮倒入碗中,浇淋煮好的酸浆,撒上一汤匙炒熟且碾碎的芝麻,根据个人口味浇一勺用香油调好的辣油,撒上葱花、胡椒粉、味精调好口味,即是一碗美味可口的酸浆面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