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乌兰不浪特产 乌克兰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乌兰不浪特产 乌克兰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31 11:39:54

一.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察哈尔右翼中旗 乌兰察布燕麦

乌兰察布市又属于冷凉气候地区,适宜草燕麦的生长。察哈尔右翼中旗是我国燕麦的黄金产区,燕麦作为当地老百姓的日常食品,深受喜爱。

燕麦作为奶牛养殖必须的优质粗饲料,对于维持奶牛健康、提高产奶量和生鲜乳质量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 内蒙古 乌兰察布 丰镇市 乌盟玉米

乌盟玉米

玉米生产和乌兰察布,这似乎是一对没有关系的概念。然而,近年来玉米生产在乌兰察布这块被视为“0”的土地上已逐渐被摆上农业之正席,成为全盟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可说玉米生产的推广,拉开了乌兰察布盟农业变革的序幕。地膜覆盖玉米技术在乌兰察布从示范到推广,从水地到旱地,从前山地区到后山地区,已经历了十几个年头,是市场经济为这项新技术的推广注入了催化剂。目前,玉米生产已成为全盟发展粮食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实现民富、政富等连台戏幕中极为重要的一出。

乌兰察布盟地区积温偏低,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在应用地膜之前,全盟玉米种植面积仅2。53万亩,亩产量175公斤。1986年进行玉米覆膜试验成功后,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玉米覆膜面积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全盟技术人员重视覆膜玉米的深度挖掘,形成了间套作的立体农业新格局。近年来,全盟上下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措施,加强项目管理,玉米种植成效十分显著。大面积种植覆膜玉米,首先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充分利用了乌兰察布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特点,使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创出了新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玉米新技术带给乌兰察布盟的不仅仅是今天的一切,它的长远意义更在于明天,覆膜玉米,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而这恰恰是市场经济中全盟通向富裕的锁孔,这一无形动力已经逐渐射到农业的其它领域。“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响亮口号在乌兰察布盟的特色农业产品在本地的广泛推广,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乌兰察布盟农业的明天和未来。

三.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兴和甘草

兴和甘草

甘草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表面红棕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具特异的甘草甜味。

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或灰褐色。质坚硬,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四. 青海省 海西州 乌兰县 茶卡盐

茶卡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茶卡盐”是产于青海省乌兰县茶卡盐湖的湖盐。“茶卡盐”受其特定的地理、气候、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与其它盐 图1 茶卡盐

.比较具有晶体规则、氯化钠纯度高、可溶性杂质低、不易结块、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特点。因含有钙、镁、钡、铜、钾、锶、锌、硒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八种氨基酸,“味咸而甘”,口味独特,有特殊调味效果。
“茶卡盐”盐晶体结晶完整、氯化钠纯度高、外观洁白、杂质少、无污染、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味咸而甘,其味咸美”。而海盐则是经纳潮、制卤、结晶、堆存、加工到成品的过程,因原料—海水不同程度污染,造成产品水分含量高、水溶性杂质高水溶性杂质高食用口感略有涩苦味。
2009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茶卡盐”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生产历史

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开发最早的一个,盐.湖中景观万千,有采盐风光,盐湖日出,盐花奇观等,构成了一幅绚丽的画卷。茶卡盐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推到秦汉时期。《西宁府新志》上有过这样的记载:“在县治西,五百余里,青海西南……周围有二百数十里,盐系天成,取之无尽。蒙古用铁勺捞取,贩玉市口贸易,郡民赖之”。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已定有盐律。解放前,马步芳政权在这里设有盐场,每年生产近千吨原盐。解放后,古老的茶卡盐池经过不断的建设和发展,初步实现了采盐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已开发出加碘盐,洗涤盐,再生盐、粉干盐等十多个品种,每年生产几十万吨优质原盐,除供应青海各地外,还畅销全国20余个省区及出口日本、尼泊尔、中东等地区,受到人们普遍欢迎。.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茶卡盐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青海省乌兰县所辖行政区域。.

五.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凉城县 凉城马铃薯

凉城马铃薯

凉城县地域广阔,气候独特,无污染、无公害,具有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天然条件。主要农产品马铃薯。马铃薯种植面积35万亩,产量4亿公斤。

六.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四子王旗 奶牛

奶牛

目前,四子王旗主要有“草原牛妈妈”、“虎山”等一大批奶制品生产企业。产品有系列利乐枕纯牛奶、芦荟酸奶、各种风味奶食等。为创乳业知名品牌,生产厂家引进世界最具权威的生产线,生产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为社会开辟了新的就业空间,奶源基地的建设带动了地方农民脱贫致富,推动了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更好的促进了地方经济的腾飞。

乌兰察布充分利用地理位置之优势,独辟蹊径,以草原为品牌,不断加大发展力度,逐步提升在全国的知名度。绿色、纯天然、无污染是不变的宗旨。在良好的环境下,乌兰察布人正以大无畏的精神,昂首前进,阔步迈向中国乳品业的领先行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风沙过后,草原依然会被春风吹绿,明天定能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势头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壮大!

七. 内蒙古 乌兰察布 集宁区 乌兰察布马铃薯

乌兰察布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乌兰察布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乌兰察布马铃薯

近年来,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400万亩左右,占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的比重为50%左右,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占全国马铃薯总播种面积的8%左右。马铃薯生产年可实现总产值20多亿元,占种植业总收入的52.8%。马铃薯产业是乌兰察布市的一项主导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乌兰察布市土壤多为沙壤土,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有利于马铃薯块茎膨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马铃薯营养物质含量的积累。独特的自然条件使马铃薯具有块大、皮薄、整齐、干物质含量高、表皮光滑、无污染、退化轻、病虫害少、耐运耐藏、易于烹油及适合加工、适口性极佳等优点。淀粉含量为15-24.25%、蛋白质含量为1.18-2.44%、糖类含量为1.5%左右、矿物质含量为1.1%左右,品质优于国内同类产品。特别是我市的加工型马铃薯所含淀粉具有低蛋白、低酸性及良好的抗凝沉性、白度、粘度、糊化度、透明度,品质亦优于国内同类产品。

地域范围

乌兰察布市:乌兰察布市(以下简称乌市)位于东经110o20'-114o48',北纬41o10'-43o23',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位于黄土高原、晋冀山地和内蒙古高原交错地带。全市从北至南由内蒙古高原、乌兰察布丘陵、大青山山地、丘陵地四部分组成。阴山山脉之大青山东西向横贯于市境中部,将全市分为后山、前山两个不同类型的经济区。全市平均海拔高度1400米。辖十一个旗县市区,北部与蒙古国接壤,东部与河北省毗邻,南部与山西省连接,西部与呼和浩特相连。全市东西平均长约300公里,南北平均宽为190公里。生产面积420万亩,年生产总量45亿公斤,年产值2.7亿元。

八. 内蒙古 乌兰察布 丰镇市 海米烧草菇

海米烧草菇

材料:海米50g,草菇200g,红椒一个。

调料:蚝油,盐。

做法:

1、草菇洗净去蒂切四瓣,红椒去籽切丁,海米放料酒内泡10分钟洗净沥干水份。

2、锅内烧热油,下蒜末和海米炒香。

3、放入草菇和红椒翻炒2分钟。

4、倒入一大匙蚝油和少许盐炒匀加少许清汤盖盖中火焖5分钟即可(要是口味儿淡的话盐要少放或者不放)。

九.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凉城县 凉城123苹果

凉城123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凉城123苹果

凉城123苹果具有色鲜味浓,含糖量高,肉质细密,硬度大,耐储存等特点。在半地下式简易果窖中,果实可储藏至翌年5—6月,仍保持新鲜状态。

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水嫩清香,果实美观,果大,平均果重75克左右,果实呈卵圆形,果皮红黄鲜艳,果肉黄白,味酸甜香多汁,品质上等。2、内在品质指标:凉城123苹果营养物质含量参考范围值:每100g产品含蛋白质0.21~0.32g,维生素C 6.4~8.3mg,可溶性固形物12.1~15.1%,钠 0.40~0.67mg, 钾100~125mg,磷20.3~33.5mg,钙9.0~12.3mg,镁4.50~6.20mg。3、质量安全规定:凉城县空气清新、土地环保、水源清洁,生产条件良好。生产严格按照凉城123苹果生产技术规程执行,农药使用执行GB/T8321-200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包装材料、贮存、运输符合GB/T26432-2010《新鲜果蔬贮藏与运输准则》要求,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同时建立了环保制度,严格控制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20公里范围内新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并设立了环保标志牌。

凉城123苹果保护地域分布在六苏木镇、岱海镇、天成乡、岱海旅游办事处4个乡镇和办事处,25个行政村范围内,保护面积2.5万亩,保护规模为年产量5.5万吨。

十.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兴和县 覆膜玉米

玉米生产和乌兰察布,这似乎是一对没有关系的概念。然而,近年来玉米生产在乌兰察布这块被视为“禁区”的土地上已逐渐被摆上农业之正席,成为全盟发展农业的重要举措。可说玉米生产的推广,拉开了乌兰察布盟农业变革的序幕。地膜覆盖玉米技术在乌兰察布从示范到推广,从水地到旱地,从前山地区到后山地区,已经历了十几个年头,是市场经济为这项新技术的推广注入了催化剂。目前,玉米生产已成为全盟发展粮食生产,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经济收入,实现民富、政富等连台戏幕中极为重要的一出。乌兰察布盟地区积温偏低,年降水量平均400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在应用地膜之前,全盟玉米种植面积仅2。53万亩,亩产量175公斤。1986年进行玉米覆膜试验成功后,在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玉米覆膜面积迅速扩大。与此同时,全盟技术人员重视覆膜玉米的深度挖掘,形成了间套作的立体农业新格局。近年来,全盟上下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术措施,加强项目管理,玉米种植成效十分显著。大面积种植覆膜玉米,首先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速度,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充分利用了乌兰察布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等自然特点,使玉米产量大幅度增加,创出了新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玉米新技术带给乌兰察布盟的不仅仅是今天的一切,它的长远意义更在于明天,覆膜玉米,改变了农民的传统观念,而这恰恰是市场经济中全盟通向富裕的锁孔,这一无形动力已经逐渐射到农业的其它领域。“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响亮口号在乌兰察布盟的特色农业产品在本地的广泛推广,预示着农业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乌兰察布盟农业的明天和未来。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