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一罐产自87年的山西特产 山西特产前十名排行榜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一罐产自87年的山西特产 山西特产前十名排行榜图片更新时间:2024-04-18 17:57:59

一. 山西省 忻州 河曲 醉果

醉果

醉果,当地人又称“海红”或“海棠”;产于河曲,为山西名果。果实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糖、磷、钙、钾等。味道酸甜甘美,据有关部门测定,海红果因含磷量高而导I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关注。本品还可代替山楂入药祛病。还能加工成果酱、果酒、果醋和罐头食品,很有开发价值。河曲群众说“海红海棠好,摇钱活财宝”。当地群众在“河曲要想富,种草种树迈大步”的思想指导下,种植海红树,发挥山区优势,要尽快富起来。

二.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桑椹汁

阳城县盛产桑树,有“华北蚕桑第一县”之美誉,桑椹资源十分丰富。桑椹,桑科植物中白桑的近成熟干燥的聚花果,含芸香苷、花色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等成分。据《本草纲目》及近现代有关典籍记载,桑椹:味酸、甘,富含多种果糖、维生素和氨基酸等。

阳城县帅源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帅源”牌桑椹汁,口感纯正,营养丰富,具有消渴、防暑、降温等功效,是您馈赠亲朋、走亲访友的佳品。

三.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山西小窝头

窝窝头从16世纪的明代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时即有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掺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宫中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

引文中的“杂粮面”,就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其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相传1900年慈禧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在玉米面里加入糖和栗粉,做成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1三次访问大寨,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发展,窝头在一日三餐中一度消失。现在窝头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忆苦思甜,更在其营养价值。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当点心食用,有助于肠胃蠕动,益于健康。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均有防癌抗癌作用,谷氨酸还有一定健脑功能。

进入新世纪,山西小窝头这一名点在酒店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太原全晋会馆推出的名菜“鹅肝牛肉小窝头”最具代表,据说该店迄今年8月底的32个月内已售出近58万只小窝头,被称为“黄金小窝头”。黄金小窝头好吃,究其因有四美,一是原料要鲜,选用水磨细粉,营养充足,口感细腻;二是品相要美,上尖而下圆,外实而中空,形似将军之帽,色似帝王之袍;三是佐味要好,鹅肝入味,牛肉剁粒,吃之筋道,闻之鲜香;四是趁热取食,借西餐烹技,铁板为器烧鹅肝牛肉,再置新出笼的窝头,趁热端给顾客,即食足美矣。

四.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面塑

面塑,顾名思义,是用面经过造型艺术加工后美化的民间蒸面食品。

孝义的面塑俗称面花,它不仅是香甜美味的面食,而且还是一年当中所有重大节庆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是孝义人联系感情的纽带。

当过节或有婚嫁生日等活动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聚到主家,奶奶、婶婶、阿姨、姑娘们将一团团的面放在灵巧的手中,又捏又揉一番,再点缀上红的绿的,赋予了面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孝义的面塑,是将发好的面揉匀,精心捏塑,放在一边晾半个小时左右再上笼蒸,蒸熟的面塑要白而不变形。

面塑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而演变成的地方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面塑的内容丰富,形式各种各样。走兽类有狮、虎、猪、兔、羊、鸡、鱼、龙灯,飞禽类有凤凰、喜鹊、鸳鸯等,人物类有八仙、孙悟空、猪八戒等,植物类有石榴、苹果等,象形类有寿桃、枣花、月饼等,还有花馍、花糕等。

什么时候捏什么样的面塑是有传统和讲究的,如喜庆节日的枣花、面羊、花馍等,婚丧嫁娶的供献、寿桃、吉兔等,春节的枣山、清明节的燕子、蛇盘兔等。

面塑有大有小,大的高达一尺多,甚至两尺多,小的只有一寸至两寸。制作面塑得有一定的技艺水平,水平越高,制作出的面塑越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比如做花糕,要先做一个一尺五寸至两尺大的铺有红枣的圆面饼,将红枣嵌在塑成如意、盘龙等样的面条中,然后把它们放在面饼上拼成山状,再点缀一些盘云、鱼龙、盘兔和花果、元宝之类,用五谷杂粮点眼镶口,这些工序完成后才能上笼蒸。

再比如捏面燕,先用白面团捏出头部和鸟身,再用刀分开翅膀,切出嘴巴,眼睛的位置嵌一颗小黑豆,马上变得栩栩如生。

孝义面塑灵活生动,富有想象力,而且大胆夸张,是孝义民俗风情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五.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松蘑

松蘑

松蘑又名松菇、松蕈、鸡丝菌、松口蘑等,日本国称其为松茸,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松蘑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不亚于猴头、灵芝,欧美尤视之为珍品。为牛肝菌科真菌褐环乳牛肝菌、点柄乳牛肝菌的子实体。

六.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油梨

油梨

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又称鳄梨、牛油果。全属约50个种,作为果树栽培的仅油梨一种。原产中美洲。品种主要分为墨西哥、危地马拉和西印度三大系统。中国现仅广东、福建、台湾、云南有少量栽培。树高约10米,树冠广阔。叶互生,圆锥花序顶生,花淡绿色。核果呈梨形或卵形,果肉柔软。种子圆形或长椭圆形。多用种子繁殖,但也可采用芽接或压条方法繁殖。成熟果肉色橙黄,质如奶油,脂肪含量高,易消化,风味独特,食用时常加糖或酱油。

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专家鉴评会上,云南瑞丽市达凯农科基地发展中心负责人唐达凯先生将一种罕见的水果及用其加工的饮料摆在了专家面前。这种果肉色泽酷似奶油、口感滑腻醇厚、蛋白质及脂肪含量颇高的水果,引起了与会的果蔬加工及饮料业权威人士的兴趣。

这种被俗称为“奶油果”或“牛油果”的水果学名油梨,又名鳄梨,起源地为英国,20世纪初传入缅甸,流传至今,全世界产量仅3万多吨,其中缅甸产量达2万多吨。唐达凯先生经过3年多的跟踪考察,发现其具有独特的质地色泽、良好的加工性能及丰富的营养,是一种宝贵的食品原料,而且价格低廉,如将其进一步开发为市场独有的饮料或其他食品应具有良好的前景。因此,唐先生筹资2000万元将在云南瑞丽(近缅甸)建果汁加工厂,同时利用瑞丽环境、气候及土壤条件与缅甸的相似性,拟在瑞丽选择2000亩山坡地种植油梨果树作为原料基地,在其成材收果之前,从缅甸收购原料进行加工。

七. 山西省 忻州 代县 代县酥梨

代县酥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代县酥梨是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的。代县酥梨以其果肉松脆、汁多味甜,曾多次在全国、省、市评比中夺魁,素有“黄土高原第一梨”之称。

代县酥梨,誉满京华,其个头大,色泽金黄、果肉酥脆,含糖量高,堪称梨中之魁。代县酥梨是1968年引进安徽砀山梨做为父母本,由忻州地区果树站和代县蚕果站经过不断选育培育而成的一个新品种。

代县酥梨在原产地为1个品种、4个品系,即金盖酥、白皮酥、青皮酥和伏酥。引入代县后,由于生育环境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梨品品质截然优于原产地。果形上保持了酥梨个大、周正美观的优点,果皮色泽更加光洁金黄。白皮酥、青皮酥果面色泽都变成了金黄色;金盖酥的锈色盖也逐渐消失;伏酥成熟期推迟,避免了裂果现象。代县酥梨果型似鸭梨,颜色褐黄,皮薄肉厚,酥脆可口,清香浓郁,故取名金酥梨。由于含糖量高达15.5%,超过一般鲜梨的一倍以上,甜如蜜枣,故又称为金蜜梨。这种梨具有其它梨无可比拟的酥、脆、甜、香等特点,因而不仅生食适口性强,若加工成梨脯、罐头等,更是独具特色,别有风味。研究表明,常食金酥梨能够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具有明显的药用价值,无论生食或煮蒸食用,均有润肺清心、消痰止咳、解疮毒和解酒之功效。近年来经有关学者研究发现,金酥梨还有养阴清热和降低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心脏病和肝炎病患者,常食用金酥梨确有一定食疗作用。

代县酥梨1976年在全国梨鉴定会上名列榜首;1989年在全国水果鉴评会上再次夺冠;2002年在山西省优质果品蔬菜展销会上获金奖。曾远销港、澳,港、澳市场上称酥梨“色艳如金,味甘似蜜”,是“国梨之秀”。代县因此成为农业部确定的酥梨基地。近年来,代县酥梨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并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专用品。

八.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襄垣灌肠

襄垣灌肠

灌肠是襄垣、武乡、沁县一带的夏令小吃,它是用荞麦面制成的,因色泽棕黑,民间百姓称之为“黑皮麦团”。其营养丰富,性味甘平,有清热解毒之功能。《本草纲目》载“降气宽肠,磨积滞,消热肿风痛,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为什么又叫“官尝”呢?相传,在元朝时期,襄垣县有一位叫李执中的人在朝中做礼部尚书,有一年奉旨回乡选贤举能,路过襄垣县西营镇,吃了一摊贩卖的“黑皮麦团”,连声称赞,并多给了他几个铜钱,待李走后,他的随行人员告诉摊主:“此乃当朝礼部尚书大人,多赏你几个钱,你的生意定会兴旺发达。”于是摊主兴高采烈,为炫耀自家的小吃质高味佳,在摊前特竖起一块大招牌,1“俺的灌肠--官尝也!”,因灌肠同“官尝”谐音,后来人们便把“灌肠”叫为“官尝”,一直流传自今。

制作方法:

1.将荞麦面放入盆内,食盐用水化开,兑入荞麦面里,搅成稠糊状,分盛数碗,上笼篜30分钟取出,晾凉扣出备有。

2.食用时,用小刀切成宽片,放入盘内,浇上陈醋、蒜泥、韭花、香油、蒜苗丝等,调好口味即可食用。

3.特点;色棕明亮,爽口不腻,去暑解渴,清火充饥。

九.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一品烧饼

榆次城内北大街“永生号”,是有名的糕点老号,“一品烧饼”就是该号所产糕点中的一种名产品。当时内行称之为“笼子货”,是从北京传艺而得。该产品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考究,原料选用上等白面、白糖、猪油等;辅料选用鲜玫瑰花、青红丝、桃仁、白糖等配馅;用猪油做皮,用芝麻做面。将产品做好,放入铁笼内,在香油锅里火炸而成,因此得名“笼子货”。该产品有酥、脆、甘、香、口润之特点,散发着香油的香味、食而不硬、酥绵适口,吃的香,看的美,是糕点中夺魁之品。

十.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潞绣

潞绣

山西省长治古称潞州,其地所产绣品常被人统称为潞绣。历史上主要靠民间个体手工制做,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规模。二十世纪,长治市成立剌绣厂,主要生产被罩、枕巾、门帘等绣花产品。1980年建厂以来,企业曾经一度辉煌。1986年以来,市场风云突变,面对沿海城市同类产品低成本、短周期、多花色,低廉价格的竞争,企业束手无策,经营亏损-停产。1992年市二轻局党委调市文化用品修理厂厂长陈爱红担任厂长。她上任后,自筹资金先后生产被罩、童装等产品。但好景不长,几个月的辛勤劳作换来的是仓库里的积压,无情的市场给了企业一个启示:刺绣企业要生存,必须眼睛向外。

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企业开始得到转机并充满了希望。当年9月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赴美访问,临行前让刺绣厂做一面锦旗。厂领导敏锐地意识到小小锦旗蕴含着无限商机。当时参与制作的厂领导和技术工人表示“一定要做好这面具有国际意义的锦旗”。经过半个多月的精心制作,这面融友谊、智慧、艺术和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锦旗作为政府的馈赠品带到了美国。精美的图案,自然的花色,细腻的针法赢得了美国客商的赞许。经过市外办的牵线搭桥,该厂首次承接了美国迪门逊公司加工500片绣品的任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使企业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首批绣品在款式、花色、针法及交货时间等各个环节上都得到了美方的认可和信赖,于1993年3月正式组建了中美合资企业———山西长雷工艺绣品有限公司,经上级批准,陈爱红出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支部书记。

长雷加工的工艺绣品主要有手绣工艺品、手工艺台布、抽纱刺绣、手工艺编织、机绣工艺品、垛绣、堆锦、贴绣等产品,工艺上融湘绣、苏绣、潞绣为一体,设计别致、图案精美、绣艺精湛,深受外商青睐。它与现代高科技产品在国际上同样有较强的生命力。在国外它是人们(尤其是女性)的一种消遣品和室内装饰的艺术品,销售前景看好。主要市场在美国和德国。1985年以来,国际市场呈逐步上升趋势。随着我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和长雷公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外商的订单越来越多。从1996年到1999年订单分别为1.5万件、2.4万件、4万件和24万件。原在山东沿海等地加工绣品的德国客商,也慕名而来经过实地考察后,把机绣订单给了长雷。英国、加拿大等一些外国公司也要求与长雷公司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随着订单的增加,国际市场的开拓,公司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公司职工即使满负荷运转,也难以满足实际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5年公司在招收农村女青年进公司从业的同时,采取组织网点,扩散产品的办法,分别在沁水、壶关、屯留等县的农村搞了6个加工网点,当时效果确实不错。但由于网点少,路途远给工作带来许多不便。面对这种情况,公司领导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吸纳下岗女职工,这样既能为“再就业工程”做贡献,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更能为众多的下岗姐妹排忧解难。从1997年起,长雷实施了三个转移,即由农村转向城市、由招收农村女青年转向吸纳下岗女职工、由单一的加工网点转向家庭式、企业式、社会式和钟点式。多种加工形式适应于广大女性。为了使再就业工作收到实效,长雷对下岗职工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对新成立的加工网点让利并免费提供管理和技术服务;对愿留在公司工作的下岗女工享受公司在职职工同等待遇;凡在公司就餐的每人一日三餐只收2.2元伙食费。优惠的政策,实实在在的行动,吸引了众多的下岗女工。截止1998年底,长雷已建立比较固定的加工网点29个,分布在平顺、长子、屯留、长治、潞城、襄垣等6个县(区)和市属13个企业。其中,长丰公司、锻压厂、太行锯条厂、省建三公司、清华厂等几个企业的加工网点已成为长雷的支柱网点,几年来长雷已安置下岗女工2500名,支付加工费1000余万元。几年来,长雷公司的发展得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1997年4月,鉴于长雷没有下岗职工再就业技术培训场地的实际困难,市财政拔款130万元,企业又千方百计自筹30万元,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余名下岗女工技术培训的全市第一家“再就业培训基地”。实现了当年列项、当年投资、当年竣工使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专题介绍了长雷的经验和陈爱红的先进事迹。省市各级领导赞扬了长雷实施再就业工程主动为社会分忧的做法。

山西长雷工艺绣品有限公司凭借诚实可靠的信誉和一流的质量标准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步,先后开辟了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俄罗斯、香港和中东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产品由1种手工绣品发展到拉毛、绢花、描绘、雕刻等16个种类上万个品种,同时公司又增设了6部电脑,开通了两个国际线路,购置了

182台万能绣花机,10台电脑绣花机,一条装饰木框流水作业线设施,开辟了机绣、相框两条生产作业线,生产潞绣工艺品22万件,8年累计出口绣品165

万件,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德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产品出口占总产量的95%以上,创汇900多万美元,成为山西最大的绣品出口企业之一。长雷产品终于漂洋过海,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