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大埔馆 广东大埔县美食一条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大埔馆 广东大埔县美食一条街更新时间:2024-05-11 03:54:42

一.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百侯薄饼

百侯薄饼,是广东大埔县百侯区传统的汉族小吃。

相传清乾隆年间,大埔名闻遐迩的“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官至陕西、西安按察司按察使。杨缵绪及其侍从家属从北方带回家乡四种美点——薄饼、绿豆板、豆子羹、蕨粉粄.其中薄饼经过民间多年的仿制、改进、提高,演变成今天风味独特、广受欢迎的客家小吃——百侯薄饼。客家人的祖先来自中原,而百侯薄饼亦起源于中原,实在是一种巧合。此点式被称为“锦囊藏宝”。

相传大埔县百侯镇的一个小山村里有一个贫困家庭小孩,至十多岁仍未出街入市。百侯镇逢农历三、六、九为墟日。其时,百侯镇只有一个窄窄的街道。全街不过百十余间两至三层的低矮店铺。店铺面前挂着凉棚布。墟日,赶墟的人群在这里摩肩接踵,显得热闹而嘈杂。当时,那穷苦小孩缠着大人要去赴墟。走至凉棚底下一个小吃摊,小吃摊里传出“嘭嘭嘭”打薄饼皮的声音,而一条条似手帕包裹、卷成筒状的薄饼散发着香味,让人好不口馋,小孩嚷着问大人:“手帕包着的是什么?”大人买不起,只得哄骗小孩:“手帕包着拉杂。”那小孩长大后,事业有成,但孩提时的经历记忆犹新,于是写了一首诗自嘲:

忆我髫龄未出巢,爷娘携带往街跑。

未知薄饼何堪味,笑问帕中何物包?

百侯薄饼并非常见的圆形月饼、老公饼、老婆饼,而是用精面粉特制的薄膜卷馅而成条状食品,馅料由香菇、虾仁、肉泥、豆腐干、熟豆芽等混合而成。熟后的薄饼色泽淡黄,浓香扑鼻,滑嫩爽口,为大埔县百侯镇的驰名小吃。

其制作方法:

一是用面粉制作成饼皮,即把面粉加进适量的水和少许盐水,用力揉搓至软韧黏结后,用手抓起一团,快速地砸在用炉火加热的专用平面锅上,烤熟时饼薄如纸,即夹起放在盘里。

二是制作里面的馅料。一般以靓肉丝、豆腐干、蒜白、香菇、虾仁、鱿鱼丝等为原料,再加上适量的食油和酱油焖至熟透,然后把馅料包进刚夹起的饼皮里裹扎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酱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鲜美,耐人寻味。

二.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豆腐干

大埔的豆干有近三百年历史,早在1959年就已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优质食品》,外地游客及海外侨胞回乡都会带本,深受大众喜爱。

大埔豆腐干质坚有韧性,香韧可口,可下酒佐菜,本产品高温灭菌,真空包装,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是送礼绝佳品。

三.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百侯芒果

百侯芒果

四.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梅州英冠腐竹

梅州英冠腐竹是梅州大浦的。其韧劲很好,经煮不烂,有嚼劲!是烹饪煲汤等的佳选!

五.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苦笋煲

苦笋是梅州大埔的,甘中带苦,苦中带甜。苦笋一般有三种做法:焖煲、炒、拌,风味以咸鲜清淡为主。其中就以苦笋煲最为人熟悉,是一道特色客家菜,是客家饮食文化的体现。

梅州特色“大埔苦笋煲”采用山上野生苦笋,搭配猪脚腕肉或三层肉、客家酸咸菜、黄豆、蚝豉一起焖煲,将肉片跟笋片夹在一起吃,口感独特,而苦笋甘爽清凉的余味涌起,回味无穷,更具有消炎、清肠胃积热等保健作用。

苦笋又名甘笋、凉笋,野生于重山峻岭之中,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细胞生成的作用,该细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笋含丰富的纤维素,能促进肠蠕动,从而缩短胆固醇、脂肪等物质在体内的停留时间,故苦笋有减肥和预防便秘、结肠癌等功效。苦笋质地脆嫩、色白,清香微苦,回甜滑口;以春末出土的笋苞为佳。

苦笋不但有佳肴原料,而且还可入药。宋代文学家、诗人苏东坡称赞苦笋“待得余甘回齿颊,已输岩蜜十发甜”;宋代另一大诗人陆游还亲自烹制苦笋,有诗曰:“薏实炊明珠,苦笋馔白玉……山深少盐酪,淡薄至味足。”中医认为苦笋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热利尿、活血祛风功用,可治风湿、食积、咳嗽、疮疡等症。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苦笋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热黄,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热气、益气力、利尿、下气化氮,理风热脚气,治出汗后伤风失音”可见苦笋是医食俱佳的珍稀竹笋。

大埔苦笋煲做法:

材料:苦笋、咸菜、五花肉、黄豆、姜。

1.苦笋和酸咸菜洗净,然后苦笋和酸咸菜切段,用清水浸泡20分钟;

2.黄豆用温水浸泡30分钟,姜切片;

3.五花肉切片烧热锅下少许油,将五花肉放进锅里煎炒,去油,翻炒成淡黄色后起锅;

4.将煎干油后的五花肉放进砂锅,浸泡好的苦笋、酸咸菜、黄豆、姜片一并放进砂锅,加水没过材料,大火煮滚后,改小火慢慢煲30分钟即可。

六.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笋粄、豆粄

笋粄、豆粄

笋粄、豆粄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内馅两部分。粄皮以薯粉为原料,用开水拌和揉搓,配以适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圆形粄块;内馅则以半肥瘦猪肉及竹笋(冬笋为好)为主,分别切碎,再配上虾米、鱿鱼丝、香菇、胡椒粉、盐等。然后用粄皮裹住肉馅,捏稳封口成半月形,放进开水锅中煮至粄块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至于豆粄,粄皮的制作与笋粄相同,不同的是内馅则以赤豆或白豆为主,咸甜皆可,煮成后用热油浸润,更能显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致相粘。

七.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大埔乌龙茶

大埔乌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埔乌龙茶是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系中名优品种。具有清、香、甘、滑、醇等特点。是饮用保健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一九九五年十月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上荣获银奖,是乌龙茶系列中属珍贵品种,采用特殊加工工艺制成,品质极佳,条索紧结卷曲,色泽翠绿油光,自然花香气清高,滋味醇爽,汤色绿黄明亮,香韵持久,回甘力强,常饮能提神益思,降低胆固醇,有益人体健康,养生延寿的特种珍品,盛誉中外。

地域范围

大埔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上游,东连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西邻梅州市梅县、梅江两区,南接同市的丰顺县和潮州市饶平县,北依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大埔乌龙茶保护区域大埔县县域内,包括大埔县现辖下的湖寮、百侯、枫朗、大东、光德、桃源、高陂、-、三河、洲瑞、银江、茶阳、西河、青溪、丰溪林场等15个镇场,地理坐标在东经116°18′~116°56′,北纬24°01′~24°41′之间。面积6660.75公顷,总产量6109.02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条索肥壮紧结,饱满光滑匀整、色泽乌褐油润,叶底嫩绿,匀齐柔亮;花蜜香味,清香天然,香浓持久;橙黄明亮、略显金黄;醇厚甘润、浓醇鲜爽、回味甘甜。其典型的品质特征“清花蜜香”。2、内在品质指标:大埔乌龙茶符合国标GB/T30357.1-2013和GB/T30357.6-2013标准。3、安全要求:病虫害的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投入品使用、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八.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绿豆粄

绿豆粄

绿豆粄其主要原料为绿豆、糯米、红糖

,再加上适量的桔饼、枣肉、龙眼肉、瓜片等为佐料。其制作方法大至与忆子粄相同;以糯米粉作粄皮,以豆沙及佐料作馅,包进粄皮里,用干净的蕉叶扎成长方形搽上食油包好,放在蒸笼里猛火蒸熟则成。吃时清甜香鲜,色香味俱全,故有“沙里淘金”之称。据实验测定,内含丰富的维生素、果糖、鞣质等营养成份。

九. 河北省 秦皇岛 昌黎 赵家馆饺子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

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艰难期、“文革”后的振兴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

久负盛誉的赵家馆饺子,是昌黎县传统的老字号风味食品,以圆笼蒸饺为主。其特点是:选料讲究、皮薄馅散、味道鲜美、香而不腻、水灵可口。形成了海鲜、素馅、肉馅、什锦四大系列,十三类品种。一般肉馅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面粉的饺子为例,需要鲜猪肉6.5两,大油1两,香油5钱,海米5钱,味精5钱,葱、菜、香蘑及各种小料适量。并常随节令的变化,分别掺拌对虾、蟹肉、虾籽、鱼骨、海参、干贝、青蛤、蛤蛎、鲍鱼、八爪鱼、皮皮虾等各种海味,使饺子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顾客欢迎。制作方法为开水烫面,肉馅喂鸡汤,全部手工制作。质量标准是:1斤面粉蒸作70个饺子,重3.1-3.3斤。

由于赵家馆饺子风味独特,市场畅销,《人民日报》海外版、《河北日报》、《经济日报》、《食品报》等都有报道,曾轰动海内外。上世纪五十年代赵福元曾多次参加全国性、行业性的省、市、地区表演和比赛,并屡获大奖。原文化部部长沈雁冰、廖沫沙都曾给予表扬。在天津参加表演赛还受到已故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观摩并有合影和题匾“京东第一家”(文革期间被毁),还曾接待过荀慧生、尚小云、奚啸伯、管绍华等艺术大师。多年来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先后荣获了省、市级以上多项大奖和荣誉称号。

十. 广东省 梅州 大埔县 高陂陶瓷

高陂陶瓷

大埔是“陶瓷之乡”,而高陂则是大埔县最早的陶瓷产地,又是周边乡镇的陶瓷集散地,故有“瓷都”、“白玉城”之称。

高陂的陶瓷生产早在宋朝末年就兴起,并一直持续发展,同时还辐射影响了高陂周围的光德、平原、银江、洲瑞等地的陶瓷生产。改革开放以来,高陂陶瓷业更添生机,在制作、煅烧、上彩等方面采用了先进的新工艺和高科技手段,产品的质量、数量、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影响更大,销售更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陂的陶瓷久享盛名,饮誉中外,1986年10月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访华时,特派英国记者来大埔购买赤山瓷厂生产的45头“柳亭牌”青花餐具和“帆船牌”青花茶具作为访华纪念品和礼品。高陂的陶瓷还被选为国礼瓷和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办公厅用瓷。大埔的薄胎瓷是广东省独特名瓷,被誉为“广东瓷器之花”。目前主要生产日用瓷、工艺陈设瓷、建筑瓷、工业卫生瓷、陶器等6大门类产品。陶瓷产品以出口为主,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29个省市。高陂镇共有陶瓷企业512间,年产量248万件,产值1.2亿元。陶瓷经济收入占全镇工农业总收入56.8%。因高陂是大埔瓷业中心镇,华侨瓷厂、赤山瓷厂、大埔瓷厂等10多间国有瓷厂均设在这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