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描写临夏特产 甘肃临夏市特产简介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描写临夏特产 甘肃临夏市特产简介更新时间:2024-04-09 14:12:03

一.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花卷馍馍

花卷馍馍:发白面加水与酵母发酵后,加碱水揉匀压成长条,以刀切块入笼蒸制的叫刀把子,将切块再经揉制的叫馒头。擀作面饼,卷入胡麻油、姜黄、苦豆粉、玫瑰花等佐料,切块或绾花蒸制的称油花卷儿。擀片烙成制的称起面馍馍。以起面作面皮,包入各类内馅、菜馅蒸熟,即为包子。

二.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炕子

炕子的另一种解释是烤。这种馍馍的做法和锅盔不同,是将生面团加小苏打用擀面杖研成小锅盖大的面饼,双手脱着放进烧热的铁锅里,用文火烤黄一面,再翻过来烤另一面。然后在面饼上用顶针和手镯压出星星和月亮的形状。如今都用铝铸平底锅炕的锅盔,大多用发酵了的面团。因为是发面烙的炕子,易于消化,多炕几块成为可能。每天早晨,在康乐县的大街上可以买到又大又厚的白面炕子,带回家吃早点。

三.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凉粉

凉粉是夏秋季节人们最爱吃的一种凉食,将豆类淀粉或荞面粉用凉水搅匀,搅撒入有盐和明矾作底的开水锅中,成糊状,能立住筷子后,烧煮十分钟左右即成。然后再盛入用凉开水冲洗过而未擦干的瓷盆凉透,待全部凉后切成条状或块状盛入碗碟中,调以蒜泥、油泼辣子、醋或浆水、盐等调料后食用。其形色清白透明,润滑柔软,食后辣香满腹,散热爽身,可谓盛夏酷暑中的凉食之一。

四. 甘肃省 临夏 广河县 临夏回族砖雕

临夏回族砖雕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砖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临夏回族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年间就已产生,到了明代,工艺发展成熟,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湛细致,构图严谨典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1980年,在临夏县南龙发掘出一座金代砖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从墓内出土了大量的砖雕作品。其中的《龙腾图》、《仕女图》、《飞天》等,虽然雕刻技术不如现代精细,但所刻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等,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坐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采和精湛技艺,因此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五.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干馃

  干馃为精美的油煎食品。积石山县穆斯林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干馃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
    干馃有嵌花、蜜饯和造型之分。嵌花干馃的做法是:将精粉调成纯白面团,再添加有枣泥、红糖、食色等辅料的褐色面团,几经揉搓,切割镶嵌,切片油煎,即成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嵌花馃馃,因添加之辅料不同、添加辅料面团的嵌入形制和组合方法不同,干馃的图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蜜饯馃馃”则将加入鸡蛋等各种丰富营养的面团,或切片,或掐丸,下锅油煎,再用蜂蜜炒过,粘上芝麻,酥甜清香,美味可口。做“造型馃馃”,则将各色面团擀开,切割组合,捏成各种花卉、昆虫、飞禽等吉祥物形状,下锅油煎而成,形态生动,惟妙惟肖,这种馃馃简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拿起来舍不得放到嘴里。干馃地制做充分表现了穆斯林妇女的心灵手巧和审美情趣。

六.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河州牡丹

牡丹争艳

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

河州牡丹,历史悠久。早在800年前,牡丹已绽放于临夏大地,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浪牡丹”之风盛行,经久不衰。在花乡歌海的临夏,对牡丹的钟爱,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作画、刺绣、吟唱到砖雕、木刻、彩绘,无不以牡丹为题材。今日的河州牡丹,已成为临夏市市花,象征着临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河州牡丹,名冠神州。魏紫、姚黄、梨花雪、粉西施、佛头青、朱砂红、花二乔、绿蝴蝶、醉贵妃等牡丹显遗遍布临夏,争奇斗妍,而紫斑牡丹因其花瓣基部有显明紫斑而得名,其基本花色有红、白、紫、黄等多种,树冠高达两米,花大盈尺、端庄妩媚、花香袭人、色泽艳丽、一簇簇如花伞撑开,一朵朵似彩云追月,因其为临夏独有,更显珍贵,实为牡丹皇后,曾荣获中国第三届花卉博览会铜奖。

河州牡丹,峥嵘园庭。牡丹作为临夏花中之魁,随处可见,品之有所,赏之有处。临夏较大的牡丹园有百余处,尤以临夏红园、东郊公园牡丹园为之著称,更有数不胜数的居民牡丹庭院。

临夏有“小洛阳”之称,名至所归。

七.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刘家峡红枣

刘家峡红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刘家峡镇、岘塬镇、三塬镇、盐锅峡镇、西河镇共六个镇五十个村

特定品质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广大群众好评。

文化典故

永靖栽植枣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枣树一般萌蘖苗栽植2~3年就能结果,无论分株、嫁接、根条扦插都能容易成活。在刘家峡、盐锅峡枣园中,200~300年左右的健康枣树到处可见

八.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东乡手抓羊肉

东乡手抓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手抓羊肉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 “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所以手抓羊肉几乎成了河州饮食文化的代表作。据考证,临夏古称“枹罕”,河州羊又称“栈羊”,曾是朝廷贡品, “栈罕赤髓羯羊肉”,历来出名。我州东乡族自治县山大沟深,干旱少雨,牧草含水量少,肥壮,富有营养,因而东乡羊肉膘肥肉嫩,肉质纤维少且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微量无素,久食能坛强人体抵抗力及免疫功能,具有温肾壮涵F强体提神,补脾健胃,美容养颜,延年益寿等作用。据说,河州姑娘肌肤娇嫩,靓丽多姿,脸上水露露的, “红处红,白处白”,与从小食羊肉有关。

手抓羊肉一般带骨,多切成条形或块状,因直接用手抓食而得名。用于制做手抓羊肉的羊大都选用羯羊,以羯羊羔最佳。手抓羊肉的做法、吃法名堂很多,各具特色,风味不同。最著名的有东乡手抓、桶子肉、汆羊肉等。招待客人上席时,若突出地方民族风味,一般上系列手抓,若单盘上席一般用羊肋条。

地域范围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锁南、春台、柳树、大树、北岭、龙泉、董岭、考勒、沿岭、汪集、高山、风山、车家湾、免古池、坪庄、那勒寺、赵家、五家、果园、百和、关卜、东塬、河滩、唐汪、达板 25个乡镇

特定品质

东乡羊肉不仅具有营养丰富,滋补温中,强骨壮阳的功效,而且肉质细嫩,不膻不腻,醇香可口,鲜美无比。

文化典故

东乡羊肉在历史上就很有名气,早在南北朝前后,是帝王的贡品,到了明代还有“贡汤羊87只”的记载(明嘉靖《河州志》卷1),称之为“枹罕赤髓羯羊肉”,也叫“枹地羊”,就是枹县境(包括今东乡地区,当时尚无称为“东乡”的地名,“东乡”二字产生于清康熙末)的红骨骨髓的羯羊,朝廷指名要食赤髓的“枹地羊”。东乡羊也叫“枹地羊”由此而来。

九.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羊肉葫茄

羊肉葫茄选牛心茄子,竖分4~5条,把子部分不能断开,油炸,备用。在高温油锅中爆炒羊肉丁、葫子丁和葱段,加入调料,再翻炒后倒入沸水,将油炸茄子把子朝上炖几分钟,勾兑淀粉水和适量酱油,分捞入碗,舀上臊子,拌以蒜泥、醋食用,质料绵软,味道醇厚悠长,润人心脾。

十.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秴馍

秴馍用热水调和面粉,擀成面叶,捏制法大体同包子,褶子不成形,馅料多为韭苔和羊肉,蒸熟,蘸以醋和辣子油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