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杭州特产小米卷 浙江特产豆卷测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杭州特产小米卷 浙江特产豆卷测评更新时间:2024-05-11 17:36:25

一.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现在,已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也很受欢迎。

二. 贵州省 贵阳 花溪区 石榴卷

是贵阳著名小吃之一,因形状很象刷把,故又称“刷把头”。石榴卷选用上等精面,周围呈荷叶形状,包上用猪肉、香菇、玉兰片、虾米、味精、葱花、胡椒、食盐、酱油等制成芯馅,用手捏成刷把状,上部不封口,上笼蒸五分钟后,洒一次冷水,再蒸十分即成。石榴卷外形美观,边口现白色,下部呈淡绿色,面皮香软,芯馅味鲜,十分可口。1984年。贵阳市服务大楼所制的石榴卷荣获贵阳市“优秀风味小吃”称号。( 贵阳)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内乡卷煎

内乡卷煎是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的特色小吃。内乡卷煎又叫菜蟒,是内乡一种典型的农家常饭。

内乡卷煎的做法是将死面擀成薄皮把馅匀摊其上,卷成筒状,两手各持一端,往中间一挤,使面皮起皱,上笼蒸熟即用。其馅常有:韭菜、干萝卜丝加肉、粉条;素:韭菜、红薯叶、灰灰菜、干萝卜丝、茄子、南瓜丝加粉条。个头可大可小,馅可厚可薄,面皮夹层可多可少,均视情而定。

四. 江苏省 泰州市 泰兴 合家团圆卷

合家团圆卷

原料:茄子一个,肉馅半碗,胡萝卜,青椒,葱姜,蒜,盐,酱油等调味料。

制作方法:

1、先将茄子洗净切成薄片备用,胡萝卜、青椒切成小丁备用。

2、锅里油热后,放入肉末煸炒,加入酱油、醋,把胡萝卜等蔬菜放进去炒熟,加入一点盐和鸡精,盛出来。

3、锅加热,放少许油,将茄子片煎软。

4、将炒好的肉菜馅放到茄片上卷好。

5、将卷好的茄子放入烤箱,180℃火烤10分钟出炉,再撒点炒好的肉菜馅即可。也可以蘸点自己喜欢的酱料吃。

五. 湖南省 湘潭市 湘潭县 脑髓卷

在地方传统小吃中,有春卷、蛋卷、菜卷等等,而湖南湘潭一种地方小吃有个特别的名字——脑髓卷。其实脑髓卷并不是由某种动物脑髓做成的,而是用猪肉去皮去素绞成肉泥,然后冰冻卷筒而成,其原料的形状如脑髓一样,所以取名为脑髓卷。脑髓卷是湘潭市著名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

据《湘潭县志》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就誉满三湘,晚清名士王壬秋特别爱吃这种面食点心,曾写下了“谢弦扬笛祥华卷”的诗句。谢、杨两人都是湘潭著名的民间艺人,一个以弦音宛转动听著名,一个以笛声悠扬高亢闻世。“祥华卷”则是脑髓的别名。清朝末年,湘潭有个姓石的开设一家饮食店,牌号“祥华斋 ”。脑髓卷是他家祖传点心。开店后生意兴隆,天天顾客满座。石氏的妻弟张某见姐姐家生意红火,获利丰厚,跟着开了一家饮食店,牌名叫“样华斋”,由于招牌形式相近,顾客误以为是“祥华斋”的分店。加上该店脑髓卷的味道鲜美,与“祥华斋”无异,并且服务热情周到,还为食者免费奉上一碗椒汤。一时间,顾客络绎不绝,生意渐渐超过了“祥华斋”。“祥华斋”老板见生意清淡,便向县衙门指控张家新铺子冒充他家的牌名,破坏他的营生。案移省府,省府传张家质问,张家以 “祥”“样”两字音、形不同予以反驳。结果,石家输了官司,从此一蹶不振,而张家越发振作精神。终以“样华斋”取代了“祥华斋”。

六. 广西 来宾 象州 栗子卷

用料:鲜栗肉300克、花生仁50克、核桃仁50克、威化纸12张、鸡蛋1个、面包糠75克、盐、胡椒粉适。



制法:



(1)将鲜栗肉洗净入笼用大火煮熟后压成茸状,花生仁、核桃仁除皮后入烤箱烤熟熟铡成绿豆粒状。



(2)将鲜栗肉茸加入适量盐、胡椒粉搓拌匀后放入加工好的花生仁、核桃仁拌匀为馅,分成12份,搓成圆柱状后用威化纸包好,上一层蛋液再裹上层面包糠成栗卷待用。



(3)油锅烧至五成热,放入栗卷炸至表面松脆浅黄即可。



特点:色浅黄、味清香,鲜甜,质松脆软绵。



七. 河北省 邯郸 涉县 涉县小米焖饭

小米焖饭:涉县小米色黄味香,质绵软,小米焖饭是涉县群众常吃的家常便饭,做法有两种:一是将白菜或茄子等时菜炒在锅里,放入米加盐加水一齐焖熟,吃时不需另配菜便是一餐美味可口的佳肴。二是纯小米焖饭,配以炒胡萝卜条、土豆丝、山上采的野韭花或农家自制的酸菜。小米焖饭就胡萝卜条在涉县民间被戏称为“金米捞饭人参菜”;小米饭配酸菜好吃开胃,小米焖饭就野韭花别有风味,有的野韭花里还加了青花椒汁,味道更佳。

八. 四川省 成都 都江堰 火腿鸡丝卷

风味小吃,因形如一堆切好后堆码整齐的鸡丝而得名。火腿鸡丝卷松泡滑润,具有火腿香味,为蒸点中的高档品种。
制法:熟瘦火腿用刀剁成细末;精白面粉加入面粉和清水揉成面团,发醇后,放食碱扎正碱色,加入少量化猪油揉匀,放案板上用面杖擀成0.5厘米厚的片,在面皮上刷上一层化猪油,再将火腿的细末均匀的撒上,然后将面皮卷成圆筒状,搓长,切成长段,对剖开后刀口向下,压平,顺切成丝,并成一束,用手抓住丝的两头,向外稍扯长,放入蒸笼中大气蒸熟,取出,用刀切去两头不齐之外,中间切成长约6厘米的段即成。

九.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将乐卷筋团

芋子,在有着“清新满邑”之称的客家古邑将乐,无论城里,还是乡村,都深受欢迎。在当地,它可是寓意多子多福的吉祥食材。

“香饭青菰米,嘉蔬紫芋羹”,唐代诗人王维对芋子的喜爱之情,也是将乐乡亲们对芋子感情之深的真实写照。平日里,酸菜芋子羹是很多乡亲们餐桌上的家常菜。春笋生长时节煮闽笋芋子汤、夏日里做海带芋子汤,等等;均是农家厨房的一道司空见惯的风景。逢年过节,或是婚丧喜庆,上碗用芋泥制作的卷筋团,更是将乐乡间由来已久的习俗。

卷筋团,又叫卷筋。为何这么叫?乡亲们众说不一。其实,它就是芋泥,撒上地瓜粉或木薯粉,制作成的芋子团。说起来容易,制作起来呢却颇有些讲究。首先选材很关键,芋必须是好芋。乡亲们评判芋子好不好,不看外表,而看入水煮熟后,皮好不好剥。在芋子尖头处撕个口,一挤便可让整个芋子去皮的为上乘。这样的芋子既粉又松,容易拍打成泥,吃起来也细腻可口。其次煮卷筋必须用猪油,越新鲜口感越好。用植物油,口感的滑腻香润方面是会大打折扣的。

把去皮的一个个淡紫色的芋子,放到木桌上拍打成软绵绵的一片芋泥后,摊开均匀地撒上地瓜粉或木薯粉,用双手发力,反复揉团摔打,直至软硬适中。然后,从中抓出一团泥,轻揉成一根根与擀面杖长短旗鼓相当,比擀面杖稍细的芋泥圆条。把这圆条切成五厘米长短的一截截,便是卷筋团的最初风貌。

把卷筋团放入沸水锅,待下沉的一节节卷筋浮起,再煮个三两分钟便可出锅。趁着锅中卷筋尚未出锅间隙,赶紧另起一锅,用比平日里煮菜多出四五倍量的新鲜猪油炒好香料。所谓的香料便是蒜、香菇细丁和虾米。待卷筋团起锅正冒着腾腾热气之时,立即浇入溢出大量猪油的香料伴匀,一碗真正意义上的卷筋团才算大功告成。看到这油滋滋的卷筋团,你可千万不要因为它的其貌不扬先入为主,觉得不咋地。不妨先尝再说,那口感真是地道香糯,是一道非常有地方味的美食。(李宣华)

十. 北京市 海淀区 芸豆卷

芸豆卷原是民间小吃,后成为宫廷小吃品种。传说是慈禧太后听见宫外有小贩叫卖,便召进宫内品尝,觉得很好吃,于是命令御膳房专门制作,芸豆卷成了慈禧的御前御点。

制作方法:

芸豆卷要用白芸豆破碎去皮,放在盆里用开水浸泡一夜,将豆皮泡出浮水面去净,再用温水淘净。用淘净的芸豆瓣放入开水里煮,加一些硷,煮1个小时后,用漏勺捞出,用布包好,上屉蒸20分钟,取出过箩。将碎瓣擦成泥,再用箩过滤成小细丝。

将芸豆丝倒在干净的湿布上,隔着布搓揉成细泥,用一块干净的湿白布平铺在案板上,将芸豆泥搓成3.5厘米的细条,放在湿白布上压成片,用光滑的刀面反复地抹,直至芸豆条抹成0.1厘米厚、15厘米长、6厘米宽的长方形薄片,然后抹上一层细豆沙馅,顺着湿布从长的边缘两面卷起,用双手隔着布轻轻捏一下,压一下,使它略微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切齐两边,再切成2厘米的段即成。

芸豆卷色泽透亮,红白相间,香绵爽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