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做潮州特产肉卷 美食潮州肉卷制作用什么材料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做潮州特产肉卷 美食潮州肉卷制作用什么材料更新时间:2024-01-28 14:52:42

一.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州油柑

油柑,又叫“油柑子”,是落叶小乔木,果实肉质 ,球形,成熟时成赤黃色或淡黃色,可以生吃,也可用糖或者盐腌制后实用。油柑以果形圆大,果皮光滑,果肉半透明,肉色淡黄或赤黄较理 想;愈青绿的油柑,味道较苦涩且咀嚼有渣,刚入口时有点苦涩,食之满口生津,甘甜可口。油柑尤以夏季最盛产。油柑叶常用来填充枕头, 透气散热。

油柑的根、茎、叶、果都具有药用价值。在我国作为民间中药已有2000年的历史。古人常用油柑果实治疗消化不良、胃腹痛、感冒、牙疼、咽喉痛,疝痛、痢疾、咳嗽等疾患。近几年发现,油柑对乙型肝炎、高血压亦有显著疗效。研究还证明,油柑果汁具有防癌和抗衰老作用,它能阻断强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合成和提高人体红细胞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因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此外,油柑树皮含纯度70%以上的单宁达22%,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二.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龙湖炖糕

   龙湖炖糕(又名书册糕),是龙湖独具特色的名小食之一,为龙湖黄美和号首创,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龙湖炖糕的特点是,洁白柔软清甜。主要原料为糕粉(炒熟的糯米粉)、糖粉、熟油、橙糕等。制作时,将糕粉拌匀,用滚筒滚匀,下槽压实,蒸炒20分钟,隔天开条切成片状、包装。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龙湖炖糕生产多少受到影响,但每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炖糕的厂家、作坊不少于30家,产品源源行销潮汕各地和省内外部分城市。

三.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安枇杷

    潮安县文祠镇是盛产枇杷的地方。该镇的赤水村,每逢枇杷成熟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枇杷树,暗缘厚实的叶子,在枝头簇拥出一朵朵枇杷金果,在明媚的阳光下,果叶掩映,闪烁出金碧辉煌的光华,使山村这幅“金果图”更添上绚丽的色彩。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全部果林分给社员承包,村民的积极性大大调动起来,细心管理、施肥、杀虫、培土、防风、抗旱,连年夺得丰收。

    在这里流行这样一段顺口溜:“一树枇杷一树金,年年丰收畅人心。脱贫致富人勤奋,山山种满金果林。”

四.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韭菜粿

    韭菜粿是潮州的一种特色小食,美食。其风味独特,味道香美,叫人吃后口齿留香,难于忘怀。

    韭菜粿的制作方法比较讲究,分为粿皮制作、馅料配制及蒸熟粿品等三道主要工序。

    皮的制作有两种:一种是选用上等的白米碾成粉,再与水一起调和,或者是用粿条渗米粉,用力搅拌,揉搓,使米粉与水或粿条与米粉渗透均匀,便可作成雪白的粿皮料;另一种是用煮沸的开水同淀粉一起调和,反复搅拌,用力揉搓,使淀粉与开水渗透均衡,便可做成晶莹透亮的粿皮料。这两种粿皮料渗入的水或开水均要恰到好处,达到既不沾手又不松散,揉搓时有弹力的手感,方能做成皮薄馅厚的,蒸熟又不破裂的韭菜粿。

    馅料的配制,顾名思义,是以韭菜为重要原料。先将韭菜的枯黄叶子的茎衣剥去,洗净,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颗粒。再陪上虾仁(即去壳的虾肉)粒、香菇粒、猪的瘦肉丁等,一起放人铁鼎里,用食用油或猪油炒至半生半熟(一般是五六成熟为好)后,加入适量的精盐、味精和少量的辣椒酱等佐料搅拌均匀。这样,馅料便配制成了,可用来包做韭菜粿了。

    包制韭菜粿的方法,比包制其他粿品简单些,主要将制作好的粿皮料搓捏为柔块,做成薄饼型,圆而均匀的粿皮,包以用韭菜为主配制成的馅料;再将圆形的粿皮对折成一半圆形,并在半圆形的边缘上,抹上一成薄薄的水,用手指将半圆形的边缘上捏紧:使两层粿批粘贴牢固,边,便做成了如饺子状般的韭菜粿。在包制时应该注意的是。包入的馅料不可过多,又不要太少,应恰倒好处,使粿品即回饱满,又不至于破裂。包制好的韭菜粿,要放入蒸笼中蒸熟。蒸食熟的韭菜粿色泽十分诱人。用米粉做粿皮的,雪白而透出点青绿;用淀粉做粿皮的,则晶亮透绿。暂且不说口感如何之美,仅见起色泽就叫人食欲大振起来。

    蒸熟的韭菜粿香味浓馥,让人忍不住垂涎,恨不得马上吃上几个。请别急着吃,蒸熟的韭菜粿要趁其热气腾腾,刷撒谎能够或喷上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特别是用米粉做成粿皮的,吃起来会更加香甜润滑;吃时还可选择严格平底铁鼎,放如油(最好是猪油),置于火炉上,待油升高后,将蒸熟的韭菜粿放在鼎上煎烙,烙好了一面,在翻过来,烙另一面,这样,吃起来口感更佳,特别是用淀粉做成粿皮的,会感到香而爽口,回味无穷。

五.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州工夫茶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中国又是饮茶大国。在饮茶艺术日渐淡化了的现代社会,潮州工夫茶却一直在散发着传统茶文化的清香。作家李国文在《粤海饮茶》中道:“尤其潮汕一带的工夫茶,更是深入人心。若论茶道,我们这茶的祖国,稍可与一衣带水的邻邦媲美的,也就是得靠潮汕人争回一点面子。”那末,能与日本茶道媲美的潮州工夫茶是什么样子?工夫茶的历史源流又在何处呢?这是一个曾经困扰过日本朋友的问题:“关于工夫茶的历史,我曾请教过中国学者,但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布目潮《中国茶文化的复兴》)

古代的工夫茶具最少须有“四宝”:小烘炉(白泥火炉)、玉书(赭褐色扁形烧水壶)、孟臣罐(宜兴紫砂茶罐)、若深杯(杯底镌有“若深珍藏”的茶杯)。清初与梁佩兰、屈大均合称“岭南三大家”的诗人陈恭尹写有一首《茶灶》诗:“白灶青铛子,潮州来者精。洁宜居近坐,小亦利随行。就隙邀风势,添泉战火声。寻常饥渴外,多事养浮生。”诗中所写的茶具,都是容易携带的小件,其中已有潮州出产的精致白色泥炉和青色的煮水铛。底镌“若深珍藏”的白地蓝花小瓷杯是康熙年间烧制的,现已贵若拱璧。到了乾隆时期,据俞蛟《梦厂杂著》记载:“炉形如截筒,高约一尺二三寸,以细白泥为主。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杯盘则花瓷居多……炉及壶盘各一,惟杯之数,视客之多寡,杯小而盘如满月。”当时还备有棕垫、纸扇、贮水瓶、茶洗等。这一茶具形式除炉子后来改用烽市红泥小炉外,大抵固定沿用到现代。工夫茶的泡饮有一套十分讲究的方式。首先是选水和用火工夫,水要用山泉,小炉木炭最好用榄炭。砂铫煮水至初沸,先将紫砂罐和茶杯淋热,才把福建产乌龙茶叶纳入罐中,粗叶垫罐口,细末垫中层,再以次粗叶装罐面。铫水大沸,即高提砂铫沿茶罐周边注水,切忌直冲壶心,以防冲破“茶胆”,待壶口浮现一层白沫,便用壶盖轻刮,使其随罐而下。再用开水淋罐,既去沫又使茶罐持续升温,凝聚罐中茶叶香味。斟茶入杯时壶嘴要低,目的是使茶汤雅观不起泡,这一程序俗称“高冲低筛”。斟茶时要在几个杯来回斟注,点滴不剩,让茶色、香味均匀,俗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于是,在一片“请请请”声中,主客各端一杯,举到唇边先闻茶香,然后一啜而尽。初入口时略带苦涩,片刻便香溢齿颊,回味无穷。如果客人多,则主人第一巡(俗称“头过”)不饮。每次以沸水冲茶,都同时淋杯、洗杯,俗谓“烧钟热罐”。连续数次,茶色不浓谓“茶薄”,便须另换茶叶了。近人翁辉东先生较早记录总结工夫茶道,所著《潮州茶经???工夫茶》对工夫茶的品饮有颇为详细的描述。清人俞蚊说:“工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梦厂杂著》)后来有些论者便认为工夫茶始于唐代,这一论点并不正确。潮州工夫茶尽管在烹治原理上深得陆羽《茶经》的精髓,但是工夫茶的形成离不开茶史上饮茶的三大革新:条形散茶制作、瀹饮法提倡和紫砂壶出现。条形散茶是明开国之初通过行政命令制作的,《明会典》:(洪武二十四年)诏有司听茶户采进建宁茶,仍禁碾揉为大小龙团。”在此之前,人们都用烹治前须碾末的茶饼。有了条形散茶,才可以改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瀹饮)。条形茶更带自然清香,瀹饮法可谓“开千古饮茶之宗”,(沈德符《万历野获编》)此两者,是形成工夫茶的基础。而明代中后期紫砂壶出现后,潮州工夫茶登上闽南粤东生活舞台的条件遂告成熟。紫砂壶的创始人是16世纪初期江南吴颐山书僮供春,其后高手辈出,时大彬改提梁大壶为小壶,专工制作小壶的是明天启、崇祯年间的惠孟臣,他的名字见于清初吴骞《阳羡名陶录》。因为“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周高起《阳羡名壶录》),故潮州工夫茶具少不了它。工夫茶罐在很长一段时期都使用孟臣罐(部分是当地枫溪仿制),1975年广东陆丰县明黄廷霖墓中曾出土一件惠孟臣手制紫砂壶,证实明朝末年紫砂壶已在岭南传播。明末清初,潮州与苏州间频繁的商业贸易,使潮商得以将宜兴紫砂壶大量带回潮州作茶具并称之为“苏罐”(蔡鸿生《清代苏州的潮州商人》)。结合前面所引陈恭尹《茶灶》诗,我们可以说,潮州工夫茶肇始于明末清初时期。工夫茶一词原来是形容武夷岩茶的制作工夫,陆延灿《续茶经》引王草堂《茶说》:“独武夷炒而兼焙,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既炒既焙,复捡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又引《随见录》:“武夷茶在山上者为岩茶……其最佳者,名曰工夫茶。”因此,把潮州人整套冲泡品饮武夷工夫茶叶的精致程式命名为“工夫茶”,也就再合适不过的了。

潮州饮茶的历史记载可追溯到宋代。元丰年间,潮州名士吴复古曾向远在黄州的苏轼寄送茶叶,苏轼在《答吴子野》书中写道:“寄惠建茗数种,皆佳绝。”吴复古如果不尝到茶好,怎敢将茶叶远寄给苏轼,茶一开始便成连结友谊的信物。明朝嘉靖年间潮州知府郭子章在《潮中杂记》说:“潮俗不甚用茶,故茶之佳者不至潮,惟潮阳间有之,亦闽茶之佳者耳。”喜欢饮用福建名茶是事实,但由此说“潮俗不甚用茶”就不恰切。今传的明代潮州戏文五种中就有许多饮茶的记述,如嘉靖四十五年(1566)刻《荔镜记》第19出:“(贴)人客,茶请你。”万历九年(1581)刊刻《荔枝记》第8出:“公曰:原来正是媒姨,老汉失接。小七,端椅坐,讨茶食。”万历年间刊《金花女》附刻《苏六娘》中唱词:“你油盐酱醋须看理,人来客往槟榔茶,”均可说明民间饮茶风气盛行,并已成为一种友好的待客之道,虽然当时工夫茶还只在滥觞时期。当代工夫茶继承了这种在饮茶中叙友情、致和气的文化传统,四人用三杯,三人用二杯,每轮总有一人缺饮,使品茶过程“请饮”连声不断,始终洋溢着祥和谦让气氛。潮州城乡人家院庭多以龙缸种莲花,或搭架栽金银花,花朝月夕,良朋知友相聚,烹水冲茶,面对雅洁茶具和精巧工夫,确有无限情趣。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客居潮州时有诗赞美工夫茶曰:“曲院春风啜茗天,竹炉榄炭手亲煎。小砂壶瀹新鹤咀,来试湖山处女泉。”(《潮州春思》)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提壶擎杯,低斟慢酌,既是艺术品饮,又能消散尘寰的烦恼,实在是人生一大享受。

六.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蜜饯金桔

金桔:俗名金橘饼、夏橘、金枣、金弹、寿星柑。桔子金澄澄的模样,有金银财宝的涵义,对增加财源颇有帮助。性温,味甘辛。

功效:理气,解郁,化痰,止渴,消食,醒酒。金桔能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可以防治感冒、降低血脂。[/size]适宜胸闷郁结,不思饮食,或伤食饱满,醉酒口渴之人食用;适宜急慢性气管炎,肝炎,胆囊炎,高血压,直管硬化者食用。脾弱气虚之人不宜多食,糖尿病人忌食。凡口舌碎痛,齿龈肿痛者忌食。

金桔不仅美观,其果实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金桔甙等成分,对维护心血管功能,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压等疾病有一定的作用。

作为食疗保健品,金桔蜜饯可以开胃,饮金桔汁能生津止渴,加萝卜汁、梨汁饮服能治咳嗽。金桔药性甘温,能理气解郁,化痰。其药用方法有:治慢性支气管炎用金桔加冰糖隔水炖服。治消化不良用金桔、焦麦芽、焦山楂水煎服。治慢性肝炎可用金桔与半枝莲熬成浓汁,加糖服用。胃部冷痛可用金桔、吴茱萸水煎服。用金桔、藿香、生姜同煎,可治疗受寒恶心,用金桔与党参煎汤代茶饮,则能安胎。

七.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大吴泥塑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吴泥塑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浮洋大吴泥塑与天津的泥人张泥塑、无锡惠山的泥塑齐名,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产地在潮安县浮洋镇的大吴管理区。村里家家都会捏制泥塑玩具,主要产品泥玩具有喜童、武身、臣景、文寸等,历代著名艺人有南宋末的吴静山和清末的吴潘强等。

遐迩闻名的泥塑大师吴潘强,据说,他一团泥胶在手,眨眼工夫便能触手成像,逼真神似。活能活现,令人赞叹不已,直至现今,民间还珍藏他的作品,一屏(出)叫“踞脐”的,塑捏两斗士,蹲着马步,挺着健壮的胸脯,一枝竹槌各顶在斗士的肚脐上角力,发功作威各异,妙趣横生。

大吴泥塑不仅在广东、福建一带广为人知,就是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侨中。大吴泥塑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工艺中采用了贴塑的技法,手工艺人塑造一个人物,依次捏出人物的身段.

潮州大吴泥塑的历史可追溯至南宋理宗嘉熙元年(1237年)。清代中叶至民国初年,是大吴泥塑发展的鼎盛时期。泥塑作坊遍及全村,并出现以吴潘强为代表的100多名泥塑艺人。泥塑艺术表现手法雕、塑、捏、贴、刻、印、彩等相当成熟。尤其是贴、印、彩的有机结合,形成大吴泥塑的独特风格。大吴泥塑大多取材于潮剧的主要情节,也取材于日常生活。主要分为五大门类:一是戏曲故事人物,可再分为文身、武景、臣景、大斧批、文寸等。但大斧批、文寸已失传几十年。二是脸谱、童头、木偶头、纱灯头。三是肖像,多以真人形象进行雕塑,非名师高手不能胜任。四是神像、佛像,供人们膜拜或瞻仰。五是儿童玩具,如动物、胖娃娃、鲤鱼童,也称“杂锦”。大吴泥塑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 广东省 潮州 潮安区 潮安茶叶

  茶叶,是潮安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拥有茶园2万多亩,年产1.7多担,主要名茶有凤凰水仙,有生长于海拔1200米高的乌岽山的凤凰单丛 ,有大质山麓石坪村的一线红乌龙,有铁铺村的白中水仙,以及近年新兴起种植的苦丁等。1986年国家商业部把当时的潮州市(即现在的潮安县)列为全国62个茶叶出口基地之一。

    凤凰水仙,产于凤凰镇,是中国有名的茶类之一。凤凰四面高山环抱内凤凰鸟髻、乌岽山、大质山等几座大山,海拔均在1100米以上,最高的凤凰鸟髻达1497.8米。山高云雾多,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大(相差8至10摄氏度),土壤肥沃。这种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产名茶的天然有利条件。凤凰水仙茶历史悠久,宋代被称为“侍诏茶”,也名“贡茶”。后人栽制,名为“宋种”。历经几百年传播,已形成水仙茶的群体,遍布凤凰山麓。树龄一二百年的老茶树随处可见,其中有一株茶树名叫“大叶香”,俗称“宋茶”,树高5.8米,树冠宽7.3米,有5个分枝,平均枝粗34厘米,年创值一万多元。

    凤凰单丛,是从凤凰水仙群体中挑选出来的优异单株,经过单株培育采制而成。至1990年凤凰乌岽山传存的单丛茶树约3000株,目前已形成黄枝香、桂花香、芝兰香、茉莉香、蜜兰香、杏仁香、夜来香、米兰香、肉桂香等十大香型的凤凰单丛系列,饮誉海内外。1995年在长沙举行的全国名茶评选会上,凤凰单丛被评为32个名茶之一,并获商业部优质产品证书和奖状;1986年再次参加在福州举行的有8个国家参加的纪念茶文化800周年展评会上,凤凰单丛获乌龙茶类优质产品奖。

    铁铺白叶水仙,是从凤凰水仙挑选培育出来的一个名优产品,可以成片采摘、成片加工制造,质量达到单丛级,故称群体白叶单丛。1984年获潮州市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987年被评为广东省优质茶。

    一线红乌龙,又称石古乌龙,栽于凤凰的石古坪村,在大质山麓的特殊环境里生长,用精细的采制工艺制作而成。清代末年已远销海外,成为茶叶出口的一项珍贵商品。1985年被评为全国16个优质名茶之一,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奖杯。

九.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渔村杨梅

渔村水果生产享有盛名,素有“水果专业镇”之称。杨梅是渔村的特色区域性产业,其种植面积达8000亩,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作物。渔村杨梅主要有大粒乌梅、酥核梅,白杨梅等品种,具有果实大、肉质红厚、核酥、酸甜适中、等特点,富含葡萄糖、维生素C,还含可溶性固形物,具有生津止渴和胃消食的功效。产品远销潮汕周边地区及北京等地。

十.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沙姜

沙姜,别名山柰、参利。为多年生草本,生稍阴山地或栽培。沙姜不耐寒,适宜生长温度为22~38℃,气温25~28℃时生长旺盛。饶平沙姜肉厚、色鲜、味美,经手工加工晒干再卖。根茎药用。温中散寒,行气止痛,除湿辟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