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旅游景区特产是什么 恩施什么特产最值得带回去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旅游景区特产是什么 恩施什么特产最值得带回去玩更新时间:2023-12-21 03:18:24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景阳核桃

景阳核桃是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镇的。建始景阳核桃具有果大、壳薄、肉丰且嫩、味美、出仁率高、含脂高等特点,多项指标达到了国际标准,是馈赠亲友和滋补身体的上乘佳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景阳核桃主要生长在清江峡谷地带海拔800米以下的10多个村。按照核桃适宜在1000多米以上的生长环境看,景阳不具备核桃树生长的条件,是其特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特色产品。

近年来,景阳镇委、镇政府一手抓核桃示范园建设,一手抓核桃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请专家为核桃产业发展把脉问诊,通过利用参与式扶贫和新农村建设等多种机遇,在清江两岸适宜区内大力建设核桃标准示范园,全镇核桃面积达到万亩以上。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土家烧饼

土家烧饼又名掉渣烧饼、抖掉渣烧饼,因烤后外层酥松,稍一震动就可掉渣而得名,有“中国比萨”之美称。土家烧饼是恩施地区极富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尤以恩施老城区六角亭田发勇家族制作的“田烧饼”为典型代表。“田烧饼”为祖传工艺,远近闻名。

曾风靡全国的掉渣烧饼(土家烧饼),因部分商家不得要领,质量难以保证使声誉受到影响,但在恩施地区,这一传统工艺是源远流长,正在发扬光大。

土家烧饼的主料是面粉,先用老面发面,后以肉、葱、花椒等为原料做成馅,掺合在一起做成椭圆形饼状,抹上酱油、芝麻等,在瓦缸内用木炭烤制而成。烤熟的土家烧饼面色金黄,外酥内软,清香诱人。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花坪牡丹

丹皮是常用的中药,以根皮入药。它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主产于四川、安徽、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建始县花坪乡自1988年来就着力在适种村发展丹皮这一名贵药材,到目前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值在600万以上,建起了全县乃至全州最大的丹皮基地,其周塘村还被州政府首批命名为药业专业村。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红

利川市毛坝镇兰田村地处星斗山腹地,常年云遮雾绕,深山里,一片片茶园青翠。这里的各种茶成了当地人的主要收入渠道,也就是这里的茶,经过采摘,加工,装箱,漂洋过海,来到德国汉堡,最终走进欧洲的家庭。

毛坝镇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利川红茶业集团组建,完善其标准体系建设,申报“利川红”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武汉、北京、广州等地建立“利川红”茶叶旗舰店和连锁店,主推毛坝茶产品,抢占国内市场,打造中国“宜红”第一乡。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建始县 景阳鸡

景阳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自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意大利神父利玛窦首来中国传播基督教起,后由比利时神父将此鸡引进景阳,经多年自然杂交训化而成,以载多种资料,年生长5公斤左右,是上等补品之一

景阳鸡是一个体型较大的肉用型地方品种,是中国国内稀有的肉用型地方品种资源,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俗称为“九斤鸡”或“景阳九斤鸡”。据《建始县地名志》记载“景阳鸡个体大、肉质好是全省内闻名的地方品种”。因主产于湖北省建始县景阳河(清江中游)沿岸,故取名景阳鸡。

景阳鸡是地方鸡种中少有的体型大的肉用型品种,具有个体大、性温顺、耐粗饲、产肉多、肉质好、味道鲜、营养价值高,特别是硒、锶含量高,具有滋补保健功能,是中国国内稀有的肉用型地方品种资源。

景阳鸡的形成,与产区环境、气候、物产、山坡牧地广阔等自然条件有密切关系。养鸡是当地农户的传统养殖业,历史悠久,一般农户养鸡在20-30只。2007年,饲养规模达到51万只,占全县家饲养量的47%,其中原种场饲养规模1.5万只96个家系,扩繁群饲养规模达7.3万只,自然保护区(双寨子、龙家坝、大树垭、)常年饲养景阳鸡达5.8万只。

景阳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为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景阳镇、官店镇、花坪乡、红岩寺镇、高坪镇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黄连

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黄连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恩施药材丰富,主要有利川黄连、窑归、板党、当归、天麻、贝母、田七等,利川黄连最为著名。黄连性寒、味苦,具有泻炎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主治高热烦躁、胸闷呕吐、泄泻痢疾。利川市春迟夏凉,秋早冬寒,垣充沛,日照较少,为黄连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利川市栽培黄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国黄连的重要产地。

全世界种植栽培黄连最早的国家就是中国,其中,拥有将近1000年种植悠久历史的要数湖北省的利川市,自古以来被世人称为是中国“黄连之乡”,利川所产的黄连形如鸡爪,即有“利川黄连”之称,品质药用为全国最优,它别名又叫南岸味连,属于黄连中的名贵品种。

利川黄连形如鸡爪,根茎集聚成簇,黄肥坚实,早在唐代就列为贡品。1985年,利川被湖北省计委列为全省黄连基地县,并被国家有关部门指定为全国黄连生产基地。

利川位于鄂西南隅,属于云贵高原东北延续部分,为大巴山系余脉,武陵山系西北部,面积为4602平方公里。全市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位于东北部的寒池,海拔2415米,最低点位于西南部长顺郁江出境处,海拔315米。利川地处中亚热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与同纬度平原相比,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高山春迟秋早,湿润多雨,冬长夏短。年均气温8-12℃,年日照时数1278小时,年降雨量1500毫米,无霜期190天。

利川市为黄连生产作了大量艰苦、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工作,使利川成为全国黄连栽培新技术的原创地,全国黄连产地生态保护的示范地,中国“南岸味连”的正宗原产地。

《中国名乡大全》中记载,利川盛产的“鸡爪黄连”,出口日本和欧美等国。在2009年底由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黄连”的品牌价值被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课题组评估为5.99亿元,在中国品牌农产品百强排名中位居第89位。利川适宜种植黄连的地方很多,但最适宜的还是建南镇、谋道镇、汪营镇、忠路镇、凉雾乡、福宝山生态开发区等地海拔在1200米至1800米之间的高山地区。到2008年底,利川市共有黄连留存面积9.8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4%,黄连产业总收入达2.7亿元。

利川现有15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出产黄连。主要生产基地有:建南、汪营、谋道、忠路及福宝山5个乡镇和开发区,涉及有110个村、970个村民小组、3万多农户种植黄连。2009年利川黄连产业总收入4亿元,其中连农收入2.3亿元,销售企业1亿元,加工企业0.7亿元。其中,利川香连药业有限公司可谓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以黄连为原料药,进行中成药加工,2004年通过国家“GMP”认证,其加工生产的“香连片”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国家应急储备药品。利川市清江黄连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黄连种植为主,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中药材专业公司,公司现有基地总面积4000余亩,其中黄连留存面积1500亩,产品以统连、枝连、黄连饮片为主,销往武汉、亳州及安国等地的药材市场及药材加工企业。

目前利川市黄连留存面积约5万亩。通过推广黄连之圣徐锦堂教授的“生态节能黄连栽培技术”后,从2001年以来每年以新栽培l万亩面积增长,预计到2010年留存面积将达到10万亩,每年产量超过4000吨,产值超过2亿元,药农增收1.2亿元左右。

地域范围

利川黄连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连,又称南岸味连,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利川黄连在当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连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连基地。

特定品质

目前,利川黄连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文化典故

《利川县志·卷之七·物产篇》记载:“黄连,邑产甚多,似鸡腿者良。”说明明朝土司制度时期利川黄连已广有栽培,且有鉴别良莠的标准。其实,从唐至清代,黄连一直是利川重要的土产,并用作贡品。清朝以后,黄连种植面积逐渐增加。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榨广椒

在土家山塞的平民百姓家里,常年珍藏着主妇的一道看家菜,炸广椒。这种菜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可以看到,男女老少人人爱吃百吃不厌。 辣椒菜有很多种做法,炒,烧,腌,炸,磨。炸广椒可以说是家家必备的小菜,酸香可口,既可干炒又可能性作汤,其做法大 体是先将红辣椒剁细,和进包谷面里,装进炸坛里并一层一层的压紧,表面放上一层桐麻叶或塑料纸,用篾扎紧,将坛子倒扑在盐水盆里中,一月以后,即为炸好了,要吃时随时可以挖一些出来,蒸熟或放在锅里炒熟,放进油盐也可以炒熟了再加菜叶和水,当汤吃,特别是做蒸肉时更是少和炸广椒,大多用猪肉一起混炒,腊肉炒广椒算是土家族的饮食一绝。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体制作是:将鲜红辣椒去蒂洗净,沥干水分,用铡刀剁成细沫,加入食盐拌匀,再加入苞谷面拌匀(也有的还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的)。盛入干净的坛子里,上面盖上菜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盆中,加入水(称为倒腹水)。优点是重力压住坛口,密封效果好,吸水有度,为无氧发酵提供了保障,使成品口味更醇更香。制作少量的鲊广椒也可用正腹水坛子,即有沿可放水的,正放,在沿内槽中放水,盖上盖,但这种坛子制作的鲊广椒不可存放太久,因为坛子内气压有可能将坛盖冲开进入空气,也可能吸水过多变稀走味。拌好的鲊广椒装坛后让其充分发酵,大约3周后就可取出烹制。一般是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还有用鲊广椒做蒸肉、扣肉底料、伴料,这样做出来的蒸肉不油腻、爽口,易消化吸收。甚至用它与苞谷面做成苞谷糊喝的,叫鲊广椒糊。

在选用辣椒时,最好用农历白露以后的辣椒,做出的味才好,否则就会太酸。苞谷面最好用恩施的小子黄苞谷。除了用苞谷面外,也有少数用糯米粉的。鲊广椒装入坛中后,一定要保证盆中有水,密封性好的可保存几年不变质。

现在生产鲊广椒已不局限于家庭,有专门的食品企业生产,采用现代科技真空包装,方便运输,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享用。(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据记载,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5000多担。后受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坝乡实行恢复性生产,1981年的产量达到了1064多担,成为当时我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当地还将坝漆编成民歌进行传唱:“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渐渐的,坝漆成为了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帝茶

咸丰帝茶是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的。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咸丰帝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咸丰县自古盛产名茶,是武陵山区极负盛名的茶叶产区之一。2010年咸丰县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2011年2月又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考核验收的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近年来,咸丰县加快茶叶基地建设步伐,至2012年底茶叶留存面积达12.3万亩,年加工干茶5200吨,实现产值3.3亿元,成长为促农增收的特色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咸丰县采取整合品牌、严检品牌、认证品牌、推介品牌、保护品牌等措施,打造“咸丰帝茶”公共品牌。

2013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咸丰帝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