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特产美食是什么 凉山彝族家乡美食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特产美食是什么 凉山彝族家乡美食介绍更新时间:2024-01-10 02:14:03

一. 四川省 凉山 德昌 德昌桑椹

德昌桑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昌桑椹是四川凉山德昌的。

德昌桑椹

四川省德昌县永郎镇、锦川乡、老碾乡、乐跃镇、小高乡、麻栗镇、阿月乡、德州镇、六所乡、茨达乡、宽裕乡、巴洞乡、王所乡共1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德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德昌桑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通知》,德府发〔2013〕17号

德昌元坤绿色果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DYK0001S-2013《德昌桑椹(桑果)》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三.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四.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武陵源 葛根茶土家(族)人的甘露

    采用湖南省西部--张家界高山区的野生葛根加工。    葛根茶是一种纯天然、无任何污染、未加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饮品,富含钙、铁、铜、锌、硒、磷元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十八种氨基酸。    葛根是一种野生植物,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寒群山之中,可生食,也可入药。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中对其功效有详细记载。中医认为葛根味甘辛,性平无毒,食之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同时因它含有大量的黄酮素化合物,故能降压退火、抗病解毒、防癌抗癌。    长期饮用,有补元气、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显著疗效,还有养血安神、滋阴壮阳、健脾益胃、活血通脉、降压减肥、养颜美容之功效。    饮用方法:取葛根茶0.8克左右放入杯中,然后用95度左右的开水加上盖浸泡1--2分钟,即可食用,也可直接食用。( 张家界)

五. 四川省 凉山 盐源 凉山白瓜籽

白瓜籽,又名光边、双边白瓜子,主产于我州盐源县,分布于西昌、冕宁、德昌、会理、会东、喜德等县,年产量有20万公斤。白瓜籽是农民种植的一种叫砍皮瓜的种子。砍皮瓜可以套种在玉米地里,瓜肉可以鲜食或晒干作饲料,瓜籽可以榨油、做糖果、糕点和配料,可作罐头食品,亦可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五香瓜籽。

白瓜籽的特点是:光面平滑、双边、色白、籽粒大、皮薄、饱满、肉厚,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营养丰富,是凉山州的传统出口产品。

六. 四川省 凉山 盐源 盐源早核桃

盐源早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盐源早核桃是四川凉山盐源的。

盐源县是我州第二森林资源大县。县境内气候非常适宜核桃生长,出产的核桃品质优良,盐源早、迎宾、优源、盐晚1号、盐晚2号等优良品种稳产高产、出仁率高,加工成品率高。2012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0.5万亩,实现鲜核桃产量2860万斤,产值2.29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达1500元以上,较2011年增加39%。

政策推进

近年来,盐源县委、县政府坚持“规划引领、科技支撑、基地示范、龙头牵引”的林业发展战略,积极调整农业结构,整合项目和资金,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大力发展核桃产业。

为充分挖掘核桃资源潜力,盐源县成立了核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落实,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除国家、省、州级林业产业项目有专项资金扶持盐源县核桃产业外,县财政拿出4000多万元县级森林植被恢复费专项扶持核桃产业发展,平均每亩无偿扶持200元的种苗、肥料等费,大大提高了全县群众发展核桃的积极性。

科技推进

强化良种选育及良法推广,开展以早实、丰产、优质为目标的新品种引进与选育研究,选育出适合全省核桃主产区生产发展的“盐源早”、“迎宾”、“优源”、“盐晚1号”、“盐晚2号”等地方优良品种。探索出“鸭舌嫁接法”低质低产林高接换优改造技术,共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坚持品种良种化,栽培标准化,推广应用“无公害农产品核桃技术规程”和“无公害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建立核桃园。

品牌推进

在强品牌、树形象上狠下功夫。2009年,盐源县被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列为省级农业标准化优质核桃示范区。2010年“盐源早”被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为优良品种。2012年全州林业产业发展会上,盐源县选送的“迎宾”核桃被由中国林科院、四川省林科院及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设计研究院的专家组成的评选组评定为金奖。据悉,盐源“迎宾”核桃具有丰产、早实、中熟、抗逆性强,坚果近圆形,取仁极易、核仁饱满、白色、味香,具有较高的加工价值等特性,加之其果型美观,具有较好的市场开发价值。

盐源早核桃

四川省盐源县核桃产业化技术协会

11742325

核桃(坚果)

七.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醉豆花

该菜选用优质黄豆磨制成嫩豆花,加醪糟、枸杞烹制而成。醪糟又称甜酒,有醇香味甜的特点。冬食可以补温御寒,并有补气活血之功效,以其汁制成醉豆花,色彩美观,杷嫩柔糯,甜香爽口,有浓郁的酒香味,十分诱人,是冬末初春的时令佳肴。

八.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九. 四川省 凉山 西昌 彝族漆器

彝族漆器是凉山地区著名,其用色考究,黑红黄巧妙搭配,间隔使用,黑得浓重,红得火烈,黄得艳丽;纹饰大多自然写实,美观大方;种类更是繁多,涉及20多种生活家居用品。特别是餐具、酒器更是独具特色。彝族酒具如酒杯多采用木制外,还有用鹰爪作杯脚者,也有用羊角、牛角制成者。其它民族餐具或生活用品如碗、盘、勺、匙、杯、罐、钵、壶、烟斗等,也是用木制的,内外多涂彩漆,一般以黑色为底,再彩绘红、黄两色。非常漂亮,收藏、送礼两相宜。

彝族漆器民族风格特别突出的造型,是鹰爪杯、雁爪杯、牛角杯和野猪蹄杯等饮酒器皿。这些酒器直接取材于自然物体,磨制彩绘而成,古朴自然,造型不凡。这些动物都凶猛、有力,为牧猎民族所敬畏,借用它们的角、爪做酒杯,可以显示自己身份的高贵和势力的强盛。

漆器的纹饰特点是自然写实。纹样皆源于自然,来自生活。山河日月、花鸟虫蛇、植物形体、家畜野兽以及生产生活用具,通过直接摹拟,再逐步加以提炼、概括——圆日、弯月、水浪、山形、鱼泳、马翔、动物的弯角、爬蠕的小虫等等,通过工匠的眼睛,使之规则化、艺术化、抽象化,在漆器上再现出各种写实效样,形义一致。漆器纹样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自然纹样、动物纹样、植物纹样、生活纹样、生产纹样和人文纹样。其中动物纹样居首,植物纹样次之,说明彝族经历了漫长的游牧生活,以后定居农耕,畜牧业仍在其生活中占相当的地位。

漆器的图案其图案有单一纹样、连续纹样和单元纹样。工匠根据器皿的部位需要,将单个纹样连结或组合起来,形成带纹或中心图案,一般带纹筛子器皿的边沿或作间隔带,如将虫纹首尾相连或作平行排列,或把火镰纹加以提炼,再规则化,把象形的曲线拉为直线,即似囫形纹,均形成带纹。诸如此类的鸡冠纹、指甲纹亦然。器皿的主体图案也有二方连续,主要用于浅腹器型。带纹横贯腹中;鼓腹和深腹器型的中心图案多将单独纹样巧妙地组合一起,形成单元图案,再配以辅助纹饰,重点突出。漆器图案的布局与器型和谐。

如筒状器型,作根线纹饰;鼓腹器型,往往先作横分层,上下绘以宽带纹饰,主要纹饰终于腹部,腹部一分为二成两单元方块,每单元又略是窄长,两端再竖分割以缩长增宽。这种定中求窄,窄中求宽,彼此呼应的手法是很巧妙的外型器物,一般通体满绘花纹,显得饱满、乖巧。器物的不同。不同部位给上不同花纹,一般都作到粗细疏密兼顾,主次位置得当,繁简相宜,绚丽的纹饰图案与优美的造型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漆器图案的结构是很讲究章法的。如器物的单元方块图案上,多以一个圆为中心,由中心向四周伸延。不论纹饰繁简,均以一心控制全留,匀称不乱。

漆器的色彩有红、黑、黄三色。彝族人民喜爱红色,它象征勇敢、热情,黑色表示尊贵、庄重;黄色代表美丽、光明。三色错综调配,间隔使用,色泽明快艳丽。漆器的上包方法,是在底色上勾画结构,再绘纹饰轮廓,最后再片涂铺色,无渐次色和混合包,这种上包方法比较简单,较之先铺色再据不同的物体绘出不同的颜色形态,更显得粗放,简略。这样红、黄两色在黑漆底上形成鲜明的冷暖、强弱、明暗的对比,并形成一定的空间感,从而产生出和谐的韵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