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西上饶人七月半用面粉做的特产 江西自制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西上饶人七月半用面粉做的特产 江西自制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2 03:24:55

一. 江西省 上饶 上饶县 灵山石茶

灵山石茶 生长在上饶县灵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石缝中。是灵山珍稀树种之一。茶树杆高,叶片圆厚,颜色深绿。茶味奇特,口感微酸、咸、苦、涩,入喉清凉,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防暑降温等功能,是热咳及咽喉炎症的克星。因地处高寒,采摘期比普通茶叶晚月余。当地农妇每年立夏前后上山摘茶,加工成石茶干,装入陶瓷罐珍藏。石茶越陈越凉,灵山人把隔年陈茶换出来炎夏饮用,多年陈茶则用来馈赠亲友。灵山石茶属生态保健珍稀饮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 江西省 上饶 铅山县 夏羹粿

七月流火,江南稻花飘香。每当在这开镰之际,铅山农民都要尝新,做“夏羹粿”吃,说是老一辈传下的习俗,吃了“夏羹粿”脚骨硬,有力气“双抢”。

铅山“夏羹粿”选用新米做原料,淘洗浸泡后磨成浆,加少许石灰,上灶煮沸搅拌成羹起锅,揉成圆条状,再搓成弹珠大丸子。把黄豆芽、豌豆、鲜肉、虾米等佐料切细,用熟猪油炒熟起锅。再烧开水倒入锅煮沸,放入盐、酱油、熟猪油和味精,倒入炒熟的佐料,用水淀粉勾芡,再撒入辣椒,香葱即可。“夏羹粿是赣东北地区的名牌小吃,与传统的“夹子粿”、“灯盏粿”“麻粢粿”齐名。

如今,铅山“夏羹粿”已不再是尝新时节的专利品,它已成了街头小吃摊上的风味小吃,一年四季都有,是南来北往客人一饱口福的早点。

三. 江西省 上饶 弋阳县 大米粿

用大米煮熟后捣烂,制成条状,可加炒、煮、煎均可,入口瓷软,不粘牙。

肉馅烧饼:馅饱汁多,味鲜、辣。

四. 江西省 上饶 信州区 黄蛤

黄蛤性温,捕捉后晒干入药,有消积 治胃痛之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蛤蚧”。( 上饶)

五. 江西省 上饶 铅山县 铅山竹编

铅山竹编 铅山传统手工业品,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明、清时期就饮誉大江南北。将造型结构与材料的质地及编织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制作篮罐瓶篓、盘碟箱盆,造型美观;所编各种生物、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六. 江西省 上饶 横峰 葛源芋头糖

芋头糖,又名兴安酥(历史上横峰称兴安县)。最早生产于葛源,是葛源的传统食品,故又名葛源芋头糖。

芋头糖用糯米、芋头、芝麻、白糖、茶油等原料制成。历史上,葛源生产的芋头糖就闻名省内外。据说,葛源的芋头糖,别处无法效仿,即使用同样的原料、同样的方法,制出来也及不上葛源芋头糖。原因是葛源的糯米好。葛源前山村一带种的糯谷,生产时间长,当地水土好。从下种到收割,要历经春夏秋冬四季,沐浴四季雨水。这种稻谷碾出来的糯米质白、粘性重。蒸成糯米饭与熟芋头一起捣烂,撕成小团,再蒸。然后又捏成条切成片晒干,放入油锅中炸,体积急剧膨胀,捞上来趁热拦熟芝麻、白糖,便是芋头糖。这种食品,具有酥、香、甜等特点,进口消融,故又名料化糖,最适宜老人吃。据老人传闻,葛源芋头粮,清代曾被列为贡品,深受皇宫青睐。每年立冬过后,横峰葛源芋头粮便大批生产,畅销各地。远在外地工作的横峰人,一吃上芋头粮,便知道这是来自家乡的食品,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思乡之情。

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鼓舞下,横峰县的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其中芋头糖的生产已成为几个乡镇的拳头产品。为了适应当前的供销需求,有的厂家已将芋头粮美其名为芝麻糯米酥,用印有花纹图案和文字说明的食品袋包装,一斤一包、或半斤一包,既便于携带,又美观大方。目前,葛源芋头糖已远销全国各地。

七. 江西省 上饶 玉山 三清山白茶

三清山白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清山白茶。江西省玉山县,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该茶产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地区,该茶是绿茶中变异的珍稀茶种。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绿茶中的2-3倍。茶多酚含量比普通绿茶低一半,属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珍贵品种。经独特工艺制作,外形条索挺直紧结。色泽嫩黄、绿润、鲜活、叶肉玉白,叶脉翠绿,汤色清澈,茶香馥郁;饮之滋味鲜爽,唇齿留香,甘味生津,为茶中珍品。

三清山白茶是绿茶中变异的珍稀茶种。经生化测定氨基酸含量一般在6%左右,

三清山白茶冲泡后效果图集(4张)最高可达9%,是普通绿茶中的2-3倍。茶多酚含量比普通绿茶低一半,属高氨基酸低茶多酚的珍贵品种。采摘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为制茶材料,经独特工艺制作,外形条索挺直紧结。色泽嫩黄、绿润、鲜活;冲泡时似片片翡翠漫舞;冲泡后,叶肉玉白,叶脉翠绿,汤色清澈,茶香馥郁;饮之滋味鲜爽,唇齿留香,甘味生津,为茶中珍品。集观赏、营养、经济三大价值于一体,具有“高雅、淡雅、文雅”之韵味。-

三清山白茶

地域范围

三清山白茶主要分布于江西省玉山县行政区内的五个乡镇和国家风景秀丽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管委会的三清乡,以及紫湖镇、怀玉乡、下塘乡、横街镇、南山乡等乡镇。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边缘、信江上游,东界浙江开化、常山、江山3县市,南接广丰县,西连上饶市信州区,北毗德兴市。素有“豫章第一门户”“两江锁钥,八省通瞿”之称。产地位于东经1170521—1180251,北纬280301—280591。介于海拔758至1182米之间,地域范围保护面积1200公顷,年产量3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三清山白茶,其形如凤羽,色如翠玉,内质香气鲜爽馥郁,甘醇生津,汤色清黄明亮。 2、内在品质指标:三清山白茶总灰分4.78—5.25%,水浸出物40.2—41.6%,粗纤维6.11—6.53%,酸不溶性灰分0.09—0.12%,水溶性灰分碱度1.81—1.99%,,氨基酸含量4.9—5.1%,茶多酚含量13.2—15.6%。 3、安全要求:三清山白茶安全卫生指标符合《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NT/5197-2002)和《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NT/5198-2002)的规定。

八. 江西省 上饶 德兴 德兴土杨梅酒

德兴土杨梅酒是江西省上饶市德兴市的。德兴土杨梅酒酒体晶莹剔透、色泽鲜艳亮丽,果香浓郁,酒香宜人,入口清爽、柔和,余味绵长。

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制成杨梅酒,还可以解疲劳、散暑气、驱风湿、制泻吐等功效,常吃可以预防感冒,增强抵抗力,能起到抗氧化、调节血脂、降低胆固醇和清除体内垃圾等功效,对肠胃也有保健作用。

德兴市境内适宜杨梅生长,张村、香屯、昄大、黄柏等地都有规模种植,民间用杨梅酿酒甚多。酿酒比较有名的有昄大杨梅酒和黄柏杨梅酒,其选用新鲜成熟的杨梅和上等的糯米烧、冰糖等为原料精制浸泡而成,具有浓郁的杨梅余香。酒体晶莹剔透、色泽鲜艳亮丽,果香浓郁,酒香宜人,入口清爽、柔和,余味绵长。杨梅酒中的杨梅(用白酒浸泡的杨梅),盛夏时节食用会顿觉气舒神爽,消暑解腻,是与家人、好友团聚时首选之佳酿美酒,民间卖价30元/斤,是孝敬长辈、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

德兴的杨梅酒还有一段特殊的历史。1957年11月30日,时值初冬,为考察大茅山地形和森林资源,选择下放干部生产点,方志纯同志曾来到德兴大茅山脚下,利用大量野生杨梅,研制杨梅酒获得成功,并取名“香美酒”,中央轻工业部酿酒专家朱梅工程师对“香美酒”写了十六个字的评语:“红而发光,甜而发香,微酸爽口,常饮寿长”,当时的大茅山垦殖场对杨梅这种野果的开发,有两句话:“叫野果乱石翻身解放,让荒草枯木大放光芒”。野果,指的就是杨梅。

九. 江西省 上饶 广丰区 广丰牛

产地与分布:广丰牛的中心产区和原产地在江西省广丰县,主要分布在产区周围的玉山、上饶、横峰、弋阳等县部分地区。外貌特征:公牛头重而宽,母牛轻而狭。鼻直,额平,枕骨突出,眼睛多突出,角形分“富字角”、“鹰爪角”、“火叉角”、“扁担角”四种,公牛肩峰隆起,高出鬐甲,峰顶呈馒头状,母牛乳房发育良好,0整齐,距离均匀。蹄黑色坚实,呈圆形,蹄底周围突起,蹄缝紧。系短,与蹄部紧密相连。尾长过飞节,尾帚大而长。毛色有黄色、黑色、棕色和棕黑四种。被毛光滑而有光泽,皮薄紧凑而有弹力

  

【形成历史】

广丰牛的来源,据老农回忆,建国前近百年内,只有外省到广丰买牛,祖孙几代向来没有从外地进牛,故被认为是地方品种。

广丰为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气温温和,境内为低丘陵,土肥,坡低,草茂,有利于牛的生长发育;加之交通不便,未受外来品种干扰,为该品种的自繁自育创造了条件。同时产区多为环山梯田,旱地面积大,山间及农村道路多系风化后的细沙粒结构,牛长期在这种环境下耕作行走,促使广丰黄牛四肢粗壮,蹄坚耐磨,故有“铁蹄牛”之称。

广丰人多田少,但靠农业经济收入有限,为了增收,大量饲养畜禽是广丰人民的传统习惯,出卖“漂牛”(即培育牛)也有悠久历史。为了培育质优价高的牛,他们一般都选择体型高大,骨骼粗壮,体型紧凑,耕作力强的公、母牛的后代,这样年长日久,牛就越来越好,越“漂”越优,如产黄牛之乡的黄丰大队就是“漂牛”之都,他们即有“漂牛”的习惯,又有选牛的经验,所以这里的黄牛特别优秀。该大队曾被评为华东地区“养牛模范大队”。

十. 江西省 上饶 广丰区 广丰白玉豆

广丰白玉豆,白玉豆属滕生豆类,皮纯白光滑,呈扁长椭圆形,为地方珍稀品种,豆中珍品。



白玉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类食品,富含维生素A、B1、 B2、C、 E,经常食用具有壮骨强身、降低血压、促进食欲、防治胃疾病等功能。特别是维生素E含量很高,故有抗衰老、美容等功效,白玉豆中的微量元素铁、锌、钙、硒含量适中均匀,塔配合理,其中钙含量较高,可促进骨骼生长,能预防骨质疏松,白玉豆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为果蔬食品之首,白玉豆脂肪总量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占50%以上,对软化人体心脑血管有特殊功效,常食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随着广丰县被列为全省特色豆类生产基地后,近年来,白玉豆产业化开发颇具规模,种植不断扩大,全县年种植面积达 1万多亩,产量达300万公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