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芜湖特产咸菜苔 芜湖最好吃的最开胃的咸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芜湖特产咸菜苔 芜湖最好吃的最开胃的咸菜更新时间:2024-01-15 13:07:08

一.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老芮麻油

老芮麻油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陶辛镇的。老芮麻油采用原生态的古老木榨工艺,生产味醇、浓郁、独特的木榨麻油,香飘十里。

木榨油的工艺特点完全是用人力借助木榨设备将菜籽、芝麻原料榨成食用油脂,不添加任何化学浸出剂和防腐剂、香精等,从而保证了油品的地道纯正,富含营养,食用安全放心。在唐代,就有木榨油作为朝廷贡品的史料记载,其工艺流程是:先将原料菜籽用风车除杂、炒锅炒熟,上槽碾末,包饼进榨,木槌冲榨,而后沉淀沥油。木榨油要存放一周后方可食用。油榨槽和冲榨所用的木槌一般选用檀木、栗树加工制成。

老芮“木榨油坊”年榨油菜籽300多吨,所榨菜籽油、麻油在市场上闻名遐迩。“老芮油坊”与旅游结下不解之缘,是芜湖市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同时也是陶辛水韵(3A级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油坊将着手加快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以“陶辛水韵”景区为依托,着力营造“老芮油坊”木榨菜油、麻油的品牌特色,积极申报注册安徽省著名商标和国家绿色产品,形成公司+农户+基地联结机制,做好产业链的大文章,将木榨古老工艺,全国仅存的规模最大的木榨油坊之一——老芮油坊继续发扬光大,让即将消失的木榨古老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二.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长江三鲜--鲥鱼、刀鱼、河豚

无为、和县境内的长江水域,盛产制鱼、刀鱼、河豚。这3种水产品不仅以各自独特的风味闻名全国,还因为它们上市时间短而愈加名贵。河豚上市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其后刀鱼上市,约在农历四月份;农历五月初制鱼上市。其中,河豚、制鱼上市持续时间仅20天左右,刀鱼上市时间略长些。目前鲥鱼、河豚已成为国家明文禁捕的珍贵鱼种。( 巢湖)

三.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烧卖

烧卖,是芜湖的传统名点之一。它创制于是1757年。该点心选用猪腿肉、猪板油、荠菜或青菜嫩叶,加调料拌成菜肉猪油馅心(也可以用肉汁糯米制成馅心)。用精白面粉加水揉合制成边皮薄,底层厚的皮张,再包入馅心,经蒸熟即成。具有滋味美,不粘牙等特点。

四.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板鸭

无为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 巢湖)

光绪年间,由新疆等地迁来无为县定居的五十余户回民首创,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鼓楼口林鸿兴经营的板鸭最有名。无为板鸭制作精细,首选上等麻鸭,体重在2公斤上下。宰杀洗净后,在翅下划二寸长刀口抠出内脏灌水洗净后,放入食盐,灌进硝水晃动,再入缸腌制,先腌鸭身,两小时后将鸭头朝下,再腌两小时,挂在风口晾干水分。接着用细铁棍作架,将鸭置上,下以木屑缓慢燃烧熏烤,每隔五分钟翻熏一次,待到鸭坯色泽金黄闻到香味,加八角、花椒、桂皮、丁香、小茴香等香料入布袋,扎口,放进注水锅内,再加香菇、冰糖、酱油、醋、葱、姜,烧开后,放入熏烤过的鸭坯,用小火约炖十分钟,再用柴灰压火焖三十分钟即可。成品鸭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兼具北京烤鸭的芳香和南京板鸭的鲜嫩。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全县已有1000多户加工板鸭,有的还制作熏鹅出售,无城西郊凌井行政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板鸭村”。目前有4万多人在全国各地加工销售,年产销板鸭、熏鹅约500万只,获纯收入3亿多元。在无为县城区,每日热销板鸭逾8000只,数百家餐馆大多将无为板鸭作为一道必不可少的特色菜。居民家中来了客人,也以购买板鸭为敬客。此外,走亲访友,捎上几只无为板鸭已成为礼尚往来的首选,无为板鸭约有50%成了馈赠品。

无为板鸭有人说又叫熏鸭,想是讹传,地道的无为人从不这么叫,即便在外地,也都叫无为板鸭,这名字早已深入骨髓,雷打不动了。不过板鸭的做法确实与熏有关,先宰杀拔毛,然后不开膛破肚,用铁钩从1处掏出五脏六腑,再配以八角、丁香等,先熏后卤,当遍身酱黄、通体流油、香气四溢时,鲜嫩爽口、回味无穷的板鸭就做好了。一只板鸭,从宰杀到熏烤,再到卤制,环环相扣,工序繁杂,颇不简单,然对于制鸭人,却熟练得像变魔法,这在旁人看来,是不大不小的眼福。

板鸭是无为的名片。在无为,做板鸭的不计其数,出名的大多在城里,城南马家、城东燕家,可谓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卤水配料和熏烤火候,都是祖上秘传,从不示人。无为人不必用口尝,看色泽闻香味,就能断定品质好坏,外地人在这方面永远搞不懂。所以无为人给外地人送板鸭,常常要交代是“马家”还是“燕家”,以示正宗,可尽管如此,外地人还是不解奥妙。至于无为人外出做板鸭,即便不正宗,只要挂“无为板鸭”的招牌,一定就名声响亮。

说“无为人会吃”,是玩笑,却也到位。无为小城是千年古城,凹凸的石板路,幽深的古巷,随处可见,很有古徽州韵味,在那样的街巷,板鸭摊星罗棋布,香味飘出老远,无时不吸引人的食欲。板鸭吃法考究,宜冷不宜热,否则味道就差了九成。卤水有时可缺,但醋、麻油、蒜瓣断不可缺。外地人常抱怨味道不对,殊不知吃法有误。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历史。据无为县志记载,板鸭在清道光年间就已闻名,“民俗婚筵多用鹅,后改为鸭。”至今男女订婚送板鸭的风俗依旧不变,这叫“超节”。只要定了亲,逢年过节,男方就得给女方“超节”,连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姨,也一一不能落。开支虽然不小,可娶媳妇的事,男方总是笑嘻嘻的。但板鸭更多用在日常待客,只要来客,就买板鸭,这做派约定俗成,城乡一致,板鸭买来,主人觉得很对得起客人,客人也感到受了礼遇,心也就拉近了距离。

人鸭同理,出名都需要沾光。我一直觉得板鸭生错了地方,倘若落在皖南,多少沾上名人雅士的光,说不定早就成为皇家贡品,可板鸭偏偏生在水乡无为,至今还在民间打拼,并未真正登上大雅之堂,是真正的平民鸭,连做法也纯手工,并不成规模,曾有试验流水线制作的,却因口味难敌手工,还是打不出去,可见凡事都是少而精,多就滥。至于买卖,板鸭历来只摆摊,不开店,小本经营。张记、王记、李记,一家家板鸭摊像一粒粒珍珠,撒在无为的古巷老街,也把香味撒遍了小城。

但板鸭的名声到底还是一年年叫响,如今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星级饭店也有了它的身影,省城就有饭店打直销牌,说每天直接由无为运来,很正宗,看来身价的确高了。我来省城多年,年年仍与板鸭打交道,除了在饭店吃过,更多是老家带来的,比较起来,还是老家的正宗。看来板鸭与人一样,也是要寻根的。但板鸭的味道在外地一直没被普遍接受,所以如此,有说是偷工减料,有说是配方不对,其实更与用鸭有关。板鸭用的是麻鸭。无为乃鱼米之乡,水田成片,很适合养麻鸭。在我儿时,村村都有专业养鸭人,县冷冻厂也放养大批麻鸭,冬天一到,一批批麻鸭在望不到边的水田里“嘎嘎”歌唱,此起彼伏,煞是壮观。如今养麻鸭的已稀少,而无为人做板鸭遍及全国各地,不可能都再用土生土长的无为麻鸭,可外地鸭品种养法都不同,味道也就有别,即便在无为,鸭源也紧缺,只好用鹅代替,如今无为城除了秋冬季节,再有名的板鸭摊也基本只有板鹅,而无板鸭,实属遗憾

五. 湖北省 武汉 洪山区 洪山紫菜苔

洪山紫菜苔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洪山紫菜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洪山菜苔仅产于武汉市弄昌洪山寺一带,菜茎为红色,较一般菜苔粗。用油爆炒后酥嫩香软,略带甜味,是蔬菜中的佳品。

产于湖北武昌。 又名红菜苔,俗称油菜苔,简称菜苔。洪山,处于丘陵地带,有九岭十八凹,土质为红壤和黄壤土,避风向阳,又有泉水浇灌,冬春之际,气候温和,最宜紫菜苔的生长。 《名医别录》中记载:芸苔"乃人间所啖菜",这里的"芸苔"就是紫菜苔。早在三国时,紫菜苔已是普遍食用的蔬菜。在《齐民要术》、《唐本草》、《唐本草注》等古书中, 都有关于紫菜苔的记载。清代的《武昌县志》、《汉阳县志》中也有洪山紫菜苔"味尤 佳,它处皆不及"之类的记载。相传是湖北历代向皇帝进奉的贡品,曾被封为"金殿玉菜"。紫菜苔,采摘早,产量高,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傲霜抽苔,粗壮肥嫩,色带嫣红,柔脆可口。每100克可食部分含碳水化合物4.2克,蛋白质1.6克,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 尼克酸、抗坏血酸,以及钙、磷、铁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成分。

六.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龙岩咸酥花生

龙岩咸酥花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岩咸酥花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岩咸酥花生”系指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生产的咸酥花生。龙 图1 龙岩咸酥花生

[1]岩市新罗区盛产花生,尤其是加工咸酥花生。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新罗地区就开始以精湛的工艺加工花生,有200多年的制作历史。咸酥花生以酥、脆、香而闻名,色泽美观、皮薄易剥、粒大肉满、具有悦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疟之功效。产品不仅畅销于中国国内市场,在国际上也被视为佳品,市场潜力很大。 [2]

产品特点

福建省龙岩市传统烤制的咸酥花生,也称盐酥花生,较之各地名产,更具独特风格。其花生原料具有双仁果多,荚果均称,网纹清晰,果实饱满,蛋白质含量高等特色,采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的花生原料,通过湿焙或干焙的加工方法,使产品达到酥、香、脆,咸中略带甘甜的滋味和口感。[2]

相关风俗

自古以来,龙岩人把花生视为吉祥之物,它象征财丁两旺、繁荣昌盛。焙制后的果仁香味浓郁、生津爽口。每逢春节,家家户户必购备花生。龙岩有俗话曰:“两手一拜,红柑一介;屁股一拱(上身弯下,鞠躬),花生一捧。”小孩拜年时,大人不一定给红包,但必须赏给红柑和花生。民间喜庆宴席,第一道菜也必定是花生,主客双方将都因此得到幸运。[2]

质量管理

早在1998年,龙岩咸酥花生就被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列入首批农 图2 龙岩咸酥花生标准化生产

[3]业产业化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制定了包括种子、栽培技术规范、原料果、加工工艺、产品标准的《龙岩咸酥花生标准综合体系》,并通过贯彻实施,推动农户按标准栽培和加工咸酥花生,提高了花生产量和质量,促进了花生产业快速发展。此外,龙岩还成立了龙岩咸酥花生加工集团和花生产业协会,实行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营,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生产规模扩大,产品由分散经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销售则由散装销售向包装销售方向发展。[2]

保护范围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政府《关于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产地范围的请示》(龙新政综〔2007〕10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所辖行政区域。[4]

专用标志使用

龙岩咸酥花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4]

技术要求

(一)栽培技术要求。 1、品种:适制加工的珍珠豆型花生品种。 2、立地条件: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排灌方便,pH值6至7,有机质含量≥1%。 3、栽培与管理: (1)播种时间:7月下旬至8月上旬。 (2)种植密度:每公顷小于18万穴,中间穴播2粒仁,边行穴播3粒仁。 (3)施肥:施足底肥,适当追肥。如果使用氮肥,每公顷纯氮的施用量不超过60公斤。以农肥为主,每公顷施农家肥15000公斤以上。 (4)病虫害防治:2至3年倒茬轮作。收获前一个月禁止使用农药。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4、收获:11月下旬至12月初,田间花生90%荚果的果壳外表呈现出明显的硬网纹,果壳内壁的柔软组织完全收缩,种皮呈现粉红色,果仁已充灌果壳的内腔时,即可收获。 (二)加工工艺要求。 1、工艺流程: (1)湿烤:鲜秋花生果选料→清洗→蒸煮→烘干→焙烤→筛选→包装。 (2)干烤:干秋花生果选料→浸泡→清洗→蒸煮→烘干→焙烤→筛选→包装。 2、清洗:鲜果花生从地里采收后24小时内清洗;干果花生在盐水中浸泡12小时至24小时后清洗。 3、蒸煮:水开后放入花生煮15分钟。 4、烘干:用竹制花生烤笼盛装煮好的花生置于炉上进行烘干,温度80℃至90℃,时间20小时至24小时。 5、焙烤:把烘干的半成品倒入竹制花生烤笼,置于炉上,用70℃至80℃温度焙烤48小时至60小时。

七.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大果豆

清末,本县城城郊孙家涝盛产大果豆(亦称青果豆白果豆),粒大,品质优良,营养丰富.1956年,曾作为一种传统产品进行推广.此豆一般于芒种播种,立秋前后鲜豆上市,处暑前后成熟收获,亩产100-125公斤.

八.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荸荠

当地俗称果子,雅号马蹄。沿江地区均产,巢湖市境主产区为无为、庐江、和县,其他圩区也有种植。全市年种植面积z万亩以上,总产70多万担。荸荠以地下球茎为食用部分,淀粉含量高,生吃熟食皆宜,鲜甜可口。可深加工成粉丝、饴糖、酒、蜜饯等,马蹄罐头销路尤广。荸荠在药学上还有消食解热和利尿等功能。( 无为县)

九.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咸馓子

咸馓子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伴随着古代“寒食节”而诞生,又称“寒具”,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而制作。西安馓子形如栅木、色泽金黄、条细心空、口嚼有响声、酥脆如凌雪,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的名贵细点。主要原料有面粉、油、红糖等。

馓子、因股条细而松散得名,也称“馓枝”“馓股”是回族群众的节日传统食品之一,据说始于南北朝时,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间写诗赞美馓子:“纤手搓成玉数导,碧油炸出嫩黄深,夜业春水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回族的油馓,以股条细匀、香酥脆甜、金黄亮润、轻巧美观着着,很受人们青睬。有个故事说,元代有位阿拉伯人来中国定居后与当地一女子成婚多年,膝下无子,一次在石邦节,向真主祈求赐子,敬献油馓。后得一子,合家欢乐,第二年孩子满周岁时,从亲友来贺,感谢真主赐子之恩,特炸油馓子招待客人,从此之后,凡回民过节或举办喜庆大事都炸馓子庆贺,以示吉利,相沿成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