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特产熊猫还有什么 熊猫为什么能成为四川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特产熊猫还有什么 熊猫为什么能成为四川特产更新时间:2024-01-08 00:40:45

一.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老腊肉

产于山区的苟家、万家、三郎、街子等乡镇,由山民们传统手工腌制而成。因为高山气候的关系,一年四季都可腌制,且经年不腐。原料取次于吃纯粮的猪肉,制作时不用烟熏,只任山风吹。腌制出的腊肉不仅保持了鲜肉的丰富营养,而且瘦肉质感爽口、喷香化渣;肥肉晶亮透明、香醇甜脆,入吃不腻,回味绵长。到九龙沟、凤栖山、鸡冠山旅游,老腊肉是不可放弃的一道好菜,兴致之至,还可买几块回家让亲朋分享。( 崇州)

二.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成华猪

【主产区及分布】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双流、郫县、温江等区县。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庆、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县。

产区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选种除注意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猪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区因市场需求因素,要求缩短猪的肥育期,多喜欢养体型较小的猪,并惯用大米、细糠、和豆科绿肥等饲料喂养。

成华猪品种形成历史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成华猪外貌特征

成华猪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06~7对,排列均匀。

成华猪品种特点

成华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体高74.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66.0厘米;母猪平均产仔猪10.74头,个体重0.87公斤;仔猪20日龄窝重33.9公斤,成华猪还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较高和肉质细嫩的特点。

成华猪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成华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44.4公斤,母猪6月龄体重47.0公斤。据国营农牧场测定,成年公猪(22头)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成年母猪(209头)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9日龄能产生正常精子,农村饲养的公猪多在3~4月龄、体重25公斤开始配种,国营农牧场饲养的公猪多在8月龄、体重60公斤左右时配种。小母猪初次发情期为88日龄。农村饲养的母猪一般于6~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初配。经产母猪(398窝)平均产仔数10.74头,初生个体重0.87公斤,60日龄断乳成活数9.13头、窝重104.1公斤。

肥育性能: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条件,饲养14l天,7.5月龄体重达93.1公斤,日增重535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11.3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25克。体重65.8~87.0公斤的肥猪,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41.2~46.1%。

三. 四川省 成都 锦江 成都酸辣面

材料:面条200克,虾仁20克,熟鸡肉片/水发香菇各20克,熟冬笋片20克,火腿片15克,熟青豆15克,鸡蛋1个

调味料:醋40cc,胡椒粉5克,酱油10cc,盐3克,味精2克,鸡汤500cc

制作方法

1、把鸡蛋放入碗中打散。

2、水烧开,放下面条煮开。

3、捞出面条放入冷开水中。

4、将所有的配料放入煮沸的水中焯水。

5、鸡汤放锅中,再把焯好水的配料放入,烧开后加所有的调味料。

6、淋入打散的鸡蛋。

7、把冷开水中的面条放入锅中,再煮开即可。

操作要求

1、面条煮得稍硬一点。

2、口味偏淡一些。

四.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麻酱凤尾

·原料:嫩离笋尖400克。 细盐3克、芝麻酱10克、酱油10克、味精0.5克、芝麻油10克
·制作过程离笋尖去皮,修整齐后,在粗端改成四瓣(切开部分为莴笋尖长度的3/5),放入沸水锅内焯至断生捞出,撒上少许细盐拌匀摊开,整齐摆放于盘内,淋上由芝麻酱酱油、味精、芝麻油调成的味汁即成。 ·特点:质地脆嫩,酱香浓郁,鲜美可口,清爽宜人。( 成都)

五.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火爆腰花

原料:猪腰子、黄瓜、姜、葱、蒜、泡红辣椒、盐、味精、酱油、白糖、醋、湿淀粉、鲜汤、熟菜油 ·制作过程1.猪腰子平片成两块,去净油皮和腰臊,先反刀斜剞,再直刀剞成三刀一断的眉毛形,盐、湿淀粉码味上浆.黄瓜洗净,去瓤心,切成条。用盐、白糖、味精、酱油、醋、料酒、湿淀粉、鲜汤兑成滋汁。 2.锅中放油烧熟,放入腰花炒散,加姜、蒜、葱、泡红辣椒、黄瓜条炒匀,烹汁收汁,起锅装盘。 ·特点:质地细嫩,咸鲜醇厚。( 成都)

六. 四川省 成都 锦江 三合泥

三合泥著名小吃,流行于川西广大地区,其特点为酥香油润、味甜不腻、滋糯爽口、营养丰富,配以“红白菜”佐食,别具风格
制法:糯米、黑豆、芝麻炒熟后磨成细粉,入沸水中搅熟,成为糊状坯料。铜锅内放化猪油,烧热后放入三合泥坯料(根据顾客多少三、五份不等,但最多不超过十份)、芝麻、花生仁粒、核桃仁粒,用小火炒至酥香,加白糖及各种蜜饯粒炒均起锅
三合泥因用了三种主料,成品为泥状,故名三合泥。此品在五十余年前由成都董树山创制,后由古月胡甜食店经营,故成都人又称“古月胡三合泥”。 三合泥现今在成都经营者众多,但以古月胡甜食店和雪园甜食店制作的为佳。( 成都)

七. 四川省 成都 武侯 五胖鸭

五胖鸭是四川著名的清真风味。

食品简介:皮色金黄,皮酥肉嫩,肥而不腻,味鲜适口,别具一格。

五胖鸭 - 制作方法

1.选料:宰杀:选用肥嫩活鸭,宰杀煺毛,清洗干净,翼下开膛,掏除全部内脏,洗净血污,从小腿关节处切去两爪,平放于案板上,用小竹签把-锁住,以免漏水。

2.配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将全量料的6/7分别均匀装入50只鸭的腹腔内,留1/7料备用。

3.制坯:把用竹片做的一头为叉形,一头为平形的小竹撑子放入鸭坯体腔内,将叉形一头撑在背脊骨上,平头撑在胸脯上,使鸭胸挺起,以便在烤制时不致肩缩。然后用钩挂住鸭头,放入100℃的沸水内烫皮。先烫头颈部,再烫全身,使鸭皮伸展,体形美观。烫好后将鸭头向上挂起,用毛巾擦干鸭身,再在鸭体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饴糖,挂起晾干。

4.烤制:先将青柴炭在炉内烧红,把炭火向四周推开,再将特制的耐火砂碗7只放入炉中央。位置要放在进炉烤制的鸭坯下面。将上述1/7的备用配料按50只鸭分批烤制的数量,分次放入砂碗内,以散发香味熏蒸鸭坯和接取烤鸭滴油,待炉温升到65~75℃时,即可将鸭坯挂入炉膛翻烤。先烤鸭胸,后烤侧面,从进炉到烤熟约需30分钟,中间需翻转10余次。出炉后从切口倒出腹内的汤水,取出竹撑子和配料渣,即为成品。

八.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温江蜂蜜

温江县盛产油菜籽。油菜花开季节所酿蜂蜜呈乳白色,蜜汁浓,是营养佳品,亦可入药。解放前夕,全县有中蜂2631群。1972年起,试产蜂王浆,采收50斤。1977年中西蜂发展到6777群,产蜜达80万斤,产蜂王浆453.3斤。1984年开始

九.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韩包子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成都站稳了脚跟。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后来韩文华干脆专营包子,并将其店名更换为"韩包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从解放前至今,韩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一直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

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韩包子物美价更廉。”全国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生前撰写对联一副赞韩包子:“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成都站稳了脚跟。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后来韩文华干脆专营包子,并将其店名更换为“韩包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从解放前至今,韩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一直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韩包子物美价更廉。”全国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生前撰写对联一副赞韩包子:“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

韩文华已逝世多年,为保持韩包子的传统风味特色,长期以来在包子制作过程由韩包子传人即韩文华亲自带出的具有高、中级面点师技术职称的厨师王永华、林善涛等主理,严格掌握用料比例和操作程序。首先选用上等面粉(精白粉)加猪板化油、白糖和面做成包子皮。其次,馅心按不同口味进行调配。如鲜肉包子选用半肥瘦的夹肉剁细,分一半在锅中酥后再与另一半鲜肉合在一起并配以上等酱油椒粉、姜汁、川椒粉、料酒、味精、鸡汤等10余种调料拌匀而成;火腿包子馅心所用的火煺非市场上买的,而是该店精心腌制的。待火腿腌熟后剁成细末,与剁细的鲜猪肉、调料拌匀方可。由于用料考究,精心制作,所以韩包子具有皮薄色白、花纹清晰、馅心细嫩、松软化渣鲜香可口等特点,其色香味形俱佳。现在,韩包子在挖掘传统包子的基础之上增添了不同口味的包子,共有叉烧、芽菜、火腿、鲜肉、三鲜、香菇、口茉,附油等8个品种。另外还有韩包子系列套餐供应。( 成都)

十. 四川省 成都 简阳 锅巴肉片

锅巴肉片风味独特,上此菜时,侍应一手端盛有金黄色炸好的锅巴菜盘置席上,一手持热汁汤碗,迅速将热汁浇在锅巴上,发出响声,妙趣横生。

锅巴肉片,是四川风味名菜。以锅巴作菜肴,早在清代已有。乾隆皇帝下江南,在江苏品尝此菜以后,曾御赐"天下第一菜"和"平地一声雷"的美名。《成都通览》也记载当时著名的"醉霞轩"、"味珍园"等餐馆供应"锅巴海参"等菜肴。抗战时,重庆等地的餐馆又盛行"锅巴肉片"数十年来,此菜一直深受顾客欢迎。

此菜妙在"锅巴"的选料和炸锅巴的油温。四川的焖锅饭,滋润松软,锅巴又脆又香,而做此菜选用的锅巴,是选用厚薄均匀、干透、无糊味的锅巴。因为过厚不易炸透,过薄则易炸焦。糊锅巴炸后色深味苦,锅巴不干透则不易炸酥。炸时锅中油宜宽,油温宜高。这样,炸出的锅巴涨发大,浇上热鲜汤汁,吃起来才酥脆、香、鲜,脍炙人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