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省亳州市特产店 安徽亳州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省亳州市特产店 安徽亳州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3 10:06:31

一.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菊

亳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如果您不慎得了风热感冒,不妨取亳菊与冰糖代茶饮。夏季还可将亳菊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预防中暑。 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我国药用菊花现有8个产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目前,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菊花、滁菊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 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花的调查研究证明,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

种植要领

亳菊品质优良。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 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另外,菊花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长日照下,利于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利于花芽发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开。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风散热,解暑明目,人们常用以做成药枕,以健身避秽。

地域范围

亳菊主要生长在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安徽省亳州市沿涡河流域,是被《中国药典》收录的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味中药材之一。亳州居安徽省西北部,属黄淮平原,居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之间,淮河主要支流之一涡河横穿全境。亳菊地域保护范围为: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沿涡河流域共15个乡镇(十八里镇、魏岗镇、古井镇、华佗镇、五马镇、谯东镇、观堂镇、沙土镇、十河镇、双沟镇、赵桥乡、十九里镇、大杨镇、城父镇、义门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3°35′-34°04′、东经115°32′-116°06′,东到涡阳县义门镇,西到谯城区魏岗镇,南到谯城区双沟镇,北到谯城区古井镇,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38公里。地域保护面积:1.46万公顷。

二.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苔干

苔干又称贡菜,是一种由莴苣状的植物加工成的半干品条状蔬菜,主产区在涡阳到亳州之间的沿涡河地区以义门镇为中心。该菜清乾隆年间曾作为贡品纳入宫廷,故得名为贡菜。-总理曾多次用此菜招待外宾,因嚼咽时能发出清脆的响声,周总理幽默地称之为

“响菜”。苔干含有17种氨基酸以及糖、粗蛋白、钙、磷、钾、钠、铁、铜等营养元素,是天然的绿色食品,具有清热、明目、解毒、利五脏、通经脉等功效。苔干现已成为亳州大宗出口商品之一。

三.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胡店鸭蛋干

主产地为金寨县桃岭乡、槐树湾乡的库区一线(梅山水库淹没的胡家店集镇移民聚居区)。制作工艺为:用棉纱方巾包豆腐,压榨成方块白豆干,阔约5公分,厚约1公分,经日晒或炭火烘烤后,投入缸中卤制。卤料以鲜鸭蛋、蓼叶灰、腊鹅汤、腊肉汤等配制。浸泡一夜后,取出晾晒,直至表皮渗油。成品呈淡绿或淡黄色,乍闻有点臭,吃起来醇香细嫩,表皮柔韧。可凉拌、油炸、炒菜。

四. 山东省 德州 宁津县 宁津保店驴肉

宁津“三大名吃”之一的保店驴肉成名于清朝嘉庆年间,是宫廷贡品,因其风味独特而名扬全国,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誉,入选《中国土品名吃大辞典》。驴肉属纯天然食品,具有性平味甘、香鲜浓郁、滋阴润燥、养血之功效,极适滋补食用。保店驴肉,质细鲜嫩、营养丰富、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久放不变、咸淡适口、老幼宜食。且一驴出“八锦”——心、肝、肠、肚、精肉、蹄筋、口条、脆耳。著名营养学家,1同志的夫人于若木品尝后连连赞叹,题写了“千年佳品,万家共享”的佳句。

若说保店驴肉,还得从嘉庆皇帝说起。

保店镇位于宁津县城东十二里处,古时为一条昼夜兼程的邮路。邮路旁设客店饭馆,饭店主要经营驴肉。邮差品尝后大为赞赏,消息传至京城,京城显贵要人闻说后也让邮差捎去品尝。从此,保店驴肉便慢慢誉满京城了。

清嘉庆四年腊月,天降大雪,足不出户的嘉庆帝对宫中食品倍感厌烦,很想品尝一下民间野味。经太监探听,保店驴肉不仅色味俱佳,且有舒筋活血强身健体之功效,便如获至宝,特派御膳房大厨师前来保店,亲自监督制作。做好以后,大厨师便快马加鞭,

赶至京城,嘉庆帝食后果觉余香满口,意犹未尽,赞不绝口,真是“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从此,保店驴肉便年年成了皇室的贡品。

保店驴肉创始于清朝嘉庆年间,是清廷贡品。其传人李守恒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与现代生产技术相接合,创建了“保店守恒精制驴肉厂”。中国美食家于若木先生品尝后题写了“千年佳品,万家共享”的佳句,保店驴肉已入选《中国土大全》。保店驴肉,选优质德州黑驴为肉源,取祖传科学配方,配以老汤,文火预煮,并经紫外线消毒,商业无菌真空包装,高温杀菌处理等精心制作而成。保店驴肉属纯天然食品,具有性平味甘、香鲜浓郁、滋阴润燥、养血之功效,极适滋补食用。

五.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州牛肉馍

亳州独有的清真食品。它色泽金黄,外脆里嫩,香气扑鼻。该馍以牛肉、粉丝和佐料为陷,用上好的面粉做皮,陷皮层层相叠,制成直径为35—40厘米,厚3—5厘米的圆形饼,放在特制的圆形平地锅内,用油炕,边炕边转边翻,约30分钟即可。该馍入口油而不腻,香酥可口,是小吃中的上品。

六.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药材

利辛药材

利辛土地资源丰富,光热条件极适宜于药材生长。主栽品种主要有甘草、黄芪、柴胡、党参等。所产甘草粉质多,纤维少,甜味浓,品质上乘。具有增强肌体免疫、舒筋活络、利水通肿、补气壮阳、祛疮生肌的作用。

七. 吉林省 通化 柳河 姜家店大米

姜家店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姜家店大米,是指生产于吉林省柳河县境内姜家店朝鲜族乡及周边相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水稻生产的大米产品。该产品选用优良的水稻品种,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使产地的土壤、农田灌溉用水和空气质量分析测量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标准,再加上特定的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姜家店大米的感官、理化、卫生等质量特色优于其它地区的大米,食味品质极佳,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产品远销上海、天津、大连、宁波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2008年,被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姜家店朝鲜族乡位于吉林省柳河县东南部的三统河畔,素有“水稻之乡”的美誉。姜家店具有悠久的水稻种植历史渊源,丰富的水资源,优良的生态环境,适宜的气候条件。姜家店朝鲜族乡所属的柳河县水稻土和冲积土33395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0.4%,保水保肥,宜栽植水稻。全县耕地面积6329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8.9%,其中水田22732公顷。柳河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湿润多雨,秋季温和凉爽。1986~2000年年均气温5.5℃,6月~8月月均气温19.5℃、22.5℃、21.1℃,年均日照2 479小时,年均降水量736毫米。水资源方面,柳河县境内有一统河、三统河、哈泥河、窝集河4条主要河流,总长389.8公里,流域面积3348.3平方公里,地表水径流年均总量11.07亿立方米,可开发水能资源总量49 450千瓦。全县有中型水库3座,小(Ⅰ)型水库19座,小(Ⅱ)型水库78座,塘坝1444个,自然泡泽109处。为水稻种植提供了丰富的灌溉用水,促进了水稻生产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3月14日起对姜家店大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8年第24号).

保护范围

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吉林省柳河县 《关于确定姜家店大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柳政文〔2007〕2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吉林省柳河县姜家店乡、柳河镇、三源浦镇、驼腰岭镇、向阳镇、安口镇、圣水镇、红石镇、亨通镇、孤山子镇、五道沟镇、凉水镇、罗通山镇、时家店乡、柳南乡等15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八.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义门熏牛肉

义门熏牛肉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特色美食。义门熏牛肉制作出来的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涡阳县是“全国秸秆养牛十佳县”。涡阳义门镇是回民聚集的地方,所以食牛肉是这里人们的习惯。经过长期实践,义门人摸索出了一套熏制牛肉的方法,形成了风味独特的牛肉食品。

传说熏牛肉做法与韩伯俞有关,韩伯俞是后二十四孝的孝子之一,据说他自幼就对父母极为孝敬,每每外出归来,都要为父母买两个烧饼,中间夹一块卤牛肉,让其母品尝。久之,涡阳义门一带的百姓便仿效韩伯俞的做法,凡闺女走娘家、儿子外出归来便买上一沓烧饼夹熟牛肉,作为孝敬父母的礼物,并形成风俗,历代相传。日久,义门的卤牛肉生意经久不衰。

义门熏牛肉制作方法很别致。卤牛肉师傅一般将冬季的鲜牛肉分割打花、切块、使之薄厚均匀,纹路整齐。然后将精盐、茴粉、卤水等均匀撒在肉上,分层次摆入卤缸。定期适时翻缸,一日三摔(将肉块往树一类的硬物上摔,甩出肉血水),待肉卤透,呈半干状时,用芦席将缸顶封成圆锥形,内燃硫磺,外用灰浆糊严,圆锥顶尖部留一透气孔。硫磺燃尽,再将出缸后的牛肉洗净,配以作料煮熟,然后再用中草药及香料熏制,熏好的牛肉再过清香油炸,冷却后即可切片食用。这样,制作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九.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王市花边

王市花边为传统手工业产品。

王市镇:以传统手工业名产花边著名。

十.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绵阳窝窝店包子

绵阳窝窝店包子,是四川省绵阳市的风味小吃之一,该品具有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等特点,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

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翠花街,有家经营包子的老店,该店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的型号司经营糊口。1956年收为国有企业后,在技术、门面上加以改造,经营仍然以面食为风味为主,且价格公道,生意经久不衰。该店尤以包子最为著名,其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三鲜小笼包、牛肉米粉、百合粥等小吃曾被市食品协会、市商业局、市消费者协会、中国西部交易会组委会授予"名特小吃"、"质量信得过"等称号。cBy

"早起吃窝窝店包子"是绵阳人的口头禅。这种包子外表看起来很丑,像是笨手笨脚的人随意捏拢的。生意太好了,哪有工夫雕琢包子外形。每笼包子下都垫着厚厚一层松针,气味清香是一方面,防止包子烂底是另一方面,窝窝店包子出了名的皮薄。包子好吃,馅好是关键。馅是生熟猪肉搭配(生肉鲜香,熟肉油气重)的,散籽而滋润,朗朗上口,不知俘虏了多少绵阳人。cBy

店里长期供应免费的绿叶稀饭和桐骨汤、三鲜包子、鸡肉包、三鲜元子汤、黑米粥等随包小吃,绵阳有句老话:要吃包子窝窝点,要看婆娘西山观!窝窝店包子好吃,绵阳西山多出美女哦。cBy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