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特产101 成都特产的最新信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特产101 成都特产的最新信息更新时间:2023-12-25 09:24:42

一. 四川省 成都 简阳 牌坊面

牌坊面是简阳市王成均的家传小吃,因最初摆摊于该县王庙石牌坊下出售而得名。制作方法是把猪肉洗净,切成绿豆大的粒。将鲜菜的沸水中焯一下,晾凉。豆瓣剁细。鲫鱼处理后连同鸡骨、猪骨、虾米下锅,加适量清水熬成鲜汤。然后捞出骨头后备用。炒锅置旺火上,下入菜籽油,放入肉粒炒散后加入姜末、川盐、辣豆瓣,炒出香味后,再加入鲜汤、胡椒粉做成面臊子。把酱油、辣椒油、葱花放入碗内。把沸水锅置晒火上,下入面条煮熟,捞入碗内,再加入适量鲜菜,浇上臊子,淋芝麻油后就成了面条滑爽利口,臊子酥香油润,猪、鸡、鱼各味兼备的牌坊面。( 简阳)

二. 四川省 成都 大邑 大邑白果

大邑白果是大邑县的药材产品之一。具有益肺气、治咳喘、止带虫、缩小便、平皴皱、护血管、增加血流量等食疗作用和医用效果。

简介 大邑白果大邑白果,位于四川省中西部,成都平原西缘大邑县。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白果又称银杏、公孙树子。个如杏核大小色洁白如玉,其味甘、苦、涩,过食易引起腹泄。

形态特征 大邑白果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树干直立,树皮灰色。枝有长短两种,叶在短枝上簇生,在长枝上互生或螺旋状散生于长枝,扇形,长4~8厘米,宽5~10厘米,上缘浅波状,先端中间2浅裂或深裂,基部楔形,叶脉平行,脉叉状分歧;叶柄长2.5~7厘米。花单性,雌雄异株,与叶同时开放;雄花呈下垂的短柔荑花序,4~6个生于短枝上的叶腋内或苞腋,有多数雄蕊,花药2室,生于短柄的顶端;雌花每2~3个聚生于短枝上,每花有一长柄,柄端两叉,各生1心皮,胚珠附生于上,通常仅1个胚珠发育成熟。种子核果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2.5~3厘米,淡黄色,被白粉状蜡质;外种皮肉质,有白粉,有臭气,熟时橙黄色;内种皮灰白色,骨质,两侧有棱边;胚乳丰富,子叶2。花期4~5月。果期7~10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本植物的根或根皮(白果根)、树皮(白果树皮)、叶(白果叶)亦供药用。

三. 四川省 成都 锦江 三合泥

三合泥著名小吃,流行于川西广大地区,其特点为酥香油润、味甜不腻、滋糯爽口、营养丰富,配以“红白菜”佐食,别具风格
制法:糯米、黑豆、芝麻炒熟后磨成细粉,入沸水中搅熟,成为糊状坯料。铜锅内放化猪油,烧热后放入三合泥坯料(根据顾客多少三、五份不等,但最多不超过十份)、芝麻、花生仁粒、核桃仁粒,用小火炒至酥香,加白糖及各种蜜饯粒炒均起锅
三合泥因用了三种主料,成品为泥状,故名三合泥。此品在五十余年前由成都董树山创制,后由古月胡甜食店经营,故成都人又称“古月胡三合泥”。 三合泥现今在成都经营者众多,但以古月胡甜食店和雪园甜食店制作的为佳。( 成都)

四.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韩包子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成都站稳了脚跟。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后来韩文华干脆专营包子,并将其店名更换为"韩包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从解放前至今,韩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一直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

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韩包子物美价更廉。”全国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生前撰写对联一副赞韩包子:“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

成都名小吃韩包子从创业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1914年温江人韩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开设“玉隆园面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鲜美而在成都站稳了脚跟。韩玉隆辞世后,其子韩文华接替经营,他在包子的做法上精心探索、实践,创制出“南虾包子”、“火腿包子”、“鲜肉包子”等品种在成都饮食行道一炮打响,名声不胫而走。后来韩文华干脆专营包子,并将其店名更换为“韩包子”,生意越做越红火。从解放前至今,韩包子在成都、四川乃至全国,一直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一位外地游客曾在留言簿上写道:“北有狗不理,南有韩包子,韩包子物美价更廉。”全国著名书法家徐无闻先生生前撰写对联一副赞韩包子:“韩包子无人不喜,非一般馅美汤鲜,知他怎做?成都味有此方全,真落得香回口畅,赚我频来。”形象地描绘出韩包子的特色和它在成都名小吃中的地位,以及食客在品尝时的欢悦心情

韩文华已逝世多年,为保持韩包子的传统风味特色,长期以来在包子制作过程由韩包子传人即韩文华亲自带出的具有高、中级面点师技术职称的厨师王永华、林善涛等主理,严格掌握用料比例和操作程序。首先选用上等面粉(精白粉)加猪板化油、白糖和面做成包子皮。其次,馅心按不同口味进行调配。如鲜肉包子选用半肥瘦的夹肉剁细,分一半在锅中酥后再与另一半鲜肉合在一起并配以上等酱油椒粉、姜汁、川椒粉、料酒、味精、鸡汤等10余种调料拌匀而成;火腿包子馅心所用的火煺非市场上买的,而是该店精心腌制的。待火腿腌熟后剁成细末,与剁细的鲜猪肉、调料拌匀方可。由于用料考究,精心制作,所以韩包子具有皮薄色白、花纹清晰、馅心细嫩、松软化渣鲜香可口等特点,其色香味形俱佳。现在,韩包子在挖掘传统包子的基础之上增添了不同口味的包子,共有叉烧、芽菜、火腿、鲜肉、三鲜、香菇、口茉,附油等8个品种。另外还有韩包子系列套餐供应。( 成都)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金牛区 成都竹编

竹编,是成都传统工艺产品之一。其产品粗中有细,疏密有致、色调柔和,且千变万化不失竹子本色。品种有篮、箕、碗、凳、椅、扇、灯、盒、吊篮等,既是家居必备之物,又是风格独特的装饰品。( 成都)

六.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窝丝糖

窝丝糖是四川民间的传统产品,原名叫“素窝丝”,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配料廛窟,工艺精细,具有松酥和香甜可口的独特风味。原料配方:川白糖10公斤,饴糖粉17.5公斤,熟黄豆粉7.5公斤,熟花生1.5公斤,熟芝麻3.5公斤,香兰素7.5克,蒸腾面粉1.25公斤,熟清油50克(刷水锅和刷装糖盘具有)工艺流程:制心→熬糖→扯糖丝→成型→包装制作方法:1.制心:将配料中的白糖粉、熟黄豆粉、熟花生酱、熟芝麻酱和香兰素放在一起,拌合均匀,过筛备用。2.熬糖:将饴糖入锅加热至沸点,然后减小火力,用小火熬至115~120℃,即可倒入水锅。待稍冷后,再放盘具中分数次使用。3.扯糖丝;以盘里放适量糖团,叠成软硬一致的扁圆形,用拇指从正中穿孔,双手把糖坯捏成环状,平放于案板上,先由两人将环状糖坯成圆形旋转对拉(人的位置不变)到一定长度后,把糖圈折叠成双环又成圆形旋转对拉,照这样往复对拉,每拉长折双一次为一手。拉扯到第4手时,可增加到3人同时对拉(动作不变),拉至14~15手,糖丝呈发丝状时为止。在拉扯糖丝的同时,前5手每手沿糖丝一圈撒撒蒸熟面粉适量;6~10手时,每撒混合面粉(蒸面粉与烤成热粉混合)适量;到后5手时,每手撒面粉要灵活掌握。如糖丝断裂严重,可撒适量蒸熟面粉;如糖丝粘结,可撒适量烤熟面粉。4.成型包装:取糖丝12.5克平展于左手四指内侧平面上,取心子10克,放于糖丝上,将糖丝内端抄起,盖住心子。然后又取心子2.5克添加在上面,再卷动糖丝,将心子卷包在中间成腰鼓形。最后定额装盒,在窝丝糖面撒一层心子,封盒即在。质量标准:规格:形如丝窝,大小整齐。色泽:呈谷黄色。组织:糖呈发丝状,松酥细腻。口味:香甜可口,具有黄豆,芝麻香味。

七. 四川省 成都 青白江 成都蛋烘糕

蛋烘糕,面食,特点:形色美观,油亮饱满,酥泡适口,咸鲜香甜。烹制法:烤。清道光年间,成都文庙街石室书院旁一位姓师的老汉从小孩办“姑姑筵”中得到启发,遂用鸡蛋、发酵过的面粉加适量红糖调匀,在平锅上烘煎而成。因吃起来酥嫩爽口,口感特别好,遂成成都名小吃。

成都蛋烘糕本是成都走街串巷、现烘现卖、挑担销售、名副其实的名小吃,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许多名小吃店都有制作,但仍有许多小贩,挑担销售。此点香喷喷、金灿灿,绵软滋润,营养丰富,老少打尖最宜。而今,一些餐厅常以套餐的形式销售,如成都名小吃店。筵席上也常以之作为中点改换情趣。如经抄手餐厅的双味蛋烘烘糕与银耳羹同上,在筵宴00现,经常引起食客们的交口称赞。在1990年市政府组织评定中,龙抄手餐厅双味蛋烘糕和成都名小吃店的甜、咸蛋烘糕,均获“成都市名小吃”的称号。蛋烘糕常见的馅心有芝麻、仁锦、八宝、水晶、蜜枣、鲜肉榨菜、金钩、蟹黄、火腿等。P2q

蛋烘糕的做法:P2q

用面粉、红糖水、鸡蛋搅匀成面浆,再加老面适量发酵。临烤前面浆内加苏打水拌匀,舀一瓢于烘烤锅内荡匀,置小炉上,视其收汗时加入猪油、瓜砖粒、花仁粒、芝麻面、麻酱、玫瑰、樱桃等,盖上盖烘片刻,夹起一边叠成半圆形,两面烘烤即成。P2q

操作要领:第一次烘烤时,不能过火;舀馅料时动作要快。P2q

八. 四川省 成都 青羊 水煮牛肉

    是川菜中"麻、辣、烫"的代表,源于盐都自贡,自贡盐场过去以牛为动力撮卤水,一匹壮牛数月即淘汰,盐工将牛肉用水煮食,加点盐、辣椒、花椒作佐料。后经厨师改进,成为川味浓郁的名菜,麻辣味厚,滑嫩爽口。( 成都)

菜系:川菜

口味:香辣

价格:10-40元

原料:

牛肉(肥瘦)500克,油菜100克,青蒜50克,植物油30克,料酒15克,老抽5克,淀粉(玉米)5克,豆瓣酱10克,辣椒10克,花椒5克,大葱5克,姜3克,大蒜(白皮)5克。

制作方法:

1.将牛肉洗净切片,加淀粉、精盐、料酒、老抽拌匀。

2.油菜、青蒜均择洗干净切成段。

3.锅烧热,放入干辣椒、花椒粒小火翻炒至酥,取出晾凉。

4.花椒碾碎,辣椒切段。

5.葱切花,姜、蒜切片。

6.炒锅注油烧热,下入葱花、姜蒜片、豆瓣酱炒香,添适量水,加入精盐、味精,青蒜段、油菜段烧开。

7.捞出青蒜、油菜装入汤碗内。

8.将牛肉片放入烧开的汤内,大火煮至牛肉熟透,倒入汤碗,撒上辣椒段、花椒末。

9.炒锅注油烧热,放入干辣椒、花椒粒炸出香味,浇入汤碗内即可。

九. 四川省 成都 大邑 成都麻羊

成都麻羊分布于四川成都平原及其附近丘陵地区,目前引入到河南、湖南等省。是南方亚热带湿润山地陵丘补饲山羊,为肉乳兼用型。成都麻羊具有生长发育快、早熟、繁殖力高、适应性强、耐湿热、耐粗放饲养、遗传性能稳定等特性,尤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膻味及板皮面积大、质地优为显著特点。

成都麻羊产于四川成都平原。产区气候温和,温差小,年平均气温为16℃(最高气温为36℃,最低气温为-6.2℃),年降水量为900~1010毫米,雨季在7~9月份。春季多阴雨,冬季多雾。平均相对湿度为82~88%,无霜期为281~339天。产区素有川西粮仓之称,作物有水稻、大麦、小麦、玉米、甘薯、豆类及油菜、棉花、花生等。此外,还有苕子、紫云英、蚕豆等,既可用于绿肥,也可用作青绿饲料。灌木丛及杂草种类繁多,大多可被山羊采食利用,产区农副产品丰富,天然草场青草生长季节长,为山羊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地理分布 成都麻羊分布于成都平原附近的丘陵地区。成都市的双流、金堂两县和龙泉区,温江地区的彭县、灌县、崇庆、大邑、邛崃等县。

品种特征 成都麻羊头中等大,两耳侧伸,额宽而微突,鼻梁平直。公、母羊大多数有角,少数无角,公羊角粗大,向后方弯曲并略向两侧扭转,母羊角较短小,多呈镰刀状。公羊及大多数母羊下颌有髯,部分羊颈下有肉垂。公羊前躯发达,体形呈长方型,体态雄壮;母羊后躯深广,背腰平直,尻部略斜。四肢粗壮,蹄黑色、坚实。乳房呈球形,体型较清秀,略呈楔型。成都麻羊全身毛被呈棕黄色,色泽光亮,为短毛型。单根纤维颜色可分成三段,毛尖为黑色,中段为棕黄色,下段为黑灰色,各段毛色所占比例和颜色深浅在个体之间和体躯不同部位略有差异。整个毛被有棕黄而带黑麻的感觉,故称麻羊。毛色一般腹部比体躯较浅。在体躯上还有两处异色毛带,一处从角基部中点至颈背,背线延伸至尾根有一条纯黑毛带;沿两侧肩胛经前肢至蹄冠节又有一条纯黑色毛带,两条黑色毛带在鬐甲部交叉,构成明显的十字型。十字型的宽窄和完整程度因性别和个体而异。黑色毛带,公羊较宽,母羊较窄。从角基部前缘,经内眼角沿鼻梁两侧,至口角各有一条纺锤形浅黄色毛带,形似画眉鸟。

品种性能 成都麻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65.5±1.2厘米,69.6±1.1厘米,79.3±1.0厘米,43.02±1.7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60.7±0.2厘米,65.8±0.2厘米,74.6±0.3厘米,32.6±0.2公斤。成都麻羊生长快,经过夏、秋放牧饲养,不喂精料,即可达到膘肥体壮,羊肉色泽红润,脂肪分布均匀,肉细嫩多汁,膻味较小。成都麻羊皮板组织致密,乳头层占全皮厚度一半以上,网状层纤维粗壮。加工成的皮革弹性好,强度大,质地柔软,耐磨损。成都麻羊具有肉、乳生产性能良好、皮板品质亦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特点,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山羊品种。

十.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全兴大曲

全兴大曲酒是以优质高梁作原料,上等小麦制曲,采取传统的操作工艺,陈年老窖发酵,严格配料酿制,精心品尝勾兑,分坛定期贮存。


历史:东汉末年,刘备建蜀汉于成都曾下禁酒令,对于家有酿酒器具者都要处罚。可见当时 酿酒饮酒之风已成民间习俗。唐代,成都酿造的名酒有了更多记载。诗人张籍在《成都曲》中吟到:“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宿”。当时的万里桥就是现在的成都南门大桥。据史料记载,唐时,这一带街上酒旗招展,酒家林立。唐时的酒家可以在饮 酒后留宿,游人一醉之后,便在“酒家眠”了。南宋时,成都的酿酒业更为兴旺。著 名诗人陆游在《楼上酿书》中云:“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据史料记载: 全兴烧坊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特点:其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甘洌,落口爽净的独特风格的特点。

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全兴大曲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全兴大曲再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国家金质奖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