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特产炸米粉怎么炒 湖北特色米粉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特产炸米粉怎么炒 湖北特色米粉做法更新时间:2024-04-13 00:23:45

一.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炸油糕

繁峙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繁峙的,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民间有“五十里莜面七十里糕,三十里荞面饿断腰”的说法。加之“糕”与“高”同音,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在食物上繁峙人被一个“糕”字纵贯一生,可见糕在繁峙人生活中的地位。繁峙人爱糕,吃糕,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平。

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从种到熟也有讲究。黍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首先选种要选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种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种前后下籽,秋风寒露间收割,在地里只有百十天的生长期,要求气候温和,喜欢阳坡地,喜爱羊粪等农家肥。所以在繁峙境内,海拔低的地方种黍子为好,海拨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越好吃。和面时,先要将水和面在一起拌匀,偾一阵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将拌水偾好的糕面放在盆内用手使劲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然后用手搓成块垒状,用旺火蒸。蒸熟一层再撒一层,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热气变成糊状,热气传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会蒸不熟,成为“秃生子糕”,粘牙难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会拉肚子。所以当全部蒸熟后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里面有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没有才可出锅。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搋糕十分烫手,搋时旁边要放上凉水,搋几下将手放到凉水内降降温再搋;但要将手上的水甩尽再搋,水过多地带到盆内,影响糕的质量。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繁峙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个美食家,硬将一个“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组成一个“糕”,这不就是繁峙的羊肉蘸素糕吗?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浓香使羊肉蘸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其次,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也十分美。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笔者曾见过一单身汉,为简便,将一把麻子炒熟捣碎,在锅里加水上火搅成糊状,蘸着糕吃也别有风味。这主要是由于繁峙的糕地道,软、绵、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繁峙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饼子糕,往往是办事业吃饭的人较多时采用的一种做法,将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条,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粗线,两头各拴一个小木棍,做糕的人将线的一头木棍衔在嘴里,另一头的木棍拿在手里,另一手拿起糕条,将粗线往糕条上绕一圈,往紧揪一下粗线,一个约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来。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锅油炸。有的为了讲究,将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张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红豆馅或枣泥抹成红色,然后或叠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后搓成一根糕条,同样用粗线勒下来的糕砣上,会有或“寿”字或“喜”字等花样图案出现,更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炸油糕,用各种动、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还数尽籽葫麻油,火势不急不慢为好。火急了一入锅就炸成黑脸张飞,不柔。火小了煎半天还是个白脸曹操,不脆。一入锅嘶嘶作响香气四溢,煎到颜色金黄为好。糕要现炸现吃,其时,糕的清香,馅的醇香,油炸的浓香以及外脆里绵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美不胜言。

二. 安徽省 蚌埠 蚌山区 香炸琵琶虾

香炸琵琶虾是淮北传统名菜,以虾馅先蒸定型,再裹酥糊沾上芝麻仁炸制而成,因为形似琵琶,尤其是弯弯曲曲的虾尾犹如琵琶轴而得名。该菜外层酥脆,虾馅鲜滑,吃时可以花椒盐,甜面酱相佐,味道更美。

三. 山东省 威海 环翠区 干炸小黄鱼

小黄鱼是威海的著名,干炸小黄鱼在威海市随处可见,通常5-8元一条。将小黄鱼洗净,放入盐,味精,

料酒,

葱姜,花椒腌制两小时左右,放入干面粉盆中裹均备用。锅上注油烧到六七成热,逐个下入裹上面粉的小黄鱼炸至金黄色取出,当油温升至八成热再复炸一遍,使之焦脆即可。此菜特点是:外酥里嫩,味道鲜美。

四. 广东省 汕头 潮南区 炸荷包鱼

炸荷包鱼

用料:
    龙箭鱼1条(约500克),瘦猪肉100克,肥猪肉50克,香菇10克,方鱼5克,鸡蛋1个芹菜末10克,荸荠肉50克,白醋40克,白糖150克,生油1000克(耗50克),味精、精盐、胡椒粉、葱、姜、香椒、雪粉各少许。

制法:
    (1)先将鱼去鳞去鳃开腹去内脏,用小刀把鱼的肉和骨取出,要留头尾,尾带皮,并把鱼肉取出待用。
    (2)把鱼肉和瘦肉剁成茸,和入肥肉粒25克、香菇粒、方鱼末、芹菜和胡椒粉、精盐、蛋白、味精拌匀成馅后,酿入鱼肚并撒上干粉。
    (3)烧热炒鼎,倒入生油,候油热时,将鱼放进鼎里炸至酥赤盛在盘里,用芹菜丝、肉丝、香菇丝、肥肉丝25克下鼎炒香,放入白糖、白醋、姜末、葱末、葱、香椒和上汤少许勾薄芡淋上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酥香鲜美。

五. 江西省 九江 彭泽县 九江炒米粉

炒米粉原来是用来当菜的,后来干脆就用来当早点了。九江炒米粉已有多年历史,加工并不复杂,首先要将干米粉下开水中氽过,然后用冷水淋过,把沾在米粉外的多余淀粉清洗掉,;这样下锅炒时才不至于相互沾粘,炒米粉首先要油多,油少了米粉容易粘锅,而且米粉也会相互沾粘,抖不开。等米粉炒至八成熟后,再加入酱油、葱姜蒜、辣椒等调味品,此时要快速翻炒,趁热立即起锅,在热油滋滋声中,米粉飘香,勾人食欲。

六.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苗家炸辣蟹

这道菜非常有特色,初看红色的糯米一块一块的,还以为是酒糟,据大厨介绍才知,原来是用糯米粉磨成面,混着遵义的辣椒一起泡在醋坛子里,腌制2个星期左右才制成的辣椒。用这种辣椒和螃蟹一起炒,炒出来的味道更香,而且清淡之中暗香萦绕,丰腴处盈润有韧性,相当有嚼劲。

七. 云南省 丽江 古城区 炸蜻蜓

炸蜻蜓是云南少数民族的特色菜,不仅哈尼族喜食,壮族、布依族亦喜食善捕。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地带,楠竹茂密,视其竹尖发黄,即可剖开竹茎采取。

生的竹虫有些让人发悚,这东西白白长长的,长了许多脚,与蚕虫差不多,只不过是个头小了点儿。炸熟后试着吃了一条,酥脆芳香,味道鲜美,一大盘子全被抢吃光了。同去的人都说,这虫子乃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美味,那味道有些像我们在家中做的油梭子,不过要鲜上百倍。

这种蜻蜓是一种水蜻蜓,由云南的食馆直接向农民收取,然后包装冷藏备用。“彩云之南”每星期通过空运从云南运来的。蜻蜓的烹饪方法也相当简单,把蜻蜓放进调好味的油锅里炸,仅数分钟就可以了。不过火候的把握要非常准确才好吃。炸蜻蜓端上桌来,小试一口,味道实在不错,那种鲜香沁于唇齿,久久不会散去。

八. 湖北省 天门 黄潭米粉

特色早点——黄潭米粉,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发源地为天门黄潭镇。

黄潭米粉,顾名思义,产自黄潭镇,以汤鲜、味浓、细滑爽口著称。家住孙湾居委会的汪老伯告诉记者:“在天门,吃黄潭米粉自然要去黄潭镇。咱们市区的人,平时也会去四牌楼过早,做得也算地道。一碗米粉配一根油条,美食就是这么简单。”

九. 浙江省 杭州 滨江区 干炸响铃

    从前这个菜不是现在的形状,也不叫“响铃”。据说一次有位英雄专点此菜佐酒,不巧店里的豆腐皮正好用完了。英雄不愿败兴,听说豆腐皮在富阳泗乡定制,即上马扬鞭,取回了豆腐皮。店主深为感动,为他精心烹制,并特意做成马铃形状。从此,“炸响铃”就流传开了

它系用优质豆腐皮裹入里脊肉末,切成寸段,油炸而成。若裹入笋末、香菇末及马铃薯泥,则成为素食者喜爱的“素响铃”。(杭州)

原料:

杭州泗乡豆腐皮10张、猪里脊肉100克、鸡蛋1个、绍酒2克、精盐4克、味精1克、甜面酱(已炒过)50克、葱白段5克花椒盐5克、生油700克(约耗80克)。

制法:;

1、将猪里脊肉洗净,斩成细茸,加鸡蛋、味精、食盐、绍酒拌匀。

2、把豆腐皮推开去掉硬边(如果豆腐皮已干脆,可放在蒸笼上用蒸气软化),然后将拌好的猪肉馅放在每张豆腐皮的小一半上,用力摊平,卷成筒形(不宜太松或太紧),并在卷合处蘸上少许清水,使之粘住。如法制完5条,然后用刀斩成3厘米长的小段,竖放在盘中待用。3、炒锅置中火上,下生油,烧至五成热,将豆腐皮卷投入,用手勺不断翻动,旺火炸2分钟,至黄亮松脆时,即用漏勺捞起,沥干油,装入盆内。

4、将甜面酱、葱白段和花椒盐迅速上桌。此菜在炸的过程中,应掌握油温,以温油入锅,沸油出锅。

特点:

干炸响铃色泽黄亮,形如马铃,松脆爽口。

典故:

从前这个菜不是现在的形状,也不叫“响铃”。据说一次有位英雄专点此菜佐酒,不巧店里的豆腐皮正好用完了。英雄不愿败兴,听说豆腐皮在富阳泗乡定制,即上马扬鞭,取回了豆腐皮。店主深为感动,为他精心烹制,并特意做成马铃形状。从此,“炸响铃”就流传开了。

十. 海南省 五指山 黎家炸鹿肉

海南黎族风味菜。鹿肉是高极野味,肉质细嫩、味道美、瘦肉多、结缔组织少,可烹制多种菜肴。鹿肉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糖和一定量的维生素,且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鹿肉性温和,有补脾益气、温肾壮阴的功效。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鹿肉属于纯阳之物,补益肾气之功为所有肉类之首,故对于新婚夫妇和肾气日衰的老人,吃鹿肉是很好的补益食品,对那些经常手脚冰凉的人也有很好的温煦作用。

海南五指山区盛产野鹿,此菜将猎取的鹿肉用味料腌制后,热油炸成,颇具山野特色。

烹调方法

用料:

鹿里脊肉750克,葱、姜、香菜各有0克,干葱、香茅、椒米各8克,八角3粒、黄姜粉3克、花椒2克、咖喱粉4克、生抽25克、椰浆40克、清水50克、湿生粉30克、味精10克、精盐8克、槟榔酒10克、芝麻油20克,五香粉、沙姜粉适量,棕油1.5千克(实耗150克)。

制作:

1、将鹿肉切成长5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块,将上列调味料加清水捣烂成浆,加入鹿肉块腌制30分钟后,沥干汁水。

2、旺火热锅,倒入棕油加热至五成热度,入鹿肉块浸炸至熟透、身硬,呈浅黄色捞起,滤干油分装盘即可上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