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安未央区特产推荐带走 西安特产有什么能带走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安未央区特产推荐带走 西安特产有什么能带走的更新时间:2024-04-07 02:52:19

一.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仿唐三彩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

西安的工艺美术匠师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条件,在研究出土唐三彩实物的基础上,反复试验,成功仿制出多种三彩俑和器皿,其造型精美、形象生动、色釉明快,洋溢着唐三彩艺术的风韵。特别是“神骏”和“明驼”等唐三彩仿制品,因系盛唐艺术的典型题材和具有“丝绸之路”的象征意义,受到中外游人的赞赏,并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自然垂流、相互渗化,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现今所见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于盛唐时期,其烧制数量之多,质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烧制的最高水平,然而从晚唐开始,唐三彩的制作逐渐走向衰败。唐三彩陶器大致可为器皿和俑两大类。器皿有壶、罐、碗、杯和各种建筑模型等,俑类有文官武将、天王力士、歌舞乐工、妻妾奴婢、马牛驴驼、飞禽走兽等各种形象,其中以马、骆驼和人物的造型和色彩最为精美。唐三彩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古朴浑厚,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唐三彩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首先要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后,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烧制。唐三彩的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的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摄氏度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摄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呈现出各种色彩。

釉烧出来以后,有的人物需要再开脸,所谓的开脸就是人物的头部仿古产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经过画眉、点唇、画头发。这么一个过程,然后这一件唐三彩的产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首先它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呢,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的出土的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较肥硕,这个马的品种,据说是从当时西域那边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现在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比较肥,颈部比较宽。唐马的造型特点,它是以静为主,但是静中带动,你们看到这是一匹静立的马。但是它通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者听到有什么动静一样,它通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在精神和内在的韵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釉色。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

二. 陕西省 西安 长安 莲蓬鸡

陕西省西安市古典名菜,始于隋唐时期。唐都长安的曲江池、 太液池都广种莲藕,名厨们触景生情,匠心独运地将那出水荷 花的婀娜倩影化入菜肴之中,创制了别人一格的“莲蓬鸡”,完美地 体现了中国菜质、色、味、形、器的五种属性,在众多著名的菜肴中 独树一帜。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母鸡粗加工后洗净,从脊背处划开, 入汤锅煮六成熟捞出,拆除鸡骨(要保持鸡皮外形的完整),胸朝下装入蒸盆,加鸡清汤、葱段、姜片、上笼旺火蒸熟。鸡脯肉与猪板油 叠放在砧板上,砸成细茸,撒干淀粉搅匀。鸡蛋清打散,分多次掺入鸡革里,边掺边顺着一个方向搅打,制成“鸡酿子”。取小吃碟一个,小羹匙12个,分别抹上一层熟猪油,刮入鸡酿子,抹平,用菠菜汁 将小碟内的酿子中间染绿,再将熟莲子镶在四周,状如莲蓬。将羹匙里鸡酿子的尖端抹少许番茄酱,使呈红色如荷花瓣。然后将小 碟、羹匙入笼用小火蒸约3分钟取出,将莲蓬放在盘子中心,花瓣 排在四周,用生鸡酿子粘连在一起,再上笼蒸2分钟。将鸡蒸盆取出,原汁浇入汤锅,鸡胸朝上扣入大汤碗里。汤锅内再续鸡清汤,加 料酒、精盐,烧沸撇净浮沫,倒入十汤碗里,再将蒸好的莲蓬、荷花 推人碗内的鸡上即成。 风味特点是:形似莲蓬,犹如荷花漂浮水面,与白色的鸡肉相 映成趣。鸡肉酥烂,鸡酿软嫩,汤情味鲜,香醇宜人。是—道高蛋白 质、低脂肪、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菜肴。( 西安)

三.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韭黄

 临潼韭黄 又叫黄牙韭菜,是冬季调节蔬菜市场之佳品,深受群众欢迎。
    临潼韭黄的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代,人们就利用华清池的温泉水在冬季栽培韭黄。“至冬移根藏于地屋沟中,盖上厚干草,暖而即长,高可尺许,不见风日,其叶嫩黄,谓之韭黄,比常韭易利数倍。(见元王祯著《农书》)骊山脚下温泉水水温高达43℃,并含有多种矿物质,菜农冬季利用温泉水灌溉,栽培的韭黄品质优良,茎叶宽大,色泽金黄,质地柔软,肥嫩多汁,味美可口,每逢年节上市,供应临潼、西安市场。据《续修陕西省通志稿》中对“韭”的记载中有:“案此秦地通产,临潼尤胜,其韭黄晚冬可剪,肥嫩味美,号为,乃温泉之力也。”可知“韭黄”为临潼已是久负盛名了。韭黄系韭菜遮光软化而成,生产周期短,收益高。解放前,临潼韭黄的生产,多集中在华清池附近,解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栽培技术的提高,其他地方亦有生产。

四.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烧肘子

在从前人们把吃一顿肉当成过一回年的年月里,一席之上有一只色泽红亮、慢火煨得浓香的大肘子,那简直就是最使人兴奋不过的大好事了!但如今,好吃的东西多了,饮食的时尚也随之大变了,餐桌上流行的不是鱼头就是鸡爪,惟独不兴大块肉大碗酒。于是,许多像东坡先生一样三天不吃苦头肉就难受的汉子们,却不幸少了东坡先生的率真劲,跟着别人的语气,嘴里乱交待,岂不知,什么都可以哄,惟有肚子哄不了。

肘子好吃,自然各地都有一些有名的肘子菜,如东坡肘子、冰糖肘子、豆瓣肘子,而陕西的肘子菜名气特别大。记得1989年,解放路上当时赫赫有名的曲江春酒家继仿唐菜点和曲江菜肴之后,再打历史文化牌,推出了秦汉菜。一说秦汉菜,当时西安市的不少名流都兴冲冲地应邀来赴席,毕竟,谁也没有见过秦汉人吃的是什么东西。一开席,服务员就端上桌一只硕大的烧猪肘子,这肘子烧得红烂,香气四溢,夹一筷子蘸点上面的芥末糊,真是适口,我看见几位老先生尤其吃得滑爽。这时有人小声咕哝“这不就是大荔的带把肘子吗”。言未落,有人报上菜名曰“炙肩”,有人讲解说这道菜就是从鸿门宴上樊哙持剑在盾牌上剁食的猪肘演变来的。樊哙当时吃的猪肘从司马公的描绘来看是生猪肘,是为了向项羽示威,与今置身华堂,吃着香气四溢的红烧肘子感觉不是一回事。但这个故事告诉食客们陕西肘子这道菜历史是很悠久的了。

如今西安的酒楼饭馆时而也能见到猪肘子菜,但不多。原因一是费功夫,慢火细煨,二是价飙升不上去,老板们都觉得划不来,不如那些海鲜,开水里打个滚就上桌,来钱快。倒是一些街头小门小脸的炒菜馆,因为档次不高,一道红烧肘子或芥末肘子反而成了坐庄菜了。客人喝着一般的白酒,嚼着花生米,耐心等待,一声“好了”,就有一只红油亮光的大肘子扣在前面的大盘子里,用筷子轻轻一挑,枣红色的肉皮就揭起来了,如座中有女士,照例都要夹送过去说,来,这东西胶质多,美容!女士们一般总要蹙眉噘嘴地拒绝一下,然后终于抵不住那香气的诱惑,低头食之。

无独有偶,在江南的小镇子里,人们对烧肘子也有着特别的偏好。前几天到昆山附近有名的水乡周庄,但见满街的小铺都在出售当地的名品“万三蹄膀”。据说明初此地富商沈万三号称江南首富,每在家宴客,头道大菜就是这红烧肘子。午餐时,我们自然点了一只。导游小姐讲完它的故事后,捏住大棒骨旁边又薄又尖利的一片细骨很麻利地就把一只大肘子切割成块,据说这也是沈氏首创的。其实这种切法各地在食肘子时都在用,无非是沈的名气大,吃的好方法都安在他头上罢了。沈万三的结局并不好。太有钱了,就想干点什么事。先是出钱为朱元璋修了南京聚宝门(今中华门),后来又提出要拿出三分之一的家产犒劳军队,这可犯了朱和尚的大忌,全家被流放云南,在周庄留下一段发人深思的故事,但据说,这沈家的猪肘子菜却因此又在云南成了名馔了。

五.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关中浆水面

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浆水面清热解暑,是夏季的去暑佳品是一种大众化的夏令风味食品。还有很多年轻人带生浆水饮用,同样有去暑的作用。浆水制作很简单,采用的是发酵的原理,每天煮面的面汤在盛夏时节会变酸,用一个坛子将每天剩下的面汤储存起来,加入菜叶一般选用鲜嫩的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叶或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为原料,切成细条,煮熟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食用前先加葱姜蒜炝锅,爆香后加入浆水、煮沸、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或者将面下好后捞入碗内、浇上浆水(热浆水更佳)、加入适量精盐、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即成浆水面。


六.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临潼果桑

临潼果桑

临潼区果桑生产主要以新丰街办湾李村、皂安村、五店村、樊赵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街办、村组,发展规模已达5200余亩,其中挂果园3500余亩。栽植品种主要是陕临1号、陕临2号、陕临3号、陕临4号。果品除供国内市场外,还远销日本、土耳其等国。

七. 陕西省 西安 莲湖区 陶哨

陶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玩具,产地颇多。我省民间陶哨具有独特风格,尤其以西安市鱼化寨的陶哨更是远近闻名。由于陶哨用泥捏成,口吹即响,所以又称泥叫叫。其特点是造型浑朴小巧、洗炼大方,声调古朴、雄壮、色彩鲜艳。

鱼化陶哨是用当地群众所称的黑土和泥,放在模子中成型,再经烧制、彩绘、罩油等多道工序制成的。造型多是陕西地方戏剧人物。由于它的体型不大,一般只有3至4厘米长,所以人物型体动态不十分鲜明,但从脸谱、服饰上却能清晰地看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它与秦腔戏剧那种“古典声情,雄壮激昂,宽音大嗓,直起直落”的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出质朴、健康、豪放、夸张、落落大度等艺术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八.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三皮丝

三皮丝

相传出自唐代中期。当时殿中御史王旭、监察御使李嵩、李全交三人贪脏枉法,作恶多端。长安西市品姓厨师愤怒之下,将猪肉皮、乌鸡皮、海蛰皮切丝当佐酒菜,名曰“剥豹皮”。近年西安饭庄在传统制法的基础上,改进定型成菜。三丝立为三堆,色泽分明,型如盆景,滋味各异,筋韧中带鲜脆,清爽利口。

九.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羊血三吃

辣子蒜羊血、粉汤羊血和麻辣羊血,都是西安风味小吃。辣子蒜羊血大概纯粹是民间食品。粉汤羊血则先是民间食品,后来经厨师和生意人引入市肆,但仍旧为普通老百姓所喜爱,仍旧保留浓厚的民间食品风格。

陕西人喜养羊,喜食羊,也善治羊。周秦汉唐以来就有此传统。古城长安千百年来就有许多专门的牛羊肉交易市场,至今还有叫东羊市街、西羊市街的。羊周身是宝,几乎没有那个部位不可以作为美味佳肴的。羊油用来做炒面,喝油茶,是西安人一大爱好。羊血更为许多人所钟爱。羊血凝固后切块,可以有多种吃法,辣子蒜羊血可能是最简便最大众化的一种吃法。其法,用上好辣椒碾面,上好清油烧红,泼制成辣椒油;用优质大蒜捣碎成泥;羊血块在高汤中煮沸,盛入碗中,主要加以辣椒油和大蒜泥,再适当加以盐、酱油、醋,撒些香菜末、葱末,即可食用。辣椒油和大蒜泥,在个人可能承受的限度内,越多越好。做好端上来时,但见满碗皆红,鲜红的辣椒油涂满黑红的羊血,椒辣与蒜辣扑鼻,不甚食辣的人是看也不敢看的,而老西安则大口大口地享受,只觉得香美无比。此食品可热吃,也可冷吃,冷吃更别有一番滋味,似凉粉而实系荤菜,是血品却清素平常。三二好友相遇,一盘辣子蒜羊血,一瓶西风酒,便可畅谈一宿。那情景,活脱脱乡野间隐逸先民的一次聚会,又仿佛酒醉中八仙的某种豪举。辣子蒜羊血便是这样一种食品:火辣辣的刺激人,透出至亲好友一颗热烫烫的心,是一幅关中老乡朴实纯真性格的风情画。

粉汤羊血,据说源于西安市南院门一个摆羊血摊的王金堂,在20世纪初对粗放式羊血吃法的改进。至今人们仍说,最好的粉汤羊血是西安王记家的。但这个王记店早已不复存在。我少时曾在南院门居住,知道这家粉汤羊血店,也去吃过。50年代时,这家店还生意兴隆,我又曾去吃过。记得那时的王记店,只小小一间门面,几张简陋的桌子,炉灶就设在店门口,顾客们坐好后,对操作过程看得一清二楚。这粉汤羊血原是要泡馍吃的,顾客先自己将馍用手掰作铜钱般大小块,再由服务员送至掌勺师傅手中。这时便见那掌勺的师傅,站立在通红的炉灶旁,从身旁的桌上抓过预先切好的羊血丝,放入滚开的锅中。那羊血丝大约火柴棒般粗细,十多公分长,黑红黑红的。焯约一分钟,捞入碗内。再抓水泡细粉丝少许,放至碗内。然后用勺给碗内浇灌热汤,热汤入碗片刻,即行倒入锅中,又从锅中盛出滚汤往碗中浇灌,如此反复数次,直至馍块已经泡热泡软时为止。最后将豆腐块放在漏勺中,入锅烫热,加到碗内,再调腊炙油,辣椒油,放蒜苗末,香菜末,加以热汤,即成为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粉汤羊血。这一西安风味小吃的特点,据《陕西传统风味小吃》一书描写为:“麻、辣、咸、香、光、嫩。羊血鲜嫩,入口光滑,调料多样,辣香扑鼻,助人食欲,有利消化。”不过对我来说,最解馋的还是那个“辣”,整个一碗粉汤羊血,连汤带馍带羊血带粉丝,通通是红的,吃时常嘴角发麻,吃后双唇皆红,并且往往满头大汗,只觉其痛快无比。从这一意义看,粉汤羊血虽经改造,仍然极为豪放,应该属于“男子汉的食品”。

然而粉汤羊血的制作过程并不简单,每道工序都有自己的讲究。煮羊血须用细箩过掉杂质,然后加十分之一的盐,拌匀后再加与羊血等量的冷水。热锅中的汤,须加盐及调料:以大红袍花椒、上桂元、小茴香、草果、良姜、丁香、胡椒、八角等十多味调料混合制成,其中大红袍花椒及小茴香要先行加热,去湿、焙干,并碾成细末。掌勺师傅将热汤往碗内浇灌的过程,读做“冒”,此字的正确写法应为0水旁,一个大字,下边一个卯字。《辞海》称:“同‘泡’。用水浸物。”还说南宋高宗赵构当年逃难时曾在荒野用这种方法吃过一餐。看来这种吃法很有些历史了,少说也是八百多年。

除了传统的吃法,近年来陕西和西安的餐饮业者又新开发一种羊血吃法,叫做麻辣羊血。始创者也许就是以经营陕西地方小吃为特色的文豪杂粮食府,该店已经誉满三秦,并在北京餐饮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这麻辣羊血也是满满一大碗,一大盆,当然那碗或盆都时髦多了,讲究雅致美观。未动筷子前,人们看到的只是辣椒和花椒,多得不能再多,比羊血要多出许多。也是热的烫的。与四川人标榜的“麻辣烫”不同,这不是火锅食品。虽说辣椒与花椒都是辛辣食品,但是吃过的人大多说,没有想像的那么辣。倒是留下一种于辛辣中突出辣香的深刻记忆。许多人都说:爱吃,好吃。

据一些研究医学与营养学的人说,羊血是清道夫,是极好的保健食品。包括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常吃都有相当的疗效。此说不知有无根据。但《本草纲目》明确指出,羊血“能制丹砂、-、-、生银、硇砂、-、硫黄乳、石钟乳、空青、曾青、云母石、阳起石、孔公蘖等毒”,李时珍还赞叹道:“羊血解毒之功用如此,而本草并不言及,诚缺文也”。这里的“本草”指李时珍以前的中药文献书籍,李时珍正是不满足于前人的成就,才以终身的精力完成了《本草纲目》的巨著。而辣椒,则公认有刺激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也可药用,有驱虫、发汗之效。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诸如辣子蒜羊血、粉汤羊血和麻辣羊血等老陕爱吃的风味食品颇感兴趣,大有要刮起一阵辛辣羊血发烧友之风的意思。

十. 陕西省 西安 未央区 酸汤水饺

西安城里,卖酸汤水饺的跟兰州城里卖兰州拉面的一样多。外地人只要在大街小巷一转,就看得见,也闻得着。许多卖酸汤水饺的都有招牌,即使只用红白纸写几个歪歪扭扭的字,却个头很大,所以看得见。即使没有招牌,大多把下水饺的开水锅放在店门口,还往往另有一口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酸辣汤锅,所以既看得见,也闻得着。

酸汤水饺,顾名思义,贵在酸汤。但饺子也是好的。大肉馅,羊肉馅,海味馅,都有,以羊肉馅最受欢迎。一般手工制作,现捏现卖。讲究馅大皮薄肉多。基本是一个肉丸子。捏时双手合拢,两个大拇指往里一挤,使饺子呈带花边的疙瘩状。所以也有叫羊肉疙瘩、大肉疙瘩的。还有一说,叫水饺是近些年来的事,本地人原先是将饺子叫做疙瘩的,西安市所属户县有种地方小吃,叫大肉辣子疙瘩,那疙瘩就是饺子。

西安夜市近年来特别红火,夜市上的酸汤水饺也特别红火。看那碗里的汤,极红极油,闻一闻便知是极辣极酸的,尝一口更会全身每一毛孔都往外冒汗,酸得你辣得你舌头打转转。人们会说:"老陕竟如此地能吃酸吃辣?"也怪,说起吃酸,人们会想到山西,说到吃辣,人们会想起湖南,而很少有人想起陕西的。岂不知,论吃酸,秦不逊晋;论吃辣,老陕是那"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三派中"怕不辣"一派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