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淄区云珍坊土特产 临淄区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淄区云珍坊土特产 临淄区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3 13:21:53

一.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临淄砖雕

砖雕

临淄区的砖雕艺术,融合了古代齐国制陶、建筑、雕刻艺术的精华。

砖雕的材料,一般是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的青砖,先细磨成坯,在上面勾勒出画面,凿出深浅,确定远近层次,然后再根据轮廓精心刻划,局部“出细”,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逐渐凸现出来。从形式上讲,砖雕分两种,即坯雕和硬雕。从手法上讲,分为四种:即园雕、浮雕、平雕和镂雕。

临淄砖雕根据作品要求,先设计好小样,再根据小样放大图。工艺流程分为配料、细磨、炼泥、成型、设计、雕刻、磨光、烘干、装窑、烧成、出窑、分级、入库等。

临淄砖雕在制作工艺和艺术设计有显著特点:一是特殊的原料配方提高了材质的硬度,中间无气泡;二是烧成温度高,砖坯强度大;三是通过砖坯色彩丰富,增强了砖雕的表现力;四是因地制宜,配色与主体建筑协调一致。

临淄砖雕服务于建筑,又不拘泥于建筑,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装饰性很强。

二.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欢喜团子

欢喜团子

大型庙会(如梧台庙会)和年关大集上,有一种美观美味又有美好寓意的小吃,名叫欢喜团子,很是惹人注意。

欢喜团子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糯米蒸熟,凉后弄散,炒至膨松,蘸取糖稀,制成大小不同的球状。按照单串、双穗、小挂角、大挂角等形式穿挂起来。

三.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金丝鸭蛋

金丝鸭蛋民间又叫缠丝鸭蛋。产于临淄大路家庄一带。古代临淄泉水众多,河汊交错,近水人家多养鸭。大路家庄是安次水注入溡水(今乌河 )之处,河内多产螺丝以及鱼、虾等。鸭食之,所产之蛋“卵黄层层, 紫赤相间”。剖之,如金丝缠绕,其味异常。如盐渍近月时间,煮熟刀切时,黄油顺刃流出,入口有奇香。金丝鸭蛋过去少为外人所知。1957年中央卫生检查团到临淄检查工作 ,席间奉送每人一枚品尝,交口称善。此后金丝鸭蛋之名逐渐扬播于省内外。 但70年代以后,因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水产物绝迹,金丝鸭蛋已鲜见。( 淄博)

四.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临淄边河小米

临淄边河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临淄边河小米

山东

淄博临淄长盛农产品专业合作社

淄博市临淄区金山镇境内,辖边河、金阳、赵庄、西张、东张、搭岭、黎金山等30个自然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6′00″~118°14′00″,北纬36°37′00″~36°44′00″。

五.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王青苇席

王青苇席

王青一带编织苇席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王青村位于齐故城北郭,这一带水系众多,系水、渑水、画水、康浪河纵横交错,是盛产水稻、蒲草、芦苇的鱼米之乡。《晏子春秋》载:“齐有北郭骚者,结罘网,捆蒲苇,织履。”《管子·弟子职》曰:“后至就席,狭坐则起。”“敬奉枕席,问所何趾。”从这里可以知道,稷下学宫的学生听课时坐的是席,老师晚上睡觉枕头上有枕席。从古墓的考古来看,临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多是椁顶上铺盖苇席,再在苇席上刷漆密封。以上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带人们不仅开始利用蒲草、芦苇编织苇席和草鞋,而且苇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自明朝弘治年间王青立庄后,百姓利用本地盛产优质芦苇的有利条件,继承了这一带的编制传统,开始以编织苇席谋生,并不断改进原来的编织工艺,提高了编织苇席中的技术含量。王青席不仅具有美观、耐用、舒适的特点,而且种类繁多。有床席、炕席、围席、凉席、枕席等十几种,编织苇席成为王青人谋生的主要手段。

王青席兴盛于清朝和民国年间。当时王青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农户都从事编织苇席业,小孩到了七八岁,不论男女都要学习编席手艺。当地还有儿女结婚,新人床上必须要铺一对王青席的风俗。清朝宣统年间,青州的琼林寺曾邀请王青的编席能手为琼林寺的大殿编铺殿席。大殿面积有五间房屋大,编织的席子大小与大殿不差分毫,此席用绿席篾镶边,中间织有一个大大的“寿”字,“寿”字四边织有四只仙鹤,僧侣见了无不称奇,众多前来朝拜者更是赞口不绝。民国2年,王青村王体康(王士义的父亲)编织的凉席曾参加过当时省政府在济南举办的山东农产品展览会,并得到奖励。当地民间有“柴家的苇笠,王青的席,于家的草鞋真不离”的顺口溜。

王青苇席一般用四穿或五穿子劈篾子,花纹细。正面基本无苇节。递边绝无双拾双压。成席后刚柔并济,色形俱佳、坚实耐用。

苇席的编制工具有穿子、磙子、剥裤刀、板刀子、穿刀子等,穿子是劈分芦苇的工具。其工具按其劈分的数量,分为二穿子、三穿子、四穿子等多种。磙子是用青石做成的碾磙子,长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中间略粗,用于将劈好的苇子压软。剥裤刀是用一镰头斜插在高粱杆上而成,用于将压好的苇篾子去掉外叶裤。棒捶子是用长约40厘米,粗约15厘米的园木制成。一头细为把,一头粗为捶头,用来将已剥掉叶裤的苇篾子砸软砸平,成板状。扳刀子是用于编席过程中将苇篾子紧靠。穿刀子是用于编席后期合边时穿插苇篾头。

原材料多为芦苇,主要有绵苇、大苇、小苇和锦丈子。绵苇质地软绵,不易折,色白。大苇细、硬、黄白色。小苇:细硬、黄白色。锦丈子是渑水河生产的一种优质芦苇,其个高,上下粗细均匀,杆为白中兼黄,无杂色,色皮光亮。产地为渑水河流域的王青、邵家、西石一带。“锦丈子”加工成的苇篾,具有薄、柔、韧等特点,摸上去有绸缎般的感觉。

苇席的制作工序分为准备和编织两大阶段,编织阶段的主要工序是选苇:将芦苇捆成一捆平摆在地上,先抽长的再抽次长的,依次选好分别放置,一般编一领双人床的席,选粗细均匀的较粗的高苇子100棵,加一部分矮苇子即可。劈苇篾:用穿子将苇子分劈为数瓣,这些被劈为数瓣的苇篾子叫生篾子。浸湿苇篾:将水喷洒在生篾子上。压苇篾:将浸湿变软的苇篾子,放在碾场上用碾磙子反复碾压,使其更加柔软。剥叶裤:将压好的苇篾子,用剥裤刀剥去苇节裤。捶苇篾:把剥去苇节裤的篾子,放在平板上用棒捶子将苇节部分砸平砸软。此时的苇篾子已经加工好了,叫熟篾子。编制阶段主要有踩底子:也称拉皮条,从席的一个角开始,此角为大角。续编:其口诀是:“压三拾二勤拿四,径角纹上拾六根”。并用调节苇篾子的方法尽量将苇节压在下面,边编边随时用板刀拔紧篾子。收边:根据所要求的尺寸,编至大小适宜时,拾边。收压:将编好的苇席用碾磙子略压一遍。

六.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油粉

油粉

油粉其特点是酸滑、咸、香俱全,能增进食欲。

油粉是一种稀粥型的饮食,它的原料是制作粉皮、粉丝后的下脚料淀粉水(以绿豆制品为最好),和以米糊,加入粉条、豆腐条、豆芽等菜,烧煮而成,出锅时加葱、姜、香菜末等调味品即成。

七.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国槐茶

国槐茶

国槐茶属临淄,专利产品,长喝不老,经现代科学研究得出国槐茶中有抗癌活性成分,对人体细胞渗透快能排体内毒素。气血畅通,白病不生。据医学宝典《本草纲目》医药记载:槐果,槐米具有医药价值:清热去火,凉血解毒,清肝明目,消食利气,软化血管,对喉咙疼,血脂高,血压高,痔疮,便秘有特效不仅能改善睡眠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在唐代佛教石碑上刻有:槐角(槐果)防病健身,槐树十年开花结果,槐果在树上二年不掉不坏(能防细菌的侵蚀)实乃国宝也。

八.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临淄西红柿

临淄西红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淄被誉为“中国西红柿之乡”,种植面积4万亩。“临淄西红柿”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

临淄区种植西红柿、西葫芦历史悠久,土壤肥沃、易于灌溉,富含微量元素,气候适宜、四季分明、日光温和,出产的西红柿、西葫芦品质优、产量高。目前,全区西红柿种植面积近4万亩,生产大棚约3.8万个,年产量达到6亿公斤,年产值突破14亿元,95%以上销往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及国内二十多个大中城市。西葫芦种植面积近4万亩,生产大棚约3.9万个,年产量达到6.8亿公斤,年产值突破15亿元,种植面积占到山东省种植面积的70%。

九.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田旺粽子

田旺粽子

田旺村位于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桐林(田旺)遗址附近,紧靠乌河。

乌河水清醇甜美,鱼虾成群,这里生产的芦苇,有一股特别的清香,苇叶大而长、厚而韧,是包粽子的好材料。附近村庄的村民在五月初五端午节那天都用乌河的苇叶包粽子,其中田旺村的粽子以糯米、红枣、花生等为主料,味道清香甘甜,最为有名。

田旺粽子不愁销路,连超市都慕名来下订单。所以不止在端午节期间制作,而是常年制作。

田旺粽子在苇叶的采摘、收存、浸泡等方面都非常细致,每年入秋把苇叶扒下来晒干保存;制作的时候,首先把苇叶泡开,然后把糯米、枣等材料摆在苇叶上,细致的包好。煮粽子也很讲究火候,掌握好火候,味道就好吃。

十. 山东省 淄博 临淄区 金岭清真蜜食

金岭清真蜜食

蜜食又叫“马蹄酥”“透蜜”,是有名的清真食品,有100多年的制作历史。

制作清真蜜食的原料有面粉、香油、水、饴糖、花生油等。

制作方法是:首先将面粉用香油擦成干酥,剩余的面粉用香油、水充分乳化,和成水油面团。把油酥包进水油面团内,按扁,擀成长方形的簿片,折叠三层,再擀成长方形的簿片,卷起来后切成剂,将剂顺切成两瓣,每瓣刀口朝外,制作成成马蹄形即可。把生坯逐个下入热油锅内用慢火炸制,见生坯浮上油面,层次张开、熟透后涝出,放入带笼眼的容器内,用饴糖浆和蜂蜜趁热往制品上淋浇,待制品的蜜浆饱合以后,即为成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