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特产互换发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朋友邮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特产互换发呼伦贝尔 呼伦贝尔朋友邮寄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4 12:38:57

一.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陈巴尔虎旗 呼伦湖小白鱼

呼伦湖小白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呼伦湖小白鱼是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呼伦湖的。呼伦湖的小白鱼被誉为“鱼中极品”,来这里的游客都要品尝一番。呼伦湖小白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呼伦贝尔的呼伦湖,又名达赉湖,意思是“海一样的湖”,面积2339平方公里,有两个香港那么大,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北方最大的湖。呼伦湖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渔业生产史,冰冻的湖下藏有鲤鱼、鲫鱼、油餐鲦、蒙古红鲌、鲶鱼、秀丽白虾等30余种鱼类。呼伦湖的小白鱼也叫“白条”,最大的就可以长到二、三两,如果长到最大的时间不打捞就死了,用小白鱼做的罐头是达莱湖的。

2014年,呼伦贝尔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呼伦湖小白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小白鱼70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长侧扁,侧扁而高,头小,全侧深银白色,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背鳍条,Ⅲ7;臀鳍Ⅲ12-15;侧线鳞42-46;下咽齿三行1.1.4-5.4.1;全身银白,鳍灰白色。 2、内在品质:呼伦湖小白鱼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鱼肉中氨基酸总量>15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30克、苏氨酸>0.60克、丝氨酸>0.60克、谷氨酸>2.00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1.00克、丙氨酸>0.80克、胱氨酸>0.20克、缬氨酸>0.60克、蛋氨酸>0.50克、异亮氨酸>0.70克、亮氨酸>1.10克、酪氨酸>0.50克、苯丙氨酸>0.80克、赖氨酸>1.10克、组氨酸>0.30克、精氨酸>0.90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5克。每100克鱼肉中含钙>1000毫克、含铁>3.00毫克、含锌>3.20毫克、含镁>35毫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胆固醇<150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遗传特性:适应能力强,具有雌雄两性,体长为8厘米性成熟,产卵期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浮游植物的微囊藻、鼓藻、栅藻和矽藻以及着生丝状藻和枝角类为食。该品种鱼是一个区域性的种群栖息于呼伦湖的东西两岸,以沙质底的西岸为多,那里也是产卵场地。 4、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二.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海拉尔 茶饮

    蒙古民族特别喜欢喝青砖茶和花砖茶,视砖茶为饮食之上品,一日三餐均不能没有茶。

    茶叶被称之为"仙草灵丹"。茶叶中包含着丹宁、氨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维生素C、D、B等丰富的营养成分,有强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脑和强化血管壁等药用功能,还有溶解脂肪,促进消化等作用。因此,茶叶,尤其是砖茶逐渐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蒙古民族通常饮用的砖茶中,最为受欢迎的是湖北所产,带有"川"字记号的砖茶。他们用砖茶熬制成茶水、奶茶、酥油茶、面茶。这些种类繁多的茶,独具风味,细细品尝起来,真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呼伦贝尔地区的喝茶饮道有很多讲究:

    客人来家以后,一定要给端茶,这是欢迎客人的一种礼节。客人坐好以后,主人要站起来,用双手捧着茶碗,向客人敬献。

    给老人或贵客添茶的时候,要把茶碗接过来再添茶,不能让客人把碗拿在手里,由主人来添茶。每次倒茶,都要按照年龄的大小,从长者开始依次敬茶。茶喝到半碗以后,就要给客人添茶。

    锡林郭勒等地,主人先给客人敬一碗茶铲然后把茶壶放到客人面前,让客人随意自倒自饮。

    茶碗的选择也是不能被忽略的:

    茶碗不能有裂纹,一定要完整无缺,有了豁子也不吉利。

    往碗里倒茶的时候,一定要把铜壶或勺子拿在右手里,从里首倒在茶碗里。

    茶不可倒得太满,也不能只倒一半。

    用手献茶的时候,手指不能蘸进茶里,可以多少晃荡一下,但不能把茶撒出来。

    倒茶的时候,壹嘴或勺头要向北向里,不能向南(朝门)向外,因为向里福从里来,向外福朝外流。

三.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阿荣旗 阿荣旗柞蚕

阿荣旗柞蚕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阿荣旗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柞蚕放养基地,为推进这一特色产业强势发展,该旗制定出台了《阿荣旗2010年—2013年柞蚕业发展规划》,引导和扶持蚕农通过建设专业村和商品茧基地,走农科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路子。蚕业部门将全旗蚕业划分七个专业技术服务区,每个区都重点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将自行编写的《蚕业技术手册》和《蚕业知识问答》等知识读本发放到蚕农手中,为蚕农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加强蚕场管理,推行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柞蚕放养方式,全旗宜蚕柞林开发面积连续5年实现了年增500把的良好发展势头,全旗现有柞蚕专业合作社29个,蚕场已成为该旗防风固沙的天然绿色屏障,通过柞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美丽与发展双赢。

地域范围

阿荣旗柞蚕主要产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那吉镇、-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向阳峪镇、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查巴奇鄂温克族乡、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族乡、新发朝鲜族乡等5个镇、4个民族乡。西部与扎兰屯市隔河相望,东部与扎格敦山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和鄂伦春旗相连,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22°02′30″~124°05′40″,北纬47°56′54″~49°19′35″,总面积13600平方千米,柞蚕保护规模60万亩,年产量1300万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种特征:阿荣旗柞蚕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古称野蚕、槲蚕。卵色发白,蚁蚕体为红色、壮蚕体主色淡绿色侧色淡黄色、蛹为淡褐色。蚕体长4.5—6.5厘米,直径3.5—4.5厘米,新鲜成熟蛹体体态饱满,手感挺实,不松软。 2、内在品质:阿荣旗柞蚕中含蛋白质15.87%、含粗脂肪8.02%、含灰分1.21%、含水分71.84%、其中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含量为13.59%,另外每100克含钙8.11mg、含镁19.09mg,每1千克含锌1.85mg。 3、安全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蚕种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地环境按《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标准规定等规定进行生产。贮藏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1056-2006)等相关规定。

四.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扎兰屯 扎兰屯榛子

扎兰屯榛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主要产于扎兰屯市东部和醅山区,年产量约80万公斤,曾是出口创汇土品。榛子营养价值较高,用途较广。生食或炒食,清脆可口,香气浓郁,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小食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上乘土品。榛子通身都是宝,榛仁可作糕点馅,果壳可制活性炭,榛皮及叶含鞣质,可提取烤胶,叶子可作饲料,根条可作纺织品。

扎兰屯榛子是“纯天然、无污染、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加上“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金字招牌,使这里的榛子名扬国内外。北京、天津、广东、山东等省市采购商纷纷前来大量采购。尤其是被中科院专家称为“手拍水漏”的 “榛子落儿”因其独特的口感极为-,不少外地客商甚至不惜花双倍价钱抢购,每年春节前扎兰屯榛子都被当做贵重礼品赠送亲朋好友。

如今,“扎兰屯榛子”这貌不惊人的野生小坚果,已成为扎兰屯全力打造的绿色食品中重要的一员,也是帮助当地农民致富的“金疙瘩”, 成为投资少、获利大、“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的“朝阳产业”。

地域范围

扎兰屯榛子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在扎兰屯市境内13个乡、镇(办事处)及所属89个行政村,具体是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哈拉苏办事处、达斡尔民族乡、成吉思汗镇、中和办事处、雅尔根楚办事处、萨马街鄂温克民族乡、蘑菇气镇、关门山办事处、色吉拉呼办事处、洼堤镇、浩饶山镇、柴河办事处,总生产面积33000公顷,年产量500万吨。扎兰屯榛子产地地处大兴安岭东麓,济沁河、绰尔河上中游两岸,扎兰屯市西南金界壕两侧,介于东经122°32′—123°10′,北纬47°55′—48°02′,海拔1120——215m,适宜扎兰屯榛子生长。

五.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陈巴尔虎旗 呼伦湖鲤鱼

呼伦湖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称呼伦湖为“大泽”,《明史》称呼伦湖为“阔滦海子”,从清代开始,本地居民称呼伦湖为“达赉湖”。呼伦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又名达赉湖。呼伦湖湖面呈不规则斜长方形,轴为东北至西南方向,长度为93公里,最大宽度为41公里,湖周长447公里,湖水面积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10米。

呼伦湖及其附属水域共有鱼类30种另一亚种,分属3目6科。其中鲤科占23种,另一亚种,为区系组成中绝大部分。鲤形目为26种(鳅科2种、鲇科1种),非鲤形目仅有 4种,鲱形目鲑科2种,狗鱼科1种,鳕形目1种。

呼伦湖及其附属河湖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鱼、银鲫、红鳍鲌,蒙古红鲌,油餐鲦 (贝氏餐条与蒙古贝氏餐鲦)、狗鱼、鲇鱼等7种。

到呼伦湖一游,一定要品尝一下名扬天下的“全鱼宴”。名贵鱼菜“鲤跳龙门”、“二龙戏珠”、“鲤鱼三献”等,不仅营养丰富,鲜嫩味美,而且造型美观栩栩如生,宛如一件件艺术珍品。

2014年,呼伦贝尔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呼伦湖鲤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呼伦湖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位于呼伦贝尔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和满洲里市之间,地处东经116°58′----117°47′,北纬48°40′----49°20′之间,属高纬度地区,湖水面积为233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7米,最大水深为8米左右,蓄水量为138.5亿立方米。呼伦湖水以肥(天然饵料丰富)、大(面积广阔)、洁(无工业污染)、活(有三条河为水源吞吐)而著称,以呼伦湖为主体的“三湖”(呼伦湖、贝尔湖、乌兰诺尔)和“三河”(克鲁伦河、乌尔逊河、达兰鄂罗木河)形成了完整的呼伦湖水系。呼伦湖盛产鲤、红鳍鱼白、餐条鱼、鲫、鲇、狗、蒙古红鱼白、秀丽白虾等31种水产品,年最高产量可达1万吨左右,是内蒙古最大的天然、绿色、有机水产品生产基地。呼伦湖年产鲤鱼500吨,地域保护总面积 23万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形态特征:体纺锤形,头后背部隆起,头小,明显小于体高,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全侧深银白色,每个鳞片的边缘颜色稍深。背鳍Ⅲ16-20;臀鳍Ⅲ5;侧线鳞,36-39;下咽齿一行,1.1.3-3.1.1;腹膜灰白色。 2、内在品质:内在品质:呼伦湖鲤鱼富含蛋白质和十余种氨基酸。每100克鱼肉中氨基酸总量>16克,其中天门冬氨酸>1.60克、苏氨酸>0.70克、丝氨酸>0.60克、谷氨酸>2.52克、脯氨酸>0.70克、甘氨酸>0.60克、丙氨酸>0.80克、胱氨酸>0.20克、缬氨酸>0.80克、蛋氨酸>0.60克、异亮氨酸>0.85克、亮氨酸>1.40克、酪氨酸>0.58克、苯丙氨酸>1.00克、赖氨酸>1.50克、组氨酸>0.50克、精氨酸>1.00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蛋白质>15克。每100克鱼肉中含钙>30毫克、含铁>0.40毫克、含锌>0.60毫克、含镁>25毫克。每100克鱼肉中含胆固醇<75毫克。氨基酸、蛋白质含量丰富,因此肉味鲜美,是淡水食用鱼中的上品,是水产品市场中最受欢迎的鱼类之一。 3、产品质量安全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执行(NY5053-2005)。

六. 内蒙古 呼伦贝尔 阿荣旗 阿荣马铃薯

阿荣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阿荣旗大事记记载,公元1732年清朝政府开辟从齐齐哈尔至海拉尔驿路。设驿站10台,其第三站在本地(即现在的音河乡)。旧名蒙古勒乌克察旗,又名乌尔楚克,现名旧三站。音河以马铃薯为著,过往客商无不以赞。公元1905年,清朝政府取消封禁政策,允许起票开荒,汉人起票买荒从本年开始进入阿伦河地区,马铃薯兴一方产业。

地域范围

阿荣马铃薯主要产自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复兴镇、那吉镇、-镇、亚东镇、霍尔奇镇、向阳峪镇、得力其尔乡、查巴奇乡、音河乡、新发乡等11个镇、4个民族乡。西部与扎兰屯市隔河相望,东部与扎格敦山岭和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为邻,北部和鄂荣春旗相连,西北部与牙克石市接壤,南以金界壕为界与黑龙江省甘南县毗邻。地理坐标:东经122°02′30″-124°05′40″,北纬47°56′54″—49°19′35″,总面积13600平方千米,马铃薯保护规模45万亩,年产量70万吨左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植物马铃薯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其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块茎圆、卵圆或长圆形。薯皮的颜色为白、黄、粉红、红、紫色和黑色;薯肉为白、淡黄、黄色、黑色、紫色及黑紫色。 2、内在品质:每100g中粗蛋白≥2.40g,淀粉≥15g,干物质≥26g、≥450mg ,生素C≥90mg/kg。 3、安全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地环境按《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标准规定等规定进行生产。贮藏执行《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NY/1056-2006)等相关规定。

七.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扎兰屯 内蒙扒驼掌

驼掌即骆驼的掌,骆驼主要产于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驼掌的味道极为鲜美,食之可强筋壮骨。驼掌和熊掌一样都是珍贵的美味。早在汉代就有“驼蹄羹”,并成为历代宫廷名菜。明《本草纲目》载:“家驼峰、蹄最精,人多煮熟糟食。”内蒙古地区都喜食用驼蹄。骆驼主要产于内蒙古荒漠草原地带,体形高大,肌肉发达,尤其驼峰和驼掌可作名菜。驼峰肉质细腻,丰润肥美,被列为饮食珍品之一,驼掌的味道也很鲜美,食之可强筋壮骨。“扒驼掌”配以菜心,荤素俱佳,肥而不腻,是秋、冬季补品之一。

做法:将驼掌、蹄黄治净,入沸水锅略焯取出,洗净。将蹄黄入锅,加鲜姜、大葱、水煮至八成熟取出。冷却后切成1厘米厚的圆片,放入大碗中,加酒、鸡汤。将带骨鸡、鸭肉适量经沸水锅略焯后,也放入碗中,加葱、姜、花椒、八角、酒、酱油,上笼蒸熟,取出,将蹄片拣出。炒锅下花生油烧热,下姜片、葱段炝锅,下酒,捞出葱、姜,加鸡汤、水、蹄0、精盐少许、味精、酱油、酒,扒烧至卤汁收紧,下湿淀粉少许勾芡,淋上熟油出锅装盘即成。

菜品:用驼掌和鸡、鸭蒸、烧而成。成菜色泽深红,驼掌软烂筋糯,鲜味浓厚。

《红楼梦》第53回“乌进孝进租”时的进物单上,有“熊掌二十对”的记载,“扒驼掌”本为“扒熊掌”,但因“熊”为野生保护。

八.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扎兰屯 杂交油葵

浩饶山镇是扎兰屯市西南部重镇,是美丽富饶的“杂交油葵之乡”,杂交油葵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该镇以A17、A15、562、康地5号、超级矮大头等杂交油葵、食葵为代表的葵花生产水平在呼伦贝尔地区处于领先水平,2006年注册了“浩饶山”牌绿色商品,而且扎兰屯市地区盛产的“葵花”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行列,浩饶山镇杂交油葵、食葵更是如虎添翼。当地农民种植杂交油葵的积极性很高,国内大批收购商蜂拥而至,争相抢购浩饶山镇油葵。浩饶山”牌杂交油葵不但走出了内蒙古,还远销到吉林、山东、辽宁、黑龙江等全国各地。经过不断努力,杂交油葵已成为浩饶山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浩饶山镇对外的一张“名片”。

九.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根河 中密度纤维板

中密度纤维板

中密度纤维板原料为大兴安岭的优质树种,产品具有密度分布均匀、表面光滑平整、强度高、握钉力强、可加工成各种异形、曲面等特点。适用于家庭装修及家具生产。产品质量经国家质量检测中心检验,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产品规格为2440mm×1220mm×(8mm、12mm、14mm、15mm、17mm、18mm)。

十.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海拉尔 呼伦贝尔蘑菇

呼伦贝尔蘑菇是呼伦贝尔特有天然野生植物产品之一,受纬度线、特定位置气候和优良生态环境影响,这里的蘑菇品质纯正、味道香浓、口感滑嫩、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是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佳肴。在呼伦贝尔是受到极高赞誉的自然生态天然珍品,是宾馆餐厅、家庭烹饪和馈赠的最佳礼品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