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惠州特产猪肉卷 潮汕特产正宗猪肉卷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惠州特产猪肉卷 潮汕特产正宗猪肉卷更新时间:2024-04-11 22:58:43

一. 陕西省 榆林 横山区 缸腌腊猪肉

陕北家制“缸腌腊猪肉”已有近100年的历史,广泛流传于陕西榆林地区和延安地区,用民间传统的盐理法和油封法腌制而成。外形整齐洁美,呈10~12厘米宽、约5~7厘米厚的方块状,每块0.4~0.6千克重。瘦肉呈红色或暗红色,肥肉呈白色或淡黄色。肉质结构良好,肥瘦相间的肉块,红、白(或淡黄色)分明,色泽鲜艳,外观肉质鲜嫩多汁,咸淡适中,香味纯正、浓郁,具有特殊的腌腊风味;久存(2~3年)不变质。

陕北缸腌腊猪肉的制作方法

1.选用健康的,在比较卫生的条件下宰杀的猪肉。除净残留毛,刮洗净血污脏垢,去骨(肋骨可带骨)、去蹄膀,然后按要求切成10~12厘米宽、5~7厘米厚的方块备用。

2.将缸及石板盖准备好,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盖好盖放在适当的地方备用。缸的大小,应视肉量的多少来选择,一般要求肉装至离缸口20~30厘米为宜,过大、过小都不利于肉的保存。

3.炒盐:将所需要的盐(陕西定边产的大青盐)放入铁锅内炒,炒至微黄时为宜。炒盐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是“缸腌腊肉”成败的关键。

4.滚雪球(上盐):将炒好的盐放于盆内,在盐未凉时,把肉块放进盐中滚几下,使肉块表面粘上较厚的一层盐,提起肉块轻抖几下,以不掉下盐粒为度。

5.腌晒:将上好盐的坯块摆放在干净的盖片(用高粱秆的盖子)上,放在太阳下腌晒,腌晒时间,夏、秋季大约为1天,冬、春节约为3天,以晒至表面渗出水分为好。

6.搓盐:将晒好的肉坯块,再拿盐搓上一次,其目的是搓出多余的水分,补增些盐分。

7.复腌:将搓好的坯肉块,抖擦去多余的盐粒和水分,使表面相对干燥,再进行复腌。 8.半熟加工及腌制:有咸味较浓的盐埋法与盐味较淡的油封法两种。

(1)盐埋法:①笼蒸:将腌好晾凉的肉块,皮面向上摆放在笼里蒸10~15分钟后,取出晾凉。②入缸:先将炒好的盐进行压底,其厚度约5厘米,然后将肉块肥瘦搭配,排列整齐,稍留空隙,皮面向上,放入缸内一层,然后撒上一层盐,盖没肉面,轻压一下,接着装第二层,直至装完为止。最后一层盐应撒约5~8厘米厚一层,稍压实即可。③加盖封口:装毕肉后,用石板盖将缸口盖严,然后用绳在缸口中间轧几圈固定,以防缸体裂炸。整个加工过程完毕。

(2)油封法:①油浸:将猪的板油、五花油等油脂炸炼,除去油渣后,把油加热,控制在6~7成熟,将腌好晾凉的肉块逐块放入油锅内浸泡,炸至肉边起色时为度,捞出晾凉,直至炸完。②净油:将泡炸过的油,继续加温炼至水分耗净后,澄清,除去渣质,待用。③入缸:将油浸过的肉块逐块放入缸内,要求皮向向上,排列整齐,肥瘦相间,上层与下层肉块错位,左右留有空隙,层层装进,装至离缸口约25~30厘米时为宜。④油封:将除干水分的澄清油,油温降至40~50℃时,徐徐倒入缸内,淹过肉面5~10厘米时为止。⑤加盖封口:先将石板盖盖好,一边隔起空隙,待油冷却后盖严。即腌制加工完毕。

二. 广东省 佛山 禅城区 泰酱荷花卷

泰酱荷花卷

用新鲜的莲藕丝制成。胭红的荷瓣上裹着一个个金黄色的圆球,围绕着一朵含苞待放的红头巾荷花,宛如一幅艺术品。咬一口圆球后惊觉地发现里面另有乾坤。原来面粉里裹着已沾有泰酱的莲藕丝、肉丝、冬菇丝和青红椒,又加入几十种秘制不传的原料,入油鲜炸后烹制而成。吃在嘴里的感觉不但有莲藕的味道,因为沾有泰酱,所以分外香脆浓郁。

三.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火烧猪肉

是大理、洱源等地区白族人民杀猪吃肉的一种奇特生活方式。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白族人民都要杀猪吃肉,其宰杀肥猪方式独特。方法是把肥猪宰杀后,在水井边用稻草或表杆烧烤肥猪,一人用簸箕煽风,以风助火,一人用两根棍子不时地拨动稻草,让稻草火将整个肥猪烧成焦黑。然后用井水冲洗猪体,并用杀猪刀将焦黑的毛皮刮去,经过刮洗的肥猪整体呈金黄色,并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味。最后进行开膛破肚,将肥猪分割成若干块,待烹调食用或胞制成腊肉待食。这就是白族人民的“火烧猪肉”。吃味清香爽口,没有汤煺猪肉的腥味。 白族群众还有吃生皮的习惯,即将火烧猪肉(多用臀部和后腿皮肉)和猪肝切成细丝,以葱、蒜、芫荽、炖梅、辣子面、酱油等为佐料,调蘸而食。此吃法民间称之为“吃生皮”。吃生皮的习俗,相传始于南诏时期,历史悠久。吃生皮容易引发旋毛虫等寄生虫病,卫生部门禁止此种吃法,提倡火烧猪肉还是要炒吃煮吃。在卫生部门的宣传倡导之下,吃生皮的习惯在逐步改变。民间吃生皮,一般都先将火烧猪肉提交卫生防疫部门化验无寄生虫卵后,才食用。( 大理)

四.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小炒猪肉黄米饭

小炒猪肉黄米饭

做小炒猪肉黄米饭是靖边农村人的拿手好戏,有了小炒猪肉黄米饭也就不涩口了,小妙肉也不显腻了。

五. 甘肃省 甘南州 迭部县 迭部蕨麻猪肉

迭部蕨麻猪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迭部蕨麻猪肉

迭部蕨麻猪肉以生长在迭部县 境内的,放养为主、圈养为辅的,不添加任何工业饲料和生长素的纯种迭部蕨麻猪为肉源。其肉质紧密,脂肪少,瘦肉多,皮薄肉鲜不油腻,肌膜和结缔组织少,口感细嫩。其脂肪和胆固醇含量低,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铁、硒等微量元素,尤其是钙、铁、磷、硒和维生素B1的含量比其他猪肉较高,是一种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绿色天然的肉食品。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现辖行政区域

《迭部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迭部蕨麻猪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迭政发〔2016〕50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

《地理标志产品迭部蕨麻猪肉(草案)》

六. 山东省 临沂 莒南县 白菜炖猪肉

原料:猪五花肉150克,嫩白菜400克,粉皮、葱段、姜片、盐、酱油、味精、肉汤、料酒、椒油、猪油各适量。

制法:猪五花肉切片,白菜用手撕成大片,粉皮掰成小片放温水泡开;猪大油烧热放五花肉、葱姜、酱油煸炒,然后加肉汤、白菜、粉皮炖透,加盐、味精、椒油等调料即成。

特点:汤宽味浓、菜烂,为家常饭菜。

七.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粑粑卷

粑粑卷

粑粑卷是凤庆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制作原料主要有豌豆粉、“锅粑”、饵块,其中以豌豆粉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掺水搅拌成糊状,当地人称为“豌豆粉”或“稀豆粉”。再将豌豆粉放在锅上烘烤成薄片,成为“锅粑”。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厨师应市的佳作,是凤庆县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粑粑卷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一种美味,即是食物又是零食,成为了当地人的的一种饮食习惯,因而有很多人家在卖粑粑卷,生活在他乡的游子门,只要一回到凤庆,常常是先吃几个粑粑卷过过隐。传说在别的地方制作时,锅巴很难做成功,给此种风味小吃添加了一分神秘色彩。

凤庆粑粑卷,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做工上却有很多的讲究。首先是制锅巴:将豌豆粉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渣,豌豆粉调成的浆,均匀地摊入热锅中煸制,要求摊制要薄如纸,煎呈黄色,用竹片刀在锅巴的边沿划一下,取出放在阴凉处备用,其味香脆可口。其次是制稀豆粉(也叫油粉):豌豆面加入小茴香粉、精盐、辣椒粉等调味料,再加上水调成糊状,锅上火,加入开水,慢慢地淋入豆糊,不停地搅拌锅底,煮沸至熟成浓糊状备用。再次是制粑粑,即用大米制作的粑粑,也叫饵块。最后将饵块切成薄片,放在炭火上烤熟,涂上“油粉”及佐料,用锅巴将饵块卷起成圆条即可。粑粑卷融合了锅巴的香脆,饵块的柔软,作料无污染味佳,口感软糯脆香脆,层次多样,味道鲜美可口,具有独特风味。

凤庆粑粑卷的吃法比较多,可以根据个人不同喜好选择,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吃法:

(1)、烧吃,其味咸中回甜又香辣,宜于做早点、夜宵。 炭火上将粑粑烤熟,两片粑粑夹一片锅巴,面上的粑粑抹上一层稀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末,卷成卷而食。

(2)、油炸锅巴,形状似蝴蝶,酥脆味香,宜于佐酒、当零食。将锅巴一分为四,锅中加入熟菜籽油,将锅巴炸至红黄色取出而食。

(3)、锅巴八宝卷,其味皮香脆,馅香嫩,宜于便饭、筵席。将火腿、老蛋黄糕、冬菇,糯米饭、小茴香、鸡枞、桃仁、花生炒拌均匀成八宝馅,取锅巴一片包上八宝馅,厚约3厘米,卷成卷,锅入油,将八宝卷炸至红黄色,取出切成2厘米长的块而食。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人长久饮食文化中,探寻出的融豆类、大米,风味独特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已然发展为凤庆县为十分经典的特色小吃。

八. 江西省 九江 濂溪区 脆皮石鱼卷

脆皮石鱼卷是以庐山石鱼为原料精心烹饪而成,鲜味浓厚,颜色金黄,外脆里嫩,是佐酒佳肴。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有宽中健胃、益肺补虚之功效。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肺虚咳嗽、浮肿等患者食之尤佳。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呼兰 金丝卷

制作方法:

1. 将面肥用水泡开,加1.5千克面粉和成面团,静置发酵。

2. 将3.5千克面粉加鸡蛋液(可加少许盐和水),和成鸡蛋面团,擀成大薄片折叠起来,切成细面条,刷上香油

3. 酵面发起后,对碱揉匀,搓成长条,按需要量揪成面剂,将面剂按扁。擀成中间稍厚的长方形片,把切好的面条顺长方放在方片中间,卷起来,上屉用旺火蒸约20分钟即熟。取出改刀即可。

十. 浙江省 温州 洞头县 黄金卷

黄金卷

洞头黄金卷:由鳗鱼炮胶、竹荪、墨鱼饼三种原料套成圆卷后制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