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定西通渭特产视频 定西通渭县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定西通渭特产视频 定西通渭县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3-12-20 06:30:19

一.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黄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二. 甘肃省 定西 临洮县 临洮花卉

临洮栽植牡丹、芍药、菊花、大丽花等花卉的历史十分悠久。尤其是牡丹种植已有千年历史,达到1000多个品种。“洮阳红”已远嫁“牡丹王国”——洛阳。紫斑牡丹是全国独有的品种,享誉国内外。

临洮紫斑牡丹品种繁多,花朵肥硕,花姿端丽,花形瑰艳,味香浓郁,植株高大,适应性强,是马啣山野生牡丹衍化而来的品种。其花瓣全都有明显的大块黑紫红斑或棕褐斑。大部分牡丹品种花心呈黄色或白色,部分花心为紫红色。临洮紫斑牡丹是祖国百花园中一枝光彩照人的奇葩异卉,久负盛名。马家窑彩陶中就有野生紫斑牡丹的图案,说明几千年以前当地人就已喜欢它了。

临洮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适中,土质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紫斑牡丹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据考证,早在春秋时期,这里就以牡丹为交流感情的媒介。在大约2000年间的东汉,生息在洮河之滨的先民就已掌握了牡丹的药用价值,用其治疗“血瘀病”。在隋唐,牡丹广泛引为药用。唐代时,观赏、栽植牡丹在临洮已很兴盛。《狄道志》中有将牡丹列为狄道花卉之首的记载。明、清至民国,临洮成为牡丹的栽植盛地,已有“紫斑牡丹出临洮”的佳话。清末编《甘肃新通志》记载:“牡丹在甘肃各州府都有,惟兰州、临洮为较盛。”清人吴镇写下了许多歌咏临洮牡丹的佳句,如“牡丹真富贵,狄道堪称雄”,“我忆临洮好,春光满十分。牡丹开盈尺,鹦鹉过成群”,“倾城花向马嵬残,无限春风解恨难。惟有香囊消不得,又含铃雨挂雕栏”等。

临洮紫斑牡丹素以花大、型美、色艳、香浓、品种繁多著称。目前已有200多个品种,其中珍贵品种80多种,可分“三类、六型、八大色”。“三类”是指花瓣单瓣、半重瓣、重瓣类。“六型”是指花朵形状,分荷花型、玟瑰型、葵花型、皇冠型、绣球型和楼子型。“八大色”是指红、黄、黑、白、紫、绿、粉、雪青等。

临洮紫斑牡丹的栽培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新兴花卉公司、美兰花卉公司已大面积栽植,从南屏山下到洮水之滨,从秦长城坡下到马啣山麓,到处可以看到紫斑牡丹的芳踪。“万金富贵”、“酒醉杨妃”、“临洮玛瑙盘”、“烟火紫珠盘”,千姿百态的花朵,尽呈风流。临洮紫斑牡丹除栽培“佛头青”、“黑天鹅”、“醉仙桃”等名贵老品种外,还培育了珍稀新品种。如今临洮花农依靠科技,培育出了在隆冬催花开放的反季节牡丹,为紫斑牡丹的栽培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临洮除了扩大紫斑牡丹的种植栽培,还开始大面积种植唐菖蒲、大丽花、郁金香、百合花等名贵球根花卉。县内的花卉生产从种植、包装、销售已逐步形成了一条龙体系。新兴、美兰等花卉公司种植培育的各类鲜切花通过中川机场,空运到国内20多个省、市及港澳地区,产品供不应求。临洮还引进和推广国内外优良花卉品种和新设备、新技术,促进了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以临洮大丽花为主的花卉品种在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1项大奖、48项单项奖,为甘肃人民赢得了荣誉。外地客商称赞“临洮大丽花甲天下”。临洮还被确定为全国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县,成为全国著名的花卉之乡,有了“陇上花园”的美称。
如今的洮阳大地,沃野千里,姹紫嫣红,到处弥漫着花香,涌动着滚滚春潮。

三.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油饼

油饼,精细小麦粉发面之后,擀成稍薄的圆饼,顺势在中间挖个小眼。别的地方那些懒妇是直接切一刀,不似通渭妇女那般讲规矩,放在滚开的胡麻油锅中,三翻一转圈之后,熟了。外黄金亮,里嫩外酥,既用于祭祀,也用于春节走访亲戚,一家四个。

通渭人做油饼,阵势浩大,而制作春节时用的油饼,更多些忌讳。节前会选取固定的一天,也可以让男人参与其中,事先会在油锅中投入一枚钱币,整个制作过程外人会自动回避,可能是以前比较困难,所怕别人吃吧,久而久之,竟成风俗,人人皆知,哈哈。做成之后,装入大缸,来人喝茶端上一摞,出去看戏装上几个,只见大缸哗拉拉得见底了。

四.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漳县蚕豆

漳县气候湿润 、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发展蚕豆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蚕豆栽培历史悠久,己有2100多年。漳县蚕豆以粒大、色白、籽粒饱满 、营养成分高、无病虫害而享誉四海,深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依托自然资源优势 ,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蚕豆、中药材和马铃等具有区位优势的产业,为当地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培植 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拓展了广阔的领域。据统计,2001年漳县蚕豆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达2750万公斤,分别占全县粮食面积和粮食总产的28%和31%;2002年漳县蚕豆面积扩大到15.6万亩,预计产量将达到3900万公斤,约占全县粮食总产的35%,收入将占全县粮食总收入的51%。目前,全县从事蚕豆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从业人员己达1.26万人,年实现利税 2450万元,成为出口创汇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

五.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浆水面

经验丰富的主妇用新鲜的芹菜煮熟之后,加入原浆盛入干净的陶瓷缸中,经过数日发酵而成。稠的称酸菜,稀的叫浆水,清冽芳香。煮面之前,酌量小心舀取清冽浆水,先在锅中热油,次投"地艽",来炝浆水。"地艽"是一种长在野外,盛开着小蓝花的草本植物,有着诱人的独特香味。投,就是速度要快,“刻齐麻查得”,“扑哧”一声立即浇入浆水,否则真的就焦了。盐,要后放,不然炝出来的有点苦涩。其他地方用葱,唯有通渭农村用"地艽",其味十分上口。

细细的面条煮熟,捞入碗中,浇上晾凉的浆水,一碗清冽酸香、筋道爽口的浆水面便做成了。再炒一两个小菜,如咸韭菜、青辣子、黄萝卜条,或者土豆丝等,盛夏炎炎,吃一碗浆水面,可使人神清气爽,精力旺盛;外出干活或出门远行,吃一碗浆水面,可使人终日不渴,体力顿增;即使春节食荤腻味,吃一碗浆水面,可使人肠胃清爽,浑身舒坦。据临床验证,浆水因其含有多种有益的酶,食之不仅对高血压、肠胃病和泌尿病有一定的疗效,还能清暑解热,增进食欲。通渭人视浆水面为生命,每论走多远,常常想的是浆水面,不仅有精神上的追求,看来也有科学依据。

六.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岷县黑裘皮羊

岷县黑裘皮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岷县黑裘皮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岷县黑裘皮羊产于甘肃洮河和岷江上游一带。产区位于甘肃武都地区的西北部,地处洮河中游,是甘肃甘南高原与陇南山地接壤区。海拔一般为2500~3200米,山峰在3000米以上。气候高寒,年平均气温为5.5℃,最低(1月)气温平均为-7.1℃,最高(7月)气温平均为15.9℃,无霜期为90~120天,年降水量为635毫米,7~9月份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5%以上,蒸发量为1246毫米,相对湿度,夏、秋季为73~74%,冬、春季为65~68%。洮河干流在岷县境内自西向东、向北流过。南有达拉岭,北有木寒岭和岷山三个草山草坡地带,植被覆盖度好,是放牧的好草场。牧草以禾本科为主,还有柳丝灌木及部分森林草场。农作物有春小麦、蚕豆、青稞、燕麦和马铃薯等。经济作物主产油料和当归。

地域范围

岷县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高原东缘与陇南山地西部及陇中黄土高原南端接壤区,处于洮河中上游,河水流经县境西南折西北部。地处北纬34°07'—34°45',东经103°41'—104°59'之间,东、西长约12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5公里。县城距兰州267公里,距北京2060公里,东与武山、礼县相邻,南与宕昌、迭部、卓尼县接壤,西与临潭、卓尼两县相接,北与漳县接连。岷县黑裘皮羊生产区域遍清水、十里、西寨、茶附、维新、西江、中寨、寺沟、秦许、麻子川、申都、禾驼、闾井13个乡镇。年养殖3万只,年产羊肉450吨。

品种特征

岷县黑裘皮羊体质细致,结构紧凑。头清秀,鼻梁隆起,公羊有角,向后向外呈螺旋状弯曲,母羊多数无角,少数有小角。颈长适中。背平直。尾小呈锥形。体躯、四肢、头、尾和蹄全呈黑色。

品种性能

岷县黑裘皮羊成年公羊平均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分别为:56.2±0.7厘米,58.7±0.7厘米,76.1±0.9厘米,31.1±0.8公斤,成年母羊分别为:54.3±0.3厘米,55.7±0.3厘米,77.9±1.0厘米,27.5±0.3公斤。岷县黑裘皮羊主要以生产黑色二毛皮闻名。此外,还产二剪皮。羔羊初生后毛被长2厘米左右,呈环状或半环状弯曲,生长到两个月左右,毛的自然长度不短于7厘米,这时所宰剥的毛皮称二毛皮。典型二毛皮的特点是:毛长不短于7厘米,毛股明显呈花穗,尖端为环形或半环形,有3~5个弯曲。好的二毛皮的毛纤维从根到尖全黑,光泽悦目,皮板较薄。皮板面积平均为1350平方厘米。二剪皮是当年生羔羊,剪过一次春毛,到第二次剪毛期(当年秋季)宰杀后所剥取的毛皮。其特点是:毛股明显,从尖到根有3~4个弯曲,光泽好,皮板面积大,保暖、耐穿。其缺点是:绒毛较多,毛股间易粘结,皮板较重。岷县黑裘皮羊每年剪毛两次,4月中旬剪春毛,9月份剪秋毛,年平均剪毛量为0.75公斤。羊毛用于制毡。

七.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凉拌蕨菜

凉拌蕨菜

凉拌蕨菜一般采用干蕨制作,春天摘回鲜蕨,用沸水烫蔫,然后搭在阴凉处阴干,置干燥处存放。泡制时,先将干蕨放入凉水泡数小时,再下锅煮熟,但不能熟得太烂,烂了就会失去脆劲,咬起来也没劲。如泡制得法,干蕨仍能保持采摘时的鲜嫩。拌制时放少许葱丝,泼上热油,加盐加醋,加上芥末、蒜泥,拌匀。

八. 甘肃省 定西 安定区 矿产

定西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历史可远溯至距今两千多年以前的秦朝。但可以说至今还是一块尚未被人们认识和开发利用的“宝库”。41处黄金矿点(其中砂金矿点六处)普查储量近50吨黄金,至今开发生产量不到1吨;八处铜矿点只有氧化铜零星开采;四处大型莹石矿储量800多亿立方米,虽有开发,但力度不大。比较容易开发,用途广泛的三处大型膨润土矿,急待开发利用;享誉全国的汉白玉矿点五处,储量约4000多亿立方米;国内罕见的红柱石矿向外公开招标,期待客商开发;腐植酸含量达到国家开采标准的泥炭,储量更是可观;花岗岩不管在质地或者色泽上,在全国也是数得上的,各县都有储量;通渭温泉在全国都是有开采价值的重要资源;岩盐开发利用效益比较好,但深度很不够;硅石、方解石、玄武岩、蛇文岩、铝凡土、辉绿岩、粘土等矿都是在点点星星开采,没有形成规模,是很有开发前景的矿源。( 定西)

九.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通渭甜醅子

甜醅子是通渭的传统小吃,又名酒醅子,其原料有三:一为莜麦,二是青稞,三是小麦。做法相同。

做法是将莜麦或青稞(去外皮)簸净,清水洗去杂质,入锅煮熟(表层开口),沥出凉冷,加入甜醅曲和匀,装进坛中密封,保持恒温(15℃上下),经3~5天发酵,开坛食用,醇香、清凉、甘甜,夏能清心提神,冬则壮身暖胃。

清明一过,便是普遍制作甜醅子的时节,甜醅子的主要原料和米酒有些区别-是麦子类,其品种有二,一是莜麦所制,二是青稞所制,表稞是青藏高原独有的原料。两种做法大致相同,制作时先拣去莜麦或青稞的瘦凿,再把莜麦装入口袋或放在编制簸箕内再三搓拌,去其浮皮,青稞则要舂净精皮,然后放进锅内煮八成熟捞出放案上晾,以份量多少比例加入曲子拌匀,入瓷盆内,置热炕头或灶上捂严发酵,待两三天闻到清香酒味时便成。此物吃起来又香又异,还有醇芳的酒汁,故名甜醅子。

甜醅能否发酵成功关键在于掌握温度,而揭盖时间却因季节而不同,这就全凭酿造者的经验了。更值得一提的是,甜醅发酵时反复生成的甜醅酒可谓稀罕之物,醇美香甜,营养价值高,夏季食用避暑效果尤佳.

甜醅极受群众喜爱,除居家酿制自食外,出售者亦不少。无论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还是村集镇市上,随处可见甜醅摊。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脸盆里满是白生生、蜜旺旺的甜醅。一碗下肚,甘甜如饴,满嘴生津,倍觉神清气爽,这酒香醇厚的甜醅实在是让人受用无比。

十. 甘肃省 定西 通渭县 洋芋

又名马铃薯、土豆,是我区的一大宝。每年可拿出十亿斤左右,进行深加工。洋芋用途广,营养价值高。既是菜,又是粮,还有和胃、调中、健脾、益 气之功效。洋芋综合加工利用前景广阔,可制作淀粉、粉条、粉 丝、薯 蛋白、葡萄糖、柠檬酸、饴糖、糊精、环糊精、格瓦斯 等等。我区通渭县已以洋芋为主要原料生产淀粉、粉丝、味精、赖氨酸。目前计划发展环糊精和粘多糖,我区愿意和外省市广泛 合作。( 定西)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