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特产腌肉 河南腌肉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特产腌肉 河南腌肉怎么吃更新时间:2024-01-29 23:57:52

一. 河南省 商丘 永城 永城酥梨

永城酥梨是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的。永城高庄镇及十八里镇所产的酥梨个大、核小、含糖量高,畅销全国。

永城酥梨以高庄镇所产酥梨为代表,高庄酥梨已有300年栽培历史,高庄镇现有梨园面积1.5万亩,其中盛果期梨园占1万亩,年产鲜果1000万公斤,是永城酥梨的主要产地。高庄酥梨成熟于中秋节前后,个大皮薄,一般个重250-400克,最重者1000克以上,熟后金黄白亮,有透明之感,食之清脆甘甜,含20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益寿之功效,并以个大色鲜、酥口无渣等独具特色而倍受消费者青睐。1994年10月在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览会上荣获金奖,1995年10月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奖。

二. 河南省 济源市 土馍

以面粉为主要原料,鸡蛋.芝麻.香油等为辅料,以王屋山一种特有的白面土为烘焙介质制作而成的。清香可口、外酥里软,是一种高铁、高锌、高钙、高钾、的传统风味食品。

三. 河南省 平顶山市 汝州 汝帖

《汝帖》是汝州文庙的一大亮点,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由宋大观三年汝州郡守王采集《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刻成,金文、篆、隶、楷、行、草诸体兼备,是我国古代碑帖之珍品。图为《汝帖》局部。

《汝帖》是汝州‘三宝’之一,也是汝州文庙的一大亮点。走进汝州文庙大成殿,20通石碑静卧在展厅内,日光灯下闪烁着幽幽光华,石碑上镌刻着先秦以至隋唐五代的名家书法精品。细看之下,郑国大夫皇颉的字潇洒俊逸,酒仙刘伶的书法自由奔放、洒脱不羁,李世民的书法意兴天来,字外风云,有皇家风骨……这数十方碑刻,便是被清代《直隶汝州志》推举为可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并称为“四大名帖”的《汝帖》。曾任河南巡抚的清代碑刻学家毕秋帆在其所著的《中州金石考》中称赞《汝帖》为“真宋室之鸿宝也”。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 焖子

焖子是流行于登封东部的一道特色菜肴。相传,清代时登封名人、礼部右侍郎加礼部尚书衔的景东扬幼时家贫,过年时因无钱买肉,其母亲在煮好的骨头汤秫入粉芡,并加入肉末、粉条、五料,遂熬制而成了焖子这种风味小吃。因景东扬的影响,这种小吃风行于登封东部及邻近县市。

五. 河南省 南阳 方城 方城羊肉烩面

方城羊肉烩面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的。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烩面是河南汉族特色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荤、素、汤、菜、饭聚而有之的传统风味小吃,以味道鲜美,经济实惠,享誉中原,遍及全国。烩面按配料不同可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五鲜烩面等等。烩面的起源地是河南省南阳市方城,方城烩面名满天下。

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深受人们的喜爱。其汤,浓酽醇厚;面条,鲜香有韧劲;羊肉,鲜嫩酥烂。做羊肉烩面有三要素,面、料、汤。和面的时候要放一些盐,揉成团后醒二十分钟,然后再揉十分钟,醒二十分钟,反复3-4次,抻出的面条才有韧劲。其配料丰富,包括羊肉、粉丝、木耳、黄花菜、豆腐皮丝、海带、鹌鹑蛋等。最关键的是熬汤,选用上好的羊肉同羊骨架加上各种香料文火长年熬制,熬制汤白肉烂。

方城烩面应属于清汤型面食,主要材料:面、羊肉汤、羊肉。配料:芫荽(香菜)、香油。

制作方法(按照一家三口3-5大碗配料):

1.白面适量加水、盐、1-2个鸡蛋和面,不粘手和和面盆后醒30分钟。

2.羊脊椎骨半个、加水大火烧开,撇清血沫,改小火熬1-2小时左右。

3.面团抻揉成大擀面杖粗长条,手拽成鸭蛋大小面剂,抹上香油,擀成15-20公分长、5公分宽、中间厚两边薄的面片,两面再抹上少许香油防止面片粘连。

4.新鲜羊腿肉300克左右切成一元硬币大小片。

5.大火上炒锅,锅烧热后放15-25花生或调和油,放入姜片、肉片用炒勺爆香、炒8-9成熟,加水烧开。

6.将面片拿起,手掌向上平摊,大拇指按住面片两端轻轻拉抻面,约一尺左右长后轻轻甩动,拉至1-1.5米(长度视个人喜好面的厚薄而定),将面片从中间撕开成均匀的两条快速放入热锅内,注意扯开成两片后及放入锅后要用筷子拨开,防止面粘连,大火将面煮至飘在锅面即可。

7.先将面捞入大碗,然后撒上芫荽末,倒入锅内热汤,淋上1-2滴香油。8.一碗热气腾腾的方城烩面上桌喽!

方城烩面和郑州烩面相比,香而不腻,带有羊肉的鲜香味道。

六.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卫东区 河南蒸面

材料

湿面条---面摊上那种细细的,方的.最好没放碱的

肉----最好带点肥的,切小块.当然懒人可以让卖肉的绞成丝

黄豆芽若干(也可以用长豆角'青菜)

做法

蒸面---把面条揪成段蒸熟

炒菜---炒菜都会了,不同的是最后要放一点酱油,然后水要加多一点<标准是要把蒸过的面条拌匀,但不能剩水>

拌----把蒸过的面条拌到菜里,注意面条要弄散,<如果用的是青菜,先把菜盛出,只留菜汤拌面>

蒸----把拌好的面和菜放在蒸锅上继续蒸.快出锅时可以滴一点香油

七. 河南省 郑州 新郑 新郑小枣

新郑小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孟庄、薛店、郭店、龙王、八千、新村、和庄、龙湖,谢庄、张庄、芦义庙,南曹、十八里河等乡镇

郑名小枣。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等地,也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约占新郑枣区总产量的30%,是我国红枣出口拳头产品,主要固定销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经济效益较高。

果实较小,平均单果重5.6g,大小整齐。‘鸡心枣’的代表型为鸡心状,果皮薄,果肉厚,致密,质细,味极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以上,可食率91.8%,是优良的制干品种,制干率较灰枣高,干枣可食率约为90.3%,核小,肉质较紧实,有弹性,耐压挤,耐贮藏,品质极上。

果实于9月中旬成熟。树势较旺、丰产、稳产,抗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抗干热风、抗病虫能力强,特别是抗枣缩果病。成熟季节遇雨不裂果。因与酸枣亲缘关系较近,因而用酸枣作砧木改接后丰产、稳产性好。最枣中的优良品种,可大面积推广栽培。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中原区 河南糊辣汤

糊辣汤历史悠久。传说,三国时期,曹操率军与袁绍对峙于官渡,曹军粮草告急。曹军粮官万般无奈之中,只好命令伙夫们搜集红薯叶、红薯干,又将马肉切成丝状,一同烩于锅中,再拌以炒熟的红薯面糊,放盐并杂以大葱、辣椒、胡椒等菜蔬作料,聊为兵士夜间充饥之用。不意其味竟异常鲜美,且食后耐饥顶饿。曹操偶然品尝到了这种又糊又辣的汤食,大加赞赏,遂亲将其命名为“糊辣汤”。

一碗糊辣汤竞能和三国扯上关系可见北方小食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了。

糊辣汤配料以鲜肥羊肉、面筋、面糊为主,杂以大葱、生姜、花椒、胡椒、辣椒、茴香、金针菇等20余种菜蔬作料。其色褐,其味鲜。食前加几滴小磨香油、陈醋,则更是异香扑鼻。

制作糊辣汤的关键环节,是“臊子”内各种作料比例要掌握得恰到火候。有些祖辈以经营糊辣汤为业的人家,家内多有祖传配方,上面记载着各种作料以及面筋、羊肉、食盐及水的配兑比例。

糊辣汤还有四种不同的风味,但是以河南周口西华县逍遥镇的糊辣汤为代表,另外还有开封糊辣汤、许昌糊辣汤、南阳糊辣汤。而关于糊辣汤的典故也有好几种版本,所以我也不知道那一种是“正宗”的,但是我想不管它到底是谁先做出来的,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绝大多数河南人的早点就是糊辣汤,这一点你随便去那一个早点摊上都可以发现。

喝一碗冒着热气的糊辣汤当早饭,即便宜又顶饥,只要一块钱,真是价廉味美啊。不过这家因为卖出了名要一元五一碗早上卖完了就收摊了。

以后要有朋友去河南的话,建议你去喝一回糊辣汤,准保你忘不了那个味,就算你不喜欢喝的话你也会对它的味道留下深刻印象的。

九. 云南省 楚雄 双柏县 麻栗树腌肉

麻栗树腌肉: 原料为猪里脊肉、炒米粉、花椒、辣椒等,放在缸内腌制半年后生食。

特点:酸香可口, 鲊 肉味浓厚,别有风味。

十. 河南省 许昌 禹州 九天阿胶

产于河南禹州以颍水的水熬制。颍水源于嵩岳颍谷,流经之地首乌丛生,汇入伏水、圣泉。由九龙之口流出,水中钾、钙、钠、镁等矿物质含量丰富,水色发绿、质重、性温而偏寒,对阿胶质量有重要影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