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庆城特产可以送礼的 庆城特产哪里购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庆城特产可以送礼的 庆城特产哪里购买更新时间:2024-01-19 17:59:09

一.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城三角席

庆城三角席

三角席,是庆阳宴席中规格最高的一种,以其选料精细、制作考究、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而久负盛名。

三角席荤素搭配,凉热交错,浓淡相间,甜、咸、酸、辣、麻五味俱全,色、香、味、形样样皆佳。具体吃法为:宾客入席后,先上一道猪头肉、耳朵丝、红烧排骨、鸡翅、鹿角菜、虾米、发菜组成的凉盘,稍后即上热菜。热菜为八碟,可依序陈于席间。酒过数巡,即开始吃饭。吃饭菜共四碗四碟,每碟均以三种菜组成,三菜如三足鼎立,故称“三角席”。即第一次上条子肉一碗,黄焖鸡一碗;第二次上百合酥、张口饺、加三糕三碟;焖蛋、红烧肉、芥末肘子一碟;第三次上五香肉一碗、丸子一碗;第四次上酥饺、翻毛酥、八宝米饭一碟,蒜拌凉羊肉、片粉皮、黄花炖肉一碟。每味菜肴各具特色,或鲜香酥烂,或清爽脆嫩,或馨香浓郁,食者可择其所好,尽情品味。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三.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阳香瓜

庆阳香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香瓜栽培历史悠久,地方志、农业志均有记载,久负盛名,因外形呈梨形俗称梨瓜。果面有不规则条纹、条带,成熟后光滑无绒毛,果皮、果肉颜色以浅绿色、绿色为主,果肉肥厚多汁、内腔小。产品肉质细腻,脆甜爽口,香味浓郁,风味突出,品质极佳,老少皆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目前,庆阳香瓜主要分布于全市62个乡镇的川道台地及部分塬区,种植面积达到0.92万公顷。栽培方式有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3项、绿色产品认证1项、发布地方技术标准1个。

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分别与陕西、宁夏和我省平凉市接壤,介于东经106°21′16″~108°42′48″与北纬35°14′28″~37°9′13″之间,南北长2O7公里,东西跨2O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辖西峰、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华池和环县等7县1区,共116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境内丘陵起伏,川道纵横,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北有羊圈山,东有子午岭,西有六盘山,中部马莲河、蒲河贯穿南北。三山携两河形成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东西隆起,中部下伏,状如簸萁,故有“陇东盆地”之称。 庆阳香瓜主要分布区域介于东经107°10′38″~108°19′,北纬35°14′28″~36°57′,海拔840~1700米,包括西峰区的肖金、董志、什社、显胜、后官寨、温泉、彭原,合水县的吉岘、固城、板桥、老城、西华池、店子,庆城县的玄马、卅铺、庆城镇、蔡家庙、赤城、马岭、高楼、白马、驿马,宁县的新宁、南义、春荣、湘乐、中村、长庆桥、和盛、焦村、太昌、新庄、早胜、瓦斜,正宁县的宫河、周家、榆林子、永正、山河,华池县的悦乐、柔远、城壕、元城、王咀子、上里塬、五蛟、乔河、紫坊、怀安,镇原县的城关、南川、屯字、上肖、太平、临泾、开边、郭原,环县的曲子、木钵、樊家川、环城、洪德等62个乡镇的川道台地及部分塬区,种植面积达到0.92万公顷, 实现总产20.07万吨,总产值达到83152.5万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征。外在感官:庆阳香瓜,果形呈梨形,俗称“梨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面有不规则纵向条纹,成熟后光滑无绒毛,香气浓郁持久,芳香诱人。果皮颜色以绿色为主,果肉有浅绿色、绿色;肉厚2~3厘米,腔小,肉质细腻,脆甜多汁,风味纯正,老少皆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内在品质:庆阳香瓜总糖每100克香瓜果肉内含4.4~6.73克,粗纤维0.5~0.6克,钙23.8~26毫克,磷11.3~12毫克,维生素C 11.4~12.3毫克,碳水化合物6.7~10.9克。 (2)安全要求。庆阳香瓜产地环境按照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074-2005(绿色食品 西甜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2374-2013(绿色食品 庆阳市甜瓜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生产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四.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五.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七.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八.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城黄花菜

庆城黄花菜:受黄土高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影响,我区所产黄花菜以色泽黄亮,条长肉厚,营养丰富,品质居全国之首,被国家外经贸部命名为“西北特级金针菜”,远销香港、东南亚、日本和欧美。年黄花菜产量为1.3万吨,且正在规划建设规模化黄花菜基地,使其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布朗族的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服饰中,刺绣和银饰也是不可缺少的装饰品。刺绣图案多为各种花草、鸟兽和几何图形。绣工独特的要数“棉包锦囊”。

在布朗族的婚礼习俗中,举行婚礼时众人要进行爬竿比赛,新娘必须拿出自己在婚前精心刺绣的“棉包锦囊”,内装五谷、银饰等物,挂在竹竿上,比赛结束将“囊”赠给胜利者,以示吉祥。

十.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