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罗霄山脉山区农特产 兴宁罗浮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罗霄山脉山区农特产 兴宁罗浮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8 15:32:22

一. 上海市 金山区 八珍鱼头

乳白浓厚的汤水里,除了有鱼头之外,捞捞看,还有鱼肚、海参、文蛤、鲜菇、鲜虾等,所以叫“八珍”。整道鱼汤乳白浓醇鲜美异常,却又清爽洁口,鱼肉滋味中隐隐透出甘甜滋润的清新。

二. 北京市 石景山区 冰花球

北京—冰花球,北京特色风味油炸小吃。此小吃圆球形状,表面粘有白砂糖而得名冰花球,口感酥脆香甜,具有桂花香味。

制作:将饴糖、油、苏打和水放入盆中搅匀,再加入面粉和成软硬合适的面团,将面团摘剂,搓成直径为二厘米的圆条,用刀切成二厘米长的小块,放入干面中滚成小球生坯,将砂糖、饴糖、桂花熬制成浆料,将小球生坯筛去干面,放入炸油中炸熟后捞出,沥净油后挂浆,粘上砂糖即为成品。

功效:面粉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铁、磷、钾、镁等矿物质,有养心益肾、健睥厚肠、除热止渴的功效,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另外,蔬菜也含又很多的维生素,营养丰富。桂花性温、味辛,入肺、大肠经,煎汤、泡茶或浸酒内服,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淤的作用,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痔疮、痢疾、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

三. 四川省 遂宁 船山区 豆瓣鲫鱼

豆瓣鲫鱼

“豆瓣鲫鱼”是四川最著名的菜肴之一。四川郸县豆瓣酱是全国著名的土。它具味辣、粒酥、醇香、油润、鲜红等特点,是川菜烹调中常用的调味佳品“豆瓣鲫鱼”就是以郫县豆瓣酱烹制而得名,近百年来一直盛名不衰。

原料:

活鲫鱼2条或鳜鱼1条(重约600克),蒜末30克,葱花50克,姜未、酱油、糖、醋各10克,绍酒25克,湿淀粉15克,细盐2克,郫县豆瓣酱40克,肉汤300克,熟菜油500克(约耗150克)。

烹饪方法:

1.将鱼治净,在鱼身两面各剞两刀

(深度接近鱼骨),抹上绍酒、细盐稍腌。

2.炒锅上旺火,下油烧至七成热,下鱼稍炸捞起。锅内留油75克,放郸县豆瓣酱末、姜、蒜炒至油呈红色,放鱼、肉汤,移至火上,再加酱油、糖、细盐,将鱼烧熟,盛入盘中。

3.原锅置旺火上,用湿淀粉勾芡,淋醋,撒葱花,浇在鱼身上即成。

特点:

颜色红亮,肉质细嫩,滋味鲜浓,微带甜酸。

四. 吉林省 辽源 龙山区 龙泉春酒

龙泉春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龙泉春酒产地范围为吉林省辽源市现辖行政区域。

一、原料要求

1.酿造用水:产地范围内的地下水源,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相关标准。

2.高粱:产地生产的红高粱(糯高粱)酿酒,其淀粉含量60%至62%,水份13%至15%,糯高粱中支链淀粉含量占淀粉总量95%以上。

3.小麦:东北三江平原优质小麦,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二、酿造用曲

中高温包包曲,贮存期不少于三个月。成品曲质量要求如下:

项目 指标

糖化力(mg葡萄糖/g.h) 450~800

液化力(g淀粉/g.h) 1.6~2.2

发酵力(gCO2/100g.48h) 0.8~1.5

三、生产工艺要点

以优质高粱、小麦为原料,采用中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堆积网菌,入池发酵,出池蒸馏,原酒入贮酒容器内,经自然老熟、陈酿增香而成。

1.配料:回醅量为主料的5倍,量水为主料的18%至22%,曲粉为主料的19%至22%,稻壳为主料的18%至22%。

2.入窖条件:保持入窖水分57%至60%,淀粉14至16%,温度夏季平地温,春秋冬季17℃至19℃,发酵期60天。

3.稻壳清蒸:辅料稻壳使用前要进行清蒸,圆汽清蒸时间不少于30分钟,无生糠味和异杂味后方可出甑摊晾备用。

4.酿造用曲:采用中高温大曲,使酿制出的浓香型酒具有独特的风味。

5.堆积网菌:收堆温度26℃至30℃,堆积顶温35℃至50℃,时间控制在44至48小时。表面观察见有大量的魄斑点(菌落)出现,闻有很浓的水果香气和甜味即可入池。

6.量质摘酒,分级贮存:根据每个馏分酒的成分含量的差异进行分级、分段摘酒,放入贮存容器中储存,酒头,酒尾待回到底锅复蒸。

7.贮存容器与储存时间:采用贮存容器陶坛、大容器连续分质储存;新酒入陶坛常温储存1年后,按质合并到大容器中,储存时间5年以上作为调味酒用。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 目 高度 低度

酒精度(vol) 40.1%~68.0% 38.0%~40.0%

色泽和外观a 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物

香气 窖香浓郁,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气,陈香典雅 窖香较浓郁,以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气,较陈香典雅

口味 绵甜醇和,香味谐调,

余味悠长 绵甜较醇和,香味较谐调,余味较长

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风格

2.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高度 低度

酒精度/(%vol) 40.1~68.0 38.0~40.0

总酸(以乙酸计)/(g/L) ≥ 0.35 0.30

总酯(以1计)/(g/L) ≥ 1.50 1.20

己酸乙酯/(g/L) 0.70~2.80 0.50~2.20

固形物/(g/L) ≤ 0.40 0.70

a标签标示值与实测酒精度不得超过1.0%。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 安徽省 蚌埠 蚌山区 鲜奶冻

首先把奶倒入锅中煮热,放入棉花糖,等棉花糖融化之后放入草莓(别的水果也可以),出锅,找个合适的容器盛出。然后放入冰箱冷藏,基本上要几个小时,这个是晚上做,转天吃,不然不会成为果冻状。热奶的过程中会有泡沫,如果想追求美观的话最好把泡沫用小勺给弄掉,不然放到冰箱的话,泡沫不会自己消失的。

六. 吉林省 辽源 龙山区 鹿葺

鹿葺

七. 北京市 石景山区 绢人

北京—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密切关系。 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士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 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 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 北京绢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以丝绢为主做的人形,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文化:在古代,我国民间流行用竹、纸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福建南部农村就盛行彩扎,开始时是用纸扎成各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后来又表现一些广为流传的戏文和神话故事,制成花灯,到处陈列,供人观赏。以后,这种扎制花灯的工艺逐步发展.形成了彩扎工艺品,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了。至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

清代时,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做为祝贺寿诞的礼品,可惜的是,制作绢人的技艺一度失传了。

如今的北京绢人的诞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我国应邀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同际玩偶展览会,文化部通过全国妇联把制作展品的任务交给了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同志。于是他们从各方面收集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试制成功了五件表现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作品,及时送展,获得好评。后来,成立了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陆续试制出许多新作品,这种绢人具有新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从质料上看,国外的人形头部,采用石膏粉,胶泥和木头做成,而北京绢人,从头到脚都采用了中国丝绸、绢纱,人物的脸型、服饰和动作表情,充分体现出中国风貌。也因为做成人形的主要原料是彩绢,所以被人们称做“北京绢人”。

鉴别: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赏和收藏价值。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传统戏剧中的各类人物、古装仕女及舞美造型等内容,经过能工巧匠们雕塑、制模、彩绘、缝纫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立体玩偶造型。

八. 湖北省 黄石 铁山区 枇杷

枇杷是阳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明代嘉靖年间编纂的《兴国州志》、清光绪十五年编纂的《兴国州志》物产篇中都有枇杷的记载。据调查,沙子垴村王金义于1909年将五株枇杷苗摆成五角形栽在一起,后来五株长拢,看起来像一株,年产枇杷1 000kg,最高年产量1 500kg,当地群众称这株枇杷为“枇杷王”。阳新县枇杷产地主要分布在黄双口镇和富池镇,年产果25万kg左右,阳新县枇杷依其果大味美著称全省,深受武汉、黄石、武穴等地消费者的欢迎,曾得到著名的果树专家学者章恢志、李祥瑞的赞誉,并将阳新县的枇杷品种特点及栽培技术等载入全国高等院校《果树栽培》教科书。

九. 广东省 深圳 南山区 盆菜

客家的盆菜驰名四方,不少深圳的大酒楼、餐厅都爱在冬天时推出盆菜,但大部分的盆菜都经改良,加入不少名贵菜式,如:大虾、带子、元贝等,但正宗的客家盆菜,全无这些海中的名贵材料,因为客家人一般住在山区,所以大部分材料都以蔬菜、肉类为主。最初的盆菜是山区的客家人,过年过节时,各人带自备的食物相聚一堂,但山路崎岖,相聚时食物已冷却,翻热时把所有食物倒在一个大盆中煮热,就成了盆菜的雏形,现在客家人红白二事,过年庆祝都会在自家围屋内大摆盆菜宴。


所谓的“盆菜”,是将荤素各道逐一烹制好的菜肴,一层层码放在盆里端上宴席,一盆菜里可荟萃有百菜百味, 包罗万有。关于盆菜的起源说法不一,有人说盆菜是“一品锅”的始祖。相传南宋末年,宋帝(上日下丙)途经新界饥寒交迫,当地居民希望殷勤招待,但仓卒之间找不到大量盛装菜肴的器皿,居民急中生智用大木盆盛载菜肴,于是就有了“盆菜”。从此往后,盆菜,一直以来都是乡间的喜庆节日必选的传统菜式,它既有节省餐具的优点,又有“十全十美”、“美美满满”、“团团圆圆”、“盆满钵满生意兴隆”的美好寓意。不过,如今深圳的盆菜通常以陶瓷或金属等方便加热的较大盆器装盛,整盆放在炉火上边热边吃,红红火火,热气腾腾。

十. 北京市 房山区 张坊磨盘柿

张坊镇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共有7138户,21031人。优越的山前暖区条件,为这里林果业发达,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作为中国磨盘柿龙头乡镇和北京市唯一的磨盘柿专业镇,张坊镇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佳,是体现中国磨盘柿之乡产业化发展建设成果的缩影。自1998年起先后被农业部、财政部批准为磨盘柿生产基地。此后,先后被上级有关部门命名为北京市磨盘柿专业镇、磨盘柿标准化生产基地、房山区农业标准化基地先进单位。柿子产品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评为绿色食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定为“中华名果”。

据北京果树志(房山区)记载,大峪沟村群众相传,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9年)时期,当地就有柿树栽培。张坊可谓磨盘柿的故乡,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张坊磨盘柿一直是皇宫的贡品。至今,该镇大峪沟村内还留有一座百年老树园,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承载着柿农的希望。

张坊镇的历史文化灿烂悠久。据史书记载,张坊始建于晋代,至金代为乡级建制,称:奉先县怀峪乡,历史文化悠久,留有古迹众多,区级文物8处。以张坊古战道发掘为底蕴的宋辽时期文化,再现了远去1、鼓角争鸣、刀光剑影,向人们诉说着众多杨六郎抗辽的娓娓动人故事。据《房山县志(卷三、古迹)》记载,张坊古战道始建于宋辽时期,延用至明代,是北京地区发现的唯一的一座古代军事设施,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军事价值。此外,这里还有张坊古城、古戏楼、唐代摩崖造像、辽代八角形五级密檐石塔、始建于汉代的中山寺遗址、清代黄廷贵幕等历史文化古迹。此外,在这里信手拈来的还有众多历史传说,至今任流传着穆桂英招亲、乾隆微服私访等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

张坊镇的产业文化底蕴丰厚。据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编修的《房山县志》记载:“柿,为本境出产之大宗,西北河套沟,西南张坊沟,无村不有,售出北京者,房山最居多数。”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张坊磨盘柿作为贡品年年进奉。张坊镇曾先后被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命名为磨盘柿生产基地,被市政府确定为磨盘柿发展龙头乡镇,其果品经食用农产品检验部门检测确定为安全食品,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 先后注册了“京峪”、“御贡”、 “张坊”牌商标。2006年张坊镇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7年张坊盘柿取得了“无公害”“有机”食品认证,被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