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镇远古镇市场 特产 镇远古镇哪里东西便宜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镇远古镇市场 特产 镇远古镇哪里东西便宜好吃更新时间:2024-01-23 14:47:24

一. 重庆市 江北 磁器口古镇麻花

磁器口古镇麻花采取的是传统的手工艺技术,每一个环节都不放松,每一个步骤都是纯手工艺操作,它采用天然优质面粉,芝麻,冰糖,花生油,核桃油,鸡蛋,糯米等作配料。其特点为:香甜酥脆可口,老中幼皆宜,回味无穷。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并且成为了馈赠亲友的佳品。

配料表:精面粉、鲜鸡蛋、奶油、冰糖、芝麻、酵母粉、泡打粉。

麻花文化:

麻花,属中国传统食品,它的出现年代已难确切稽考,但至少不下千余年,其形便来自中国结,中国结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到了明、清,“结”又有了宫花之称,而麻花则取其形似麻绳,美丽如花之意。麻花、宫花,形如同胞,出自一辙。麻花之结,其实就是一根中国结的基本绳构成的中国结的基本结,盘长结的变形,只是,前为装饰之物,后为食用之物。

磁器口,素有重庆嘉陵江上第一水码头之称,早在明清时期,便有古镇麻花的出现,而民国时,磁器口河街的麻花,已成为南来北往之人的“扎包”,即礼品和佐酒之食,民间早已流传的那句重庆言子“麻花下酒──干脆”便是一大明证。到了民国陪都时期,古镇更是繁华鼎盛,被民国政府主席林森亲笔题为“小重庆”。古镇麻花更是流传甚远,遐尔闻名,成为旅游、馈赠、居家、休闲之佳品。因其选料上乘,手工精制,具有香甜酥脆,入口化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古镇的开发、复苏,磁器口传统美食之最的麻花更是备受消费者欢迎。新民遥唱曰:“磁器口,一大宝,古镇麻花绞是绞”。

二. 四川省 宜宾 屏山县 龙华古镇龙凤汤

龙华古镇龙凤汤

龙华古镇龙凤汤

原料/调料:鲤鱼1条﹐鸡(大雏鸡)1/2只﹐香菇5个﹐大枣﹑栗子各10个﹐切好的葱2大勺﹐蒜1头﹐香油﹐胡椒粉

鸡肉佐料﹕切好的葱1大勺﹐捣好的蒜1大勺﹐胡椒面1/4小勺﹐香油1小勺

调料﹕鸡蛋﹐辣椒丝。

制作流程:

(1)

鸡要准备大雏鸡﹐去掉头和瓜﹐除去内脏洗净。

(2)

要准备活鲤鱼﹐去尾放血后刮鳞﹐并切成块洗净。

(3)

把香菇泡在水里除去香菇柱﹐大枣去核﹐栗子去皮。

(4)

鸡蛋煎出来﹐切成丝。

(5)

往平锅里倒水﹐开锅时放鸡﹑香菇﹑栗子﹑大枣﹑蒜煮熟。

(6)

鸡完全煮熟时﹐捞取撕肉与葱﹑蒜﹑香油﹑胡椒粉一起拌。

(7)

在煮鸡的汤里放鲤鱼块儿﹐重煮一遍。

(8)

有龙凤汤的真味儿出来时﹐盛在碗里﹐并在上面放拌的鸡肉和辣椒丝。

三.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义乌小商品市场

产品名称: 义乌小商品市场

产品地址: 浙江义乌

产品特点:规模优势,商品优势,网络优势

产品作用:营造了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秩序井然的经商环境

产品简介:现在义乌的小商品闻名海内外,从针头儿线脑儿、鞋带儿、纽扣儿、拉锁儿、牙签儿到精致的礼品、精美的饰物;从鞋袜、围巾、帽子、服装到毛纺织品;从各种玩具、打火机到电视机、红木家具、各种五金工具、和电子产品。凡是日用百货中人们能想到的,没有这儿不卖的。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桐油

镇远是全国油桐生产基地县之一。现有油桐面积5万亩,年收油桐籽4000吨,年产优质桐油1200吨以上,畅销日本、美国、东南亚、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拟发展至10万亩,前景广阔。( 镇远县)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金堡米酒

金堡乡是远近闻名的米酒之乡,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到了金堡不尝尝金堡的米酒就不算到过金堡,大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味道,这话虽说有点过,但旦凡到过金堡的客人必要尝尝金堡的米酒这是一定的!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这种米酒度数不高,一般都在20度左右,该酒入口绵甜.喝后口留余香。大多数客人初赏此酒都有就象喝饮料似的感觉,于是呼夸下海口:这东西喝个几大碗不成问题。果然两碗下肚感觉一点反应都没有,可接下来在跟主人的聊天中却感觉头越来越沉..越来越重。下次您去时千万要当心,这里的米酒就似这里的人一样朴实.

金堡乡是远近闻名的米酒之乡,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这种米酒度数不高,一般都在20度左右,该酒入口绵甜,喝后口留余香。

金堡乡位于镇远县城南部,东接三穗、西接施秉,南、北分别与本县的报京乡、舞阳镇相邻,是一个由苗、侗、汉杂居的少数民族乡,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85%。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160个村民小组,21503人。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2公里。

贵州镇远金堡乡是远近闻名的米酒之乡,这里的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米酒。尤其苗族更为盛行酿制。在当地有个不成文的说法:到了金堡不尝尝金堡的米酒就不算到过金堡,大有点“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味道,这话虽说有点过,但旦凡到过金堡的客人必要尝尝金堡的米酒这是一定的!在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米酒的酿制也很有讲究:必须是用当地的糯米加上大米酿制而成。是在当地无论大红小事米酒都是必备之物。 这种米酒度数不高,通常在20度左右,该酒入口绵甜.喝后口留余香。大多数客人初赏此酒都有就象喝饮料似的感觉,于是呼夸下海口:这东西喝个几大碗不成问题。果然两碗下肚感觉一点反应都没有,但这种米酒喝多了,过一会可就不好玩了,会觉得头重脚轻的。初到金堡您可得当心点了。

六.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传统夏令消暑品----果用瓜 镇远是黔东和湘西地区享有盛誉的果用瓜(西瓜、甜瓜、香瓜)的传统生产基地,年产量5000吨以上。镇远西瓜大小适中,皮薄、汁多,含糖量高;甜瓜大小如拳头,含糖丰富,清脆可口;香瓜呈椭园形,皮薄,馨香诱人。均为消暑佳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镇远县)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天印贡茶

天印贡茶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的。镇远天印贡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功效。

镇远天印贡茶出产于贵州省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早在唐代就已成为全国的名茶之一,历经宋、元时期,发展到明清,经过吴三桂、鄂尔泰的推波助澜更加负盛名。于是以“贡茶”著称。20世纪60年代,天印贡茶还两次参加全国茶叶品种定型会在京展出,深受国内外茶商好评。

天印茶出产于镇远县西北30公里的都坪镇天印山、羊场镇茶园关两大片区。分为天印村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茶园。其制作技艺广泛流传于茶园关、天印山、土军坡一带。每当大地回春,树木萌芽的清明初,天印的人们就忙于上山采摘嫩绿茶芽,通过炒、揉、烘等许多工序,制成无污染绿色饮品中的珍品。

天印贡茶之所以颇受青睐,一源于其历史悠久;二源于其产地海拔度、日照时数、土壤、生态植被等自然条件非常佳,使得天印茶得以在云雾环绕、群山环抱的环境下生长。“清露晨流,新芽初引,吸天地之清气,涵山川之灵秀,形似剑尖莲头嫩朵。”。除此而外,在采摘、加工方面都有其科学的讲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手工加工而成。出产的成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剂类黄酮、无机盐矿物质、咖啡碱等。它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维护皮肤、抗衰老、遏制心脏病发作等特殊功效。制成的茶叶具有形美色翠、汤色绿亮、余味悠长、经久耐泡的特点。镇远都坪镇天印地区还流传着一首礼赞天印贡茶的歌谣:龙江河畔金鼎山,形似印章欲盖天。三桂在此茶易马,贡茶美名世代传。

茶圣陆羽《茶经》载:“(茶)黔中生思州(古思州,今镇远)、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镇远府志》载:“府制是于清明节后,谷雨时,采摘茶之一嫩叶而揉制之,镇远、施秉一带,尤以镇远天应等处之云雾茶更为有名。”明嘉庆年间,天印茶已成清代贡品,

2002年,镇远县都坪镇天印村一农民万文兴、台湾天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陈乃任来到古城镇远旅游,在一宾馆品茶时,感觉茶的色、香、味独特,通过多方打听,才知该茶产于都坪天印地区。由此,镇远天印贡茶迎来新的辉煌。

目前,在天印地区建有上万亩茶园,久负盛名的“天印贡茶”风采重现。

2010 年2月20日,都坪镇启动杨柳塘、猫石岩、苦茶地、六溪坡4个点茶园建设,新建茶园272亩。

天印茶传统制作技艺,于2011年6月23日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同年被列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第一批黔东南农业标准化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镇远天印贡茶综合标准体系》评审专家组由省茶协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左松,省茶协副秘书长、高级评茶师廖承,州茶叶协会农艺师戴洪黔等5人组成。专家组认为,本标准体系,结合镇远天印贡茶的生产特点,吸收了其它茶类生产工艺,符合天印贡茶的生产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用性。标准涵盖了镇远天印贡茶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规程、加工管理规范等,资料齐全,引用文本得当,标准制订符合程序,相关规定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准予通过。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包括《镇远天印贡茶产地环境条件》、《天印贡茶生产技术规程》、《天印贡加工管理规范》、《天印贡茶产品标准》、《天印贡茶冲泡品饮指南》和《天印贡销售门店规范》等6个标准文本。

《镇远天印贡茶综合体系》通过评审并发布实施,标志着镇远天印贡茶有了生产技术规范,为制定天印贡茶质量标准铺平了道路,为促进贡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地方传统名优品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八.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相如古镇麻花

 金黄酥脆,蓬松芳香,购者云集,供不应求,那现炸现卖的相如古镇麻花在蓬安下河街堪称一绝。
相如古镇的下河街有一户姓姚的人家,世代以炸麻花为业,当街门前的街沿上,摆上两根条凳,搭上一张又宽又长的案板,案旁摆一竹篾泥糊半人高的篾灶,灶上架一口两耳的铁锅,灶下零星堆满劈细的干柴。生火,洗锅,烧辣之后,便倒进大半锅菜油,让火贪婪地舔着锅底熬。
姓姚的师傅在案板前坐下,弯腰弓背慢条斯理地揉制面团,那面团其实头天夜里就已揉制完毕,金黄光亮,蓬松酥软,仿佛鸡蛋清一般嫩滑。其实平日里,就听姓姚的师傅闲来无事的时候聊过,那面团头天夜里就得揉好,里面要加“小苏打”和老面,“小苏打”起发酵的作用,老面仿佛是起筋道的作用,这样炸出的麻花吃起来既蓬松酥脆,又不易散架,便于保存,卖好久都可以。
接着姚师傅便将大大的面团搓成一根长长的手腕粗细的面条,一字排开长蛇一般平躺案板之上,然后用菜刀将面条切成一个个二指宽均匀的小面块,接下来,姚师傅便次第捡起小面块拿在手里,轻轻一拉,那小面块瞬间便变成了一根尺余长的细面绳了,只见他摇动手腕甩动,然后迅速地右手朝上,左手在下,将面绳对折,合成一股,在案板上搓上一搓,又提起面绳,再对折,双手将其挽成一个“8”字,最后将面绳的末端,像穿针似地穿进弯曲的面绳的空隙里,就这样一把麻花就搓好了。
与此同时,柴灶里的菜油也已熬得翻天覆地香气扑鼻了,姚师傅起身往油锅里一把一把地丢麻花,那麻花在油锅里上下翻腾,“嘶嘶”地吐着气泡,最后几经沉浮之后,就漂浮在面上了。接着,他用一双长长的竹筷将那炸好的麻花夹出油锅,熟练地丢进案板上一个大大的竹筲箕里,那炸好的麻花比起案板上没炸的麻花,体积大了一倍,颜色变得金黄,极像一朵秋日怒放的菊,也像一个大大的“8”字,很是诱人和神奇。旁边看热闹的人不住地“啧啧”称好,早已忍耐不住,纷纷抢购,往往是一边炸,一边卖,一个早上下来,筲箕里的麻花便已被排成长龙的人们一抢而空了。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道菜

镇远道菜,相传为镇远青龙洞中的道士所创,储藏愈久品味越好,故也称陈年道菜。制作方法是以青菜作原料,置阳光下曝晒至菜叶发软后洗净,再晾晒至八成干加盐揉搓,入缸内腌一夜,再晒再揉反复四、五次,使盐完全浸入菜的叶和茎内,再用甑子蒸,洒上白酒,入坛密封3个月后即可取出食用。食用方法为:凉拌、炒食、火锅配菜、汤菜等。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镇远 镇远烤烟

镇远种植历史悠久,现年均种植面积3万余亩。亩产烟叶157公斤,其中上等烟叶占79.19%,年均亩产收益580元以上。规划建立优质烤烟生产基地5万亩,实现年产值2300万元以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