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韩城特产豌豆黄 河北老式豌豆黄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韩城特产豌豆黄 河北老式豌豆黄做法更新时间:2024-01-18 20:03:05

一.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

祭祀蒸食是乡民过年过节、生子、盖房时用来祭神的祭品,主要品种有“枣祃瑚”、“子福”、财神馍、房王馍等。财神馍形如罐状,俗称“银子罐”;房王馍则在财神馍上再加一有顶的盖,象征房子里藏满银子。“枣祃瑚”和“子福”馍则文化色彩浓厚,下文将予详叙。祭祀蒸食的特点是个头大,一般一个用水面壹斤,其二是不管哪种馍,都要在中心包个红枣,以示有心。

枣祃瑚其状下部似鼎,三足(亦有四足者),上部为花瓣,乡民俗称其为“献爷(当地方言念yá)馍”,这里的“爷”,不是指祖父,而是指神,因为韩城方言把“神”就称为“yá”,所以说“献爷馍”,就是敬神馍,雅名“枣祃瑚”。祭祀时,五个为一副。

从其形制和名称看,枣祃瑚来历可溯至远古。禹门洞穴的发现,说明我们的先民早在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便在这里蕃衍生息。而先民们打自开始了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祭祀便如影子般伴随而来。在渔猎时期,为了免遭野兽伤害,多多获得猎物,为了扩大地盘,打败其他部落,均要乞求于神灵的保佑。进入农耕社会之后,先民对自然界的依赖和祈求更多、更高,祭祀活动也就更加规范、隆重而频繁。这种祭祀,从大的方面讲,可分两类,一是为了维护血缘关系,增强部族凝聚力而进行的宗庙祭祀,二是为了维护扩大本部族的整体利益而进行的对神灵的祭祀。对于远古的祭祀,已难以考证,但到商代,便出现了鼎、彝、瑚、俎、豆等青铜祭器。这些祭器反映了当时祭仪的规模和形式,甲骨文则如实记录了祭祀的内容。作为普通百姓,在无权或无力铸造青铜祭器的情况下,就只好以面食仿制祭器而进行祭祀,于是,枣祃瑚就出现了。

枣,是先民食果时代最重要的裹腹食物之一。其味甘甜,性温补,老幼咸宜,色形俱佳,又耐贮藏,四时均有,被列为诸果之首。据有关资料记载,枣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三、四千年,而山东还发现过一千多万年前枣的化石,成书于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诗经》,就有关于枣的记载。可以设想,在原始时代的祭品中,除了肉类,果类之代表恐怕非枣莫属。祃,古代师出必祭,谓之祃。从广义来讲,祃即祭。瑚,古代盛黍稷和食品的祭器。

由此可见,“枣祃瑚”,即盛有枣的祭器。这是其原始形制,及至后代演化为蒸食,便在写真的基础上的增添了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辟如,枣祃瑚下边底座,三足或四足,活生生的一尊“瑚”,是写真,而在其上边缀以花瓣,则是艺术化的处理结果。清代韩城知县江士松有联云:“图瑚重鼎彝,玉树交柯枝”。联中的“图瑚”就是绘有或刻有花纹、图案的瑚。但是,当我们的先民用面来制作瑚时,便把瑚上的花饰图案用花瓣来表示,这就融入了夸张化的艺术手段,体现了先民的聪明才智和美学概念。但既称枣祃瑚,当然就离不开枣,于是在花瓣上再置一盘,盘中置一大枣,既高度概括,又画龙点睛,在整体造型上,又给人以美感。

至于枣祃瑚为什么是五个为一副,这一方面体现了先民的一种哲学观念,即对“五”的认识和崇拜。古时,人们多以“五”来表示多或全。例如,把组成世界万物的基本物质由“五行”(金、木、水、火、土)来表示,把众多的颜色用“五色”(青、赤、黄、白、黑)来表示,把各种各样的粮食作物用“五谷”(稻、黍、稷、麦、菽)来表示等等。另一方面也是对古代祭祀规模的记录和保留。可以想象,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我们的先民便把“五谷”盛入五尊瑚中进行祭祀,这既反映了当年的经济基础,也反映了当年祭祀活动的规模。旧时神庙、祠堂乃至士绅富商之家,在举行祭祀活动时均在神位前摆放“香器”(铅锡合金制作),这种香器,就是五个为一套。这足可说明枣祃瑚五个为一副的原因。

直到现在,枣祃瑚还是韩城乡村中最隆重的蒸食祭品。除了大年初一凌晨以此祭献天地神外,人们日常生活中每遇重大祭祀之事,如盖房上梁、孩子过满月、还愿等,均蒸枣祃瑚一副祭献神灵。以蒸食形式,将古代祭器、祭品、祭礼、祭仪完整地保留至今,唯有枣祃瑚,称其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当之无愧。

来源:韩城之窗

二. 江西省 上饶 广丰区 广丰豌豆烧鲫鱼

广丰豌豆烧鲫鱼是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县的特色美食。广丰豌豆烧鲫鱼属赣菜系饶帮菜一支,是广丰县的一道特色菜,因其具“鲜香酥软”的优点而深受民众喜爱。

广丰豌豆烧鲫鱼主材选用广丰当地的永丰豌豆,鲫鱼是选自广丰丰溪出产的鲫鱼,油为茶籽油。

主料:广丰丰溪鲫鱼两条(半斤左右一条),永丰豌豆半斤

配料:辣椒粉,葱姜蒜,料酒,醋,酱油,盐,冰糖,鸡精(各适量)

广丰豌豆烧鲫鱼的做法:

1、锅烧热,加适量茶籽油,待油烧热时,把丰溪鲫鱼放进去煎,注意火候把握;

2、在煎鱼时应注意适时翻面,待鱼煎至7-8成熟时再把豌豆倒进去炒;

3、炒至豌豆熟后,向锅内加入料酒,再加入少许醋、酱油,加适量水至锅中,并用大火煮至水开后加盐和冰糖即可。

三.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韩城“大红袍”花椒

韩城“大红袍”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韩城“大红袍”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韩城成为全国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返回以盛产“大红袍“花椒而闻名国内外的陕西省韩城市,历尽8年艰辛营造的“百里双千万株花椒基地”最近通过了省级达标验收。至此,韩城市成为全国首家花椒基地达标县(市),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的花椒生产基地之一。韩城是司马迁的故里。早在六七百年前就开始栽植花椒.1985年,市委、市0决定,抓住达一林品优势,充分利用山区和梯田地硬,因地制宜,见缝插椒,建设“百里双千方株花椒基地”。到今年8月,韩城市已栽植成活花椒2370株,花椒年产量由1万公斤猛增到200万公斤9.产品畅销国内外。大面积栽植花椒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今年花·椒收入2800万元,全市农业人口人均收入110元,占全市人均纯收入的20%。主要产椒区年收入上方元的有129户,上5000元的超过1000户,农民称花椒为“金豆豆”.农村也流传着“家有百株椒,年进千元富”的谚语.由于花椒大多在田埂栽植,实现了椒、粮双层生产,土地利率提高了30一40%,使昔日荒芜的田埂寸土生金。同时,花椒树也有效地改善了’生态条件和农田小气候。据西北林学院对韩城椒区调查,花椒根系有效地控制了田埂滑塌,减轻水土流失,效果达60%.花椒栽植区与无椒区比较,生长季节平均降低风速30.25%,空气相对湿度增加4%,蒸发量降低25.7%。15年全椒树土壤中氮、磷、钾养份含量,较无视区高出以3%、87%和127。9%。花椒的大面积栽植也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发展。国家和省、地、市林业科技人员协作联合,近几年攻克了花椒研究课题9项,其中,花椒窄吉丁虫的生物学和综合治理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我市百里林带花椒飘香 一条“红腰带”年收一亿元每年八月中旬,百里花椒基地就飘出迷人的椒香,据市农林局测产,今年“大红袍”花椒总产将达到450万一500万公斤,届历史最好年份。这条缠在浅山区的花椒“红腰带”又将给我市带来1亿多元的收入。“大红袍”花椒是我市历史名优,被誉为“中华名椒”,自80年代开始,我市把花椒作为灭荒造林的主要树种,使3000多万株花椒在荒山、荒坡、脊薄耕地、山源地埂和路渠上扎根。花椒的大面积栽植给农村特别是浅山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去年,花椒总产达到350万公斤,经济收入8500万元,全市农村人均花椒年收入达到336元。有4000多户浅山区农民仅花椒一项年收入上万元,最高超过lo万元。我市花椒产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是全国最大、效益最好的花椒生产基地。我市花椒的持续高效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在我市,花椒的科研和生产同步进行。低产林改造、病虫害研究一直居国内领先平。在大部分花椒进入盛果期后,花椒综合利用开发研究又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人员研制开发出“花椒精”产品,填补了国内外花椒产品开发的一项空白。“花椒精”现已被国内医药、化工、食品等行业广泛应用。花椒的深加工每年为我市带来收入2000多万元( 韩城)

四.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豌豆凉粉

用豌豆淀粉和绿豆粉做的,粉和水的比例为1:5。先取半杯粉,半杯清水(1杯是240毫升),调成稀糊。

小锅里倒入2杯水,烧开,将稀糊倒入锅中,一边倒一边快速搅拌成透明状糊,离火。煮好的糊糊倒入塑料保鲜盒,直至完全晾凉。放入冰箱冷藏。将凉粉块倒扣出,用刀或擦子切成细条、小块等任意形状。

调味可按个人喜好,我用了葱姜水+蒜泥+醋+酱油+盐+糖+油辣子+花椒面+味精、葱花,撒了点香菜末。

五. 云南省 大理 鹤庆县 鹤庆鸡豌豆凉粉

鸡豌豆报顾名思义,就是那豌豆的大小和鸡的眼睛大小差不多,有地方的人叫鸡眼豆,扁圆形的,属小春作物。只能种在沙地里土地比较贫瘠的荒坡上,是那种“种一葫芦,收一瓢”的绿色食品,亩产量每亩还不足100市斤呢。

做鸡豌豆凉粉的工序,也不是我们一般人想像的那么简单。要做鸡豌豆凉粉了,头天晚上,便用本地西龙潭里的天然矿泉水浸泡那鸡豌豆一夜,到第二天,鸡叫头遍的时候,便起来,用手推小石磨,“哼啦、哼啦……”慢吞吞地磨成鸡豌豆浆,用一口大铁锅,烧一大锅同样的西龙潭天然矿泉水。水沸腾起来,将那用手推磨细推出来的鸡豌豆浆,倒入大铁锅里一搅,不用加任何添加佐料,颜色便成了嫩嫩的绿黄色,那天然的嫩绿黄色,娇嫩得人都不敢去碰它。这样娇嫩的东西,就是不吃,看着也食欲大增啊。


六.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韩城裤袋面

韩城裤袋面这种像腰带一样的面条,指的是关中地区民间传统风味吃“奤奤面”。这种面是用上等白粉、鸡蛋、菠菜、红萝卜及调味品精制而成的,因为面条有一寸宽,一尺长,所以有“面条像腰带”之说。

七.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凉豌豆粉

凉豌豆粉,是云南盛夏小吃,昆明的中老年人提起凉豌豆粉都会勾起青少年时代最温馨的回忆,至今仍是家庭自配口味的夏季凉食。其成品酸、甜、麻、辣,鲜香味浓,尤受青少年之独爱。在农村,每逢赶集,豌豆粉摊常摆在小溪岸边,一来取水方便,二采又添凉爽,情食交融,充满诗情画意。农民们当疲乏之时,买上一碗凉豌豆粉,吃到仅剩汤汁时,掏出随身所带冷饭、拌匀而食,又是一番风味。原料:

主料:上等菜于豌豆:

调料:香菜,姜、蒜、醋、甜酱油、咸酱油,芝麻油、花椒油、昧精、盐、胡椒面、红辣子油各自入器。(因食时调料按各人爱好现配,各有轻重,故不便列举重量)。

制法

(1)制粉:将干豌豆淘洗干净,晒干,磨成豆瓣,除去皮,再磨成粉,过箩筛筛出细面入盆兑入清水(2千毫升)搅成浆,加盐。锅上火,注入水,待水温至40摄氏度左右时,徐徐淋入豌豆浆,边淋边用铁铲铲动锅底,将锅巴(也受热凝固的片)翻出、防止糊底,直到稠浓。当锅已与糊浆各占一半时、盛入瓦盆冷却凝固后、翻扣在木板上,盖上湿纱布。

(2)兑调料:香菜洗净切细入碗。姜、蒜去皮剁成泥分别装碗兑上凉开水成为姜汁,蒜汁,其他调料分别各装1碗。

(3)装碗:将豌豆粉切成薄条入碗(传统做法是切一片放在左手掌内,右手拿餐刀把左手掌内的豌豆粉打成薄条,一面打一面入碗)。根据就餐者口味要求,用小木勺将各种调料舀入碗内,拌匀即可食用。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梁河豌豆粉

豌豆粉是云南人十分喜爱的杂粮制品。豌豆性味甘,微寒。具有补中益气,解毒利用的功效。适用于小便不畅,下腹胀满,消渴,妇人乳闭等症。

豌豆粉是用干豌豆粒磨瓣去皮,用水泡发后,掺水磨成浆,经过滤、熬者成糊,冷却后凝固而成。质地细腻滑嫩,色泽姜黄,口感有豌豆的特殊芳香,经刀功成形后烹调可热吃或凉吃。

九. 陕西省 渭南 韩城 韩城十三花

韩城十三花

韩城川原户户养猪,逢事请客,必杀猪招待,既经济,又盛情。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实践,终于创造出了不同形色的猪肉系列菜肴,典型者,当推“十三花”。

“十三花”就是十三道菜。分别为“五大、五小、一糕、一汤、一丸子”。“五大”即红肉、白肉、酥肉、杂烩(雅称“全家福”)、蛋卷;“五小”即烧肚丝、烧腰花、烧肥肠、烧蹄筋、海带粉;“一糕”为甜糕,“一汤”为勾芡甜汁;“一丸子”为瘦肉丸子汤。十三个菜上完之后,再上主食。主食多为馍菜。菜一般为四个,称“四座菜”,两热两凉,两荤两素。两热为炒肉丝、炒白菜加猪肉臊子(俗称“小炒”);两凉为凉拌三丝和醋溜白菜(或醋溜莲菜)。

“十三花”的制作,是将猪身不同部位的肉,经煮、炸、蒸、烧等工艺分别做成。如:将猪头及猪心、肝、肺等卤制成凉肉,作下酒菜(此道菜不列“十三花”之数)。将膘肉经煮经烧,制成红肉。用瘦肉剁泥经炸,制成丸子,将猪肉下赘部分切成细条,加粉面、水、鸡蛋、调料等成稠糊状,放入油锅炸成酥肉。“五大菜”以清蒸为主,将以上各种半成品分别装入专用的“蒸碗”,并加入适量菜蔬、粉条、薯块等“底菜”,上笼蒸约一小时。上席时,将蒸好的肉翻入大碗,浇上调好的清汤,在顶端放置半个蒸熟并染红的蛋清(取掉蛋黄),称“红顶席”。这个“红顶”,如清代-头上的红宝石帽顶,象征富贵、高升,体现出典型的士大夫食文化色彩。“五小”以烧为主,将事先煮熟切好的肚丝、腰花、肥肠、蹄筋等,不用上笼,用勾芡的汤烧制,其特色是姜、胡椒、醋等调料出头,略显出酸辣之味,与口味清淡的“五大菜”有别。

“十三花”的吃法也颇具特色,开席前,先上凉菜,器具为尺五见方的红漆木盘,有盖,俗称“合子”,内分九格,分别盛入酱肉、酱肝、卤肉、石花菜、发菜、排骨、靠骨肉、耳丝等,开席时,侍者揭去合盖,由主人逐席敬酒,然后同席人互敬互饮。下酒菜用过之后,即上主菜,这时即去掉酒盏盘,不再饮酒,这也是“十三花”酒席的一个特色。上菜的次序是一大带一小,一般第一道菜先上“全家福”,象征平安、福寿之意。上新换旧,桌上始终保持两菜,当地人称之为“流水席”。“五大”、“五小”上完之后,端上清水,涮过勺、盏、筷子,再上甜糕、甜汁,之后便上丸子,表示“圆满完结”之意(“丸”、“完”谐音)。最后,上四座菜,并上主食。这是“十三花”比较原始而传统的吃法。

“十三花”用菜忌用萝卜,这也反映出了当地的经济基础和人们的食文化观念。

“十三花”的特点是:⑴巧妙利用了猪身上的各个部位,体现了围绕全猪作菜肴的指导思想。⑵最大限度地运用了多种烹调手法,因而作出的菜形、色、味各不相同,并形成了以清淡为主的风味特色。⑶后期制作工艺简单而程式化,省时且便于大量制作,适应了红白大事人多就餐的需要。

来源:韩城之窗

十. 四川省 阿坝 黑水县 绿豌豆

黑水县土质肥沃,降雨充足,所产绿豌豆质优、粒大、皮薄、蛋白质含量高四大特点。近几年针对市场需求,黑水县加大了绿豌豆的种植面积每年净增1500多亩,年产鲜豆三四百吨,干果三百多吨,并出口到东南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