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林县田蜜源土特产店 西林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林县田蜜源土特产店 西林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2 07:06:38

一. 台湾省 云林县 大埤酸菜

酸菜虽不起眼,却令人胃口大开。云林县大埤乡的酸菜产量占全台80%以上,号称为“酸菜之乡”,是全台酸菜最大的产地。每年11月左右,农民趁着二期稻作收成之后的空挡,在田里种植芥菜,并腌制成酸菜。一直到农历年前,是采收、腌制最忙碌的时候。采收下来的芥菜从田里运回来,昔日的做法是一层芥菜,一层盐巴地排放在大木桶里,经过25天密封腌制之后,便成了可口的酸菜。近年来为了降低成本,农民已多改腌在地下的水泥圆桶里。酸菜这种佐料有去油解腻、帮助消化之效。由于是真空包装,可以让大家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云林县)

二. 湖北省 襄阳市 枣阳 吴店甘蔗

吴店甘蔗是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吴店镇的。枣阳市吴店镇是湖北省有名的甘蔗种植大镇,吴店甘蔗色泽好,皮薄,茎脆,汁多,味甜,营养丰富。

枣阳市吴店镇地处枣南山区,阳光充足,土地肥沃,适宜水果甘蔗生长。从近年开始引种,其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到多的历程。现已享誉省内外,成为富民富市的重要产业。每年春节前后,外地客商纷至踏来,云集吴店,争先抢购,运往全国各地销售。

吴店甘蔗表现为产量高,一般亩产8-10吨,高的可达12-13吨;色泽好,皮薄,茎脆,汁多,味甜,营养丰富;植株较高,茎秆粗壮,节间长,去表尖后株高在1.6米以上,茎秆直立,便于贮运。既可直接供鲜食,或榨汁作饮料,生津止渴,老少皆宜;也可用于饲喂奶牛,对提高产奶量有很大作用。上市时间最早在10月中旬,一般在11月中旬以后,高峰期在春节前的12-1月。

近年来,吴店镇坚持把甘蔗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项目来抓,目前该镇甘蔗种植面积达1.5万亩,种植的农户达3000多户。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四.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颜店肉鸭

颜店肉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颜店肉鸭是兖州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培植的产业化龙头项目。2003年,在兖州市工商局的指导下,成立了兖州市肉鸭养殖技术协会,重点依托位于颜店镇的兖州绿源肉鸭公司,现已形成年加工6000万只肉鸭的规模,被“北京全聚德”和“南京桂花鸭”确定为定点供应商。

颜店肉鸭

兖州市肉鸭养殖技术协会

10934769

活鸭

五. 重庆市 大足 三驱田凉粉

大足县三驱镇河街居委田正华、唐吉英夫妇因卖豌豆凉粉而闻名于市内外,故得名——田凉粉。

田凉粉产于三驱镇,历史悠久,现有100余年的历史,可称之为田家几代人共同创造的绝活。田凉粉每年一万公斤以上豌豆作原料,制作凉粉四仟盆,八万碗左右,广州、泸州、成都、重庆、永川、大足等市内外客人颇为喜爱。

田凉粉由豌豆作原料,加之用其祖传秘方调制、搅拌而成,切成细丝,柔而不断,配上香油、椒油、芝麻、蒜泥、荷香、醋、酱油等十多种佐料,吃起来可口可香,回味无穷,能解酒、解闷,能打开你厌食的胃口,能使你疲惫的身体立即恢复体力,有延年益寿之功效,食之赞不绝口。

六.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兴化垛田芋头

兴化垛田芋头

兴化东门城外有“三十六垛”。传说为破金兵摆“八挂阵”的地方,现名垛田乡。全乡一万六千五百多亩耕地,夏季有一半种植芋头。年产芋头两千多万斤。

全国长芋头的地方很多,但都没有垛田的好吃。为什么呢?芋头整个生长过程离不开水,离开水就不能生存,但又怕水,长在水里的头烧不烂。

垛田形同“八卦”。大的一块地七、八分,小的只有二分。四面环水,长长的,像一个个冬瓜漂浮水上。水易浇、肥易土、种易管。忙种过了,龙坛芋要天天浇水,子棵芋一天间一天浇水,从小暑到处暑的四十五天要天天浇水,龙坛芋一天要浇两次,这真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为了保持芋头根部土壤湿润、松虚、有肥力,一般都在芋头根部布两次水草,或浇一交泥浆,或把行上泥铲到塘里,壅到芋头根上。防止露青,芋头露青不好吃。

每年到秋天八月,芋头上市,这儿就家家用船把芋头运到大江两岸的城市和乡间出售。芋头价廉味美,既当饭、有当菜。当地群众有“十斤芋头八斤稻”之说。芋头是城乡人民喜欢吃的美食,有些人家还将芋头作为富贵的象征,说除夕吃了芋头来年会“遇好人”,“啃大芋头,发大财”。现在,由于兴化冷冻厂的建立,子棵芋经过加工,个个都似糯米圆子那么大,一斤称十二、三个,畅销南京、上海等地。

七.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陈化店矿泉水

陈化店矿泉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化店矿泉水”系指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采用天然矿泉水生产的饮用水。 图1 腊梅园牌陈化店矿泉水

.陈化店矿泉水甘甜爽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锶、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且水质属低钠盐、重碳酸钙镁型,以之泡茶,汤水浓稠,香气浓郁,享有“中原第一水”之美誉。.

地质环境

陈化店镇位于“中国花木之乡”河南省鄢陵县,是驰名中原的历史名镇。由于地质作用,地下土壤被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陈化店矿泉水主要取之中深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泉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在长时间与周围介质接触中,溶解了周围介质中的可溶性元素,进入水中富集生成矿泉水。.
经测定,鄢陵县陈化店矿泉水,属锶、偏硅酸复合型,偏硅酸、锶含量均高于国家天然水标准,砷、铜、氟化物、亚硝酸盐等限量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质优味醇,长期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

饮用历史

陈化店矿泉水很早就为人所广知。在陈化店镇,大大小小的茶馆林立在街道两旁,成为陈化店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路经此地的客人也都不会错过机会,驻足品味纯正的陈化店茶。陈化店茶源于优质的陈化店水,饮用它具有清凉、止渴、消疲、提神、祛病延年之功效。据调查,当地居民高血压、心脑血管、胃肠道、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均低于周边地区,当地长寿老人都有经常饮茶的习惯。陈化店人对饮茶颇有讲究,以茶为礼的习俗深受当地群众崇尚。据明万历年间《鄢署杂抄》十二卷记载,鄢陵陈化店有“三茶六礼”之俗。现在的陈化店仍保留此民俗,来客敬茶仍是陈化店待客酬宾的一项传统礼仪。.

生产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化店泉水更名为陈化店矿泉水。由于陈化店矿泉水水质好,知名度高,市场畅销,因此成为个别不法分子假冒的对象,使陈化店矿泉水的声誉一度受到了损害。鄢陵县政府为保护陈化店矿泉水这一品牌,维护良好的市场信誉,组织打假队伍,对假冒陈化店矿泉水的不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为统一规范陈化店矿泉水生产,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鄢陵县政府组织编制了《陈化店矿泉水》地方标准规范,并成立了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要求每家陈化店矿泉水生产企业统一生产标准、防伪标识,并对每家企业生产的每批矿泉水进行严格把关。为保证陈化店矿泉水的质量和特色,维护陈化店矿泉水的生产经营秩序,鄢陵县政府加大监督力度,构建以县政府领导和各局委为骨干、以乡为重点、以村为基础、以企业为对象的五级联动监管网络,制定了《陈化店矿泉水生产经营秩序暂行规定》,全面监管矿泉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质量第一责任人,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矿泉水生产企业-活动。对保护区矿泉水主要补给区双洎河上游基岩山区及水系流域加强生态保护,限制开采量,保障水质,保护资源。
2010年,陈化店矿泉水产销量占河南省矿泉水产量的60%以上,产品销往北京、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并有部分出口,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许昌帝豪集团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帝豪21世纪”陈化店矿泉水被评为“河南省市场重点推荐品牌”和第十三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指定饮品。鄢陵腊梅园饮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腊梅园牌瓶装陈化店矿泉水分别获得2006年“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和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指定饮品。2008年该公司研制了国内首条活水生产线,实现了矿泉水产业新的提升。2008年产量达到14万吨,销售额达到2.5亿多元,已发展高中档茶楼208家,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陈化店矿泉水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保护范围

陈化店矿泉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所辖行政区域。.

八.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大丰八角

大丰镇是上林县城所在地,主要农产品优质米享有盛名,盛产桑、茶,还有“八角之乡”之美誉。八角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果皮、种子、树叶等都含有丰富的芳香油,是优良的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大丰镇位于大明山东麓,北回归线横穿城镇中心,是上林县城所在地,距自治区首府南宁市132公里,桂中交通枢纽黎塘火车站70公里,均有二级公路连通,宾马公路横贯全镇。辖区总面积176平方公里,辖9个村委会,4个社区居委会,72个自然庄,246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万人,居住着汉、壮、瑶等民族。全镇耕地面积2.47万亩,以种植水稻为主,是上林县三大优质米基地之一,经济作物有桑、蔬菜、糖蔗、玉米、黄豆等,山林面积45000多亩,盛产八角、杉木、竹子、鲜笋、香菇、木耳、茶叶,素有八角之乡的美誉。

八角是我国南方特有的珍贵经济树种,果皮、种子、树叶等都含有丰富的芳香油,是优良的调味香料和医药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由于大明山区具有八角生长发育非常适宜的自然条件,生产出来的八角果肥大、饱满,加工后的八角干果色泽金黄,香味浓烈,长期以来上林县大明山产的优质八角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正常年景,全县年产八角干果达150—200万公斤,茴油产量10—15万公斤,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八角之乡。目前产地价格为:八角干果每公斤人民币10—16元,茴油每公斤人民币40—60元。欢迎有识之士前来投资或引进资金,兴办八角林场,兴建八角产品加工厂,您的收益定是丰厚的。

九.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川田艾

田艾草大致分为两类,一种叫大艾,具有特殊刺激气味,不可食用。仅用于端午节的时候或产妇等会用来煮水洗澡,以达到驱除邪气的作用;另一种即是田艾,是冬天收割完后田野里生长出来的一种野草,经常摘取来制作饼等糕点食用,以达到避邪气、驱寒毒的功效。据《食物本草》里介绍,田艾还具有祛湿,暖胃,清肠等功效。

田艾是吴川特色小吃村里人大多是逢年过节都会做来吃的,基本是家家户户都做的。

吴川人做田艾的习俗一直沿习至今,

特别是农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们就捣米粉、备田艾绒、做田艾,用煮好的田艾绒和米粉搓成皮,然后包上白糖、花生、椰丝、芝麻、陈皮、肥肉做成甜味的田艾 ,香味的则用新鲜虾仔、生葱、新鲜萝卜丝或咸萝卜碎加肥肉、芝麻、花生作馅。形状有的用木凿的模子做成杯口大圆形的,有的做成桃子形的,有的做成碗口大半月形的,再用新鲜的木菠萝叶子或土生的一种叫做“能木”的树叶包垫起来,放进镬头用武火蒸熟,既省钱环保,又有绿叶的清香。香心甜皮的田艾最为美味可口。

做田艾的习俗吴川历来盛行,因为在这个开春时节,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正是田艾生长的全盛时期,等待春耕的田野上长满灰绿色的田艾。约10厘米高的田艾,叶子是粉绿色的,花朵白中间绿,全身长满绒毛,给人毛绒绒的感觉。

自古以来,人们认为吃田艾绒做的,可以清除体内杂物、尘埃,去腻化积,养身健体。因而每到这个时节,农村的男女老幼就到田野去采摘田艾,晒干再用竹箕把田艾干擂擦成绒,然后煮熟晒干,变成象棉絮一样灰绿色的绒绵,就成了上等的田艾绒,就可以拿来和米粉做田艾"米乙"了,或拿到市场去卖,赚一些钱帮补家用。不过民间认为田艾绒越陈越好,甚至可以做药用,因而很多人把上好的田艾绒密封收藏,日后自用或馈赠亲友。城里人得到农村亲友送来的田艾绒或田艾"米乙",那简直是如获至宝。

十.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垛田香葱

垛田香葱

兴化市垛田镇是我国最大的香葱生产基地、“香葱之乡”。境内岛状耕地通风好,光照足,四面环水易浇易排,且土质疏松,含有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合香葱的生长。垛田香葱为四季分葱,一年四季分株繁殖,适宜生长季节为春秋两季。“垛田香葱”色泽鲜绿、质地柔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且有中药功效,其独特品质与风味使得它在脱水香葱中占有一席之地。

垛田镇下辖22个行政村,38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8619户,总人口5.6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总数30542人。全镇耕地总面积3.37万亩,水面养殖面积3.1万多亩。

垛田镇主导特色蔬菜产品“兴化香葱”,色泽鲜绿、质地柔嫩、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且有中药功效。兴化香葱可四季种植,尤以春葱、秋葱产量最高,品质最好。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次,年产鲜葱15万吨,从事兴化香葱的种植农户达1.21万人,全年亩种植效益过万元。

2002年全镇3.37万亩“兴化香葱”基地相继通过江苏省无公害蔬菜产地认定,2005年被认定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个香葱产品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个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兴化香葱”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垛田镇现有香葱脱水蔬菜加工企业76家,其中规模企业38家,拥有自营出口蔬菜规模企业13家。

垛田镇已基本上形成了以“兴化香葱”为主的脱水蔬菜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结构,成为了亚洲最大的脱水蔬菜基地。以“兴化香葱”为主导产品的脱水蔬菜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