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苗族土特产手提袋图片 苗族服饰多张照片视频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苗族土特产手提袋图片 苗族服饰多张照片视频更新时间:2024-05-15 14:19:27

一. 贵州省 遵义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务川豆腐

  如果你到农村,到寨子,你可能听到“叽嘎、叽嘎”的推磨声,而且这种声音又不大,不像推包谷那种“轰轰轰”的声音,显得十分清脆,悦耳,那就是推豆腐啦。

    农村,推豆腐,推酸汤豆腐是常有的,而且是待客的方式。你一听到“叽嘎、叽嘎”的声音,那一定是哪家来客人了。

    革命先贤、现代文学大师瞿秋白在他《多余的话》中写道:“中国豆腐,世界第一”。

    我不知道秋白先生讲的中国豆腐,是不是我家乡的豆腐、务川豆腐--酸汤豆腐。

    秋白先生走南闯北,走过欧洲,到过苏俄,在中国已走过许多地方,最后得出“中国豆腐,世界第一”的赞叹。

    我们务川的酸汤豆腐是正宗的酸汤豆腐,是用自家制作的酸汤点的。首先要选好黄豆,用水把黄豆淘洗干净,再放在清水浸泡。浸泡时间不能长。冬夏泡的时间不一样。泡过了,出不了好多豆腐。泡好的豆子放在石磨里慢慢地、细细地磨,磨出又白又浓的豆浆,再将豆浆放在锅里涨,不要涨糊,不要涨出来了,这样细细的火。待快要涨开时,才将酸汤放下去,不能太急。就像小船的浆在水里慢慢地划。这时锅里就飘浮出许多白白地、嫩嫩的“雪花”来,这就是豆花啦!这些豆花如雾如雪,如棉如白云。一团一团的飘浮在清花绿的“窖水”中。再把这些一团一团的“白云”用水瓢舀在一个特别的木框里的搪帕里,包好搪帕,用石头压好,如此反复,待水榨得差不多的时候,打开搪帕,白嫩嫩的豆腐就成功了。

    豆腐是一道好菜。雅俗共尝。无论是皇宫贵族,还是平头百姓都喜欢它。可以蒸,可以炒,可以炖,可以烤。可以说什么样的烹调技术都可以用在它的身上,使你发挥得淋漓尽致。但豆腐却有讲究。它必须是酸汤豆腐。有些是作不出来的。例如胆巴豆腐,石膏豆腐,就做不出油榨豆腐、麻婆豆腐、干焖豆腐、霉豆腐等。即或做出来,也是大相庭径、口味、形状,全然不同。因此,市场上常有鱼目混珠的,你买回来之后,做不出菜来,或吃在口里又说:“又不是酸汤豆腐!”

    为什么有人要做这种石膏、胆巴豆腐呢?这主要是个利益问题。因为胆巴、石膏点的豆腐涨份大,做出来的豆腐多。同时使用方便,又不易变质,卖的时间也长。

    1987年务川成立少数民族自治县,为了很好地接待来宾,在民招(当时最好的招待所)专门请了砚山的师傅来推酸汤豆腐。石磨从砚山运来,黄豆从砚山运来,连烧火的柴,豆稿子也从砚山运来。滚末子灰(燃出的柴灰)炮出火炮海椒,配上嫩绿的蒜苗、香菜、芫荽,紫苏叶、花椒,再美不过了。当然,客人吃了赞不绝口。

    今年贵阳几个朋友要来,我知道他们是冲我务川的酸汤豆腐来的,他们知道,在贵阳那几年,险些吃豆腐吃呕的。我常发出:“还是我们务川的酸汤豆腐好吃”。每到此时,他们总是用狐疑的眼睛看着我。

    这次,他们来了。我一阵豆腐汤,闷豆腐,羊肉炖豆腐,令他们大开眼界,而且还吃出品味来了。他们说:“这个灰豆腐,灰又跑在哪里去了呢?”而且说:“完全可以进入超市,做出品牌。

    我们这里有许多是靠做豆腐发了家的,有几家做酸汤豆腐还做出了名,他的豆腐根本不用推到市场上去卖。去迟了,还买不到,当然了,正因为他做酸汤豆腐做得正宗,做得品位,还受到那些不是酸汤豆腐的白眼的。

    我说了这些,你可能想吃了,我说你完全可以找个农民朋友,找个农家亲戚,(农家乐也行)饱饱口福。你可以大声喊道:”推豆腐,整酸汤豆腐,要两造饭,不放味精,要朝天火炮海椒,要放木姜籽,要芫荽,紫苏叶……你可吃出汗水,你可赞叹着说:“这才吃得舒服哟”因为,在城里,很难吃(做)出这种味道啦。

    我想,我们也该申报什么吉尼斯了,我们的豆腐,世界第一。要不,像泡菜那样被别人抢注了,岂不后悔?

二. 贵州省 遵义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黔北黑猪

黔北黑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黔北黑猪是贵州省遵义市的。黔北黑猪主要分布于贵州北部,遵义是其主要产区。黔北黑猪体型较大,生产性能较好,繁殖率高,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易育肥、屠宰率高、肉品质好等特点。黔北黑猪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黔北黑猪分布于贵州省的北部和东北部,主产于遵义、绥阳、湄潭、桐梓、正安、务川、凤岗、余庆、道真、习水、汇川、红花岗等县区。产区居民以汉族为主,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群众除养猪积肥外,还有杀年猪-炼油和腌制腊肉的习惯,所以多选择“油多易肥”的猪作种用,对外形的要求是“头大、嘴长、岔口深,脚高、体长架子蹬,大耳下挂粗尾根,倒八卦头日增斤。境内以大娄山脉为主体,是贵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倾斜和向西湘丘陵过渡的地带,赤水河,芙蓉江、乌江流经其间。产区春暖较早,秋寒较晚,夏温较高,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农业较发达,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为王,并盛产蕃薯、马铃薯、豆类、花生以及烤烟、茶叶等经济作物。由于山场广阔,野生饲料和农副产品丰富,为养猪提供了物质条件。

黔北黑猪体型较大,成年公猪体重79~92千克,母猪为66~86千克。黔北黑猪全身被毛黑色,少数个体蹄部、尾部末梢、鼻盘等有“白点”特征。嘴长而直,背腰微下凹,较长而窄,腹大下垂但不着地,怀孕母猪腹部可以着地。黔北黑猪性成熟较早,公猪在3~4月龄就开始用于配种,母猪初情期平均在108.5天,一般在133.8日龄时开始初配,经产母猪每窝产仔数为7.57头。黔北黑猪主要产区是遵义。

2013年,遵义市黔北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黔北黑猪”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黔北黑猪主要产区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市的桐梓县、遵义县、凤冈县、绥阳县、道真县、务川县、余庆县、湄潭县、正安县、赤水县、习水县、仁怀县等12个县。黔北黑猪的地域保护范围为:桐梓县、遵义县、凤冈县、绥阳县、道真县、务川县、余庆县、湄潭县、正安县、赤水县、习水县、仁怀县等12个县。地理坐标:东经105°36′—108°13′,北纬27°08′—29°12。

三.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贵州苗族挑花

贵州挑花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挑花艺术不仅苗族喜爱,布依族、水族、侗族、仡佬族也同样喜爱。每逢节日盛会、过年、走亲、访友,特别是“踢场”时,她们都要穿着自己亲手挑成的花衣,互相比美。谁的花样多,谁挑的精美好看,谁就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年轻姑娘们在初恋过程中,都把自己挑得最好最心爱的衣物作为纪念品,赠给自己心人。不少苗族老年妇女至今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的花衣。

贵州苗族的挑花艺术的图案设计上,大多采取单独模样,二方连续形式和四方连续形式。单独模样在背衣、背扇、衣脚上最多。衣脚、衣袖、背扇脚四周是二方连续形式,衣袖也有四方连续形式构成的。在纹样取材上,主要是苗族群众在生产劳动中所熟悉的东西。如牛、羊、猫、狗、花.鸟、鱼、虫等;有带吉祥意义的猪蹄叉、狮子、龙鱼等形象;也有苗家日常所见的浮溧、茨藜、石榴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另外,还有一部分几何图形构成的图案。在图案色调上,主要有大红、粉红、黄、翠绿、蓝、白等五种颜色。其中以大红、白色为主调,其他颜色镶边。在表现手法上,有挑花、插花、豆花等区别。

四.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锦屏县 黔东南苗族酸鱼汤

生活百味,酸、甜、苦、辣,酸当家。黔东南是“吃酸”的故乡。日常生活的家宴、宴会、红、白喜事中,酸食无处不有。男女老少,都有“嗜酸”的爱好。难怪当地乡谚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捞车”(指走路打趔趄的意思),道出了黔东南的酸食文化的特色功效和风格。    

在世界“吃在中国”。在中国素有北咸,东南甜,西辣的说法。气候干燥食为盐、气候湿热食为甜、气候潮湿食为辣。同为吃辣,湘、贵、川又各有妙趣,有所谓的“不怕辣”、“怕不辣”,“辣不怕”的戏说。具体而言,贵州是酸辣,四川是麻辣,湖南是炸辣。黔东南又与贵州其他地区不一样,强调和突出的是第一个字“酸”,而其他地区则强调和突出第一个字“辣”。常言说“除油盐无贵味”,历史上,黔东南地区严重缺盐,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可见酸食习俗,实非偶然,它是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物产资料及人的生理需要等多种因素综合的产物。黔东中地区气候潮湿,多烟瘴,流行腹泻、痢疾等疾病,嗜酸不但可以提高食欲,还可以帮助消化和止泻。因此,每家每户都少个了几个酸坛子:酸水坛、醋水坛、奄莱坛、腌鱼坛、腌肉坛,还流传着三月腌菜,八月腌鱼、正月腌肉”和“坛不下,莱不烂”等关于酸食的腌制季节和保存方法的俗语。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原因,黔东南苗、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不同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吃酸的独有风格和制作工艺,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酸食文化”,仅酸的制作就有近10种工艺。    

人类长寿,确有几份酸的功劳:酸食有防病健胃之药用,酸食有除惑提神之功效,酸食有防腐保鲜之功能。1990年全国第4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寿星与总人口之比高于传统长寿区广东省的比例,居全国前列。长寿是多因素的,这其中应该包含有“吃酸”的因素。1988年,在加拿大温哥华,一群记者采访世界老年长跑冠军黔东南运动员李发品老人,问到能创造世界界老年长跑纪录的秘诀是什么时,李发品老人答道:“我要是能吃上家乡的酸菜,还要跑得快。”可算是妙语惊人。进入本世纪后期,酸食这一具有黔东南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酸汤鱼、腌鱼、腌肉、酸汤鸡、酸汤猪脚、三合一酸汤、四合一酸汤……有的落户京城,有的飞进国宴,有的漂洋过海,更多的被移植宾馆、洒店,凡是到贵州的中外游客,都点名要吃正宗凯里酸汤鱼。

五.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蒿菜粑

蒿菜粑

蒿菜粑,又叫粉粑,清明粑、绵菜粑,是松桃百姓喜爱的一种食品,也是祭祀0的一种常备佳品。清明时节,家家都要做上几碗米的粑粑,既供先人歆享,又可为今人品尝,其乐融融。

蒿菜粑的原料主要是三种:(1)糯米和粘米,米的比例视糯米质而定。(2)野白蒿菜或绵菜。(3)馅。

制作:(1)打面。先将粘米浸泡一至三小时,再把糯米合进去同泡一会,滤干水,打成面(以前无电机时用碓舂)。面打好后,一般应立即使用,否则,应将其摊干,以免发酸。(2)拆煮白蒿打芡

面。野白蒿应鲜摘鲜用,拆洗净后,和水煮熟,挤干,用碓舂烂,然后与少量米面一起在锅里打芡。若使用绵菜,则更方便,因绵菜一般只在清明时节扬花后采摘来晒干,以备一年之用。届时,只须将其舂成沫状打芡则可。打芡时、须掌握整个米面的量,若芡打得太多,粑会变甜,打得太少,粑的绵韧性就差些。打好芡,就合在米面中

揉成粑团。(3)制馅。馅一般分咸甜二种。咸馅用腊肉(鲜肉也可)、豆腐干(均煮熟切成小颗)、蒜苗(切碎),再加少量腌制大头菜,炒熟后备用;甜馅一般用黑芝麻,炒香舂烂加糖即可。原料备齐,包馅上甑蒸熟即可食用.

蒿菜粑韧绵糯滑,有一股浓郁的野蒿香,且益气健肺,和缓脾胃。但在以前,它却是好吃难舂,尤其到了年关,有碓的人家常常排起长队,劳力弱的往往得全家出动,辛苦一天也许才舂得完十斤米。现在打米面容易了,做起来也就不难,每逢家人过生,无论老少,都要做一点,松桃人谓之“舂一下”,其受欢迎的程度,即使在今日的城镇,也往往是超过洋味十足的生日蛋糕的。

六.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五色香糯米饭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在苗家作客你将品尝到香喷喷的五色饭。五色饭是指蒸熟的糯米饭呈红、黄、 紫、白、黑等五种颜色。

制作五色饭,先把山上的乌稔树(杜鹃科,乌饭树)的叶子,放下石臼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出汤汁来,用来浸泡糯米。泡乌饭树水的糯米变成黑色,泡黄花水的糯米变成黄色,泡紫兰水的糯米变蓝色,泡品红水的糯米变红色,白色为糯米的自然色。将这五种颜色的糯米拌匀放下蒸笼蒸熟,就成了五色饭。

制作方法

1.将糯米洗好,在水中浸泡1小时以上,沥去水分备用。

2.虾米用水洗净后,用热水泡一会儿,泡过的虾米水可以留用。

3.猪里肌肉切成2厘米长的条。竹笋用开水烫一下,除去涩味,切成1厘米的丁块状、红萝卜的加工方法与竹笋相同,将香菇洗净,用热水泡软,去蒂,切成1厘米大小的丁块。把花生的皮除去,花生米备用。

4.把洗好的糯米放入电锅内,加入比做普遍米饭少二皮的水,这样煮出来的糯米饭比较硬些。

5.将炒锅置火上,倒入40克油,油热后,先炒猪肉,炒至肉变色,再加入香菇、红萝卜、竹笋等同炒,最后放花生米及虾米混合拌炒。

6.在高汤中加上炮虾米的水120克,再加上酱油、砂糖、料酒等佐料,放在火上煮20分钟左右,煮至汤法只到材料的一半时,将火关掉。

7.把已煮好的各种主料及调料淋在热腾腾的糯米饭上,混合搅拌后,再将锅盖盖上,焖一会儿即可食用。

食疗价值

用天然植物染成的五色糯米饭,不仅美观美味,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1、红兰草有生血作用,清代《侣山堂类辩》曰:“红花色赤多汁,生血行血之品”;

2、五色糯米饭有清热凉血等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枫叶“止泄益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

3、五色糯米饭,人食之能“坚筋骨、益肠胃、能行、补髓”。

七.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苗族酸汤鱼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句名言叫“三天不吃酸,走路打乱蹿”。酸汤鱼,在黔东南州各地区、各民族都很盛行,以凯里及其周边地区最为典型,并发展成为酸汤系列饮食。做酸汤鱼的酸汤,一般用米汤、淘米水加无叶蔬菜发酵而成;也可用西红柿、酸菜、醋制作。酸汤火锅中放人清水江野生鱼,佐以辣椒,酸辣香嫩。凯里快活林餐馆、侗寨楼餐馆、麻江下司、黄平重安江等,均是品尝酸汤鱼的极佳处所。( 黔东南)

八.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锅粑粉

锅粑粉

传统的锅粑粉,用料是二比一的油粘米和绿豆。绿豆褪皮,浸泡三五小时,再与米同泡10小时左右,然后磨成浓浆。铁制平底锅文火烧热后,抹上熟菜油,用木瓢或铁勺舀了浆汁,使之均匀地摊平在锅底,然后用木质锅盖盖上,少顷即可揭取食用。出锅的锅粑粉呈圆形,色泽翠绿,底面微焦,犹如锅巴,名称也就由此而来。纵横切成四块,叠码于案,三五天不会变质。切成条,宽如手指,置入沸水中烫一下,便可捞出食用。松桃人饮食怕不辣,那碗锅粑粉,骨汤加了辣椒粉,里面还有猪脚或者其他肉质制作的脆臊,便十分软滑绵香,爽口惬意。若是佐以糟辣子,芬芳中带出一丝酸甜,更是令人难忘。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苗族扎染

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凤凰苗族扎染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可称为蜡染的姊姐艺术,但它的特殊工艺性能,突出表现在手扎制作方面。用白色的线绳,在纯白光滑的布料上扎制好形象各异的花纹图案、飞鸟虫鱼等,置入已准备好的蓝能溶液里浸煮,放于通风透光处晒绳,那一幅幅形象逼真的图像便出现在你眼前。最后再做些防止脱麓的技术性加工处理,整个工序便告完成。扎染一般比蜡染价格要稍贵一些,小件的扎染作品,如头巾(3-10元/件),较大的扎染方布(50-70元)。扎染名师吴花花,张桂英的艺术作品因为艺术价值较高,作品以70-600元不等。

十.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凤凰苗族刺绣

苗绣是苗族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的一门艺术,被世人公认为最精美的刺绣艺术品。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苗族妇女勤劳智慧的结晶。苗绣不仅形式多样,工艺精湛,更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大放异彩。没有文字的苗族,天才地运用了苗绣这种挑绣的绘画功能来描绘原始图腾,记述历史神,再现风情民俗,寄寓精神向往。苗绣以前多用于礼品馈赠,而现在,用苗绣装饰家庭的人越来越多了。

苗家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清《开化府志》、《广南府志》、民国《马关县志》、《邱北县志》都记载有苗族妇女“能织苗锦”之句。苗家姑娘个个会绣花。由于环境的熏陶,苗族女孩四五岁就跟着母亲、姐姐和嫂嫂学绣花了。到了七八岁,她们的绣品就可以镶在自己或别人的衣裙上了。

苗绣画幅上以优美的水波纹、起伏的山脉纹、太阳星芒纹、蝴蝶纹、花蒂鸟兽等来表达民族迁徙、生命崇拜、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的意蕴,再现卓绝民族生息繁衍的历史。很多喜爱民族文化的人用此装饰家居的同时,还能了解历史神话传说。

在苗族流行一句俗话,叫“人比人,花比花”。所谓“人比人”,是指比歌舞;而“花比花”则是指服饰上的织绣染。姑娘们从七八岁起,就开始学习挑花刺绣,到了十四五岁,就已掌握了相当的技术。传授方式都是母教女,姐教妹和互相学习,没有拜师学徒的习惯。苗绣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技巧,刺绣的针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平绣、辫绣、结绣、缠绣、绉绣、贴花、抽花、打子、堆花等十来种。城市中长大的人们可能无法理解这种民风,但通过苗绣却能够体会其中的奥妙。

苗绣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是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花草图案极少。几何图案的基本图形多为方形、棱形、螺形、十字形、之字形等。苗族妇女刺绣不打底稿,也不必先描画草图,全凭自己天生的悟性,娴熟的技艺和非凡的记 忆力,数着底布上的经纬线挑绣。她们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布局谋篇,将一个个单独的局部的图形巧妙组合,形成一个丰满的绣品,达到和谐完美的境地,美观大方。

苗绣最讲究对称美、充实美和艳丽美。所谓对称美,就是上下左右不论图形、色彩、空间,都完全要求对称;所谓充实美,就是整个绣品不留空白;所谓艳丽美,就是用色大胆,大红大绿,鲜亮夺目。

苗绣主要用来镶嵌服装的衣领、衣襟、衣袖、帕边、裙脚、护船边等部位,亦可用它来缝制挎包、钱包等。一件布料价格平平的上衣,一条普通麻布制成的褶裙一旦镶上了苗绣,便会光彩夺目,身价百倍。

苗绣显示了苗族妇女高精的工艺水平。近些年来,苗绣这朵艺术奇葩已享誉海内外,成为观赏、收藏的艺术精品。

推荐特产